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數人沒住過有名字的街道、有門牌號的房子”

她有8個小時來送32個包裹,但她手裡一個地址都沒有,只能攥著手機,聽顧客給她指路,比如“找到一輛冰激凌車”。

科特迪瓦人維維安·拉克帕奮鬥在非洲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大潮的最前沿。她的工作是找到顧客,哪怕他們沒像說好的那樣等在冰激凌車附近,哪怕他們要求先拆包再給錢,她也得保持禮貌。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非洲大陸的互聯網用戶已超過美國總人口(3.27億人),給全世界的生意人帶來了無盡商機。非洲人希望藉助移動互聯網實現“彎道超車”。

美國諮詢公司麥肯錫的統計顯示,如今在非洲銷售的全部商品中,只有1%是在線售出的;如果這個數字能上升到10%,接近美歐的水平,非洲的網絡年銷售額將達到750億美元。

不過,障礙多得數不清。《華盛頓郵報》指出,現金仍然是非洲的主要支付方式,信用卡很少見,更不用說PayPal和支付寶。不少國家治安混亂、搶劫不斷,偽劣產品更是讓人心裡打鼓。由於繁文縟節和交通不暢,科特迪瓦人從鄰國加納買東西,還不如從德國買方便。

在網絡零售商面前,還有一個繞不開的大問題:即使是在科特迪瓦最大的都市、經濟首都阿比讓這樣的城市,有具體地址和門牌號碼的人也屈指可數。阿比讓有440萬居民。

由於缺乏城市規劃和公共管理,非洲大多數城市的建築是民眾自行其是地蓋起來的,沒人真正清楚什麼地方有什麼東西。

“上網查看這個國家的地圖時,我覺得害怕:有好幾百、好幾千條無名街道。”英國廣播公司(BBC)駐岡比亞記者寫道,“大多數岡比亞人終其一生從未住過一條有名字的街道、一棟有門牌號的房子。”

開設銀行賬戶時,這名記者填不出住址,只好在地址欄裡畫示意圖:在加油站和警察局之間數到第四條路,往裡走。再次來到銀行時,經理哈哈大笑著告訴他,表格經過重新設計,不再考驗客戶的繪畫技巧了,填寫最近的公共汽車站或地標就好。

銀行經理不需要在迷宮般的城市裡東跑西顛,否則他很難笑得出來。拉克帕告訴《華盛頓郵報》,當快遞員最重要的是有耐心。“你必須保持耐心。”她在送貨用的藍色馬自達麵包車裡說,“有大把大把的耐心。”

“非洲快遞小哥”這樣工作

39歲的拉克帕在車裡塞滿了各種各樣的包裹,微波爐、打印機、鞋架、肥皂……無奇不有。她的搭檔是37歲的前“的哥”安祖馬納·吉貝因。拉克帕負責與顧客溝通,吉貝因坐在方向盤後面,試圖搞清楚客人住在哪兒、該怎麼開過去。

他倆都是Jumia公司的快遞員,這家非洲最大的網絡零售商在14個非洲國家擁有超過400萬用戶。在每個國家,Jumia都有當地合作商負責招募人員,各地的薪酬、福利和工作時間表各不相同。Jumia在科特迪瓦僱傭的幾千名快遞員全是臨時工,這份工作要求拉克帕連續工作兩個星期,工資是6萬西非法郎(約合人民幣721元)。《華盛頓郵報》稱,科特迪瓦的年人均工資是1692美元(約合人民幣1.2萬元)。

對拉克帕來說,這比擺攤賣自制的薑汁好多了。為了養活4個孩子,她需要這份收入。

生活歷練了她,讓她能夠應付這份工作。“你必須能跟人溝通,還得有創意。”她在送貨途中對《華盛頓郵報》說。

7年前,Jumia剛在尼日利亞創立時,拉克帕對網購毫無概念。她家附近的市場就能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要從別處買東西,她就拜託別人幫忙帶。

今年4月,Jumia成為第一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非洲初創科技公司,被稱為“非洲亞馬遜”。不過,Jumia的創立者是兩名法國企業家,總部位於德國柏林,業務在非洲。美國彭博社稱,批評者認為,由歐洲人掌控的公司不應被稱為“非洲企業”。

據美國《石英》雜誌報道,5月,Jumia發佈上市後的第一份財報,顯示了其潛力和困難:銷售額較上個季度上漲58%,達到2.68億美元;損耗從3800萬美元增至近5100萬美元。

