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兒童熱性驚厥,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了'

肺炎 癲癇 藥品 兒科 遺傳 鼻炎 中耳炎 肺炎鏈球菌 流行性感冒 桃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19-08-02
"

發熱是兒科常見症狀,由發熱性疾病導致驚厥發作的臨床綜合徵稱為熱性驚厥。熱性驚厥看似可怕,其實預後一般良好,但若不引起重視仍會引起嚴重的神經系統病變。

那麼,哪些臨床表現提示熱性驚厥?臨床醫生該如何診斷及處理?讓我們一探究竟。

01

如何認識熱性驚厥?

根據2011年美國兒科學會(AAP)標準,熱性驚厥定義為一次熱程中(肛溫≥38.5℃,腋溫≥38℃)出現的驚厥發作,無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證據及導致驚厥的其他原因,既往也沒有無熱性驚厥史。

根據臨床特徵,熱性驚厥可分為單純性和複雜性。

單純性

複雜性

發病年齡

6月齡~5歲

<6月齡或>5歲

發作表現

全面性發作

局灶性發作或全面性發作,

發病前有神經系統異常

持續時間

<15分鐘

≥15分鐘

發作頻率

一次熱性病程中發作1次

一次熱程中發作≥2次

異常神經系統體徵

有,如Todd麻痺等

注:完全符合四個特徵才能診斷為單純性熱性驚厥;符合四個特徵中任意一條即可診斷為複雜性熱性驚厥

同時,還應注意熱性驚厥持續狀態,即發作時間≥30分鐘或反覆發作、發作間期意識未恢復達30分鐘及以上。

02

為什麼會發生熱性驚厥?

引起熱性驚厥的常見病因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中耳炎、肺炎、急性胃腸炎、出疹性、尿路感染及個別非感染性的發熱疾病等,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

其確切發生機制尚不明確,但主要認為與患兒腦發育未完全成熟、髓鞘形成不完善、遺傳易感性及發熱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需要注意的是,熱性驚厥具有明顯的年齡依賴性和家族遺傳傾向,故對首發年齡小、發作頻繁或有家族史者建議至三級醫院診斷治療,必要時行遺傳學檢測。

03

什麼情況下能診斷為熱性驚厥?

熱性驚厥通常發生在兒童發熱24小時內,如超過24小時,診斷熱性驚厥應十分慎重。如發熱≥3天才出現驚厥發作則可排除熱性驚厥,必須尋找導致驚厥的其他原因。

但如果患兒既往有一次無熱驚厥病史,即使這次是發熱誘發的驚厥發作,也不能診斷為熱性驚厥。

另外,有部分家長可能是在患兒驚厥發作時或發作後才發現發熱,此時驚厥和發熱的關係比較模糊,詢問病史時需多加註意,避免誤診為癲癇首次發作。

由於熱性驚厥是由發熱誘發的驚厥發作,屬排除性診斷,故要求能夠排除導致驚厥的其他疾病,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癲癇、中毒性腦病、代謝性紊亂、急性中毒或遺傳代謝病等。

需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輔助檢查,以明確發熱的病因,排除引起驚厥的其他疾病,同時評估復發及繼發癲癇的可能性,為進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 常規實驗室檢查

可選擇性檢查血常規、血生化、尿及糞常規,如夏秋季突發頻繁驚厥者應檢查糞常規,以鑑別中毒性細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是引起發熱常見且容易忽視的病因,需注意尿常規檢查在熱性驚厥中的臨床意義。

■ 腦脊液檢查

複雜性熱性驚厥患兒應密切觀察,必要時進行腦脊液檢查,以排除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而具有以下情況的單純性熱性驚厥患兒需行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

有原因未明的嗜睡、嘔吐或腦膜刺激徵和/或病理徵陽性;

6~12月齡未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或預防接種史不詳;

已使用抗生素治療,特別是<18月齡(腦膜炎/腦炎症狀和體徵不典型,且抗生素治療可掩蓋症狀);

取出標本後一般常規進行腦脊液常規、生化、培養檢查,對於疑似特殊病原感染的可行特異病原的送檢,如輪狀病毒、腸道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後者的臨床意義往往被忽略。

■ 腦電圖檢查

局灶性發作、神經系統發育異常、一級親屬有特發性癲癇病史、驚厥發作次數多、複雜性熱性驚厥均為繼發癲癇的危險因素,應進行腦電圖檢查與隨訪。

對於腦電圖檢查的時機選擇,目前尚無隨機對照研究明確時機。鑑於發熱及驚厥發作後均可影響腦電圖背景活動,並可能出現非特異性慢波或異常放電,最好在熱退至少1周後檢查。

■ 神經影像學檢查

不作為常規檢查。對於驚厥相關腦部病變的檢出,通常MRI較CT更敏感,但檢查時間相對較長,鎮靜要求高。

頭圍異常、皮膚異常色素斑、局灶性神經體徵、神經系統發育缺陷或驚厥發作後神經系統異常持續數小時的患兒,可考慮行頭顱影像學檢查尋找病因。

對於熱性驚厥持續狀態的患兒,急性期可能發生海馬腫脹,遠期則可能引起海馬萎縮,並可能導致日後顳葉癲癇的發生,必要時應複查頭顱MRI。

04

熱性驚厥怎麼處理?

