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CEO自殺離世,槓桿之殤背後的故事

作者 | 秦曉峰、雪姣

編輯 | Mandy

出品 | Odaily星球日報

年輕CEO自殺離世,槓桿之殤背後的故事

6 月 10 日下午,一則消息加密幣圈中傳播開來:比特易創始人惠軼於 6 月 5 日自縊身亡,年僅42歲。多方信源向Odaily星球日報證實,惠軼確已辭世。

惠軼是連續創業者,曾在 P2P 領域兩度創業,至 2017 年轉戰數字貨幣,創辦加密貨幣數據分析平臺比特易。

據微博名為“TheMonero”的用戶爆料,惠軼自殺的直接原因是期貨爆倉虧損 2000 個BTC。眾多區塊鏈從業者聞言,紛紛感嘆要遠離期貨。不過,目前並未有確鑿證據證實這一傳聞。

此外,Odaily星球日報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惠軼選擇自殺的原因猜測很多:生前患有抑鬱症,情緒一直不穩定;此外,近期涉案超 30 億元、暴雷的 P2P 平臺「網利寶」被傳與比特易存在一定聯繫。

“2000 個 BTC 不至於擊垮他,最多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知情人士感慨道。

惠軼生前的辦公室牆上曾寫著一句話:你要真心喜歡錢,錢的別名是自由。

只是,用金錢換得的自由通行證,最終如泡影般破滅了。

自縊疑雲

6 月 5 日凌晨,在比特易的新辦公室,惠軼以自縊的方式結束了 42 年的人生路。當員工發現時,已無力迴天。

“過了幾天,很多人來問我,我才知道他出事了。“惠軼生前好友袁雲告訴 Odaily星球日報,“給他打電話,電話處於停機狀態,打微信也一直沒接。後來多方打聽才知道真的‘走了’。”

袁雲怎麼也想不明白,惠軼為何突然輕生。對於外界傳言的虧損 2000 個BTC,袁雲更是表示”絕無可能“。

袁雲告訴Odaily星球日報,2014 年惠軼參與創建 P2P 平臺「花果金融」,2015 年功成身退,獲利上億。即便真的虧損 2000 個 BTC,對於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惠軼來說,也不至於以輕生應對。

“他(惠軼)在花果時,一年操手幾十億成交額。退出後成了知名的創業者,2000 個 BTC 不至於擊垮他,最多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袁雲說。

而惠軼的同學、兩名長江商學院 EMBA 27 期學員表示,惠軼生前可能患有抑鬱症。翻看惠軼的朋友圈,近半年沒更新一條狀態。

對於抑鬱症的說法,比特易員工透露,惠軼曾在微信讀書中收藏了《精神焦慮症的自救》,但二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並不清楚。“(惠軼)除了每天晚上操盤到三四點才睡,沒其他異常。”

另一名員工則表示:“惠軼一直特別瘦,抽菸特別厲害。”

從 P2P 中發家、本已功成身退的惠軼,辭世之後再次深陷 P2P 輿論漩渦。

對其自縊的另一種猜測是,認為比特易可能與 P2P 金融平臺「網利寶」暴雷案有關。一張流傳甚廣但出處不明的的截圖顯示,“比特易承擔資產轉移出境的責任”。

年輕CEO自殺離世,槓桿之殤背後的故事

(網絡流傳截圖)

一家匿名風險投資機構人士向Odaily星球日報表示,比特易和網利寶同屬一隻團隊。

二者辦公地址皆為北京海南航空大廈。“截至 2 月份,比特易仍在海航大廈 A 座 10 層辦公,而網利寶的辦公地點則在樓下 7 層。“比特易前員工王天向 Odaily星球日報表示,但他並不認為兩者在業務上有聯繫。

網利寶於 2014 年上線,今年 5 月 16 日被朝陽經偵正式立案偵查。官網披露的運營數據顯示,網利寶當前借款人數量為 3800 餘人、出借人數量為 4 萬餘人,尚未歸還的借貸餘額約 30 億元。

另外,比特易投資方之一的軟銀中國,昨日發佈聲明撇清與比特易的投資關係,業內人士認為可能是因為比特易涉及到 P2P。此前,軟銀中國投資的兩家 P2P 公司(宜貸網、付融寶)相繼暴雷。

去年四月,軟銀中國合夥人周曄還表示,投資比特易的原因是看中其盈利能力、市場需求以及技術可行性。昨日,軟銀中國PR負責人則表示,軟銀中國在去年年底已放棄投資比特易。

爆倉之謎

惠軼選擇離世的原因難以言明,但也許是切中了幣圈的神經,簡單直接的“大戶因爆倉而自殺”版本的解釋在幣圈廣為流傳。

6 月 10 日晚 22 時,榮客區塊鏈 CEO 蔡曙微博發文稱“比特易老闆自殺了?”。隨後,微博名為“TheMonero”的用戶爆料稱“某大戶爆倉 2000 BTC自殺了”。

“惠軼肯定是炒期貨了,群裡都知道。“一位比特易的用戶告訴Odaily星球日報。其所說的群是「比特易-區塊鏈投資群」,由比特易官方所建,長期處於 500 人滿員狀態,十分活躍。

