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比特幣分叉!

分叉 比特幣 觀點 鏈聞研究院 2018-07-23

鏈聞 ChainNews:

本文節選火幣採訪萊比特礦池創始人——江卓爾先生的交談記錄,詳細對比特幣擴容之爭和雙方的觀點,做一個客觀、全面的解說。

來源 | 火幣網

1、基礎知識

a) 什麼是區塊:

當你把比特幣發給別人後,你就創建了一筆比特幣交易,這個交易最後會由礦工記錄下來,記錄到區塊中。

區塊相當於一個賬本,上面記錄了這 10 分鐘內發生的交易,但這個賬本的容量是有限的,目前的容量是 1M,1M 區塊每秒能記錄 3 筆交易。

也就是說,現在比特幣處理交易的上限是每秒 3 筆。

b) 1M 區塊大小是怎麼來的:

其實最早中本聰創建比特幣時,是沒有區塊大小限制的,但由於一個數據結構的限制,區塊最大能達到 33M,而不是現在的 1M。但最早的時候比特幣很便宜,只要花很少的錢,比如幾美元,就可以發出非常多的垃圾交易,惡意地把區塊數據撐大,撐滿你的硬盤。所以中本聰加了一個 1M 區塊限制,中本聰加的這個限制是臨時的,並給出了未來擴容的安排。

鏈聞 ChainNews:

本文節選火幣採訪萊比特礦池創始人——江卓爾先生的交談記錄,詳細對比特幣擴容之爭和雙方的觀點,做一個客觀、全面的解說。

來源 | 火幣網

1、基礎知識

a) 什麼是區塊:

當你把比特幣發給別人後,你就創建了一筆比特幣交易,這個交易最後會由礦工記錄下來,記錄到區塊中。

區塊相當於一個賬本,上面記錄了這 10 分鐘內發生的交易,但這個賬本的容量是有限的,目前的容量是 1M,1M 區塊每秒能記錄 3 筆交易。

也就是說,現在比特幣處理交易的上限是每秒 3 筆。

b) 1M 區塊大小是怎麼來的:

其實最早中本聰創建比特幣時,是沒有區塊大小限制的,但由於一個數據結構的限制,區塊最大能達到 33M,而不是現在的 1M。但最早的時候比特幣很便宜,只要花很少的錢,比如幾美元,就可以發出非常多的垃圾交易,惡意地把區塊數據撐大,撐滿你的硬盤。所以中本聰加了一個 1M 區塊限制,中本聰加的這個限制是臨時的,並給出了未來擴容的安排。

file

鏈聞 ChainNews:

本文節選火幣採訪萊比特礦池創始人——江卓爾先生的交談記錄,詳細對比特幣擴容之爭和雙方的觀點,做一個客觀、全面的解說。

來源 | 火幣網

1、基礎知識

a) 什麼是區塊:

當你把比特幣發給別人後,你就創建了一筆比特幣交易,這個交易最後會由礦工記錄下來,記錄到區塊中。

區塊相當於一個賬本,上面記錄了這 10 分鐘內發生的交易,但這個賬本的容量是有限的,目前的容量是 1M,1M 區塊每秒能記錄 3 筆交易。

也就是說,現在比特幣處理交易的上限是每秒 3 筆。

b) 1M 區塊大小是怎麼來的:

其實最早中本聰創建比特幣時,是沒有區塊大小限制的,但由於一個數據結構的限制,區塊最大能達到 33M,而不是現在的 1M。但最早的時候比特幣很便宜,只要花很少的錢,比如幾美元,就可以發出非常多的垃圾交易,惡意地把區塊數據撐大,撐滿你的硬盤。所以中本聰加了一個 1M 區塊限制,中本聰加的這個限制是臨時的,並給出了未來擴容的安排。

file

file

更大的區塊限制可以分階段進行,比如:

**當區塊高度 (blocknumber) > 115000 時,
區塊上限 (maxblocksize)= 更大的限制。

這段代碼可以提早很多寫在某個版本中,這樣到指定區塊高度,這段代碼起作用時,不含有此代碼的舊版本早就被淘汰了。**

當我們接近截止區塊高度時,我將在舊版本上顯示一個告警,以保證舊版本用戶知道他們必須升級了

c) 但後來在區塊接近滿時,卻沒有按中本聰的計劃走下去,擴容到更大的區塊,要解釋清楚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得先解釋一下比特幣開發團隊是怎麼回事:

i. 最早的比特幣是由中本聰開發的,中本聰隱退後,比特幣的開發維護任務由中本聰傳給了加文(Gavin),加文(Gavin)覺得自己獨裁不好,又把代碼權限分權給了其它 4 名開發,後來又有其它開發加入,發展成現在的 Core 開發團隊。

ii. 但後來,Core 開發團隊內部關於要不要按中本聰的計劃,移走 1M 限制,產生了分歧。多數開發人員覺得不應該移除這個限制,部分覺得應該移除這個限制。

iii. 矛盾激化的結果,就是 Gavin,Jeff 等支持移除 1M 限制的開發人員,被趕出 Core 團隊,被刪除了代碼權限。

iv. 然後這些開發人員,包括一些新的,支持移除 1 M 限制的開發人員,建立了 XT、Classic、BU 等開發團隊。(科普:開發團隊和比特幣是一個什麼關係,類似政黨對於國家)