熱性驚厥的治療分為急性發作期治療、間歇性預防治療及長期預防治療。需根據患兒個體情況和家長意願進行綜合評估和選擇。

■ 急性發作期

多數患兒呈短暫發作,持續時間1~3分鐘,不必急於用止驚藥物。

正確做法:

讓患兒平臥頭偏向一側或側臥位,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窒息;

防跌落或受傷,勿刺激患兒,切忌掐人中、撬牙關、按壓或搖晃;

同時監測生命體徵、保證正常心肺功能,必要時吸氧,建立靜脈通路。

若驚厥發作持續>5分鐘,則需要使用藥物止驚。

首選靜脈緩慢注射地西泮0.3~0.5mg/kg(≤10mg/次),速度1~2mg/分,如推注過程中發作終止即停止;如尚未建立靜脈通路,可予咪達唑侖0.3mg/kg(≤10mg/次)肌肉注射或10%水合氯醛0.5ml/kg灌腸。

若用藥10分鐘後發作仍持續,可重複上述用藥;若驚厥持續>30分鐘,按驚厥持續狀態處理,丙戊酸15mg/kg緩慢靜脈推注,持續至少5分鐘,然後靜脈滴注每小時1~2mg/kg。

■ 間歇性預防治療

短期內頻繁驚厥發作(≥3次/半年或≥4次/年)或發生驚厥持續狀態需藥物終止發作的患兒,需間歇性預防治療。

即在發熱開始時給予地西泮,每8小時口服0.3mg/kg,≤3次大多可有效防止驚厥發生。

■ 長期預防治療

單純性熱性驚厥患兒遠期預後良好,不推薦長期抗癲癇藥物治療。但驚厥持續狀態、複雜性熱性驚厥等具有復發或存在繼發癲癇高風險的患兒,可考慮長期抗癲癇治療。

如丙戊酸20~30mg/kg/天,分2次服用,持續治療1~2年。卡馬西平、苯妥英、拉莫三嗪無效。

此外,退熱藥的使用也是家長和醫務人員最關心,同時也是爭議最多的問題。但已有臨床研究結果證實,退熱藥的應用不能防止熱性驚厥發作,也不會降低其復發風險,而且退熱藥物有相應的不良反應,應按常規使用,不應過分積極。

- END -

"

發熱是兒科常見症狀,由發熱性疾病導致驚厥發作的臨床綜合徵稱為熱性驚厥。熱性驚厥看似可怕,其實預後一般良好,但若不引起重視仍會引起嚴重的神經系統病變。

那麼,哪些臨床表現提示熱性驚厥?臨床醫生該如何診斷及處理?讓我們一探究竟。

01

如何認識熱性驚厥?

根據2011年美國兒科學會(AAP)標準,熱性驚厥定義為一次熱程中(肛溫≥38.5℃,腋溫≥38℃)出現的驚厥發作,無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證據及導致驚厥的其他原因,既往也沒有無熱性驚厥史。

根據臨床特徵,熱性驚厥可分為單純性和複雜性。

單純性

複雜性

發病年齡

6月齡~5歲

<6月齡或>5歲

發作表現

全面性發作

局灶性發作或全面性發作,

發病前有神經系統異常

持續時間

<15分鐘

≥15分鐘

發作頻率

一次熱性病程中發作1次

一次熱程中發作≥2次

異常神經系統體徵

有,如Todd麻痺等

注:完全符合四個特徵才能診斷為單純性熱性驚厥;符合四個特徵中任意一條即可診斷為複雜性熱性驚厥

同時,還應注意熱性驚厥持續狀態,即發作時間≥30分鐘或反覆發作、發作間期意識未恢復達30分鐘及以上。

02

為什麼會發生熱性驚厥?

引起熱性驚厥的常見病因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中耳炎、肺炎、急性胃腸炎、出疹性、尿路感染及個別非感染性的發熱疾病等,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

其確切發生機制尚不明確,但主要認為與患兒腦發育未完全成熟、髓鞘形成不完善、遺傳易感性及發熱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需要注意的是,熱性驚厥具有明顯的年齡依賴性和家族遺傳傾向,故對首發年齡小、發作頻繁或有家族史者建議至三級醫院診斷治療,必要時行遺傳學檢測。

03

什麼情況下能診斷為熱性驚厥?

