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不求事如己願,但求凡事順乎自然?

佛教 心理學 雞湯 簡行自媒 簡行自媒 2017-09-05

為什麼要不求事如己願,但求凡事順乎自然?

今日清單:積極心理學篇

關鍵詞:順其自然

不求事如己願,但求凡事順乎自然,如此人生就會順遂自得。古羅馬哲學—愛比克泰

佛教教誨我們:追求身外之,或強求世事如己所願,最後只是一場空。幸福只能內求諸心,斷除對身外之物的執著,對一切採取接受的態度。你認為生命本身是什麼,它就是什麼!

你的心態決定你如何看待事物。

不過心理學指出,佛陀可能過度引申之嫌,有些身外之物仍然值得我們追求。而幸福有一部是可外求的,只要你知道來源之處。

簡單說幸福來源兩個方面,一是內心的滿足,而是自我之外的影響,像家人的關注與呵護,朋友的關心等。

關鍵詞:目標

每當人做對一件事,就會有快樂的感覺,此時我們會記住每種行為立即產生的快樂。這時我們會感覺快樂,而此時更多的快樂是來源目標之前的積極情感與努力。

但是如果是星期一做的,星期五才實現,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把兩者聯繫起來。這時候我們也會感覺快樂,但是快樂是目標實現之後的積極情感。

如果目標在成功那一刻降臨後,我們只是感覺到一點點短暫的幸福感,那麼我們就不禁會問道,難道就是這樣嗎?於是我們就會貶低自己的成就,認為自己的努力一場空。

所以莎士比亞說的多好啊:“成功之時,一切已結束,努力的過程最最幸福的。”正如走完漫長的旅程卸下沉重揹包時那種如釋重負之感的快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