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二 二

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的

尋醫之旅

曄問

問尊嚴,問名聲

問靈魂,問態度

……

READ ON


「高鑫| 無悔的醫路芳華」


人 物 介 紹

"

五 二 二

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的

尋醫之旅

曄問

問尊嚴,問名聲

問靈魂,問態度

……

READ ON


「高鑫| 無悔的醫路芳華」


人 物 介 紹

高鑫 | 無悔的醫路芳華

高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代謝疾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常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西醫結合學組》組長、上海藥學會藥物治療專委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肝病與代謝學組》前任組長、上海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編委、中國糖尿病雜誌編委、國際內分泌代謝雜誌編委、柳葉刀糖尿病內分泌子刊中文版編委、《實用內科學》副主編。承擔國家十·五、十·一五課題、國家“973”課題3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上海市科委重大課題、重點課題18項。

首次建立超聲肝臟脂肪定量方法並逐漸在國內推廣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獲得教育部科技二等獎、獲得上海衛生科技二等獎兩項和上海衛生科技推廣獎以及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三等獎。


"

五 二 二

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的

尋醫之旅

曄問

問尊嚴,問名聲

問靈魂,問態度

……

READ ON


「高鑫| 無悔的醫路芳華」


人 物 介 紹

高鑫 | 無悔的醫路芳華

高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代謝疾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常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西醫結合學組》組長、上海藥學會藥物治療專委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肝病與代謝學組》前任組長、上海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編委、中國糖尿病雜誌編委、國際內分泌代謝雜誌編委、柳葉刀糖尿病內分泌子刊中文版編委、《實用內科學》副主編。承擔國家十·五、十·一五課題、國家“973”課題3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上海市科委重大課題、重點課題18項。

首次建立超聲肝臟脂肪定量方法並逐漸在國內推廣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獲得教育部科技二等獎、獲得上海衛生科技二等獎兩項和上海衛生科技推廣獎以及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三等獎。


高鑫 | 無悔的醫路芳華


採訪筆記

有些人的人生,就是一部勵志片,比如她。“我高考的時侯填報的三個志願欄,全部填寫的都是醫學,至今都不後悔。”她說

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高鑫,中華內分泌學會常務委員,中華內分泌上海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內分泌分會副會長。擅長糖尿病及各種併發症的防治,在肥胖,脂肪肝,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垂體瘤、內分泌高血壓等少見病和疑難雜症的診療方面經驗豐富。

她是高考恢復後的第一批大學生,畢業後在北京協和醫院實習,得到了醍醐灌頂般的淬鍊,“格局,眼界,氣度,以及技能,都是從那會兒打開的。那真是殿堂級的所在。”

她坦言,命運是眷顧她的,總是在遇到困難時能峰迴路轉,總能獲得新的動力,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進步,“也許得益於我的性格,好強,執著,認真,甚至顯得刻板。回顧每一段旅程,都是最值得珍惜的。”

她是伴著中山內分泌科成長的一代人之一。科室剛剛建立時,十幾張張床位,三四個醫生,而且病種比較單一。如今的科室,在全國堪堪躋身十強,上海穩居前三,並形成了糖尿病,肥胖,脂肪肝,以及甲狀腺,垂體瘤,腎上腺疾病等多項亞專科。“十幾年來,真的做成了許多事,比如建立多種內分泌疾病管理流程,比如牽頭組建中華內分泌分會《肝病與代謝》學組、擔任首屆學組組長,2009年以來,我們還主辦了十屆脂肪肝代謝病論壇、牽頭制定《非酒精性脂肪肝與代謝紊亂診療共識》、建立長風社區人群近7000例受試者多種慢病隊列,並完成五年隨訪。進入國家重點專科建設的行列。”

去年,她卸下了挑了十多年的醫院副院長的擔子,並且把十幾年的科室主任的擔子也順利交接,她說,現在可以有充裕時間總結臨床、深入研究、專心教育。“我還擔任著復旦大學代謝病研究所所長。糖尿病,心臟病,大血管病,腫瘤等常見病和多發病都與代謝紊亂密切關聯,代謝是一個博大精深的世界,這些疾病在我國患病率很高,目前還沒有根治的辦法,嚴重影響著公眾健康,因此代謝病研究所的建設真的是任重道遠。”

的確,她可以有充裕的時間,用擅於發現的眼睛,重新打量身邊的世界。她喜愛攝影,一部手機就能捕捉最有靈性的畫面,中午,她會在醫院某個角落走一走,拍睡蓮,拍櫻花,“我不是藝術家,但是我能感受周圍的美,感知每一種遇見的珍貴、感悟一花一草生病的靈性,很多美好的事物稍縱即逝,照片留下的不僅僅是形象,更是留駐自我感悟到信息。”

已經好久沒有閱讀過長篇了,最近她在讀《三體》。“不過,最難忘的是當年讀過的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林海雪原》《牛虻》。每當遇到心累的時候,那些人就站在你眼前,保爾,江姐,楊子榮,那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精神支柱,現在這個時代偶像變了,但是無論如何需要英雄的精神。”


"

五 二 二

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的

尋醫之旅

曄問

問尊嚴,問名聲

問靈魂,問態度

……

READ ON


「高鑫| 無悔的醫路芳華」


人 物 介 紹

高鑫 | 無悔的醫路芳華

高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代謝疾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常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西醫結合學組》組長、上海藥學會藥物治療專委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肝病與代謝學組》前任組長、上海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編委、中國糖尿病雜誌編委、國際內分泌代謝雜誌編委、柳葉刀糖尿病內分泌子刊中文版編委、《實用內科學》副主編。承擔國家十·五、十·一五課題、國家“973”課題3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上海市科委重大課題、重點課題18項。

