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樂視·體育——每經記者深度調查樂視生態

風投 樂視 新英體育 中體產業集團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5

重金版權難變現、融資被拆借 樂視體育還剩下什麼

每經記者 陳耀霖 每經編輯 文 多

過去的2016年,樂視體育的經歷正如賈躍亭所概括的那樣,一半是升騰的火焰,一半是冰冷的海水。從“矇眼狂奔”27億元拿下中超版權、高調完成80億元B輪融資,再到資金鍊危機、高管離職、接連失去亞足聯賽事和中超版權……沒有哪家體育公司,在一年的時間裡經歷過如此的大起大落。

通過“燒錢”擴張,後來者樂視體育用“時間換空間”,迅速做大規模,成立不到3年就一舉成為體育產業龍頭公司。然而,當繁華褪去後,版權成本壓力過大、粗放式成長的隱患,開始一個個逐漸顯現。

風暴過後,再覆盤樂視體育的得失,或許能更加客觀理性。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樂視體育總部,並採訪多位內部人士、投資機構和業內專家,欲揭開樂視體育這場“矇眼狂奔”背後的打法和祕密。

激進版權戰略背上財務負擔

對於一家體育媒體公司來說,沒有什麼比版權更能稱得上生存的基本。

一個最直接的例子或許是,耕耘了英超多年的新英體育,去年擬在港股衝擊IPO。而蘇寧出手以50億元奪走英超版權後,新英體育借殼上市進程終止。

另一個例子就是樂視體育,憑藉著豐富的賽事版權資源,2015年和2016年,樂視體育先後完成了兩輪金額分別為8億元、80億元的融資,公司估值從30億元飆升至215億元,成立不到3年就從新入局者一躍成為行業龍頭。和傳統視頻網站類似,用獨家內容吸引用戶,再通過廣告和流量變現,是體育媒體平臺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假如失去了內容和流量,就失去了佈局的根基。

當時,大概沒有人會想到,在完成B輪融資不到半年後,樂視體育會在如此短時間內遇到今天的情況。

“之前沒有人會想走,因為樂視就是最好的平臺。”一位已離職的樂視體育員工回憶說,回溯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公司都處於急速擴張狀態。當時簽下版權的速度要以天計算,“一年的時間,公司完成了250個項目以上的簽約,管版權的副總餘航基本每天都在籤合同”。

憑藉高速的版權戰略,樂視體育得以迅速建立起龐大的版權壁壘,並在資本市場上獲得青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的一份樂視體育B輪融資文件顯示:“公司擁有全球種類最全、數量最多的體育賽事版權資源,涵蓋了17類運動、191種項目、135個獨家賽事版權。目前日均VV(訪客訪問次數)達到約1535萬,日均UV(獨立訪客量)達到約626萬……”

此前,在體育媒體平臺這個領域,新浪、PPTV、騰訊等早已經營多年。作為市場的後來者,樂視體育如果希望建立競爭門檻,確實需要在版權購買上下更大的功夫。版權還有利於資本市場,多位業內人士都認為,以27億元拿下中超版權,對樂視B輪融資的規模有決定性影響。

更龐大的意圖在於,看似不計成本的版權投入,背後是樂視體育更深層的佈局邏輯。一位體育行業觀察者曾指出:“先在全部的體育賽事範圍內廣泛撒網,一旦讓用戶養成在樂視收看的習慣,並進入其已經佈局好的產業鏈,那再想離開很難了。”

“試想一下,你可以在樂視超級電視或手機上看個比賽、在樂視APP上吐個槽,騎著樂視自行車去樂視生態中心五棵松球館看球……一旦壟斷形成,你很難逃離樂視的生態。”該人士如此描述樂視體育的雄心壯志。

理想是美好的,唯一的問題或在於,樂視體育何時能到達那一天?

情況在2016年7月27日這一天急轉直下,樂視體育作為運營方的ICC國際冠軍盃中國賽因草皮問題而臨時取消。自此後,公司先是曝出ATP網球大師賽因款項不到位而面臨信號被掐危機,緊接著是英超“信號危機”,此後又出現宣佈裁員、高管離職等系列風波。最近則是亞足聯賽事和中超版權丟失,一時樂視承受的輿論壓力到達頂峰。

問題從何而來?一位資深體育產業觀察者認為,過高的版權獲取成本,讓樂視體育背上了沉重的財務負擔。而版權在變現上又遇到了艱難的瓶頸,缺乏有效“回血”,導致樂視體育現在的一些困境。

據粗略統計,自2015年開始,不算上那些未完成打款的長期合同,樂視體育在購買版權上的投入已超過30億元。而樂視體育CEO雷振劍曾表示,以現有的媒體體系,加上廣告、衍生品等所有收入,高溢價的版權仍會產生20%的負毛利。

一位樂視體育內部人士對記者稱,放棄中超版權,正是來自樂視系更高層的決定。同時,“孫宏斌也表過態,為中超(版權)花費了13.5億元,一共才收回來5000多萬元……這個事是不能幹的。”

曾將資金用別處

接連丟失幾個重要版權,都離不開“缺錢”二字。那麼,樂視體育的錢去哪兒了?

