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全球性的戰爭。眾多的國家和地區被捲入其中,廣度深度力度都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兩次巨大浩劫。

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洋洲到太平洋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人被捲入其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傷亡達9000萬餘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

這次為大家列舉著名的二戰經典戰役(可能有未概括完全請您在評論區留言)。僅僅是列舉說明戰役沒有任何政治因素。

1.法國戰役

1939年9月,納粹德國佔領波蘭之後,就對西歐虎視眈眈,並開始策劃進攻西歐諸國的作戰計劃。

二戰之經典戰役

10月9日,希特勒下達了進攻西歐的第六號指令,德國陸軍總司令部隨即開始制定代號為“黃色方案”的進攻計劃,該計劃實際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史裡芬計劃”的翻版,即經比利時中部以法國巴黎為主要突擊方向。1940年1月10日,德軍總參謀部一名攜帶著該計劃的軍官因座機迷航而在比利時境內迫降,該計劃因此落入英、法之手。德軍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斯坦因認為“黃色方案”已經洩密,如果繼續執行,戰略突然性也就無從談起 ,因此建議改為以阿登山區為主要突擊方向,他的這一建議遭到了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等一批高級將領的反對,但卻得到了希特勒的大力支持。1940年2月24日,德軍最高統帥部正式採納了曼斯坦因的建議,經過修改後的作戰計劃規定,德軍主力將翻越阿登山區,攻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然後再從西、北兩方向進攻巴黎。在法國精心構築的馬奇諾防線正面德軍,則組織佯攻,牽制當面之敵,等到主力攻佔巴黎,並推進至該防線側後時,再發起進攻,與主力前後夾擊,聚殲當面法軍。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國空軍空襲了荷、比、盧、法四國前方的72個機場,取得巨大成功,奪取了戰場上的制空權。同時,以空降兵控制了四國縱深內的機場、橋樑和戰略要地。地面的裝甲坦克部隊則從荷蘭海岸至馬其諾防線的廣大正面上展開了全面的進攻。幾小時後,盧森堡不戰而降。荷蘭堅持了5天, 比利時堅持了15天,先後宣佈投降。西歐的戰敗,把殘餘英法聯軍推向了死亡之角——敦刻爾克。39天法國戰敗投降。直接影響到了德國戰爭機器是否能再繼續征戰下去。很遺憾,法國失敗了。

2.莫斯科保衛戰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協議》,全面入侵蘇聯。

二戰之經典戰役

戰事開始於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粉碎向莫斯科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進攻戰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蘇聯紅軍以巨大人員損失先後解放了羅加切沃、別廖夫等一系列地區與城市,由於希特勒堅持中央集團軍在佔領斯摩稜斯克後向北圍攻列寧格勒,向南進攻烏克蘭,導致了德軍在1941年9月30日才放下手來將目標瞄準莫斯科,這實際上為蘇聯鞏固莫斯科附近的防線贏得了時間。到了1941年11月29日,德軍已成強弩之末,在各個方向上的進攻都已被遏制。此時朱可夫要求斯大林將預備隊第10集團軍,第20集團軍和第1突擊集團軍轉隸給西方面軍。此時,蘇軍的實力是,總兵力110萬人,7652門火炮,774輛坦克,1000餘架飛機。德軍共有170萬人,13500門火炮,1170輛坦克,615架飛機。雖然德軍兵力要多於蘇軍,但由於其戰線過長,兵力分散,戰線並不穩固。德軍的失敗使德軍士氣低落,在冬季戰局中,35名高級將領,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元帥被停職、博克元帥被取消中央集團軍總司令的頭銜,由克魯格取代,霍普納被開除軍籍,剝奪身穿軍裝和領取養老金的權利,古德里安上將被停職,直到1943年2月重返部隊,施特勞斯上將等被撤職或停職。德軍在莫斯科會戰中損失兵力50多萬,投降9萬,丟失坦克1300輛,火炮2500門,汽車1.5萬輛以及其他技術裝備,這些人員的損失不可估量。此後展開了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此次戰役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而告終。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

3.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為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

二戰之經典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會戰是法西斯德國遭遇的戰略上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從世界範圍看,斯大林格勒會戰與同時期發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及阿拉曼戰役一起,構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戰爭大轉折的標誌性事件。而且斯大林格勒具有戰略意義和精神意義,若是斯大林格勒淪陷,勢必會對紅軍和紅海軍以及蘇聯人民造成嚴重的打擊,且德軍可以進攻高加索石油區,支援意大利軍和奪取蘇聯的命脈地域:糧食、工業生產基地。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萬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

4.偷襲珍珠港

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二戰之經典戰役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就其戰略目的而言,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的結果遠遠超過了它的計劃者最遠的設想,在整個戰爭史上,這樣的成果也是很罕見的。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它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日軍此次突襲並沒有擊沉美軍的航空母艦以及油料庫船塢等等設備。這場戰役是有歷史決定性意義的。由於日本未能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它只有一個小的軍事作用。但即使日本擊沉了美國的航空母艦,從長遠角度上來看它還是不能幫助日本。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此後盟軍的勝利和美國在國際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1941年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從此反法西斯戰爭中加入了一位強有力的盟友。

5.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中途島戰役於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在此戰役中成功擊退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日軍在海戰中大敗。