首次建立超聲肝臟脂肪定量方法並逐漸在國內推廣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獲得教育部科技二等獎、獲得上海衛生科技二等獎兩項和上海衛生科技推廣獎以及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三等獎。


高鑫 | 無悔的醫路芳華


採訪筆記

有些人的人生,就是一部勵志片,比如她。“我高考的時侯填報的三個志願欄,全部填寫的都是醫學,至今都不後悔。”她說

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高鑫,中華內分泌學會常務委員,中華內分泌上海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內分泌分會副會長。擅長糖尿病及各種併發症的防治,在肥胖,脂肪肝,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垂體瘤、內分泌高血壓等少見病和疑難雜症的診療方面經驗豐富。

她是高考恢復後的第一批大學生,畢業後在北京協和醫院實習,得到了醍醐灌頂般的淬鍊,“格局,眼界,氣度,以及技能,都是從那會兒打開的。那真是殿堂級的所在。”

她坦言,命運是眷顧她的,總是在遇到困難時能峰迴路轉,總能獲得新的動力,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進步,“也許得益於我的性格,好強,執著,認真,甚至顯得刻板。回顧每一段旅程,都是最值得珍惜的。”

她是伴著中山內分泌科成長的一代人之一。科室剛剛建立時,十幾張張床位,三四個醫生,而且病種比較單一。如今的科室,在全國堪堪躋身十強,上海穩居前三,並形成了糖尿病,肥胖,脂肪肝,以及甲狀腺,垂體瘤,腎上腺疾病等多項亞專科。“十幾年來,真的做成了許多事,比如建立多種內分泌疾病管理流程,比如牽頭組建中華內分泌分會《肝病與代謝》學組、擔任首屆學組組長,2009年以來,我們還主辦了十屆脂肪肝代謝病論壇、牽頭制定《非酒精性脂肪肝與代謝紊亂診療共識》、建立長風社區人群近7000例受試者多種慢病隊列,並完成五年隨訪。進入國家重點專科建設的行列。”

去年,她卸下了挑了十多年的醫院副院長的擔子,並且把十幾年的科室主任的擔子也順利交接,她說,現在可以有充裕時間總結臨床、深入研究、專心教育。“我還擔任著復旦大學代謝病研究所所長。糖尿病,心臟病,大血管病,腫瘤等常見病和多發病都與代謝紊亂密切關聯,代謝是一個博大精深的世界,這些疾病在我國患病率很高,目前還沒有根治的辦法,嚴重影響著公眾健康,因此代謝病研究所的建設真的是任重道遠。”

的確,她可以有充裕的時間,用擅於發現的眼睛,重新打量身邊的世界。她喜愛攝影,一部手機就能捕捉最有靈性的畫面,中午,她會在醫院某個角落走一走,拍睡蓮,拍櫻花,“我不是藝術家,但是我能感受周圍的美,感知每一種遇見的珍貴、感悟一花一草生病的靈性,很多美好的事物稍縱即逝,照片留下的不僅僅是形象,更是留駐自我感悟到信息。”

已經好久沒有閱讀過長篇了,最近她在讀《三體》。“不過,最難忘的是當年讀過的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林海雪原》《牛虻》。每當遇到心累的時候,那些人就站在你眼前,保爾,江姐,楊子榮,那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精神支柱,現在這個時代偶像變了,但是無論如何需要英雄的精神。”


高鑫 | 無悔的醫路芳華

1 芳華年代

一部電影《芳華》,觸碰了高鑫對青春最柔軟的回憶。她說,自己這一代人的芳華,都留在了那個滄海橫流的年代。

1977年,恢復了高考,中國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高鑫以當地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從家鄉到上海,火車要開32個小時。那輛開往上海的綠皮火車,帶著她學習醫學的夢想走向未來……

“十年浩劫百廢待興,醫學院每門課的老師們傾注極大的熱情為我們精彩授課和耐心答疑,當時的教具都是老師親手製備。在這個醫學的殿堂裡,學到的不僅僅是醫學科學知識,更是完善了靈魂塑造的過程。”她對每一門課都有興趣,尤其喜歡生化、藥理等基礎課程。雖然要學的內容非常多,十分辛苦,但充實而有意義。高鑫定下了以後的目標:準備報考藥理學研究生。但是,一個實習計劃從此改變了生活的軌跡。

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學的殿堂,錄取她做實習醫生,然後將留在協和醫院工作。這對一個還沒有接觸過任何臨床,滿腦子都是醫學基礎課的醫學生,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也是一個機遇。

高鑫說,在北京協和醫院實習和工作的三年多時間裡,真是她醫學生涯中最重要的轉折點。那裡就是一個醫學聖殿,又是一個醫學博物館。她看到了其他地方也許一輩子也看不到的東西。“由於文革十年沒有招收過學生,所以老師們更加傾盡心血,恨不得把一生所學都教給我們。那是個特殊的年代,我們是受益的一代。在那裡感受到各級醫生和護士工作的熱情與嚴謹,讓我受益終生;在那裡我遇到了以前只在教科書上見過的名師,可以在圖書館看到新英格蘭雜誌影印版,可以跟著醫學界的泰斗上手術檯;在那裡,我第一次見到肺癌引起低血糖的患者,第一次處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一次搶救嗜鉻細胞瘤引起的高血壓危象。正是通過對這些疾病的處理,我漸漸感受到臨床醫學的美好與價值,讓我完成了對基礎醫學興趣向臨床醫學的轉變,更為我選擇內分泌專業打下了基礎。”