作為非上市公司,樂視體育的財務狀況鮮有披露。騰訊科技曾在樂視體育完成B輪融資前稱,截至2015年11月30日,這家公司營收2.91億元,淨虧損5.69億元。而作為樂視體育投資方的凱撒旅遊, 在2016年3月16日也曾公告,截至2015年底,樂視體育未經審計總資產44.42億元,淨資產4.08億元;2015年全年未經審計營業收入4.17億元。

最近的一次則在2016末,樂視體育曾宣佈,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是2015年的6倍,超過24億元,淨利潤狀況則未對外公佈。

可以看出,在B輪80億元融資完成交割後,即使在各方面仍有較大投入,樂視體育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缺錢”。

多位消息人士向記者分析稱,樂視體育現在“缺錢”的根源,或來源於“樂視系”之間資金的互相拆借。樂視體育B輪80億元的融資款,部分被用於樂視生態其他的業務中,導致其現在無力繼續支付亞足聯等版權的續約費用。值得注意的是,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對資金問題也有過表態。根據賈躍亭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的說法,“當時控股給體育借了很多錢,體育融完資之後也有一部分錢還給控股了。”孫宏斌在一次投資者電話會議中表示,樂視體育80億元的融資中有30億元用在了別的地方。

“融資80億元這筆賬怎麼也算不回來。”一位資深業內人士稱,即便算上所有賽事版權、新辦公大樓、運營成本等支出。綜合算下來,樂視體育去年花出去的錢也不會超過50億元。那麼,剩下的30億元哪兒去了?“就算賬上只有10億元,樂視體育也不會如此連續違約,畢竟這對名聲的傷害太大了。”該人士表示。

雷振劍:擠掉泡沫更健康

除賽事版權外,在樂視體育的三大事業群中,賽事運營、智能化硬件板塊,也是解構樂視體育重要因素之一。

“正是憑藉著賽事運營、智能化等業務,樂視體育才得以講述自己是一個體育產業公司,而不只是一家體育媒體。”體育行業自媒體懶熊體育曾分析稱,有這兩塊業務,對樂視體育B輪215億元的估值起到了支撐作用,因此在公司整體架構中非常重要。

不過,在賽事運營方面,樂視體育交出的成績單不算特別優異。去年備受矚目卻又被臨時取消的國際冠軍盃(ICC)北京站比賽讓其十分受挫,同樣取消的還有WRC(世界汽車拉力賽)中國賽。作為這兩項賽事的新媒體轉播方和賽事運營方。樂視體育當時給出的取消原因分別為“下雨損壞了球場草皮”和“下雨損壞了賽道”,其中“消失的草皮”更是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

“丟版權是資金出了問題,但賽事運營上出現的問題,就暴露出公司經營方式的粗放。”一位樂視賽事運營中心前員工對記者稱,對於國際冠軍盃賽一事,草皮坑窪問題處理過程較無序,還出現了溝通失誤。

因此對於未來,“轉型”和“精細化運營”是樂視體育現在經常提到的兩個關鍵詞。前述樂視體育內部人士就對記者透露:樂視體育要告別此前“燒錢”擴張、“矇眼狂奔”的時代,進入精細化運營,追求正向盈利。打造全媒體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實際上,在經過了去年底調整後,目前樂視體育的四大業務板塊縮減為三個,分別為體育媒體、賽事運營、體育消費業務。在給員工發送的內部信《樂視體育的中場戰事》中,雷振劍也提到:2017年將會引入全新的賽事IP,並適時成立獨立運營的賽事管理公司;此外,樂視體育已做出切入體育裝備消費領域的決心。

“感謝關注,樂視體育沒問題。擠掉了一些泡沫反而更健康了,基本面也會更好。會在合適的時機出來跟大家聊一聊。”在經過了多次溝通嘗試後,樂視體育CEO雷振劍回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樂視體育現在處在“埋頭做事”的階段,此時已不便再對外界多說什麼。

