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比特幣分叉事件來看 DPoS 和 EOS

分叉 比特幣 EOS 技術 廖洋陽 2018-07-24

比特幣為什麼會分叉

1、比特幣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機制(POW,proof of work),每一個區塊的產生都需要礦工通過計算 Hash 函數,會消耗很多時間。工作量證明機制,簡單來說就是礦工一起做算術題,做最快的那個礦工就能拿到出塊的權利和 12.5 個幣的獎勵。

2、區塊的大小限定在 1M 以內,當交易量越來越大的如今,1M 已經無法滿足十分鐘所產生的數據量了;

3、結果是很多的交易未能被及時打包,區塊 0 確認,等待時間可能超過 24 小時才能被確認。

有的小夥伴看到自己的交易是 0 確認,不知所措,以為是丟幣了。

4、作為比特幣交易者如果想要交易更快被確認,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提高交易手續費,這麼一來,手續費會越來越高,受傷害的是大批的用戶。

5、其實,以上問題很早就有人想到了,而且一直在討論,希望形成多方共識,給出一個多贏的解決方案。BCC、BTG 都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而 11 月中旬的分叉,則被認為風險最大的一次。

以礦工為代表的 BU 和以技術為代表的 core 發生了分歧,BU 提出來要求將塊擴展至 2M,而 core 則認為採用了隔離見證和閃電網絡,實際上區塊的大小已經到了 2M,沒必要擴展。最後,2x 支持者中 80% 放棄了這個擴容方案,原定的 11 月中旬的分叉暫時擱淺了。擴容的方案雖然暫時擱置,但是比特幣交易速度問題依然存在,用戶的痛點暫時來依然很痛。

既然,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機制和區塊限定大小存在諸多問題,一定有更好的證明機制來拯救區塊鏈世界,Duang!是的,早在 2011 年就已經出現了權益證明機制(POS:proof of stake)。不過,權益證明機制似乎並沒有成大的氣候,與這些項目的格局有關,具體原因不去贅述。當股份授權證明機制(DPOS)被提出來的時,比特幣的這些問題似乎迎刃而解。

股份授權證明機制到底是什麼 ?

可以將整個網絡看作“去中心化自治公司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mpany, DAC)”,去中心化表示每個股東按其持股比例擁有影響力,51% 股東投票的結果將是不可逆且有約束力的。通過及時而高效的方法選舉出一定數量的授權代表,比如 bitshares 的授權代表是 101 人,而 eos 的授權代表僅需要 21 人。在已經運行的比特股網絡,獲票數最多的前 101 位代表按既定時間表輪流產生區塊。每名代表分配到一個時間段來生產區塊。所有的代表將收到等同於一個平均水平的區塊所含獎勵或交易費用作為報酬。值得一提的是,比特股是目前區塊鏈世界有用區塊最多的項目,未來 eos 也將採取相同的證明方式生產區塊。

DPOS 到底有什麼好處

1、規定時間內,礦工是確定的,出塊僅需 3 秒,與比特幣 10 分鐘出塊相比,速度提升了 200 倍;

2、授權代表,即礦工,能夠獲得出塊的收益,因此他們有動力去維護系統的穩定和安全;

3、交易費用低廉,因為沒有額外消耗(比特幣挖礦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以及購買礦機的費用),礦工的費用也將非常便宜。

Eos 不僅具備以上 3 點優勢,還有更多驚人之舉,它實施的是「0」交易費用,採用通脹的方式,每年增加 5% 的 token 用於獎勵授權代表(礦工);採用並行性能,大規模應用程序需要在多個 CPU 和計算機之間劃分工作負載;輕鬆升級和 Bug 恢復,基於塊鏈的應用程序在進行功能迭代的時候自然需要能支持軟件升級。

DPoS 和 EOS 可能存在的不足

1、臨時股東大會制度,會不會導致出塊的永遠都是那些大量代幣持有者,他們總是成為挖礦者,結果大部分的獎勵都被他們拿走了,進一步造成貧富差距,惡性循環,最終成為一個寡頭把持的中心化網絡;

2、少量代幣持有者,在整個網絡中缺少存在感,越來越邊緣化,能夠獲得收益可能只有代幣的增值收益。

一個設想

從比特幣用戶和交易量快速增長的過程來看 eos 的未來,企業級的應用不斷搭建在 eos 公鏈上(公鏈很可能不止一條,或許會有很多條類似的公鏈),這些應用需要使用 eos 網絡,比如發生交易、數據交換、存儲等等,當應用不斷地增加、不斷地增加,結果是網絡也會開始擁堵,那麼誰優先使用網絡呢?DPOS 說“誰有錢,誰優先”,應用的開發者雖然不樂意,但也沒辦法,畢竟網絡已經佈局在 eos 公鏈上了,換一個地方太難,只能在它上面玩,於是乖乖的購買或者問持有者租借大量的代幣,以換取網絡的使用權。如果你有 eos 代幣,出借就能收租啦,這就是資產向互聯網轉移、價值比特化的一個完美夢想,如今看來這還是僅僅只是一個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