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佛教 晉安帝 李罕誦經文 2019-08-19
"

人們每日勞作,最低的目標就是能求得每日的溫飽,如果能吃的飽穿的暖,就能得到最低的滿足,而對於出家人而言,食物是治療飢餓,滋養色身,不可以恣意貪食。

"

人們每日勞作,最低的目標就是能求得每日的溫飽,如果能吃的飽穿的暖,就能得到最低的滿足,而對於出家人而言,食物是治療飢餓,滋養色身,不可以恣意貪食。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在初始,佛教的僧人以乞食為生,在律藏中和“食”相關的規定有很多,都是佛陀根據當時的情境制定的。佛教傳入中國後,為適應當地的風俗,中國僧人食物的來源、形式與內容,就有了很多的不同。

佛世時,比丘們身披袈裟,手持著缽,四處乞食遊化,在雨季時,就回到精舍或者是固定的地方住下,不再外出。“乞食”有非常深厚的意義,一方面是降伏驕慢,不貪戀美味,能專心修法;另一方面就是藉著乞食因緣與居士接觸,給予佈施種福田、說法的機會。

"

人們每日勞作,最低的目標就是能求得每日的溫飽,如果能吃的飽穿的暖,就能得到最低的滿足,而對於出家人而言,食物是治療飢餓,滋養色身,不可以恣意貪食。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在初始,佛教的僧人以乞食為生,在律藏中和“食”相關的規定有很多,都是佛陀根據當時的情境制定的。佛教傳入中國後,為適應當地的風俗,中國僧人食物的來源、形式與內容,就有了很多的不同。

佛世時,比丘們身披袈裟,手持著缽,四處乞食遊化,在雨季時,就回到精舍或者是固定的地方住下,不再外出。“乞食”有非常深厚的意義,一方面是降伏驕慢,不貪戀美味,能專心修法;另一方面就是藉著乞食因緣與居士接觸,給予佈施種福田、說法的機會。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在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的弟子也是堅守佛陀的遺教,後來僧人逐漸放棄乞食的方式,最早可見的記錄是東晉安帝義熙元年(西元405年)道恆的《釋駁論》中指出當時沙門“或墾殖田圃,與農夫齊流”,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僧人開始耕種了。

和原始的佛教飲食相比較,中國佛教最為突出的就是素食。佛世時,僧人乞食,自然是居士提供什麼,比丘就接受什麼,因此佛陀沒有禁止僧人吃肉,只是不能吃象肉、馬肉、龍肉、人肉,別的肉類,只要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三淨肉),皆可接受(見四分律)。

"

人們每日勞作,最低的目標就是能求得每日的溫飽,如果能吃的飽穿的暖,就能得到最低的滿足,而對於出家人而言,食物是治療飢餓,滋養色身,不可以恣意貪食。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在初始,佛教的僧人以乞食為生,在律藏中和“食”相關的規定有很多,都是佛陀根據當時的情境制定的。佛教傳入中國後,為適應當地的風俗,中國僧人食物的來源、形式與內容,就有了很多的不同。

佛世時,比丘們身披袈裟,手持著缽,四處乞食遊化,在雨季時,就回到精舍或者是固定的地方住下,不再外出。“乞食”有非常深厚的意義,一方面是降伏驕慢,不貪戀美味,能專心修法;另一方面就是藉著乞食因緣與居士接觸,給予佈施種福田、說法的機會。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在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的弟子也是堅守佛陀的遺教,後來僧人逐漸放棄乞食的方式,最早可見的記錄是東晉安帝義熙元年(西元405年)道恆的《釋駁論》中指出當時沙門“或墾殖田圃,與農夫齊流”,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僧人開始耕種了。

和原始的佛教飲食相比較,中國佛教最為突出的就是素食。佛世時,僧人乞食,自然是居士提供什麼,比丘就接受什麼,因此佛陀沒有禁止僧人吃肉,只是不能吃象肉、馬肉、龍肉、人肉,別的肉類,只要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三淨肉),皆可接受(見四分律)。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不過大乘佛教是嚴禁吃肉的。《梵網經菩薩戒本》即指出“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涅盤經》中也說“食肉者,斷大慈種”。以慈心戒殺素食,正是悲憫眾生、長養大乘慈悲的表現。

“過堂”,也是中國叢林中特有的儀制,它在僧伽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早、午齋的過堂,是出家人五堂功課中的兩堂。

佛制僧人日中一食、過午不食,中唐以前中國僧人皆嚴格持午,漸漸地,也如同乞食一般,經過時空的演變、適應而被放棄了。因為中國地理的南北幅員廣闊,加上僧人的自耕自食,勞動量大,僧人終於放棄傳統的佛制,寺院正式提供晚餐,稱“藥石”,藥石皆吃粥,也稱“晚粥”。

"

人們每日勞作,最低的目標就是能求得每日的溫飽,如果能吃的飽穿的暖,就能得到最低的滿足,而對於出家人而言,食物是治療飢餓,滋養色身,不可以恣意貪食。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在初始,佛教的僧人以乞食為生,在律藏中和“食”相關的規定有很多,都是佛陀根據當時的情境制定的。佛教傳入中國後,為適應當地的風俗,中國僧人食物的來源、形式與內容,就有了很多的不同。