樂視體育渴望上市背後:融資能力下降 對賭壓力漸增

每經記者 陳耀霖 每經編輯 文 多

“拿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是樂視系的重要打法。輿論風暴之中,樂視體育正在進行的融資和上市計劃,更受到資本方的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樂視體育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融資計劃。然而,在兩個核心版權(亞足聯賽事和中超的版權)丟失的狀況下,想繼續維持215億元的B輪高估值顯然不切實際。但如果降低估值,新一輪融資勢必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樂視體育正面臨著一個兩難的選擇。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在B輪融資中,樂視體育與投資方簽署了在2018年底完成上市的對賭協議。上市計劃如不能完成,屆時或觸發回購條款,雙方均會面臨嚴重損失。對於樂視體育來說,2017、2018這兩年是其生死存亡的最關鍵時刻。

正進行B+輪融資

據樂視體育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樂視體育正在進行B+輪融資,公司已與首鋼集團進行了多次接觸。“最近公司新進了一位負責資本運營的副總裁李麟,此前在瑞士信貸和摩根大通就職。”樂視體育內部人士稱,新任副總裁專門負責投融資業務,而引入外部資金是樂視體育目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實際上,早在去年底時,樂視體育CEO雷振劍就曾表示:“不出太大意外,應該一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大家會看到樂視體育一些比較大的變化,在資金上的變化。”當時雷振劍特意說明,資金上的變化包括融資的計劃。

然而4個月過去後,樂視體育仍然沒有關於融資的新消息發佈。

“在接連失去了幾個頭部資源後,樂視體育215億元的估值恐怕很難繼續支撐。”一位從事投融資業務的人士認為,此外,頻繁曝出合同違約等情況,也使得樂視體育的信譽背書打了些折扣。

一位接近樂視體育B輪融資參與方的內部人士則稱,有機構想退出,只是找不到合適的渠道,如果在B+輪融資中降低估值,那B輪的股東肯定不願意。但如果不降低估值,樂視體育現在的狀況又難以融到足夠的錢。

而此前澎湃新聞曾報道稱,在A輪進入樂視體育的王健林和馬雲都存在減持。對此,樂視體育官方迴應記者稱,股東大幅減持和清倉的說法並不屬實。“2016年初做B輪的時候,普思投資和雲峰基金有少量減持。而在B輪融資完成後,所有原股東的股權比例都有相應稀釋,而不是媒體解讀的清倉和拋售。”

上市進程正加速

樂視體育的上市進程,成為市場上關注的另一個焦點。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掌握的資料顯示,在樂視體育B輪融資中,樂視體育和投資方簽署了對賭協議,其中承諾最遲在2018年底完成上市,否則將觸發回購條款。

多份私募基金的募資資料都顯示:樂視體育公司原股東(樂樂互動、北京鵬翼、樂視網)共同承諾,樂視體育必須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投資方認可的上市工作。否則,原股東將在投資方(並由各投資方分別單獨決定)發出書面回購要求後的兩個月內,並按照“全部投資款+12%/年(單利)計算的最低收益”,以現金形式收購投資方所持有的樂視體育公司全部股權並支付全部對價。

對賭之下,樂視體育也做出了相應動作。據《上海證券報》報道稱,自2017年2月起,樂視體育加入了中體產業(600158,SH)22.0733%股權的四方爭奪戰。不少市場聲音猜測,樂視體育或將在此放手一搏,先拿下中體產業這個殼資源,再逐步想辦法將資產注入,完成上市計劃。

中體產業被稱為中國體育產業第一股,市盈率高達260多倍,根據粗略測算,這筆股權的交易對價可能超過40億元。

4月1日,中體產業舉行遴選會,知情人士稱,意向受讓方悉數到場,結果就在這幾天揭曉。4月16日,中體產業公告了控股權轉讓結果,稱“本次公開徵集未能產生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方”。這也意味著,4家競標者全部出局,中體產業的控股權轉讓也隨之夭折。

“可能是更想表明一個姿態,而不真的想去拿下中體。”在競標結果出爐前,一位市場人士分析稱,樂視體育的上市進展確實受到關注,如果樂視體育不能上市而導致觸發回購條款,對投資人、對公司都將是一個雙輸的局面。而且對賭時間到達以後,樂視體育如果拿不出那麼多錢回購,情況就更難說了。

而對於上市的進程問題,樂視體育內部人士則迴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道:“(上市)肯定是樂視體育計劃單裡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今年的上市進程正在加速當中,現在不便多說,靜觀後效吧。”

風暴後的樂視體育:從高調激進到“埋頭做事”

每經記者 陳耀霖 每經編輯 張海妮

798藝術園區,4月14日中午,陽光正好,草坪冒出了新芽。電通創意廣場18號樓前行人如織。這裡是樂視體育新辦公樓的總部所在地。兩棟三層的平房,灰色的水泥牆和落地窗並未有過多裝飾。因為CEO雷振劍兼任樂視音樂董事長,樂視體育還與樂視音樂共用了一層辦公樓。樂視體育旗下所有賽事的直播、轉播等工作,也都在這裡完成。

