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連城四堡,武科名世的鄒氏名門望族,群雄並起,光耀八閩

【福建連城四堡】

武科名世的鄒氏名門望族,群雄並起,光耀八閩!

清代,福建連城縣四堡鄉霧閣村武風興盛,是聞名遐邇的武術名村。據《連城縣誌》記載,該村僅清代就出了16個武舉人,有父子同登科者,有兄弟同登科者,也有祖孫同登科者,一時成為當地以武名世的名門望族。

在清代霧閣村的武舉人中,不乏卓有成就的名將。這其中就有著名的靖海名將鄒經。


福建連城四堡,武科名世的鄒氏名門望族,群雄並起,光耀八閩


據載,鄒經字年官,號耕廬,別號畲五,乾隆三十年(1765)中舉,初授廈門提標;乾隆三十八年提升為烽火門千總,到任六日又委署本營守備;乾隆四十七年調署銅山營守備,次年又授南澳守備。因抗擊海寇有功,嘉慶二年(1797)提升為銅山營參將,誥封三代;嘉慶五年提升為臺灣安平營水師協鎮(副將,即副總兵,臺灣水師協最高指揮官),兼帶左右二營印務,出守臺灣,率領檯灣軍民抗擊海寇,屢建戰功。福建巡撫余文龍特授嘉匾“人中龍虎”。嘉慶九年三月,因積勞成疾,逝於任上,臺灣軍民無不痛哭弔唁。是為乾、嘉年間抗擊海寇,保衛海疆之名將。

著名布衣學者鄒聖脈之子鄒雲亭,於乾隆三十年舉鄉試,中第17名武舉人,初授廈門長泰千總,後升福寧府守備,為保疆護民計,積極培育大批文武人才,多次領兵抗擊海寇,保衛了福寧人民的安居樂業。其廉潔奉公,政績卓著,又門生成才者眾多,以致六十歲生日時,有人撰聯賀曰:“八邑俊傑鹹感其教育;十閩勇士共沐以陶成。”其子鄒絲,十五歲中武舉,一時傳為佳話。其侄鄒景揚,也於乾隆三十三年考中武舉,創下一家三舉人的佳話。


福建連城四堡,武科名世的鄒氏名門望族,群雄並起,光耀八閩


此外,還有鄒斌才,於清嘉慶七年考中第十名武舉人,初被薦任補駐京塘務府事,後又被薦授武德騎尉五品官銜,特授湖北荊州衛正堂,兼攝左右衛篆。他在任職期間,開屯田,儲軍糧,治政有方,愛民如子,嚴禁鴉片,力勸農桑,深得荊州人民的讚譽;道光十八年(1848)期滿入京覲見,調任江南宣州府(今安徽宣城)任知府,更顯政績卓著,深得民心;道光十九年病逝於宣州。而鄒經之子鄒德輝也考中武舉。而且,鄒聯元還是武舉中的解元(第一名,用現在的介紹就是: 福建省武科狀元)至今,鄒經故居的門額上題書為“父子登科”。


福建連城四堡,武科名世的鄒氏名門望族,群雄並起,光耀八閩


除了鄒經、鄒斌才、鄒雲亭外,霧閣從事官場的還有: 兩任總理全閩塘務的鄒雲龍,任福寧守備的鄒天翔,任和平守備的鄒景揚,任山東鉅野營守備的鄒春龍,任湖北公安知縣的鄒廷欽……清代霧閣,可謂群雄並起,盛極一時,光耀八閩!


福建連城四堡,武科名世的鄒氏名門望族,群雄並起,光耀八閩


據有關資料記載,在明清時期,四堡武風盛行,遍佈各個村莊。每到秋收後,鄉人就聚集坪院練功習武。四堡武術以弓馬實戰為主,目的是實用於科場武考,重練腰腿臂力,和馬上抗擊工夫,一招制敵,因此不重套路,與套路演練的連城拳有較大區別。至今,四堡還流傳一種叫“大陣棍”的練習戰陣武術,動作簡單,是模仿馬上械戰的練功法。正因此,四堡在清代考中武舉者眾多,是與四堡的實戰武術有直接關係的。

筆者在詢及連城拳與四堡武術的不同時,當地老人說,四堡習的是馬上功夫,重一招制敵和力量,連城拳以演習為主,是地面功夫。據說當時很多四堡武師都以授武為業,而且有一規矩,就是師父如果被徒弟打敗,就要退還全部學費。因此師父教授武藝都會留一手,絕不會傾囊相授。這樣,很多實戰技擊招逐漸失傳。民國後,武風已不再興盛。如今,四堡能武者已不多了。


福建連城四堡,武科名世的鄒氏名門望族,群雄並起,光耀八閩


【附霧閣村清代十六名武舉人名單】

鄒 經,乾隆三十年乙酉科;

鄒 絲,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

鄒德輝,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

鄒廷明,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

鄒聯芳,乾隆六十年乙卯科;

鄒春龍,嘉慶九年甲子科;

鄒天翔,乾隆三十年乙酉科;

鄒揚鑣,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

鄒雲龍,乾隆四十四年已亥科;

鄒景揚,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

鄒聯元,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解元;

鄒 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

鄒聯魁,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

鄒體才,乾隆五十九年甲寅科;

鄒斌才,嘉慶六年辛酉科;

鄒金鎔,光緒八年壬午科。

文章來源:美篇 種瓜得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