5 月 31 日,惠軼在群裡表示,自己用 10 個 BTC 開了 100 倍槓桿的空單;在此之前,就已經開了 600 個 BTC 的空單,據傳為 20 倍槓桿。

年輕CEO自殺離世,槓桿之殤背後的故事

(比特易群聊截圖)

Odaily星球日報梳理後發現,目前所有已知涉及惠軼的 BTC 總量只有 760 個(約3800萬元),與外界傳言虧損 2000 個 BTC 相距甚遠。

量化基金 CCC 的創始人劉震對 2000 個 BTC這一數字持懷疑態度。“在做期貨交易的時,你損失的只是保證金,很難想象會損失 2000 個 BTC 的保證金。所以我覺得這個消息未必準確。”

此外,外界傳言是行情暴漲導致惠軼期貨爆倉。

惠軼曾預測 5 月 31 日行情下行,BTC 會跌至 7000 美元,於是在 8300 美元左右開設了空單。儘管 BTC 在跌至 7900 美元后反彈,但反彈並非瞬時拉昇,而是緩慢進行的,平均每小時上漲 0.5%。

“對於一個老手而言,有‘割肉’(虧損)出逃空間,他(惠軼)不會不知道。”期貨交易員陳楓表示,“即使打爆倉,也只是百倍槓桿的部分。外面資料顯示開了 100 倍槓桿的只有 10 個 BTC,其他低槓桿的部分應該是安全的。”

也有量化人士猜測:“惠總的做法,是手操槓桿,不是量化。手動操盤的風險非常高。”

該說法卻被王天駁斥:“惠總負責測試策略,(他)沒笨到手動操作。”王天解釋說,“在例會上他都說(收益)還不錯。量化策略不會一直有效,要不停的調試。”

各方猜測眾多,謠言漫天,但其實目前並沒有可靠的信源證實惠軼的盈虧情況。

另一傳言是惠軼開槓杆用的是客戶/用戶的資金。

經員工透露,比特易確實全面轉向了量化業務。“比特易早先主打 APP,提供市場諮詢服務;後來 APP 不做了,只做量化。”

至於量化的資金來源,王天表示,資金主要來自機構用戶。“比特易一直都在向機構募資,之前樓霽月的 Tokenmania 都有資金在這。散戶募集的是小頭。“

不過,袁雲卻表示,惠軼不可能向散戶募集資金。“2017 年 ICO 很火,他說不想做 ICO,也沒有發幣。我們對風險有著清晰的認識:向散戶募資就是非法集資。功成身退的人是不會去做這種事的。”

槓桿之殤

惠軼辭世引發眾多幣圈投資者討論,“風險與收益並存“的期貨交易也被推上輿論的浪尖。

Minxin COO 薄荷在朋友圈中說道:跟市場對賭,沒有人有上帝視角,概率學學得再好,週期計算的再精確,都抵不過市場的變化莫測,前面贏得再漂亮,只要最後一把輸了就滿盤皆輸。永動機、長生不老和期貨是這個時代永恆的傷疤。默哀,共勉。

了得資本創始人易理華在轉發惠軼去世的消息說到:炒幣不要加槓桿,願幣圈少一點悲劇。

槓桿,本意是為市場增加流動性,尤其是熊市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

去年 10 月,加密貨幣市場迎來寒冬,彼時新誕生了數十家期貨合約交易所,最高可提供百倍槓桿。

舉個例子,如果投資者認為行情會漲,選擇 20 倍槓桿的多單做多;一旦價格上漲 1%,則該投資者即可獲利 20%,反之虧損 20%。同理,百倍槓桿,即市場漲跌 1% 時,盈虧即可達到 1 倍,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手段。

對於槓桿交易,BitGlobal CEO Jack 也給出風險提示,非專業人士一定不要玩槓槓。

在 Jack 看來,目前市場上的投資者並沒有理解量化和賭徒的區別。“所有高於 4 倍以上的槓槓,只做單邊的主觀操作都有賭的成分,所以這樣的機構或者個人都不能被稱之為量化。一般量化的嚴格的風控槓槓會控制在 0.2-1.5 倍區間(趨勢類策略)。“

期貨交易員蓋雲認為,槓桿倍數達到 20 倍以上,則投資者具備極強的短線盤感。“很多人(期貨交易者)其實就是看運氣,所以風控是最重要的,不然九死一生。很多人一邊做高槓杆,一邊把命運交給上帝,沒有什麼風控,所以遲早滅亡。”

後記

本來,惠軼的運氣似乎還不錯,三度創業,第一個項目功成身退,第二個獲得頂級機構認可。

2008 年,自 Microsoft 高級產品經理崗位上離職後,惠軼創辦北京途拓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技術開發和推廣;2014 年參與創辦花果金融,並在次年退出,獲利頗豐。此後,惠軼創辦神仙有財,並於 2015 年將股票套現退出,逃過了“E租寶”引發的 P2P 行業暴雷風波。

同時,2015年,在滬市 4800 點時,他把股票全部清倉了,順利躲過“A股危機”,由此得外號“逃頂俠”。彼時惠軼與其朋友的一段對話廣為流傳:

“跑的時候叫我一聲。”

“跑了。”

“不是吧,至少5000點以上再跑。”

“不賭命。”

不料,“不賭命”這句話一語成讖,驗證在了4年之後的這位創業者身上。

注:文中部分採訪者為化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