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伏羲 國學 老子 王充 文喜有話說 2017-05-15

伏羲肇始

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上古時期,《三皇本紀》記載: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開啟華夏人文的伏羲

伏羲身處在矇昧時代,是一個修行者,他通過調息導引術,進入了入定狀態,感天悟地,領悟到了宇宙之奧和生命實相,發現了自然力的發展變化規律。用西方人的哲學語言來描述的話,伏羲發現的是元氣本體論的智慧,也就是有關宇宙本原終極問題的學問。這是中國人文的魂魄所在!在沒有書寫工具、記錄媒介和文字系統的情況下,伏羲居然想出了其思想的傳承方法。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距今6500年的繪有墨韻雙龍古太極圖的雙耳彩陶壺

伏羲通過太極圖和先天八卦來傳承自己的思想。現收藏於瑞典遠東博物館的、民國期間在甘肅臨夏永靖出土的繪有墨韻古雙龍太極圖的雙耳彩陶壺,距今已有6500多年的歷史,可以間接證明伏羲在7000多年前感悟到天地大道,以一擬太極的傳說是可信的。太極圖就是宇宙萬事萬物內部元氣運行狀態的示意圖——陰陽二氣的共存、互動和交感!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1973年出土的刻畫有八卦的麋鹿角

1973年在江蘇海安青墩遺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畫有六爻重卦8個,用碳14檢測配合樹輪校正,距今6500年。伏羲八卦是一個符號系統,只有三爻,6500年前六爻重卦的出土,也可反證伏羲在7000多年前創立先天八卦的傳說是有依據的。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形意墓出土的左青龍右白虎

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形意墓出土的左青龍右白虎,經碳14檢測,距今6500年。在距今7000-4000年的三皇五帝的上古時期,中國現代考古所發現的人文遺存主要是太極圖、先天八卦和河圖洛書,但因當時中國並無成系統建制的文字系統,所以全部都是無字天書。伏羲不是從物質層位將中國人帶入了文明時代,而是從精神層位將中國人帶入了文明時代!

黃帝發展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黃帝軒轅氏

黃帝軒轅氏是一個統一華夏的政治領袖,他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推算曆法,興文字,創醫學等。然而一方面關於黃帝的史蹟僅見於後代的文獻,沒有任何的考古發現可以證實,所以只能歸為傳說或最多是半信史;另一方面,中國最早成系統建制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流傳千古的《黃帝內經》可能源於黃帝,口耳相傳下來,在先秦、戰國或西漢最終成書。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黃帝內經》是中國醫學的奠基之作。《易經》、《道德經》在研究宇宙的自然力,而《黃帝內經》則是在研究人類生命的自然力!奠基於解剖學、按照機器模式研究生命的西方醫學,只是在研究身體形而下的顯性系統,而《黃帝內經》則是在研究身體內部隱性的藏象系統。人是天地大自然元氣場孕育而成的產物,按照人造機器模式只能研究水面上的冰山,而人類生命的主宰者則是水面下的冰山,這正是中國醫學舉世無雙的傑出之處!

三易傳承

伏羲的太極圖和先天八卦是以圖形+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文明思想的,到了距今4000-2700多年的中古時期以後,出現了階段性的集大成成果——三易,即《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連山易》又名《夏易》,《歸藏易》又名《商易》,均為無字天書,也就是隻有八卦圖形而沒有任何文字,據說是在東漢的一場宮廷火災之中散佚不傳。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周文王姬昌

《周易》是周文王姬昌(前1156-前1052)被紂王囚禁在羑里,身處逆境之中,演繹出了《周易》。與《夏易》和《商易》不同的是,當時已經有了文字,姬昌將伏羲的先天八卦發展演繹成為後天八卦,共有64卦,每卦6爻,合計384爻。文王給每一卦做了卦辭,每一爻做了爻詞。

老子巔峰

距今2700-2200年的下古時期,即春秋戰國時期,是華夏族群原生文明開枝散葉、開花結果的爆發期。首先,由伏羲開啟的華夏人文已經歷經了4000多年的傳承、孕育和發展,已經積累的足夠厚重。

周文王姬昌

《周易》是周文王姬昌(前1156-前1052)被紂王囚禁在羑里,身處逆境之中,演繹出了《周易》。與《夏易》和《商易》不同的是,當時已經有了文字,姬昌將伏羲的先天八卦發展演繹成為後天八卦,共有64卦,每卦6爻,合計384爻。文王給每一卦做了卦辭,每一爻做了爻詞。

