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附子湯證辨析(一):風水與正水有內外之別,“水為風激,因風而病水也”,“正水者,其脈沉遲,乃無外

風水 附子 甘草 傷寒 神黃中醫說 神黃中醫說 2017-08-25

麻黃附子湯證辨析(一):風水與正水有內外之別,“水為風激,因風而病水也”,“正水者,其脈沉遲,乃無外

頭條怎麼發私信?關注本號--點擊本號頭像--右上角有“私信”功能。

張甦穎

麻黃附子湯,出自《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第26條,由麻黃三兩,甘草二兩,炮附子一枚組成。對於該方的適應證,清代醫家張璐玉雲:“此論少陰正水之病,其脈自見沉小,殊無外出之意……當效傷寒少陰例,用麻黃、附子、甘草,蕩動其水以救腎邪”;七版教材亦從其說,認為“水氣病身腫者,若脈見沉小,則多與少陰腎相關,與篇中所述正水相當……當斟酌病情,選擇麻黃附子湯類方藥,以溫經助陽發汗為宜”。

此外,有云其治石水者,如徐彬指出:“此方或即所謂石水之主方也”;陳修園謂“此為石水證出其方也”;丹波元堅雲其治少陰表寒證,“少陰,即與傷寒少陰病同義,繫於表虛寒之謂。其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取之溫發”;而喜多村直寬則明確指出:“脈沉者為表寒,故宜【麻附甘草湯】溫發之”。

以上諸說,雖各有所長,但因麻黃附子湯為溫經發汗之劑,而發汗乃風水、皮水的正治法,故將麻黃附子湯列為正水主治方劑顯然有失允當。基於此,有必要對麻黃附子湯證做進一步的探討。

麻黃附子湯證辨析(一):風水與正水有內外之別,“水為風激,因風而病水也”,“正水者,其脈沉遲,乃無外

1辨病因,風水與正水有內外之別

仲景根據病因及臨床脈證的不同,將水氣病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黃汗。

其中,外邪襲表犯肺,肺氣不宣,通調失司,水溢肌表而致腫者為風水,乃“水為風激,因風而病水也”。臨床上常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血管神經性水腫、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發作、特發性水腫等。

若腎陽不足,水聚於內,上射於肺而致腫者,則為正水。魏念庭指出:“正水者,其脈沉遲,乃無外感之邪,而自成水氣在內之病也。病為正病,故名之曰正水,猶言此正為水病耳。”尤怡亦認為:“正水,腎臟之水自盛也”。

臨床可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簡而言之,風水源自風邪襲表,邪從外入;而正水起於陽氣虧虛,邪由內生。

下期:辨病機,風水與正水有虛實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