後來,高鑫考研到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新華醫院,師從侯積壽教授從事糖尿病腎病方面的研究。1987年畢業後回到母校中山醫院。當時大內科主任諸駿仁教授正在籌備組建內分泌科,將高鑫安排在未來的新科室的建設之中。 1989年楊永年教授回國擔任首屆內分泌科主任,將高鑫和另外幾位醫生聚集到了一起,正式成立了內分泌科。

開始病人不多,只有週二門診,高鑫還清晰記得自己的第一個門診病人的名字。慢慢地,大家都知道了這個新的科室,病人多起來,一天就看不完了。門診時間一延再延,最終已經擴充到週一到週六天天有門診了,直到2107年,內分泌科年門診量超過15萬人次。

高鑫在1990年公派澳洲墨爾本大學進修,在那裡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SCI收錄論文。回國後不久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此後的日子裡,她在中山醫院的沃土中逐漸成長,陸續晉升為教授,擔任科室副主任、主任、中山醫院副院長。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也不斷地發展壯大,在全國堪堪躋身十強。高鑫教授自己長期從事內分泌代謝的臨床和研究,在內分泌疑難病、少見病診斷和鑑別診斷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2002年以來,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疾病譜的變化,她倡導內分泌科陸續開設近10個內分泌專病門診,包括脂肪肝—肥胖、糖尿病併發症、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內分泌高血壓等專病門診。她著手建立的脂肪肝門診,被中國醫師協會授予的“脂肪肝診療中心”。


2 打造特色專科

2001年,高鑫正式擔任中山醫院內分泌科科主任。

這個時期,各科室都已經注意到了學科發展的重要性,你追我趕地做科研、發論文。“不發展就不能滿足病人的需求、不發展學科就會落後,所以建立和培育內分泌亞專科一是滿足病人需求、二是培養高層次人才,促進整個內分泌科學科的不斷髮展。”

大多數人認為,得了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才來內分泌科就診,事實上,內分泌科的疾病包羅萬象。高鑫認為,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的確是常見病、多發病,這兩類疾病佔內分泌門診的大多數。但是,公眾對很多內分泌疾病中的少見病、罕見病、疑難病卻所知甚少。譬如:內分泌高血壓,往往由垂體、腎上腺或腎上腺外組織發生的內分泌腫瘤有關;身材高大或手足增大、面容改變的病人可能存在垂體瘤;一部分肥胖伴月經紊亂、閉經的患者可能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徵,甚至部分病人患有垂體瘤;還有一些病人反覆出現尿路結石、骨質疏鬆甚至骨折,很有可能發生了甲狀旁腺腫瘤。還有生長髮育遲緩、性功能減退的、體型特別高大或特別矮小的、皮膚髮黑的、面色黃白的、極度消瘦的、嚴重肥胖的,都可能患有內分泌疾病。因此,內分泌疾病是一組複雜的、顏色豐富的疾病群。但是,由於這些疾病相對少見、病情複雜、診斷過程難度大,這就需要醫生在診治常見病、多發病的同時,一定要精確診斷內分泌的疑難病,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病人的需求。

“中山醫院是一家歷史悠久、綜合實力雄厚的國家級醫院,在我們醫院就診的內分泌疑難病和複雜病,可以在中山醫院得到診斷—治療一站式服務,大大減少病人多處就醫的煩惱。內分泌科診治這些相對少見病,就需要有相應的亞專科和專病門診,讓病人‘就醫有門’。因此,學科發展與服務病人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是建設內分泌亞專科的初衷。”高鑫表示。

心中要有目標、學習要有榜樣。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和第六人民醫院的內分泌代謝科都是全國內分泌代謝的龍頭,與這兩所醫院相比,中山醫院內分泌科還處於成長期,高鑫帶領全科室緊緊跟上龍頭的步伐、充分結合中山醫院綜合實力,抓住代謝疾病這個方向、已經在肥胖、脂肪肝、代謝手術、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腎上腺—垂體疾病、內分泌腫瘤的診治方面形成特色。

目前,科室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內分泌病人診斷與治療的標準體系。病人來到醫院,先到內分泌科進行初步診斷,對疑難病或需要手術的病人,可以組織多學科會診,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從診斷到手術,再回到內分泌科定期隨訪、形成一整套標準流程,讓病人獲得“一站式服務”的良好體驗。

而且,作為中山內分泌科的時任帶頭人,需要擔當科室人才梯隊建設和整個學科發展的重任,進一步爭取學科持續發展的機遇,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及醫療機構的合作和交流。在中華內分泌分會的支持下,高鑫著手建立了中華內分泌學分會“肝臟與代謝”學組,並任為首屆學組組長,牽頭制訂和推廣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相關代謝紊亂診療共識》。

一路走來,她和團隊的研究收穫了2002年上海市優秀髮明獎、2003年上海衛生科技二等獎、2007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上海中西醫結合科技進步三等獎、2015年和2010年上海醫學科技二等獎、2015年上海醫學科技推廣獎等一系列榮譽,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四項。

而在高鑫的率領下,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不斷髮展,2011年獲得衛生部批准“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她個人也收穫了復旦大學首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上海市女醫師科技獎、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復旦大學巾幗建功創新獎、復旦大學三八紅旗手等一系列榮譽。


3 最大的幸福感

中山醫院內分泌科風雨三十年,前前後後始終有著高鑫的身影。她從一個小醫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她的成長足跡留下了醫路芳華。

如今,高鑫雖然已不再擔任院內與科室的行政職務,但是她依然每天為患者揮灑著汗水。她注重言傳身教,希望把身上的一切醫學經驗體悟傳授給後來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幾年前就在想,如何完成科主任的新老交替?很多學科曾經輝煌一時,後來一落千丈,就是因為沒有學科帶頭人做好傳承。只有前任卸任了,學科還在往前走,你才算做了一件對得起科室的事情。”