二戰之經典戰役

中途島,面積只有4.7平方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該島距美國舊金山和日本橫濱均相距2800海里,處於亞洲和北美之間的太平洋航線的中途,故名中途島。另外它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國在中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和交通樞紐,也是美軍在夏威夷的門戶和前哨陣地。中途島一旦失守,美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也將脣亡齒寒。最終美軍以僅損失一艘航母“約克城”號的代價擊沉日本“飛龍”、“蒼龍”、“赤城”、“加賀”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艦,取得初步扭轉太平洋戰局的勝利。這次日本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一點是在於美軍破譯了日本的無線電密碼。第2點是由於日軍的指揮不當,導致了這次戰爭的失敗,以及日本海空軍力量巨大的損失。

6.西西里島登陸

西里登陸開始於1943年7月9日晚上,而以盟軍獲勝於8月17日結束。登陸西西里島的行動代號為哈士奇,被視為進攻意大利的行動之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登陸行動之一。

二戰之經典戰役

從軍事策略上,進攻西西里的行動達到盟軍策劃者之目的,從島上消滅軸心國的空中及海上力量,控制地中海及令意大利首相貝尼託·墨索里尼下臺。此行動為後來進攻意大利揭開序幕。1943年7月9日深夜,盟軍以空降登陸開始了西西里戰役。由於希特勒在判斷盟軍登陸地點時嚴重錯誤,德軍裝甲師的反擊被盟軍粉碎,意軍幾乎未加抵抗便倉皇撤退,海岸防線很快被摧毀。美軍部隊和英軍部隊先後進入墨西拿,佔領全島。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宣告結束。西西里島戰役是盟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在敵領土上實施的一次重要戰役,盟軍不僅在軍事上獲取了直接進攻意大利的跳板,而且在政治上強烈震撼了已經動搖的意大利政府,導致墨索里尼垮臺和意大利投降,為盟軍打開從南部登陸歐洲的大門。軸心國共傷亡29000人及有140000人被俘(主要是意大利士兵,據盟軍的記錄來看其實有不少人是主動逃離戰線,而不是被迫投降的)。美軍共有2237人陣亡及6544人受傷及被俘;英軍共有2721人陣亡及10122人受傷及被俘;加拿大軍共有562人死亡及748人受傷及被俘。很多美軍及全部加拿大軍第一次參戰。軸心國成功從西西里撤出超過100000人及100000輛車輛,而面對盟軍巨大之海空優勢,這是十分驚人的成功。

7.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

二戰之經典戰役

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登陸過程: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此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闢,意味著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美軍從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8.雪峰山戰役

日本叫作“芷江作戰”,共產黨稱“雪峰山戰役”。

二戰之經典戰役

1945年春發生在湖南省以雪峰山為中心的廣大湘中和湘西地區,中國軍隊總司令是何應欽,前線總指揮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軍長王耀武將軍,國民黨軍隊共計19個師,有20萬兵力。日本軍隊的總司令為岡村寧次,日本軍隊總兵力12萬,日軍從廣西北部、湖南南部、湖南中東部地區,分成北、中、南三路進犯資水流域和沅水流域的雪峰山脈,主要是想攻戰芷江機場,以做最後垂死掙扎,其目的只有一個:搶佔芷江機場,直接威脅重慶,並迫使中國國民政府投降。中國立刻從湖北西部,貴州,四川,廣西,雲南各省調用兵力,還從絢甸戰場抽調部分中國遠征軍,空降於湖南芷江機場,還有芷江機場美國盟軍空軍飛虎隊參戰,這是中美合作協同作戰取得最後勝利的典範。會戰共持續了近4個月,於1945年6月底前結束。湘西會戰日軍共死傷8萬,中國軍隊死傷6萬,其主戰場分佈在現在的湖南省安化、新化、冷水江、漣源、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武岡、漵浦和洪江等縣市。“湘西會戰”是中國正面戰場中最後一次大會戰,也是中國軍隊唯一取得的全面大勝利,它徹底地粉碎和消滅了日軍主力,致使日軍全面放棄廣西全境回縮到湖南省衡陽、長沙、岳陽等城市,退守京漢線以東一帶,從此日軍再無反攻能力,兩個月之後,日本天皇被迫宣告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湖南芷江分別向中、美、蘇、英四國遞交投降國書,正式向盟軍請降。“湘西會戰”的全面勝利,標誌著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戰場的徹底失敗。

9.柏林保衛戰

柏林會戰又稱柏林戰役(1945年4月16日~5月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

二戰之經典戰役

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部隊,另配屬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當面之敵為德軍 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裝甲師。共80萬人,10400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300架作戰飛機。戰役於1945年4月16日發起,先後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25日對柏林形成包圍。蘇軍在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經激烈巷戰,於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29日蘇軍開始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5月2日衛戍司令H.魏德林將軍率部投降,會戰結束。1945年5月9日德軍統帥部代表W.凱特爾元帥在柏林簽署向蘇軍和盟國遠征軍無條件投降書。整個戰役,蘇軍共俘虜德軍38萬人,繳獲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餘輛、飛機4500架。這次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德軍最高統帥部在柏林附近大量消耗蘇軍有生力量將戰爭拖延下去的圖謀,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和歐洲戰事的結束。

整個第2次世界大戰大小戰役眾多。本篇文章僅列舉9個對歷史走向有著重要影響的戰爭。

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評論出你認為的重要戰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