此前,這家明星互聯網公司正處於輿論的風暴眼。隨著亞足聯、中超等版權的丟失,“缺錢”和“違約”等字眼成為樂視體育被輿論轟炸的對象。而在“風暴”過去後,樂視體育的行事風格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還有英超等賽事版權

在辦公區裡,樂視體育的工作氣氛並不緊張,甚至顯得十分放鬆。

在記者探訪過程中,一些員工在休息區打檯球、閒聊。更多的人則是坐在工位上,處理轉播工作等日常議程,愉快的說笑聲始終在辦公區迴盪。

“沒有聽說外界傳言的大規模人員流失。目前足球版權還有英超等賽事,部門也不是沒活兒可幹。”一位樂視體育員工告訴記者。目前公司仍有800多位員工。在去年底的那波裁員中,離職的人都得到了相應的工資和補貼,也沒有出現傳聞中的欠薪、違約等現象。

2015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探訪位於六裡屯的樂視體育總部,彼時其還處於“矇眼狂奔”時代,員工一度突破1000多人,辦公室人滿為患,甚至在衛生間門外都有工位。此外,辦公電腦也不夠用,很多員工都是自帶筆記本,將一張辦公桌上擺得“五花八門”。

如今,換了“新家”的樂視體育,工位已不再擁擠,公司規模也有意進行了控制。一切看起來井然有序,日光燈把辦公區照得通透明亮。

“之前,整個樂視系的做法都是高舉高打。做融資的時候勢頭很猛,看起來不可阻擋。”一位樂視體育員工告訴記者,“但在出事的時候,人們就會把你以前說的話再翻出來放大,讓你成為眾矢之的。”

實際上,樂視體育設計生態的理念先進,但或許有點太超前了,畢竟整個體育產業還不夠成熟。而整個樂視系的打法也是如此——“先設計一套先進的生態,然後拿未來的錢辦現在的事。如果事情辦成了,那還錢就是小意思。如果事沒辦成,那就繼續找錢。”公司一位員工表示。

雖然這半年來不斷受挫,但沒有人希望樂視體育真正垮掉。虎撲體育CEO程航曾表示:“最想祝福的就是樂視體育。”多位從事體育投融資工作的人士也對記者表示,“樂視體育如果真倒了,其他體育公司想在市場上融資絕對會更加困難。”

“如果龍頭公司都不行了,說明這種模式也走不通。一大半資本都失去了信心,以後誰還敢再往體育產業投錢呢?”一位業內人士不無惋惜地談道。“而且,樂視體育好歹是一個產業的先行者和拓荒者,不管是推動尊重版權,還是付費觀賽模式都做過貢獻,沒必要落井下石。”

從發佈會不斷到“少說兩句”

高調、激進是樂視體育曾經的標籤。在過去的2016年,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樂視體育總共召開了超過20場“夠規模、上檔次”的新聞發佈會,其中B輪融資盛會更是成為一場資本盛宴。在媒體報道中,出現頻率最多的字眼則是“瘋狂”、“豪賭”、“狂奔”……

以27億元天價拿下中超版權,樂視體育喊出了“無樂視,不中超”的口號,然而不到一年,如今樂視TV裡的中超欄目就已經下架。

此前,重重壓力下的劉建宏也有過炮轟“不應該有那麼多電視臺免費播出中超,這是對中超商業價值最大的傷害”。然而,樂視終究未能留住這個重要版權。

“我覺得公司受到了媒體的過度關注。”在探訪過程中,一位樂視體育員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狀況好的時候,媒體就一個勁兒誇;而遭遇了一些挫折的時候,落井下石的人也不少。“很多人就喜歡寫樂視體育的資金問題蹭流量。”

對於輿論壓力,樂視體育的感受是從上到下的,在記者多次嘗試聯繫採訪樂視體育CEO雷振劍的過程中,雷振劍也坦然表態:現在更願意埋頭做一點事情,少出來說兩句。等到時機真正合適後,會再出來跟大家聊一聊。

在雷振劍看來,“樂視體育沒問題,擠掉了一些泡沫,基本面也更健康了。”對於精細化運營,他也直言不諱:“未來所有的投入、所有的成本費用,都要花到刀刃上,都要花出更高的效果。”

“我們也許會成功,也許會死在成功的路上。”這句話,是樂視創始人賈躍亭發表過的一封公開信的結尾。作為“生態七子”之一,樂視體育的生死,或許在今後最關鍵的兩年裡就將見分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