高鑫說,她尋找接班人,看中的是人品和能力。“我對接班人的要求是,正直善良,人格完整,有良好的學術成就和影響力,在平臺有話語權才行。”她認為,遵循學科發展需要,根據自身條件,積極培養年輕人和引入外來人才相結合、充實高端人才隊伍,能夠有力提升科室學術水平、加快學科發展。“我們引進科室帶頭人之後,學科有利更大的發展。在新主任的帶領下,承擔了國家重大專項科研項目、科技部重點項目,和多項國自然項目和青年項目。目前科室有特聘教授一名、國家基金委優青一名,上海啟明星一名、上海晨光計劃一名、上海浦江人才二名。科室發展欣欣向榮,這是我最大的幸福感。”

“現在,我有更充裕的時間看病,為病人解除痛苦,這是我最快樂的事。”高鑫說。

在門診,高鑫看病的速度不快,一個上午的門診雖然只看大約20個病人,但常常看到下午一點多鐘。“這個門診量不算多,由於來我門診的病人,不是病情複雜,就是年齡大、行動不便、或是聽力不好的病人,或是輾轉多家醫院就醫的病人,所以平均看一個病人的時間比較長。遇到記憶力不好的病人,還要幫病人把服藥方法寫在藥盒上。不能讓病人聽錯醫囑、吃錯藥,儘可能少讓病人走彎路。”

高鑫有個習慣,無論是問病史,寫病歷,還是查體,她從不讓下級醫生或學生代勞,並且她的門診病歷堪稱教案。即便是初次的患者,也會覺得這位醫生如同老朋友一樣親切。有些老病人即使配點藥也一定要等她,哪怕需要排幾個小時隊。

高鑫曾經接診一位年輕的男性高血壓病人,接著發現雙側腎上腺和左腎佔位,考慮罹患VHL(Von Hippel–Lindau, VHL)的可能性,經過內分泌科全面評估和基因篩查發現VHL基因突變位點。最終確診VHL病伴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及左腎腎癌。她指導科室同事專程赴病人老家進行家系調查,結果發現病人的妹妹亦攜帶有同樣的突變,隨後證實其妹妹的右側腎上腺也有巨大嗜鉻細胞瘤。

因為男性患者兩側腎上腺腫瘤體積大、同時伴有左腎腫瘤,手術風險巨大,高鑫教授組織多科會診,包括泌尿外科、麻醉科和ICU的專家共同討論,在最短時間給出了治療方案。

但是這個殘酷的結果,給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可是,有什麼能比兩個鮮活的生命更重要呢?高鑫馬上發起捐助這個困難的家庭的行動,在她帶動下全院職工踴躍捐款,在大家愛心的支持下,中山醫院為這對兄妹成功地切除了腫瘤。

她對院外會診的病人同樣充滿愛心和責任感。有一位來自貴州邊遠山區的病人,六年來頻繁肢體抽搐疼痛難忍,雙目幾近失明,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高鑫經過詳細檢查,明確患者為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併為其制定了詳盡的治療方案。當了解到當地交通不便,買不到活性維生素D3,高鑫帶領團隊一起捐助了足夠的藥品,還叮囑病人堅持服藥,定期檢查,症狀控制之後進行眼科手術。兩個月後,當高鑫再次出現在姑娘的床邊時,她的肢體不再麻木,也未再出現抽搐,血鈣水平基本恢復正常。右眼行人工晶體植入術後裸眼視力達到了1.0,當久違的光明重新歸來之時,她真切地說:“我以前都是聽見高醫生,今天總算見到高醫生了。”

“我們的幸福感就是解除患者身體上的病痛,送去心理上的陽光,看到洋溢在病人臉上的笑容。”高鑫說。


"

五 二 二

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的

尋醫之旅

曄問

問尊嚴,問名聲

問靈魂,問態度

……

READ ON


「高鑫| 無悔的醫路芳華」


人 物 介 紹

高鑫 | 無悔的醫路芳華

高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代謝疾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常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西醫結合學組》組長、上海藥學會藥物治療專委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肝病與代謝學組》前任組長、上海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編委、中國糖尿病雜誌編委、國際內分泌代謝雜誌編委、柳葉刀糖尿病內分泌子刊中文版編委、《實用內科學》副主編。承擔國家十·五、十·一五課題、國家“973”課題3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上海市科委重大課題、重點課題18項。

首次建立超聲肝臟脂肪定量方法並逐漸在國內推廣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獲得教育部科技二等獎、獲得上海衛生科技二等獎兩項和上海衛生科技推廣獎以及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三等獎。


高鑫 | 無悔的醫路芳華


採訪筆記

有些人的人生,就是一部勵志片,比如她。“我高考的時侯填報的三個志願欄,全部填寫的都是醫學,至今都不後悔。”她說

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高鑫,中華內分泌學會常務委員,中華內分泌上海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內分泌分會副會長。擅長糖尿病及各種併發症的防治,在肥胖,脂肪肝,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垂體瘤、內分泌高血壓等少見病和疑難雜症的診療方面經驗豐富。

她是高考恢復後的第一批大學生,畢業後在北京協和醫院實習,得到了醍醐灌頂般的淬鍊,“格局,眼界,氣度,以及技能,都是從那會兒打開的。那真是殿堂級的所在。”

她坦言,命運是眷顧她的,總是在遇到困難時能峰迴路轉,總能獲得新的動力,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進步,“也許得益於我的性格,好強,執著,認真,甚至顯得刻板。回顧每一段旅程,都是最值得珍惜的。”