我們說的這些開發團隊的關係,很類似於一個國家裡多政黨的關係,互相競爭,並且說服用戶選舉他們作為執政黨。

2、雙方的觀點

a) 現在的 Core 開發團隊,為什麼不希望移除 1M 限制:

i. 這是個硬分叉,Core 認為這樣的硬分叉有分裂比特幣的風險

首先科普下什麼是硬分叉和軟分叉

硬分叉是一個和軟分叉相對應的概念,當比特幣系統升級時,如果這個升級是向前兼容的,用戶不需要升級自己的錢包也能繼續用下去,這個升級就叫軟分叉。

對應的,如果用戶需要升級錢包才能繼續用下去,這個升級就叫硬分叉。(這不是一個嚴格的定義,但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定義)

硬分叉的風險在於,如果有用戶沒升級自己的錢包,那他就留在了舊版本的比特幣上,他會發現自己的比特幣,和別人升級了錢包的比特幣不一樣,是不兼容的,一個是舊版比特幣,一個是新版比特幣,如果有用戶堅持在舊版上不升級,就產生了兩個比特幣,系統就會產生混亂,這是 Core 認為的第一個風險。

ii. Core 認為如果移除這個 1M 的限制,以後的區塊會越來越大,2,4,8,16,太大區塊會導致普通人的電腦無法運行完整版的錢包,這種完整版的錢包稱為全節點。Core 認為如果個人不能運行全節點,而只有公司和機構能運行全節點,會導致比特幣的中心化。

iii. Core 認為我們現在有一些比中本聰更先進的技術方案,通過第二層網絡(比如閃電網絡)對比特幣的交易進行分層,大部分低價值交易走第二層網絡,只有少數的高價值結算交易走主鏈這個第一層網絡。

科普下閃電網絡是怎麼運行的,它類似於牌局裡的記賬員。比如說有幾個人在打牌,他們並不會每打一圈就我給你五塊錢,你給我十塊錢,而是會先記賬,等打完很多圈以後,再一起算賬,只付一次錢。

閃電網絡類似於這種思路,比如說有人要經常向交易所充值和提現,那他就可以用閃電網絡,和交易所之間打開一個結算通道,他向交易所充 10 BTC,並不是充到交易所的地址上,而是充到這個結算通道中,然後比如提現 1 BTC 也不是提現到他的地址,而是和交易所把通道里的錢重新劃分一下,本來 10 個比特幣都是交易所的,現在 1 個比特幣歸他,9 個比特幣歸交易所,這樣他可以和交易所發生很多筆充值提現,卻不打幣到地址。就和打了很多圈牌都記賬,不實際轉錢一樣,直到他需要關閉這個結算通道時,他再和交易所結算清賬目,把屬於自己的幣提到自己地址。

如果有兩個用戶都和交易所建立和結算通道,那他們就可以以交易所為中間人進行轉賬,交易所會幫助他們結算相應的金額。

這就是閃電網絡,閃電網絡在主鏈第一層網絡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第二層網絡,大部分交易都走第二層網絡,而不進入第一層網絡。有點類似於一個高架橋和地面道路的關係。

b) 雖然 Core 提出了閃電網絡,這也是一種擴容方法,但現在的擴容方,為什麼希望擴容到大區塊:

i. 中本聰架構已經被市場證明穩定運行了 8 年,金融系統應該保持穩定,沒有特別需要,不應修改現在的架構。

銀行儘可能地不改變舊系統,甚至一個系統使用了幾十年,久到了當時這種系統的舊語言,比如 60 年前的 COBOL 語言已經招不到程序員了,因為這種語言已經太古老了,沒有人學習了。招不到程序員了怎麼辦,銀行說沒事,我們有錢,我們專門培養學這語言的程序員。我們寧可花錢專門培養程序員,也不願意冒改動系統導致癱瘓的風險。

從金融系統的角度考慮,搞第二層網絡可以,但要保證第一層網絡可以用,不能把第一層網絡限制住 1M,否則會產生災難性後果。科技史上發生過一次非常類似的災難:摩托羅拉的銥星系統。摩托羅拉的技術人員認為地面基站太 Low 了,說我們要搞個絕對牛逼高大上的衛星通訊網絡,結果銥星系統開發了幾年,燒掉了摩托羅拉的 50 億美元( 1997 年的美元)後,僅僅運營了 3 個月就倒閉了,並且直接拖死了摩托羅拉。技術上看起來先進的架構未必比傻大黑粗的架構好。

