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佛三地高新區同步擴容提升

廣深佛三地高新區同步擴容提升

南都訊 一週前佛山市召開了高新區體制機制優化創新發展大會,佛山市市長朱偉向禪城、南海、順德、三水、高明五區的區長授予園區管理局牌匾,全面開啟了佛山高新區“一區五園”發展的新格局。

無獨有偶,就在3個月前深圳市政府也正式公佈了《深圳國家高新區擴區方案的通知》,深圳高新區已從原來的11.52平方公里擴容至159.48平方公里。廣州也有所動作,今年3月份黃埔區發佈招標公告,計劃將廣州高新區下屬的廣州科學城從37.47平方公里擴容至144.65平方公里。

廣州、深圳、佛山,大灣區內三大城市的高新區幾乎在同一時間採取了同樣擴容提升的行動,這是為什麼?

答案就在剛剛公佈的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和《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兩份文件裡(以下分別簡稱為《實施意見》和《行動計劃》)。

二十多年

從工業園變成高新技術產業高地

《實施意見》提出,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推動國家高新區擴容,將高新區建設成為區域創新的重要節點和產業高端化發展的重要基地。而《行動計劃》則提出,推動國家高新區擴容,支持專業性園區、產業轉移工業園區轉型升級為省級高新區。

上述兩份文件均提及“推動國家高新區擴容”,而這正是上述廣深佛三地同時擴容的背景。

這三個高新區中,廣州高新區、深圳高新區均成立於1991年,佛山國家級高新區成立於1992年,這三大對象均為上世紀90年代成立,至今已經運作了20多年,儘管三者園區面積不同,但這期間三者都從最初的工業園逐漸長成本市經濟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高地。

在發展成績方面,深圳市高新區以佔全市不到0.6%的土地面積創造了約11%的GDP,誕生了全市約14%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了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創業人才,成為全國創新資源最為集聚、創新成果最為顯著、創新氛圍最為濃郁、創新環境最為優越的區域之一。

而廣州高新區的科學城則吸引了超過130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佔廣州市四成、黃埔區八成,全市先進製造業一半、大部分高新技術企業都落戶在這裡。

作為佛山高新區集聚了全市大部分的先進製造創新資源,擁有全市38%的高新技術企業、71%的國家級孵化器、51%的上市與新三板掛牌企業,R&D投入強度7.9%。在產業構成方面,佛山高新區形成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光電產業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主任王勝光認為,以1988年國務院批覆建設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中關村前身)為標誌,國家高新區已經發展了三十多年,這期間全國半數地市都設立了高新區,國務院批覆的國家高新區已經達到169個(2018年底數據)。

他表示,如今各地國家高新區地域管轄範圍不斷擴大,功能上也從過去僅僅作為一個工業園變成高技術產業發展高地:國內專利產出的約40%、創新主體的高新技術企業40%-50%都在這裡。國家高新區已經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力軍和主引擎”,而這也是包括本次廣深佛三地高新區擴容後要做的事。

整合提升研發科創平臺

成擴容提升主方向

《行動計劃》指出,到2020年全省高新區要力爭帶動大灣區內地實現R&D佔GDP比重達到2.8%。

此外,今年3月份省政府公佈的《關於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也明確,支持有條件的高新區高標準建設科學城、通過分園等形式將區外科學城整體納入,新建的高校院所及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優先在國家級高新區佈局。

提升研發、增加科創平臺和資源的佈局正是本次廣深佛三地高新區擴容提升的出發點。

在此前公佈的《廣州科學城提升規劃設計國際競賽招標公告》中,廣州市黃埔區明確提出,科學城未來將建成大灣區重要的科技創新載體和平臺,幫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此,擴容後的科學城要構建以PNP(廣州)國際創新中心為代表的國際化垂直孵化平臺,建設科學大道—開創大道、黃埔東路新經濟走廊。

資料顯示,PNP(全稱“PlugandPlay”)是總部位於美國硅谷的科技創業加速器,專注於打造全球化科技創新生態平臺。去年10月31日,PNP公司與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廣州歸谷科技園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合作共建PNP(廣州)國際創新中心,選址就在科學城。這一項目將幫助科學城對接全球科技資源,吸引全球優質創新項目落地。

而細看《深圳國家高新區擴區方案的通知》,通過擴區將原本散落在各區的研發單位和科創資源整合在一起也是一大特點。

通知顯示,擴容後的深圳高新區將包括科教資源集中的南山園區、高新技術產業未來發展核心的坪山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基礎雄厚的龍崗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配套完善且孵化載體較為集中的寶安園區、以改造更新提升產業能級的龍華園區,形成“一區兩核多園”的發展佈局。

深圳市已經明確,後續將整合市政府各相關部門的創新資源,在深圳高新區各園區優先佈局大學、科技基礎設施、應用基礎研究機構、諾貝爾獎科學家領銜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引導科技創新資源向深圳高新區集聚。

而在本次佛山市對禪城、南海、順德、三水、高明五區授予園區管理局之後,佛山高新區“一區五園”的佈局和管理體制也全面完成,原本分散在五個區裡的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廣工大數控裝備研究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南海)轉化醫學中心等一批創新創業載體也將正式整合在一起。

一區多園管理體制

如何協同成後續看點

《實施意見》和《行動計劃》均提出,要探索高新區“一區多園”管理模式,這一表述也點明擴容提升後的廣州、深圳、佛山三地國家級高新區後續面臨的管理難點:一區多園的架構下,高新區和各個園區所屬的行政區兩層架構之間的分工、銜接和磨合需要重新梳理整合。

這一難點在較早實現“一區多園”佈局的佛山高新區發展歷程中已經有所體現。

在1992年佛山高新區成立之後先是落在南海區獅山鎮,此後又慢慢擴充到了三水、禪城、順德、高明,逐漸形成了“一區五園”的佈局。但在這種佈局下,佛山高新區管委會對分佈在各區的“五園”實際上未能形成有效統籌,很大程度上各個園區仍完全由所在地的區委、區政府直接管理,這種較為鬆散的體系導致五個園區在產業規劃和實際發展中未能互相協調,無法形成合力。

正是因為這一問題,佛山市才在去年發佈了《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優化方案》,並於今年正式召開了高新區體制機制優化創新發展大會,提出“市統籌、區建設”的思路,在行政區劃、財政管理體制、建設發展主體責任保持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優化調整加大對全市園區的統籌力度,做實五區園區,進一步發揮五區園區的作用,激發五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本次擴容後才形成“一區多園”佈局的深圳高新區也格外重視管理體制的協同問題。

在今年4月深圳市印發的《深圳國家高新區擴區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市級高新區管理機構會同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對標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高標準編制深圳高新區總體發展規劃及各專項規劃,考慮各片區的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明確各園區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按照各有側重、錯位發展、良性互動的原則推動各園區協調發展,形成各園區獨具特色、專業突出、競爭能力強的產業分工與協作新佈局。

相比之下,目前仍在編制規劃的廣州高新區科學城片區未來將如何加強和其它園區的管理協同也格外值得關注。

在本次擴容之後,科學城片區將成為整個廣州高新區各園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超過了天河科技園、黃花崗科技園等園區,而面積的擴大是否能讓科學城發揮核心作用,帶動整個廣州高新區一起前進,將是未來的一大看點。

出品:南都採編指揮中心

統籌:南都大灣區工作室

採寫:南都記者魏凱

請掃碼收聽南方都市報和粵海地產聯合出品的王牌音頻節目《灣區財富3分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