她是伴著中山內分泌科成長的一代人之一。科室剛剛建立時,十幾張張床位,三四個醫生,而且病種比較單一。如今的科室,在全國堪堪躋身十強,上海穩居前三,並形成了糖尿病,肥胖,脂肪肝,以及甲狀腺,垂體瘤,腎上腺疾病等多項亞專科。“十幾年來,真的做成了許多事,比如建立多種內分泌疾病管理流程,比如牽頭組建中華內分泌分會《肝病與代謝》學組、擔任首屆學組組長,2009年以來,我們還主辦了十屆脂肪肝代謝病論壇、牽頭制定《非酒精性脂肪肝與代謝紊亂診療共識》、建立長風社區人群近7000例受試者多種慢病隊列,並完成五年隨訪。進入國家重點專科建設的行列。”

去年,她卸下了挑了十多年的醫院副院長的擔子,並且把十幾年的科室主任的擔子也順利交接,她說,現在可以有充裕時間總結臨床、深入研究、專心教育。“我還擔任著復旦大學代謝病研究所所長。糖尿病,心臟病,大血管病,腫瘤等常見病和多發病都與代謝紊亂密切關聯,代謝是一個博大精深的世界,這些疾病在我國患病率很高,目前還沒有根治的辦法,嚴重影響著公眾健康,因此代謝病研究所的建設真的是任重道遠。”

的確,她可以有充裕的時間,用擅於發現的眼睛,重新打量身邊的世界。她喜愛攝影,一部手機就能捕捉最有靈性的畫面,中午,她會在醫院某個角落走一走,拍睡蓮,拍櫻花,“我不是藝術家,但是我能感受周圍的美,感知每一種遇見的珍貴、感悟一花一草生病的靈性,很多美好的事物稍縱即逝,照片留下的不僅僅是形象,更是留駐自我感悟到信息。”

已經好久沒有閱讀過長篇了,最近她在讀《三體》。“不過,最難忘的是當年讀過的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林海雪原》《牛虻》。每當遇到心累的時候,那些人就站在你眼前,保爾,江姐,楊子榮,那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精神支柱,現在這個時代偶像變了,但是無論如何需要英雄的精神。”


高鑫 | 無悔的醫路芳華

1 芳華年代

一部電影《芳華》,觸碰了高鑫對青春最柔軟的回憶。她說,自己這一代人的芳華,都留在了那個滄海橫流的年代。

1977年,恢復了高考,中國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高鑫以當地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從家鄉到上海,火車要開32個小時。那輛開往上海的綠皮火車,帶著她學習醫學的夢想走向未來……

“十年浩劫百廢待興,醫學院每門課的老師們傾注極大的熱情為我們精彩授課和耐心答疑,當時的教具都是老師親手製備。在這個醫學的殿堂裡,學到的不僅僅是醫學科學知識,更是完善了靈魂塑造的過程。”她對每一門課都有興趣,尤其喜歡生化、藥理等基礎課程。雖然要學的內容非常多,十分辛苦,但充實而有意義。高鑫定下了以後的目標:準備報考藥理學研究生。但是,一個實習計劃從此改變了生活的軌跡。

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學的殿堂,錄取她做實習醫生,然後將留在協和醫院工作。這對一個還沒有接觸過任何臨床,滿腦子都是醫學基礎課的醫學生,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也是一個機遇。

高鑫說,在北京協和醫院實習和工作的三年多時間裡,真是她醫學生涯中最重要的轉折點。那裡就是一個醫學聖殿,又是一個醫學博物館。她看到了其他地方也許一輩子也看不到的東西。“由於文革十年沒有招收過學生,所以老師們更加傾盡心血,恨不得把一生所學都教給我們。那是個特殊的年代,我們是受益的一代。在那裡感受到各級醫生和護士工作的熱情與嚴謹,讓我受益終生;在那裡我遇到了以前只在教科書上見過的名師,可以在圖書館看到新英格蘭雜誌影印版,可以跟著醫學界的泰斗上手術檯;在那裡,我第一次見到肺癌引起低血糖的患者,第一次處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一次搶救嗜鉻細胞瘤引起的高血壓危象。正是通過對這些疾病的處理,我漸漸感受到臨床醫學的美好與價值,讓我完成了對基礎醫學興趣向臨床醫學的轉變,更為我選擇內分泌專業打下了基礎。”

後來,高鑫考研到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新華醫院,師從侯積壽教授從事糖尿病腎病方面的研究。1987年畢業後回到母校中山醫院。當時大內科主任諸駿仁教授正在籌備組建內分泌科,將高鑫安排在未來的新科室的建設之中。 1989年楊永年教授回國擔任首屆內分泌科主任,將高鑫和另外幾位醫生聚集到了一起,正式成立了內分泌科。

開始病人不多,只有週二門診,高鑫還清晰記得自己的第一個門診病人的名字。慢慢地,大家都知道了這個新的科室,病人多起來,一天就看不完了。門診時間一延再延,最終已經擴充到週一到週六天天有門診了,直到2107年,內分泌科年門診量超過15萬人次。

高鑫在1990年公派澳洲墨爾本大學進修,在那裡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SCI收錄論文。回國後不久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此後的日子裡,她在中山醫院的沃土中逐漸成長,陸續晉升為教授,擔任科室副主任、主任、中山醫院副院長。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也不斷地發展壯大,在全國堪堪躋身十強。高鑫教授自己長期從事內分泌代謝的臨床和研究,在內分泌疑難病、少見病診斷和鑑別診斷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2002年以來,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疾病譜的變化,她倡導內分泌科陸續開設近10個內分泌專病門診,包括脂肪肝—肥胖、糖尿病併發症、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內分泌高血壓等專病門診。她著手建立的脂肪肝門診,被中國醫師協會授予的“脂肪肝診療中心”。