移動和聯通競爭時,移動技術人員不建基站,去搞衛星通訊,運營問用戶擁堵怎麼辦?開發說我們可以建立手續費市場,打電話多收費,1 分鐘 1 毛,提高到 1 分鐘 2 塊錢,只要費用足夠多,區塊就是滿而不堵的。開發說短期的用戶不要緊,只要我們搞出了最牛逼的衛星通訊,就不愁沒用戶用,然後用戶都被聯通搶走,比特幣的用戶都被以太坊等競爭幣搶走。

ii. 第二層網絡存在中心化隱患(具體解釋),閃電網絡的關鍵節點有點類似於支付寶(但不能偷錢和造假幣),運營閃電網絡的公司,可能被政府監管,關閉。

iii. 通過白皮書第 7 章刪除歷史數據等方式,大區塊不會導致節點門檻提高。技術發展超過交易發展,20 年內摩爾定律(每年 CPU+60%)+尼爾森定律(每年帶寬+50%),現在的網絡和硬件可以承受 20M 的區塊,足夠 10 年使用。

c) 還有少部分人,認為什麼都不要改,應該把比特幣當做黃金。但比特幣沒有黃金的 70 億用戶,沒有使用就沒有新比特幣用戶,憑空儲值是不靠譜的,甚至是個騙局。

3、雙方的分歧之根

a) 擴容派是入世派:

i. 認為比特幣的終極目的是:作為法幣的競爭貨幣,這個理論是哈耶克提出來的,哈耶克是 1974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認為政府不可能抑制住濫發法幣的衝動,最好的辦法就是競爭。商品的競爭能產生更好的商品,貨幣也應該競爭,貨幣的競爭也能產生更好的,幣值穩定的貨幣。在法幣過分通脹時,比特幣作為法幣的競爭貨幣,保護人民不受法幣剝削,並通過競爭,抑制法幣的通脹。

ii. 因此,入世派重點關注比特幣使用人數的增加,使用範圍的擴大,認為只有更多人使用,多到大而不倒,才能保護比特幣。

iii. 入世派為此可以接受去中心化的略微降低。例如中本聰認為個人用輕錢包即可,沒有必要用全節點。

b) Core 是出世派:

i. 認為比特幣的終極目的是:作為終極自由貨幣,保護個人的財產安全。

ii. 出世派不是很關心比特幣的交易擁堵或用戶發展,出世派關心比特幣是否符合自己心目中“終極自由貨幣”的標準,認為「終極自由貨幣」,是吸引用戶來用的最高吸引力。

iii. 出世派不能接受去中心化的受損,認為要保證人人都可以運行全節點,並希望進一步增強比特幣的相關屬性,例如往完全匿名性發展。

c) 人員組成:
i. 入世派:經濟學家(哈耶克)、企業家、礦工。

關注比特幣對世界的改變。比特幣靠更多人使用生存。

ii. 出世派:技術人員、一線程序員

關注比特幣對自我目標的實現。比特幣靠技術保護生存。

4、雙方的妥協和最終分道揚鑣

a) 香港共識:雙方的最後一次妥協,雙方同意妥協到 隔離見證+硬分叉 2M,礦業不運行 Classic (簡單 2M 方案)

i. 對擴容派來說,2M 可以緩解目前擁堵的交易。對 Core 來說,2M 不算太大(隔離見證實際也達到 2M)

ii. 對擴容派來說,並不反對隔離見證和能增加用戶 的 LN,但擴容派反對 Core 路線圖的第一步:軟分叉隔離見證

b) Core 主要的幾個開發回去後遭到其他人的反對(因為這是個妥協的方案),連相應代碼都未開發,香港共識流產

c) 擴容方轉而支持 BU 一勞永逸解決區塊大小的方案
(科普:BU 的主張:51% 的礦池投票決定區塊大小)

d) 雖然區塊鏈還是一條,但雙方從政治傾向、思想根源、具體行動方案上已經徹底分裂。

我們看到,現在 BU 派和 Core 派在社交媒體上鬧得很凶。我個人感覺 BU 的支持併發聲者在國內相對較多,Core 的發聲者在國外較多。這不一定不代表事實情況。比特大陸的吳忌寒也在海外的論壇上和網友進行積極的交流。我們這次本來想請雙方的支持者一起來為大家科普,但是在我們在國內沒看到太多的既支持 Core 又能夠說得非常好的意見領袖,所以我們僅邀請了站在 BU 這邊的支持者江卓爾先生。

