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風水學的環境理念

風水 睡眠 動物 萬物生長 阿宗易學知識分享 2017-06-03

我國的經典風水著作《黃帝宅經》總論的修宅次第法中,便稱道:"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極為精闢地闡明瞭家居與自然環境、家居與人及社會的親密關係。風水學對環境的認識可概括為以下八種:

1.風水學認為人類具有對家居環境的順應性

順應性在家居環境的營造上,是很重要的。

人類本身對於周圍的環境,具有很強的順應性。人類是一種極容易受環境支配的動物。因此,如果要使自己的生活更理想,便會對周圍的環境加以選擇和整理。

這一點,不僅只是表現在人對自然環境的順應性上,就是在人與人的人際關係和人與社會之間的人文環境方面也是一樣的。人們在不同的人文環境中,也會很快地順應的。

瞭解人類的這種特徵,然後善加應用,是生活所必須具有的智慧。深入地研究這種生存之道,也是人生中的一個大課題。

2.風水學認為住宅具有如同衣服的功能

住宅對於人類來說,可以簡單地把它想像為人類一年四季用以調節體溫的衣服。

衣服雖然具有多種功能,但基本上,還是針對外在氣溫的變化,調節人體的體溫,就算在衣櫃中有幾十套衣服的人,大致上也不外乎分為夏、冬,春秋等三種類型。

作為家居環境主體的住宅,亦可以說是正擔任首要維持調節四季變化的衣服功能。夏季要涼爽,冬季要暖和,對應季節的不同,有時需要通風好,有時則要求陽光照射時間的長短。春秋二季的衣服,若想一年四季都穿,也未嘗不可,但是到了夏天,還是必須脫掉一件上衣,冬季則要多加一件禦寒的外套和圍巾,才能保持正常的體溫。

如果把住宅當作家居的衣服來看,住宅的好壞,便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像夏天悶熱,冬季寒冷的住宅,就等於是夏天穿冬天的衣服,冬天穿夏天的衣服一樣。按正常的情況,應該不會有人在夏季穿著很厚重的衣服,但是在某些住宅中卻常有這種情況出現,實在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怪現象。從醫學的觀點來看,夏天若穿著厚重而通風不良的冬衣,會浪費冷卻體溫的能量,而感到悶熱。相反,如果冬天穿著夏天單薄的衣服,體內暖和的能量會迅速散失,人也就因而著涼。由此,便可以得出一個理念,只有能夠平衡調和大氣變化的住宅,才能符合好的家居環境條件。

淺談風水學的環境理念

3.風水學認為夜晚是家最活躍的時段

按照常理來說,夜間是家人利用家最多的時刻,所以,夜晚被認為是家最活躍的時段。不少缺乏理解的人,卻認為,夜間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眠,家並沒有想像中的重要。但實質上家在夜裡一直擔負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白天不容易在家的人,或者不管多麼喜歡外出的人,入夜後也一定得回家睡覺。因此,可以說,人的一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家中度過的。

祖國醫學對睡眠養生非常重視,有"吃人蔘,不如睡五更"的說法。《黃帝內經》曰:"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寐。"就是說人體的正常睡眠與清醒是陰陽不斷消長盛衰的結果,一旦這個過程遭到破壞,就會出現異常現象,因此中醫有"人久不得子午覺,必得病"之論。"子時"是指夜間11時至1點,此時為"陰中之陰",人應該休息。"午時"為中午11點至1點,此時為陽中之陽,此時休息能護陽。所以一般人都應在晚上10點前就寢,尤其是老年人,中午也應小憩。睡眠時,心情要安寧和放鬆。"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睡眠必須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寧靜安逸的睡眠環境,使睡眠質量達到一定的時間和深度,才能使身體健康。

睡眠是一種最好的休息階段,一切肉體及精神上的活動都得以暫時的鬆弛。不只是人類,包括所有的生物,睡眠時都處於解放狀態。所以睡眠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好的家居環境,可以讓在家睡覺的人,當處於鬆弛狀態時,免受不理想大氣和環境的影響,而得到完全的保護,從而獲得良好的睡眠質量。表現在家居室內環境的營造中,對臥室的佈置,床的擺放等都特別重視。相反的,不良的家居環境,當人們呈現無抵抗力的鬆弛睡眠狀態時,不理想的大氣便會侵犯人的大腦神經,由於家居環境毫無保護作用,久而久之,將會逐漸導致人的思維能力降低,大腦神經中樞是人體的指令神經,如果麻痺了,人就會失去正常的反應。何況人們住在家中不是一個晚上或者兩三個晚上,家,或許是一輩子的根據地。因此,如果長此以往,身體各器官會失去平衡而罹患心血管病、胃病等各種疾病。