熱性驚厥通常發生在兒童發熱24小時內,如超過24小時,診斷熱性驚厥應十分慎重。如發熱≥3天才出現驚厥發作則可排除熱性驚厥,必須尋找導致驚厥的其他原因。

但如果患兒既往有一次無熱驚厥病史,即使這次是發熱誘發的驚厥發作,也不能診斷為熱性驚厥。

另外,有部分家長可能是在患兒驚厥發作時或發作後才發現發熱,此時驚厥和發熱的關係比較模糊,詢問病史時需多加註意,避免誤診為癲癇首次發作。

由於熱性驚厥是由發熱誘發的驚厥發作,屬排除性診斷,故要求能夠排除導致驚厥的其他疾病,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癲癇、中毒性腦病、代謝性紊亂、急性中毒或遺傳代謝病等。

需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輔助檢查,以明確發熱的病因,排除引起驚厥的其他疾病,同時評估復發及繼發癲癇的可能性,為進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 常規實驗室檢查

可選擇性檢查血常規、血生化、尿及糞常規,如夏秋季突發頻繁驚厥者應檢查糞常規,以鑑別中毒性細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是引起發熱常見且容易忽視的病因,需注意尿常規檢查在熱性驚厥中的臨床意義。

■ 腦脊液檢查

複雜性熱性驚厥患兒應密切觀察,必要時進行腦脊液檢查,以排除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而具有以下情況的單純性熱性驚厥患兒需行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

有原因未明的嗜睡、嘔吐或腦膜刺激徵和/或病理徵陽性;

6~12月齡未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或預防接種史不詳;

已使用抗生素治療,特別是<18月齡(腦膜炎/腦炎症狀和體徵不典型,且抗生素治療可掩蓋症狀);

取出標本後一般常規進行腦脊液常規、生化、培養檢查,對於疑似特殊病原感染的可行特異病原的送檢,如輪狀病毒、腸道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後者的臨床意義往往被忽略。

■ 腦電圖檢查

局灶性發作、神經系統發育異常、一級親屬有特發性癲癇病史、驚厥發作次數多、複雜性熱性驚厥均為繼發癲癇的危險因素,應進行腦電圖檢查與隨訪。

對於腦電圖檢查的時機選擇,目前尚無隨機對照研究明確時機。鑑於發熱及驚厥發作後均可影響腦電圖背景活動,並可能出現非特異性慢波或異常放電,最好在熱退至少1周後檢查。

■ 神經影像學檢查

不作為常規檢查。對於驚厥相關腦部病變的檢出,通常MRI較CT更敏感,但檢查時間相對較長,鎮靜要求高。

頭圍異常、皮膚異常色素斑、局灶性神經體徵、神經系統發育缺陷或驚厥發作後神經系統異常持續數小時的患兒,可考慮行頭顱影像學檢查尋找病因。

對於熱性驚厥持續狀態的患兒,急性期可能發生海馬腫脹,遠期則可能引起海馬萎縮,並可能導致日後顳葉癲癇的發生,必要時應複查頭顱MRI。

04

熱性驚厥怎麼處理?

熱性驚厥的治療分為急性發作期治療、間歇性預防治療及長期預防治療。需根據患兒個體情況和家長意願進行綜合評估和選擇。

■ 急性發作期

多數患兒呈短暫發作,持續時間1~3分鐘,不必急於用止驚藥物。

正確做法:

讓患兒平臥頭偏向一側或側臥位,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窒息;

防跌落或受傷,勿刺激患兒,切忌掐人中、撬牙關、按壓或搖晃;

同時監測生命體徵、保證正常心肺功能,必要時吸氧,建立靜脈通路。

若驚厥發作持續>5分鐘,則需要使用藥物止驚。

首選靜脈緩慢注射地西泮0.3~0.5mg/kg(≤10mg/次),速度1~2mg/分,如推注過程中發作終止即停止;如尚未建立靜脈通路,可予咪達唑侖0.3mg/kg(≤10mg/次)肌肉注射或10%水合氯醛0.5ml/kg灌腸。

若用藥10分鐘後發作仍持續,可重複上述用藥;若驚厥持續>30分鐘,按驚厥持續狀態處理,丙戊酸15mg/kg緩慢靜脈推注,持續至少5分鐘,然後靜脈滴注每小時1~2mg/kg。

■ 間歇性預防治療

短期內頻繁驚厥發作(≥3次/半年或≥4次/年)或發生驚厥持續狀態需藥物終止發作的患兒,需間歇性預防治療。

即在發熱開始時給予地西泮,每8小時口服0.3mg/kg,≤3次大多可有效防止驚厥發生。

■ 長期預防治療

單純性熱性驚厥患兒遠期預後良好,不推薦長期抗癲癇藥物治療。但驚厥持續狀態、複雜性熱性驚厥等具有復發或存在繼發癲癇高風險的患兒,可考慮長期抗癲癇治療。

如丙戊酸20~30mg/kg/天,分2次服用,持續治療1~2年。卡馬西平、苯妥英、拉莫三嗪無效。

此外,退熱藥的使用也是家長和醫務人員最關心,同時也是爭議最多的問題。但已有臨床研究結果證實,退熱藥的應用不能防止熱性驚厥發作,也不會降低其復發風險,而且退熱藥物有相應的不良反應,應按常規使用,不應過分積極。

- END -

關於兒童熱性驚厥,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