那麼,在 BU 的支持者江卓爾先生來給我們科普下雙方在指責對方什麼。我們知道江卓爾先生是 BU 的支持者,但咱們今天大部分用戶都是想全面地瞭解分叉是怎麼回事。

5、雙方的互相指責和陰謀論

a) Core 指責擴容方:

i. 擴容是礦業企圖控制比特幣,這將破壞比特幣 開發——礦業 的分權。

ii. 礦業為了收手續費,阻擊隔離見證和閃電網絡(無隔離見證閃電仍可以不優雅的姿勢運行)。礦業認為收得理直氣壯

b) 擴容方指責 Core:

i. Blockstream 僱傭了 Core 的多名核心開發,Core 的 10 人會議上,有 8 人是 BS 或 BS 子公司的僱員,BS 為了推行閃電網絡,利用 Core 的出世傾向,鎖死主鏈到 1M (Core 早期並沒有 1M 那麼極端,是不極端的 Core 開發都被踢出去了)。

6、為什麼要硬分叉

a) 比特幣的擁堵已經持續了近 1 年,交易手續費已經高達 10 元 / 筆,影響了比特幣作為貨幣的使用,像戴爾近期已經下架了比特幣支付(我的外星人筆記本即為通過比特幣購買,比特幣的實際使用人群是比特幣的價值根源)

b) 比特幣需要更大的區塊,容納更多的用戶,否則將被其它競爭幣超過,ETH 的總市值已經達到 BTC 的四分之一,鏈上交易達到二分之一。

c) 只要區塊鏈還是一條,相互攻擊、指責都會一直持續下去。Core 這邊的 sw 無法激活,BU 這邊的大區塊也沒法激活,比特幣的發展就一直陷入僵局,不進者退,結果就是被競爭幣超越,甚至被用戶拋棄。

d) 硬分叉的風險:有可能導致比特幣的分裂。

分裂不符合礦業的利益。礦業為防止比特幣分裂的措施:

《【真相】為什麼比特幣硬分叉不會分裂成兩個幣?》http://8btc.com/thread-49402-1-1.html

e) 和外科手術一樣:

肯定沒有外行人看的那麼凶險。

雖然礦業做了層層準備,但也不能保證不出問題。業內共識越高,危險程度越低。

f) 短期不會硬分叉,需要市場達成相當程度的共識,才會發生硬分叉。時間上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

7、硬分叉發起對各方的影響

a) 對礦工:需要選擇挖價格高幣的礦池,正常情況下所有礦池都會挖價格高的幣,但不排除有政治目的的礦池繼續挖價格低的幣,礦工應儘快脫離這樣的礦池。

b) 對交易所:大部分交易所都將保持中立,同時提供兩種幣,但不排除有政治目的的交易所只提供一種幣,用戶應儘快脫離這樣的交易所。

c) 對小白來說,建議把幣放在交易平臺,例如火幣網。對鏈上幣(解釋什麼叫鏈上幣):所有鏈上幣在分叉後,都各有一個 Core 幣和 BU 幣。一變二的方法就是將私鑰導入 Core 錢包,就有 Core 幣,將私鑰導入到 BU 錢包,就有 BU 幣。這是獨立的兩種幣,但由於數據結構一樣,所以可能受重放交易影響。

d) 對鏈上用戶:需要下載 Core+BU 兩個錢包,Core 錢包可能會出現交易無法確認的情況(礦業發起空塊攻擊)。

8、硬分叉發起對幣價的影響

a) 價格是怎麼預測的:長期價格可以預測,短期價格不能預測,我只能列出可能對價格造成影響的量。

《也談 4000 元才是比特幣牛市的開端》http://8btc.com/thread-35446-1-1.html

b) 硬分叉可能導致雙方的鐵桿支持者,往對方鏈上砸幣(例如比特幣耶穌將把所有幣砸到 Core 鏈上),導致幣價下跌。目前民調的投票結果,支持擴容的幣多於支持 Core 的幣(9 萬:1 萬)。

期貨可以提前發現價格,延緩突然的賣幣波動,雙方支持者會提早在期貨上博弈出價格。

c) 硬分叉可能導致一些投資者賣幣離場。

d) 硬分叉的長時間週期,將緩慢釋放市場對硬分叉的恐慌。有可能利空出盡是利好,如果大區塊幣在分叉前取得明顯優勢,那由於解決了僵持 3 年的擴容危機,幣價有可能上漲。

e) 對於長期投資者,建議持幣不動,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從長期來看比特幣依然還會持續上漲。

f) 除非對某一方有特別強烈的信心和傾向,否則不建議賣掉一種幣,買入另一種幣。這種行為屬於對賭,你贏的就是別人虧的,你虧的就是別人贏的。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鏈聞 ChainNews 公眾號(id:chainnewscom),或者來微博@ 鏈聞 ChainNews與我們互動!轉載請註明版權和原文鏈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