拉克帕知道這些損耗是怎麼來的。

“你好!”早晨,她打了一個又一個電話,每次都這麼開場,“這是Jumia。”

有位顧客不想要預訂的肥皂了,另一個人號稱不記得自己下過單,還有一位女士不接電話。這些發生在10分鐘之內。

送貨過程中走走停停。“你好!”吉貝因把車拐上一條土路時,拉克帕對著電話說,“你好,我沒聽懂你說什麼。”

人們通常會叫她到某個地標性建築附近,比如藥店、酒店、銀行或者學校。在一所大學的校門外,拉克帕終於送出了這天的第一件貨:等了6分鐘,一名學生出來取走了他買的打印機。

然後,兩人在一家美髮沙龍門口停車,等到7點鐘,客人拿走了一部手機。

有位客人訂了一隻打火機,叫他們在一堆碎石旁邊等。沒有人來。電話響了,顧客距離他們有將近1公里遠,他們趕緊迎上去。

《華盛頓郵報》稱,絕大多數網購者只用現金,所以每一單都是貨到付款。有時,拉克帕不得不進入顧客家中或者工作場所。有一次,她跟著一名律師走進辦公室,看著他拆開包裹,拿出電熱水壺。拉克帕還沒反應過來,律師的助手就接過水壺灌滿了水,插上電源。

“我想試試它能不能用。”律師說。

拉克帕瞅了眼牆上的時鐘,擔心她的下一位客人會等不及。

不懂產品的司機不是好快遞員

Jumia在加納第二大城市庫馬西的物流倉庫有鋼製大門和混凝土外牆,一大批工人在裡面日夜忙碌,分揀包裹、裝車、檢查訂單信息,一天能處理3萬個訂單。《華盛頓郵報》稱,Jumia有一半的包裹是送到各提貨點供客人自取的。農村地區的手機信號不可靠,自取比等人送貨更靠譜。

據彭博社報道,Jumia在7月29日與荷蘭VIVO能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後者在15個非洲國家開設的近2000座加油站,將成為Jumia的提貨點。

負責送另一半包裹的快遞員們,多數在自己送貨的地區長大。Jumia的CEO薩莎·波尼奧納克告訴《華盛頓郵報》,這些快遞員最瞭解當地情況,其他人難以取代。

不過,快遞員隊伍並不總是可靠的。管理科特迪瓦物流團隊的馬紹·奧侯庫手下有時有250名員工,有時只剩100人。對這種“非洲式的效率”,奧侯庫滿不在乎,他相信一個賣力的人勝過兩個摸魚的人。“想在這兒獲得晉升,你絕對不能滿足於只當個司機。”他說,“你必須瞭解經手的產品,不能碰見點什麼事兒就打電話給領導問‘我該怎麼辦’。”

有韌性的人才能轉為正式員工,從事管理、營銷或者人力資源工作。“我的夜班經理最初是個普通的送貨員。”奧侯庫說,“只需要兩年,你就能讓自己的工資翻倍。”

拉克帕屬於“賣力的”。到了中午,馬路堵得像停車場,這一天她還沒歇過一口氣。送貨服務必須在下午4點結束,這是出於安全原因。兩年前,尼日利亞的一名Jumia快遞員在送iPhone時遭到搶劫,不幸遇害。

正午的陽光異常灼人,飛揚的塵土和汽車尾氣令人窒息,拉克帕和吉貝因搖下車窗,奔向下一個地點。好在目的地就在高速公路旁,很好找。他們停車入位,吉貝因留在麵包車裡,拉克帕抓起帶有Jumia橙色標誌的包裹跑上樓。

走進辦公室,穿著夏威夷衫的IT經理臉上沒有笑容。“從4月開始,我就一直在等打印機的收據。”他說,“沒有發票,我沒法報銷。”

拉克帕點點頭,表示她會向上面反映。但客戶似乎不相信她,他重複了一遍自己多麼急著報銷,然後伸手接過包裹,取出這次訂購的打印機墨盒。

“品紅的!”他把眼睛瞪得老大,說自己訂的是黑色墨盒。

拉克帕冷靜地道歉,承諾給他換正確的顏色。

“這次送貨比平時更難。”她走出辦公室,告訴《華盛頓郵報》。3個小時過去了,她只送出3個包裹。

吉貝因一言不發地啟動引擎。包裹還剩28個,他們得抓緊時間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