2 打造特色專科

2001年,高鑫正式擔任中山醫院內分泌科科主任。

這個時期,各科室都已經注意到了學科發展的重要性,你追我趕地做科研、發論文。“不發展就不能滿足病人的需求、不發展學科就會落後,所以建立和培育內分泌亞專科一是滿足病人需求、二是培養高層次人才,促進整個內分泌科學科的不斷髮展。”

大多數人認為,得了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才來內分泌科就診,事實上,內分泌科的疾病包羅萬象。高鑫認為,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的確是常見病、多發病,這兩類疾病佔內分泌門診的大多數。但是,公眾對很多內分泌疾病中的少見病、罕見病、疑難病卻所知甚少。譬如:內分泌高血壓,往往由垂體、腎上腺或腎上腺外組織發生的內分泌腫瘤有關;身材高大或手足增大、面容改變的病人可能存在垂體瘤;一部分肥胖伴月經紊亂、閉經的患者可能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徵,甚至部分病人患有垂體瘤;還有一些病人反覆出現尿路結石、骨質疏鬆甚至骨折,很有可能發生了甲狀旁腺腫瘤。還有生長髮育遲緩、性功能減退的、體型特別高大或特別矮小的、皮膚髮黑的、面色黃白的、極度消瘦的、嚴重肥胖的,都可能患有內分泌疾病。因此,內分泌疾病是一組複雜的、顏色豐富的疾病群。但是,由於這些疾病相對少見、病情複雜、診斷過程難度大,這就需要醫生在診治常見病、多發病的同時,一定要精確診斷內分泌的疑難病,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病人的需求。

“中山醫院是一家歷史悠久、綜合實力雄厚的國家級醫院,在我們醫院就診的內分泌疑難病和複雜病,可以在中山醫院得到診斷—治療一站式服務,大大減少病人多處就醫的煩惱。內分泌科診治這些相對少見病,就需要有相應的亞專科和專病門診,讓病人‘就醫有門’。因此,學科發展與服務病人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是建設內分泌亞專科的初衷。”高鑫表示。

心中要有目標、學習要有榜樣。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和第六人民醫院的內分泌代謝科都是全國內分泌代謝的龍頭,與這兩所醫院相比,中山醫院內分泌科還處於成長期,高鑫帶領全科室緊緊跟上龍頭的步伐、充分結合中山醫院綜合實力,抓住代謝疾病這個方向、已經在肥胖、脂肪肝、代謝手術、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腎上腺—垂體疾病、內分泌腫瘤的診治方面形成特色。

目前,科室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內分泌病人診斷與治療的標準體系。病人來到醫院,先到內分泌科進行初步診斷,對疑難病或需要手術的病人,可以組織多學科會診,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從診斷到手術,再回到內分泌科定期隨訪、形成一整套標準流程,讓病人獲得“一站式服務”的良好體驗。

而且,作為中山內分泌科的時任帶頭人,需要擔當科室人才梯隊建設和整個學科發展的重任,進一步爭取學科持續發展的機遇,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及醫療機構的合作和交流。在中華內分泌分會的支持下,高鑫著手建立了中華內分泌學分會“肝臟與代謝”學組,並任為首屆學組組長,牽頭制訂和推廣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相關代謝紊亂診療共識》。

一路走來,她和團隊的研究收穫了2002年上海市優秀髮明獎、2003年上海衛生科技二等獎、2007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上海中西醫結合科技進步三等獎、2015年和2010年上海醫學科技二等獎、2015年上海醫學科技推廣獎等一系列榮譽,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四項。

而在高鑫的率領下,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不斷髮展,2011年獲得衛生部批准“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她個人也收穫了復旦大學首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上海市女醫師科技獎、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復旦大學巾幗建功創新獎、復旦大學三八紅旗手等一系列榮譽。


3 最大的幸福感

中山醫院內分泌科風雨三十年,前前後後始終有著高鑫的身影。她從一個小醫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她的成長足跡留下了醫路芳華。

如今,高鑫雖然已不再擔任院內與科室的行政職務,但是她依然每天為患者揮灑著汗水。她注重言傳身教,希望把身上的一切醫學經驗體悟傳授給後來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幾年前就在想,如何完成科主任的新老交替?很多學科曾經輝煌一時,後來一落千丈,就是因為沒有學科帶頭人做好傳承。只有前任卸任了,學科還在往前走,你才算做了一件對得起科室的事情。”

高鑫說,她尋找接班人,看中的是人品和能力。“我對接班人的要求是,正直善良,人格完整,有良好的學術成就和影響力,在平臺有話語權才行。”她認為,遵循學科發展需要,根據自身條件,積極培養年輕人和引入外來人才相結合、充實高端人才隊伍,能夠有力提升科室學術水平、加快學科發展。“我們引進科室帶頭人之後,學科有利更大的發展。在新主任的帶領下,承擔了國家重大專項科研項目、科技部重點項目,和多項國自然項目和青年項目。目前科室有特聘教授一名、國家基金委優青一名,上海啟明星一名、上海晨光計劃一名、上海浦江人才二名。科室發展欣欣向榮,這是我最大的幸福感。”

“現在,我有更充裕的時間看病,為病人解除痛苦,這是我最快樂的事。”高鑫說。

在門診,高鑫看病的速度不快,一個上午的門診雖然只看大約20個病人,但常常看到下午一點多鐘。“這個門診量不算多,由於來我門診的病人,不是病情複雜,就是年齡大、行動不便、或是聽力不好的病人,或是輾轉多家醫院就醫的病人,所以平均看一個病人的時間比較長。遇到記憶力不好的病人,還要幫病人把服藥方法寫在藥盒上。不能讓病人聽錯醫囑、吃錯藥,儘可能少讓病人走彎路。”