老子巔峰

距今2700-2200年的下古時期,即春秋戰國時期,是華夏族群原生文明開枝散葉、開花結果的爆發期。首先,由伏羲開啟的華夏人文已經歷經了4000多年的傳承、孕育和發展,已經積累的足夠厚重。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其次,鐵騎牛耕解放了生產力,帶來了經濟的繁榮,有閒階層增多,思想家增多,思想爆發有經濟基礎做後盾;第三,文字系統歷經上商朝甲骨文和周朝金文,逐步演化為大篆,識字者增多,記錄媒介也從“”轉化為“”,文獻記錄更加方便。

周文王姬昌

《周易》是周文王姬昌(前1156-前1052)被紂王囚禁在羑里,身處逆境之中,演繹出了《周易》。與《夏易》和《商易》不同的是,當時已經有了文字,姬昌將伏羲的先天八卦發展演繹成為後天八卦,共有64卦,每卦6爻,合計384爻。文王給每一卦做了卦辭,每一爻做了爻詞。

老子巔峰

距今2700-2200年的下古時期,即春秋戰國時期,是華夏族群原生文明開枝散葉、開花結果的爆發期。首先,由伏羲開啟的華夏人文已經歷經了4000多年的傳承、孕育和發展,已經積累的足夠厚重。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其次,鐵騎牛耕解放了生產力,帶來了經濟的繁榮,有閒階層增多,思想家增多,思想爆發有經濟基礎做後盾;第三,文字系統歷經上商朝甲骨文和周朝金文,逐步演化為大篆,識字者增多,記錄媒介也從“”轉化為“”,文獻記錄更加方便。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第四,平王東遷之後,周王朝控制力減弱,進入了鐵血競爭的大爭之世,諸侯列國對人才的需求倍增;第五,人文氛圍寬鬆,貴族公子養門客,君王辦學宮,論站臺可以一戰成名,君王前可以一言高升,甚至於是直接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

周文王姬昌

《周易》是周文王姬昌(前1156-前1052)被紂王囚禁在羑里,身處逆境之中,演繹出了《周易》。與《夏易》和《商易》不同的是,當時已經有了文字,姬昌將伏羲的先天八卦發展演繹成為後天八卦,共有64卦,每卦6爻,合計384爻。文王給每一卦做了卦辭,每一爻做了爻詞。

老子巔峰

距今2700-2200年的下古時期,即春秋戰國時期,是華夏族群原生文明開枝散葉、開花結果的爆發期。首先,由伏羲開啟的華夏人文已經歷經了4000多年的傳承、孕育和發展,已經積累的足夠厚重。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其次,鐵騎牛耕解放了生產力,帶來了經濟的繁榮,有閒階層增多,思想家增多,思想爆發有經濟基礎做後盾;第三,文字系統歷經上商朝甲骨文和周朝金文,逐步演化為大篆,識字者增多,記錄媒介也從“”轉化為“”,文獻記錄更加方便。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第四,平王東遷之後,周王朝控制力減弱,進入了鐵血競爭的大爭之世,諸侯列國對人才的需求倍增;第五,人文氛圍寬鬆,貴族公子養門客,君王辦學宮,論站臺可以一戰成名,君王前可以一言高升,甚至於是直接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在這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老子的《道德經》無疑是中國文化之中獨臨絕頂的哲學鉅著,它以宇宙本原和生命本原“元氣一元論”為綱,道是自然,道是元氣之路,元氣是自然,元氣是道!《道德經》是一部既有哲學本體論,又有哲學認識論的哲學鉅著,揭示了宇宙之奧、生命實相和人事要害,是全人類思想成就的巔峰所在!

莊子完善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稷下爭鳴

宋鈃(約前370—前291)是宋尹學派創始人及代表人物,其繼承老子思想,提出"情慾寡"﹑"見侮不辱"說,主張“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的認識論,提倡"接萬物以別宥(yòu,寬容)為始",強調排除主觀成見(“別宥”)、遵循客觀規律即“靜因之道”的認知原則。在政治上反對諸侯間的兼併戰爭。孟軻與莊周都很尊敬他,稱之為“先生”。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尹文畫像

宋鈃與尹文對老子的“”即是“”思想進行闡發,明確提出了精氣說:“精也者,氣之精者也。”他們繼承了老子的“”是“至大”與“至小”統一的觀點,認為精氣“一來一逝,其細無內,其大無外”,是宇宙萬物的本原。一切事物,小到不可分割,大到沒有邊緣,都包含有精氣。精氣“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構成宇宙萬物。精氣構成人體,產生生命和智慧 精氣是構成人體的材料,但主要是賦予人體以生命和智慧。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莊子

《道德經》第22章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文化傳承最重要第是選對方向,“”才會得,一“”人就迷惑了。老子提出“抱一為天下式”的主張,即堅持元氣本體論為天下的範式。諸子百家有很多,但就從元氣本體論高度傳承由伏羲開啟的華夏人文、發展和完善老子思想而言,莊子的思想無疑是另一個高峰!老子《道德經》只有5056字,而《莊子》則有約80400字。莊子揭示了生命實相:“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宇宙萬物本原和生命本原——“通天下一氣耳!

