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傅盛 美國 市場營銷 創業 財哥哥 2017-05-06

傅盛:認知三部曲

經驗之談,值得一讀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1

認知三部曲之一: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傅盛成功不是偶然,因為他意識到了絕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的東西。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人的四種認知狀態

他認為,人和人根本的區別就在於這四種狀態。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開始空杯心態,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規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遠保持空杯心態,認知的最高境界。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更可怕的是,95%的人都處在第一個狀態,甚至更多。這也就是為什麼碌碌無為的人是大多數。視而不見,只會失去升級的可能性。只有自我否定,保持空杯心態,一個人才有可能真正成長,實現跨越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大拐彎的時代,每一個行業的認知都在迅速疊加,跨界越來越普遍。如果不保持這種“自我否定”的認知狀態,很難完成對快速變化的行業的認知。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人和人最大的差別是認知

他覺得,認知,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技能的差別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練工種。而認知的差別是本質的,是不可量化的。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認知升級的兩個誤區

誤區一

以為自己知道,遠遠不如以為自己不知道

自以為是,是自我認知升級的死敵。

誤區二

以為自己認為重要和真的認為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

有一個詞叫自我迷惑。自認為覺得很重要,但根本沒把它轉化成真正的行動。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認知升級的三劑解藥

解藥一:堅信大趨勢

想法要立刻轉為行動。堅信大趨勢,堅信這家公司的各種認知決定。不要簡單的批判,你一定要相信那些行業領頭人。他們拿到的信息肯定比你多,處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強,他們的認知不是現階段的你所能趕得上的。不理解,就執行,在執行中理解。

盲目堅信,立即行動,在行動中形成認知。不要怕死,早死早超生。

不行動,是最糟糕的。行動,才有可能證偽。坐而論道,沒有意義。

解藥二:對外求教,不做井底之蛙

有一個對外求教的心態,非常重要。對外求教,是為了擴展你的視野。要找到帶路黨,吃過豬肉不一樣。他們比你強不是他們聰明,而是有著你不知道的認知。

解藥三:活在當下,面向未來

活在當下,恐懼時,想想錯了又如何?多錯才有機會對。這是我給自己的一個思維訓練。當你面對一些事情,想想最壞的結果是什麼?想完你會發現,最壞結果與你內心的恐懼,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恐懼就是恐懼本身。不肯嘗試的本質是不敢面對所謂失敗。但,這個失敗的後果是什麼?很少有人認真思考過。其實絕大部分失敗是沒有後果的。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所謂成長,並不來自於所謂的位高權重,不來自於所謂的財富積累,也不來自於你掌握的某一個單項技能。

行業裡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史玉柱。最慘時,欠了一屁股債,什麼都沒有。靠一個腦白金,重新崛起。因為他在整個營銷上的認知水平,領先了一個時代。即便失去所有財富,甚至所有隊伍,就憑他對營銷的理解,也是那個時代無人可望其項背的。只要他活著,隨時可翻身。

絕境當中,他真正擁有的核心武器,根本不是資源,而是認知。

就因為這麼一個小小的認知。

傅盛才能那麼堅決做Clean Master。沒人知道APP全球化怎麼做,好多單詞也不認識,沒做過商業。當時幾乎對所謂國際化,對美國市場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做了All in Clean Master的決定。就因為有那樣的認知。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2

之二:管理本質就是認知管理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傅盛曾經講過管理三段論——目標、路徑、資源。找到一個目標,想清楚路徑,再投入資源。

但它有一個大前提叫——有判斷力。沒有判斷力,搞錯了目標,路徑切不進去,資源就調不動。而這種判斷力的本質,就是認知。

這個時代,管理不是執行管理,不是組織結構管理,而是你比別人更理解一件事情。管理的本質就是一種認知管理。

領導力的核心不是所謂的高情商,而是在大格局下構建對整個行業的認知體系,用大趨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聰明的決策。