高鑫有個習慣,無論是問病史,寫病歷,還是查體,她從不讓下級醫生或學生代勞,並且她的門診病歷堪稱教案。即便是初次的患者,也會覺得這位醫生如同老朋友一樣親切。有些老病人即使配點藥也一定要等她,哪怕需要排幾個小時隊。

高鑫曾經接診一位年輕的男性高血壓病人,接著發現雙側腎上腺和左腎佔位,考慮罹患VHL(Von Hippel–Lindau, VHL)的可能性,經過內分泌科全面評估和基因篩查發現VHL基因突變位點。最終確診VHL病伴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及左腎腎癌。她指導科室同事專程赴病人老家進行家系調查,結果發現病人的妹妹亦攜帶有同樣的突變,隨後證實其妹妹的右側腎上腺也有巨大嗜鉻細胞瘤。

因為男性患者兩側腎上腺腫瘤體積大、同時伴有左腎腫瘤,手術風險巨大,高鑫教授組織多科會診,包括泌尿外科、麻醉科和ICU的專家共同討論,在最短時間給出了治療方案。

但是這個殘酷的結果,給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可是,有什麼能比兩個鮮活的生命更重要呢?高鑫馬上發起捐助這個困難的家庭的行動,在她帶動下全院職工踴躍捐款,在大家愛心的支持下,中山醫院為這對兄妹成功地切除了腫瘤。

她對院外會診的病人同樣充滿愛心和責任感。有一位來自貴州邊遠山區的病人,六年來頻繁肢體抽搐疼痛難忍,雙目幾近失明,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高鑫經過詳細檢查,明確患者為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併為其制定了詳盡的治療方案。當了解到當地交通不便,買不到活性維生素D3,高鑫帶領團隊一起捐助了足夠的藥品,還叮囑病人堅持服藥,定期檢查,症狀控制之後進行眼科手術。兩個月後,當高鑫再次出現在姑娘的床邊時,她的肢體不再麻木,也未再出現抽搐,血鈣水平基本恢復正常。右眼行人工晶體植入術後裸眼視力達到了1.0,當久違的光明重新歸來之時,她真切地說:“我以前都是聽見高醫生,今天總算見到高醫生了。”

“我們的幸福感就是解除患者身體上的病痛,送去心理上的陽光,看到洋溢在病人臉上的笑容。”高鑫說。


高鑫 | 無悔的醫路芳華

口述實錄

唐曄:高教授,內科醫生都是用藥高手,您的用藥特點是怎樣的?

高鑫:我用的藥比較少,關鍵是要嚴格掌握用藥指徵。曾經有一位糖尿病病人,就診時帶來了幾種藥,問我能不能吃?經過問診和檢查,發現病人血糖剛剛達到診斷標準,並且肥胖,還可能存在低血糖。我說目前暫時不需要服藥,先控制體重,監測血糖,根據隨訪結果再調整治療方案,這次暫時不開藥。病人不解,說:“等了這麼半天,一點藥都沒給開,真是白來了。”我告訴他:服藥要有客觀依據,不需要服藥當然就不能開藥。何況我為你分析病情、做出診斷、為你解釋,比藥值錢呢——其實,只要耐心說給病人聽,他們都會理解。

唐曄:行醫這麼多年,有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病人?

高鑫:那是還在做住院醫生的時候,遇到過一位來自河南農村的中學老師 ,只有43歲,我至今還記得他的名字。因為風溼性心瓣膜病曾經做過心臟換瓣手術,幾年後發生了細菌性心內膜炎、反覆心衰而失去再次手術的機會,就只能抗感染治療。雖然重病在身而且他明白預後不良,但他面對生死的樂觀態度讓我深深感動。有一次跟我說:大夫,您能不能答應我?哪天我快不行了,要提前告訴我。我要給兒子發電報,他在海南島當兵,讓我能臨走前見上兒子一面。不過你不要太早,萬一他來了我又走不了耽誤他的工作是不行的。

但是最終,電報還是晚了一步,就在兒子來上海的前一天,他遺憾去世了。現在想起這個病人,就有一種自責感,後悔沒有早一天告訴他給兒子發電報……當時我真是不忍心告訴他“真的不行了”這個壞消息……

唐曄:您覺得,應該如何和病人相處呢?

高鑫:要換位思考。有的病人不能理解你,並且“不聽話”,也稱作依從性不好——在這裡花錢看病,回去不按照醫囑去做,複診時還說,“聽人家說,這個藥吃了對肝不好,吃那個藥對腎不好,所以沒吃。”遇到這樣的病人,批評他都沒有用。我有時候會開玩笑說,你花了錢看來看我的特需門診,還要聽“人家說”,那不是費錢費時又費力嘛!不過,醫生對病人,不應該有喜歡或不喜歡之分,雖然有的病人真的讓我很生氣,可是想到一個醫生的職責,當生出厭煩念頭時就要反思,及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唐曄:除了糖尿病的心血管病併發症和脂肪肝,科室還有很多特色,比如內分泌腫瘤,或者肥胖代謝方面?