王充《論衡》

東漢時期思想家王充(27—約97)年少時就成了孤兒,鄉里人都稱讚他對母親很孝順。後來到京城,進太學學習,拜班彪為師。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王充畫像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為立論宗旨,以“”即自然為天道觀的最高範疇。以“”為核心範疇,由元氣、精氣、和氣等自然氣化構成了龐大的宇宙生成模式,即“元氣自然論”,與儒家的“天人感應論”形成對立之勢。其在主張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學等方面彰顯了道家的特質。他以事實驗證言論,彌補了道家空說無著的缺陷。是漢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展者。

張載《正蒙》

北宋氣學派哲學家張載(1020—1077),鳳翔郿縣橫渠鎮人,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宏,歷代傳頌不衰。

王充畫像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為立論宗旨,以“”即自然為天道觀的最高範疇。以“”為核心範疇,由元氣、精氣、和氣等自然氣化構成了龐大的宇宙生成模式,即“元氣自然論”,與儒家的“天人感應論”形成對立之勢。其在主張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學等方面彰顯了道家的特質。他以事實驗證言論,彌補了道家空說無著的缺陷。是漢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展者。

張載《正蒙》

北宋氣學派哲學家張載(1020—1077),鳳翔郿縣橫渠鎮人,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宏,歷代傳頌不衰。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北宋思想家張載

宇宙和世界的本原,始基是物質還是精神,歷來是哲學的最基本的問題。張載傳承和完善了中國人文的精髓——元氣本體論。《正蒙》雲:“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張載認為,“”或“元氣”是人和萬物產生的最高體系和最初始基,氣包含了陰陽二氣的對立依存,相反相成,升降互變的關係,在這種關係的交互運動中產生了人和萬物。陰陽屬於精神範疇,元氣本體論是心物一元論。

中醫傳承

朱熹提出“理氣說”,認為:“理在氣先,理產氣並寓於氣中”,閹割了自人文始祖伏羲開始已經傳承6000年之久的“元氣一元論”思想,中國思想界、文化界和學術界把“”當成是終極存在和終極依據。而從金元到明清,雖然中國思想界並沒有出現大的元氣本體論的思想家,但中國醫學界卻以《黃帝內經》為根基,湧現出了很多傳承元氣本體論思想的大醫學家。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金元四大家

何為中國人文的精髓?元氣本體論。明代醫學家張景嶽(1563~1640)說:“蓋天地萬物皆有氣化,氣存數亦存,氣盡數亦盡。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氣不可不寶,能保其氣則延年之道也。”在《類經圖翼·醫易》之中,張景嶽詮釋醫易同源之理:“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陰陽也;醫易同源者,同此變化也。”中國醫學和中國哲學都產生於元氣本體論。

金元四大家

何為中國人文的精髓?元氣本體論。明代醫學家張景嶽(1563~1640)說:“蓋天地萬物皆有氣化,氣存數亦存,氣盡數亦盡。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氣不可不寶,能保其氣則延年之道也。”在《類經圖翼·醫易》之中,張景嶽詮釋醫易同源之理:“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陰陽也;醫易同源者,同此變化也。”中國醫學和中國哲學都產生於元氣本體論。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它是怎麼樣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的?

明代醫學家張景嶽

《景嶽全書·中心論》中說:“然求復之道,其道何居?蓋在天在人,總在元氣,但使元氣無傷,何虞衰敗?元氣既損,貴在復之而已”。主宰人生與死、健康與疾病的是元氣!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元氣出了問題,元氣對了,人就對了!

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思想魂魄?元氣本體論。它由伏羲開啟,經黃帝和文王的傳承,在春秋戰國時期進入了開枝散葉、開花結果的大爆發階段,老子的《道德經》是元氣本體論的巔峰所在!後經戰國時期的宋鈃、伊文和莊子的發展,元氣本體論的思想體系已經漸趨完善;董仲舒和劉徹攜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一家獨大,作為非主流的東漢王充和北宋張載又進一步發展和充實了元氣本體論的內涵;朱熹“理氣說”顛覆了元氣本體論,致使中國文化嚴重走偏,幸好醫易同源,金元明清有眾多的醫學家在醫學領域傳承和發展著元氣本體論!

關鍵詞:伏羲 國學 老子 黃帝 易經 莊子 中醫 黃帝內經

大哉!元氣、陰陽、五行!

美哉!華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層挖掘,傳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華夏人文!


版權聲明

本文為自由文化學者郭文喜的原創作品,版權歸郭文喜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部分內容和圖片取自於網絡媒體,特此感謝!請關注作者專著《中國根基:通向文化大國之路》(150萬字)。

作者郵箱:

[email protected]

自由文化學者

郭文喜

2017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