4.風水學認為陽光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因素

萬物生長靠太陽,陽光是孕育萬物的動力和殺菌力,風水學很重視日照,並稱"何知人家人福分?三陽開泰直射中,何知人家得長壽?迎天沐日無憂愁,何知人家貧又貧?背陰之地是寒門。"民間有句諺語:"太陽不來的話,醫生就來。"這充分說明早已認識到陽光的重要性。

5.風水學認為人與植物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空氣是圍繞著地球的大氣層,連接著無邊的宇宙,其構成要素可分為;氮氣78.2%、氧氣20.93%、二氧化碳0.03%、氖氣0.018%、氫氣0.00005%,除了以上各種對生物有著密切關係的氣體外,還有其他含量較少的次要氣體。而在所有構成要素中,以氧氣所起的作用最為明顯。

氧氣不但存在於空氣之中,水中也包含大量的氧氣成分。同時,植物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氧氣(相反的,動物吸取氧氣,經過體內的細胞作用後,將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到空氣中)。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要素,正因為這個緣故,人類和植物之間就有著一種密不可分的關係。

淺談風水學的環境理念

6.風水學認為水汽與家居環境要有平衡的關係

水分具有冷卻的作用。因此,冬天若水分過量,會加速消耗人體內部的能量,人則會因此著涼,從而引起許多其他的病症。

通常,過多的水汽,對人體會有不良的影響。但是空氣中若完全沒有水汽的話,空氣中會變得很乾燥,因而會失去其本來所具有的功能。所以恰到好處的溼度才是最為理想的。海島四面臨海,在空氣中有水分過多之嫌,受水汽之害也較深。

另一方面,水分還具有對人體有益的功能,這點是不可抹殺的。例如,身體必須有一定程度的水分。但過量的水分則會導致發冷,這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從口中進入體內的水分是必要的,而從皮膚進入體內的水蒸氣則應儘量避免。

水汽和家居環境的平衡關係,這就要求必須慎重考慮家居環境周圍溼地範圍的大小,以及四周水池、河流流向等問題。

7.風水學認為人類與大氣的關係極為密切

人類如果缺乏空氣,就不能生存。食物和水固然對人類很重要,但不管怎樣,人類一旦缺乏空氣(大氣),便會馬上一命嗚呼。

大氣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是因為,在大氣中包含著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多種元素。

眾所周知,若缺乏氧氣,人會馬上因窒息而死亡,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有人不需要氧氣還能活下來的。可見氧氣對於人的一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大氣隨一年四季的變化而相應的有所變化。

在風水學中將一年分成"陰季"和"陽季"兩個方面。所謂"陽季",是從冬至到次年夏至(即十二月二十二日到翌年的六月二十二日),也就是指太陽逐漸接近北極,白晝愈來愈長的這段時間。

春天的大氣,氧氣充足,適合萬物成長;

夏天的大氣次於春天,氧氣也很充足,但由於陽光過於強烈,草木的呼吸旺盛,使水分中的氧氣不斷髮散,空氣就會比春天稀薄。同時由於陽光熱度的蒸發,使得氧氣容易上升,而地面上的氧氣分量也就相對減少。這段時間是指七八月,是各種危險比較容易發生的時段。

秋天的大氣中,氧氣較少,氮氣較多,可說是屬於氮性空氣,它具有讓事物凝結的作用。也即秋天的天氣,會使養分產生凝結作用而使葉子飄落。人到這個時期,全身細胞組織會不斷地成長,並且會產生要儲存脂肪而進行凝結作用的指令。這是為了應付即將來臨的冬天所作的準備。由於一年四季體內的機能都會有所不同,而告誡人們要有意識地去巧妙地攝取食物。如果秋天只攝取少量的濺粉、脂肪類,則體內的脂肪會減少。那麼,冬天一來臨,就會特別怕冷,或者很容易就感冒,甚至引起各種機能障凝。這也是民間在立秋時節有著"貼秋膘"習俗的來源所在。

到了冬天,草木都處在冬眠狀態,大氣中的氧氣成分會減少。水中的氧氣也會因為氣溫較低而蒸發,使得氧氣更稀薄。這段時間為一二月,是各種危險最容易發生的時段。

在七八月和一二月這兩個時段,氧氣都較稀薄,而外界溫度的高低和人體體溫有著明顯的差異,所以人的死亡率也就提高,正因為這樣,為了提醒人們併發出警告,因此將其分別稱為"裡鬼門"和"鬼門月"。

淺談風水學的環境理念

8.風水學認為一年分為八季更為合理

通常,都將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但是從實際情況,其實一年應該分為八季更為合適。也即在通常的春、夏、秋、冬之間,還各自有一段稱為"土用"的轉變時期,也就等於這四季之間的變化期。在這段變化期裡,由於季節的變化,人們的適應能力較差,也是最容易發病和舊病復發的時段,如胃病患者就最容易在秋冬交換和春夏交換期間舊病復發,人類的健康及思考力在這個轉變時期最容易受損。因此,"土用"這段時間,被提醒地稱為"準鬼門"期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