佛世時,比丘們身披袈裟,手持著缽,四處乞食遊化,在雨季時,就回到精舍或者是固定的地方住下,不再外出。“乞食”有非常深厚的意義,一方面是降伏驕慢,不貪戀美味,能專心修法;另一方面就是藉著乞食因緣與居士接觸,給予佈施種福田、說法的機會。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在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的弟子也是堅守佛陀的遺教,後來僧人逐漸放棄乞食的方式,最早可見的記錄是東晉安帝義熙元年(西元405年)道恆的《釋駁論》中指出當時沙門“或墾殖田圃,與農夫齊流”,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僧人開始耕種了。

和原始的佛教飲食相比較,中國佛教最為突出的就是素食。佛世時,僧人乞食,自然是居士提供什麼,比丘就接受什麼,因此佛陀沒有禁止僧人吃肉,只是不能吃象肉、馬肉、龍肉、人肉,別的肉類,只要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三淨肉),皆可接受(見四分律)。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不過大乘佛教是嚴禁吃肉的。《梵網經菩薩戒本》即指出“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涅盤經》中也說“食肉者,斷大慈種”。以慈心戒殺素食,正是悲憫眾生、長養大乘慈悲的表現。

“過堂”,也是中國叢林中特有的儀制,它在僧伽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早、午齋的過堂,是出家人五堂功課中的兩堂。

佛制僧人日中一食、過午不食,中唐以前中國僧人皆嚴格持午,漸漸地,也如同乞食一般,經過時空的演變、適應而被放棄了。因為中國地理的南北幅員廣闊,加上僧人的自耕自食,勞動量大,僧人終於放棄傳統的佛制,寺院正式提供晚餐,稱“藥石”,藥石皆吃粥,也稱“晚粥”。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中國的僧人要自行炊煮,所以負責飲食的執事人就出現了,在百丈清規中記載了以下的執事:

一、典座:職掌大眾齋粥一切供養。

二、飯頭:負責煮粥飯。

三、行頭:於齋堂中執勞役。

四、火頭:負責燒飯鍋。

五、水頭:負責大寮茶房及各堂缸水,常令盈滿清潔。

六、菜頭:負責煮菜。

七、桶頭:負責洗淨齋堂菜桶、飯桶。

八、磨頭:負責磨米麥、作豆腐。

其他尚有炭頭、茶頭、鍋頭不等,各寺院因時因地而設,並不統一。

這是最美的佛音。通過它,你能看到佛陀的世界。共結誦經事業之善緣,永濟佛法音聲於世間。(關注公眾號:普眾禮佛)與您分享更多有聲佛經,讓你聽到佛的聲音!

"

人們每日勞作,最低的目標就是能求得每日的溫飽,如果能吃的飽穿的暖,就能得到最低的滿足,而對於出家人而言,食物是治療飢餓,滋養色身,不可以恣意貪食。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在初始,佛教的僧人以乞食為生,在律藏中和“食”相關的規定有很多,都是佛陀根據當時的情境制定的。佛教傳入中國後,為適應當地的風俗,中國僧人食物的來源、形式與內容,就有了很多的不同。

佛世時,比丘們身披袈裟,手持著缽,四處乞食遊化,在雨季時,就回到精舍或者是固定的地方住下,不再外出。“乞食”有非常深厚的意義,一方面是降伏驕慢,不貪戀美味,能專心修法;另一方面就是藉著乞食因緣與居士接觸,給予佈施種福田、說法的機會。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在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的弟子也是堅守佛陀的遺教,後來僧人逐漸放棄乞食的方式,最早可見的記錄是東晉安帝義熙元年(西元405年)道恆的《釋駁論》中指出當時沙門“或墾殖田圃,與農夫齊流”,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僧人開始耕種了。

和原始的佛教飲食相比較,中國佛教最為突出的就是素食。佛世時,僧人乞食,自然是居士提供什麼,比丘就接受什麼,因此佛陀沒有禁止僧人吃肉,只是不能吃象肉、馬肉、龍肉、人肉,別的肉類,只要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三淨肉),皆可接受(見四分律)。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不過大乘佛教是嚴禁吃肉的。《梵網經菩薩戒本》即指出“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涅盤經》中也說“食肉者,斷大慈種”。以慈心戒殺素食,正是悲憫眾生、長養大乘慈悲的表現。

“過堂”,也是中國叢林中特有的儀制,它在僧伽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早、午齋的過堂,是出家人五堂功課中的兩堂。

佛制僧人日中一食、過午不食,中唐以前中國僧人皆嚴格持午,漸漸地,也如同乞食一般,經過時空的演變、適應而被放棄了。因為中國地理的南北幅員廣闊,加上僧人的自耕自食,勞動量大,僧人終於放棄傳統的佛制,寺院正式提供晚餐,稱“藥石”,藥石皆吃粥,也稱“晚粥”。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中國的僧人要自行炊煮,所以負責飲食的執事人就出現了,在百丈清規中記載了以下的執事:

一、典座:職掌大眾齋粥一切供養。

二、飯頭:負責煮粥飯。

三、行頭:於齋堂中執勞役。

四、火頭:負責燒飯鍋。

五、水頭:負責大寮茶房及各堂缸水,常令盈滿清潔。

六、菜頭:負責煮菜。

七、桶頭:負責洗淨齋堂菜桶、飯桶。

八、磨頭:負責磨米麥、作豆腐。

其他尚有炭頭、茶頭、鍋頭不等,各寺院因時因地而設,並不統一。

這是最美的佛音。通過它,你能看到佛陀的世界。共結誦經事業之善緣,永濟佛法音聲於世間。(關注公眾號:普眾禮佛)與您分享更多有聲佛經,讓你聽到佛的聲音!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教的齋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