在這個大的認知體系下,管理又可被細化為“信息、時間、人”三個維度:怎樣利用“信息”做出正確的決定,怎樣通過抓關鍵讓“時間”更高效,怎樣運用簡化管理“人”。

他總結了“一體兩翼”和“三個管理維度”,逐步解答以上問題。

一體:構建領導者的認知體系

一個優秀的領導,必須在核心點上擁有覆蓋隊伍的認知體系。一個人的認知要大於一個隊伍,大於一群人。這樣的領導,才有真正存在的價值。

兩翼:認知管理的兩劑良藥

解藥一:學會逆向思考,如果花的時間少一半,事情能否做得更好

解藥二:戰略的略是忽略,不敢忽略,本質是分不清優先級

三個管理維度:信息、時間、人

宏觀層面,領導者要構建對行業的認知體系;那麼微觀層面,執行操作時,怎樣才能做到更聰明的工作?怎樣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傅盛從信息、時間、人三個維度剖析管理方法。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先說信息維度。人的本質就是一個CPU。運算能力再強,沒有足夠的數據輸入也不會有產出。有足夠大的信息輸入,足夠高的反思頻度,你才會有足夠的信息輸出,也才會產生格局,做出正確判斷。蒐集信息的目的,不是為了保持自身現狀,而是為了進一步成長獲得新能力,使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聰明的決策。

再來說時間維度,管理上最重要的資源就是領導人時間。時間的分配,表明了一個領導者對實際情況的優先級判斷。

最後,回到人的維度。一句話:學會通過管一個人達到管一片人的目的。

之三:戰略就是格局+破局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兩年前,傅盛寫過一篇《一家公司CEO該如何做戰略》。應該說,上市以來,他花在戰略思考的時間,不少。伴隨獵豹前進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他的的思考也在不斷深入。

他曾經說過戰略三部曲是預測-破局點-All in。破局的單點,被很多人討論。但,預測這件事,給忽略了。然而,預測背後就是格局觀。

我們需要在這樣的大格局下,在過去積累的認知紅利之上,重新構建新的認知體系,制定戰略的新打法,去更大的空間,尋找新的破局點和機會。

戰略認知=格局思考

過去,他講過一句話,叫“現象即規律”。意思是“沒有偶然,只有必然,所有單點都是大趨勢下的必然。

他曾經一度認為:美國人強調“think different”很有情懷,後來才發現,本質不是情懷,而是為了減少競爭成本。因為美國創業者們比我們更早進入血海競爭階段,“勤奮+努力+不要命”已經很難產生質的差別了,才逼迫他們用“更勤奮的思考”來避免高成本的競爭,從而降低失敗概率

創業必須講究方法論,必須講究不同情形下的不同方法。今天互聯網的競爭格局,遠遠不是十年前的樣子。我們必須think different,而think different的前提,就是要有行業格局認知,看清大趨勢,在大趨勢下做判斷。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所謂戰略,就是在這樣的格局認知下,找到破局點,制定路線圖,投入資源。如果不去建立這樣的認知,公司很容易陷入一些誤區。

戰略認知的兩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見招拆招,啥熱做啥,啥熟悉做啥。這是懶惰思考,不願意認知升級的表現。結果就是越做越多,越做越累,越做越委屈。

第二個誤區是:做產品的方法論依然停留在5年前,認為抓一個簡單功能熱點就顛覆格局。

回到根本:怎樣做戰略?

首先,腦海要有大格局。大格局就是對這個行業深入的、清晰的認知。

你心中要不斷問這個問題——在這個行業裡,什麼才是真正的機會?什麼才是下一個趨勢?這樣,你才有機會,才能判斷,這個點對不對。否則,可能消耗了很多人,把什麼都投進去,但不形成持續爆發增長。因為它不是大趨勢下的點。本質就不該做。

我們需要花足夠的時間去了解行業,去思考對手,去觀察現象。在獲取大量信息後,不斷在腦海裡做思維推演,去判斷。

簡單一句話概括——經過充分思考和認真研究後,制定清晰目標以及持續推進的路線圖,這應該就是戰略的全貌。

同時也要補充一點:戰略是在這個路線圖下的勢能的累加,不能累加勢能的,再有效果的執行,本質都是增加成本。

傅盛經驗之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而獵豹走到今天,重新回到創業,置身於一處——於大格局之下,尋找新的破局點。戰略如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