高鑫:是的。比如內分泌的腫瘤,有的是有功能的、有的是無功能的,有的是良性的,有的惡性的,這就需要通過仔細鑑別作出最終診斷。如果不能正確診斷,可能會造成治療上的錯誤。所以我們現在推行一些新技術,譬如對腎上腺佔位的病人做雙側腎上腺靜脈取血、對部分垂體腫瘤定位困難的病人,進行巖下竇取血程度不同激素水平、PETCT或PET磁共振成像技術等精確定位診斷,以保障治療的正確性。

肥胖患者日益增多,有的病人嚴重肥胖伴有糖尿病、脂肪性肝炎、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心功能衰竭、腎能不全等嚴重疾病。在三年前,我們就開始為這些嚴重肥胖患者進行肥胖代謝手術治療,術後隨著體重減輕、全身代謝紊亂改善非常明顯、有的糖尿病患者完全停用了降糖藥、肝功能恢復正常、嚴重打鼾也消失了,心臟及腎臟功能得到恢復,有的原來不孕症的婦女順利妊娠當上了媽媽。通過臨床實踐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時,我們肥胖—代謝手術亞專科得到很快的發展。但是,也帶來的新的思考:隨著肥胖人群增多,難道每個病人都要經歷手術治療嗎?因此,我們要深入研究為什麼手術治療肥胖取得這麼好的效果?其中的奧祕(機制)是什麼?將來應該發明有更好的、無創傷的治療方法達到與手術治療同樣效果,這是我們的理想,也是我們未來的研究方向。

唐曄:目前,您在關注一些什麼呢?

高鑫:我很想把多年的行醫經驗,從醫感悟總結出來。未來更想讓科室再提升一步,科室要不斷創新、做出我們自己特色的東西。以後人們一遇到脂肪肝、肥胖症、腎上腺腫瘤,就會想到內分泌科可以幫助他。

唐曄:您對科研創新是怎樣的態度?

高鑫:不做科研,就沒有創新。臨床和科研絕非對立雙方,而是相輔相成的。我倡導培養大家的興趣,引領他們從臨床實踐發現問題,再帶著問題去主動研究。我一直關注著最新的醫療及學術進展,我們團隊創建了多個國內首次:與我院放射科同道首次在國內建立無創精確的(H1 MRS)測定肝臟脂肪含量的方法,我科自主研發的超聲測定肝臟脂肪含量技術、優先腹部CT平掃篩查腎上腺病變的方法等。還開展同一社區人群多代謝疾病前瞻性研究,並在全國推廣了肝臟脂肪磁共振波譜定量方法和肝臟脂肪超聲定量方法。關鍵是要不斷觀察、不斷研究。觀察就是仔細獲取第一手資料的過程,研究就是分析和發現問題的過程,創新就是改善問題的過程,更是將分析的結果昇華成知識的過程。只有創新能持續發展。創新的源頭就是能善於發現問題和不足,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不斷完善不斷進步,而且創新沒有止境……狹義的芳華是短暫的,追求完美的一路芳華卻是永久的……

唐曄:您現在退居二線,自己的工作是怎麼安排的?

高鑫:看書做學問的機會現在很充裕,我還在關心著學科的發展。代謝領域的研究非常廣泛,也是國際上研究的熱點(這些與疾病譜變化有關)。從廣義來講,代謝疾病包括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糖尿病血管併發症、脂質代謝紊亂、骨代謝紊亂,甚至包括部分腫瘤(與肥胖相關的結直腸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相關的肝癌、部分內分泌腫瘤等)。2015年底,我們在醫院的支持下成立了復旦大學代謝病研究所,作為首任組長,深深感到責任在身,同時也非常有信心,因為我們醫院在心臟、肝臟、腫瘤等方面非常有實力,有醫院領導的支持和各學科同仁的通力合作,一定會做出一些成績來。

唐曄:作為一位教授,您怎樣看待醫學教育呢?

高鑫:我是一名臨床醫生,同時也是一名教師。我有責任將我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年青醫生。我要求各級醫生是非常嚴格的。事關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來不得半點馬虎和輕率。讓年輕醫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至關重要。臨床就是親臨病人第一線、用眼、用心看病人。一個不會從病人中採集獲得全面病史信息的學生,無法成為好醫生。在教學查房過程中,我會指導年輕醫生們抓住每一個患者的症狀和體徵,手把手教學體格檢查操作;對學生們寫的病史都親自仔細反覆修改,直至每句話、每個標點符號都表達正確妥當為止。別小看問診和體格檢查,問得多一點,查體細一點,有時候就會對診斷有意想不到的幫助——譬如,我們曾經在對一位糖尿病患者病史採集和查體的過程中,發現甲狀腺癌,對骨質疏鬆症患者發現伴有罕見的內分泌腫瘤等。教學查房不能僅僅滿足對這一例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而是根據這個病人的特點、伴隨疾病、總結出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的知識點,根據發現的問題引導各級醫生的思考,提升臨床思維能力,引導大家多問幾個為什麼?從中提出科學問題,有可能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希望將更多的臨床醫生培養成醫生科學家。

唐曄:您現在業餘時間會做些什麼呢?

高鑫:讀醫學文獻、也讀一些其他書籍。我的性格成長,跟從小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牛虻》、《紅巖》等著作有關係。我是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人,多少有些英雄主義情懷,心中沒有了英雄,就沒有榜樣了。少了這種精神層面的塑造,對人格成長是不利的。任何時代都需要英雄、需要榜樣。



採訪/唐曄 編輯/文刃

曄問仁醫已入駐知乎專欄、今日頭條、騰訊媒體開放平臺,歡迎前往訂閱。

如有相關問題需要提問此醫生,

或有感而發,

請在文章最下方評論區留言;

您身邊若有工作在三甲醫院的仁心醫生,歡迎提供線索或者直接引薦。

版權聲明:

本文系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在[曄問仁醫]後臺留言;

授權使用請註明:“來源[曄問仁醫]及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