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鬆:傳承紅色基因 鑄就紀檢之魂

反腐倡廉 政治 張鬆 井岡山 中國文明網 2017-07-16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江西,這塊令我們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以中國革命的搖籃、工人運動的搖籃、人民軍隊的搖籃、共和國的搖籃,孕育傳承了一代代賡續不斷的紅色基因。站在這片紅色沃土,聯繫參加中央巡視組巡視、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輪訓和紀檢監察學院北戴河校區的紀檢業務培訓等經歷,思緒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如何傳承紅色基因,鑄就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之魂,成為縈繞我心頭揮之不去的深深思索。

紅色基因是忠貞的信仰,為我們鑄就紀檢忠誠之魂。紅色故都瑞金、革命聖地井岡山、英雄城南昌等地,記憶了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鄧小平同志曾經深刻指出,“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當前,一些發生“大案”、“串案”、“窩案”的個人和地方,固然有制度規矩的缺失,但更重要的是信仰的坍塌、理想信念的喪失,就是精神上缺了鈣。物必自腐而後蟲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堅定的信仰始終是黨員、幹部站穩政治立場、抵禦各種誘惑的決定性因素”。面對嚴峻複雜的形勢和五光十色的利益誘惑,堅定理想信念、錘鍊黨性,始終是我們共產黨人對黨忠誠的力量源泉,更是我們紀檢監察幹部履職盡責的魂。90年前,中央監委在武漢成立後,10名成員中有8人犧牲,面對生死抉擇無一人叛變,用他們的錚錚鐵骨和寶貴生命詮釋了對黨的忠誠。時光荏苒,流失的是歲月,變化的是形勢,而傳承於革命先輩,融入我們內心和血脈,需要我們堅守如一的,是不變的信仰和絕對的忠誠。體現在紀檢監察業務工作中,就是要旗幟鮮明講政治,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維護黨章黨規黨紀,忠誠落實好三大任務,開展好五項經常性工作。

紅色基因是崇高的情懷,為我們鑄就紀檢乾淨之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曾經有25萬有名有姓烈士及無數無名戰士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彪炳史冊的壯麗詩篇,用無私無畏的奉獻和鬥爭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創造了根本條件。今天,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不再需要我們每個人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這種敢於犧牲、甘於奉獻的精神,這種為家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不能丟,黨在新時期的偉大奮鬥目標仍然需要我們每一名黨員積極奮鬥、勇於奉獻。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小而大;苟在一身,雖多亦少。在崇高的家國情懷前,與革命先輩付出的生命和鮮血相比,捫心自問,《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為我們黨員幹部劃定的高線真的高不可及嗎?律己廉為首,公生明廉生威,正人先正己,打鐵還需自身硬,執紀者必先守紀,律人者必先自律,等等,這些都要求我們紀檢幹部必須以更大的毅力廉潔、克己、奉公,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紀檢幹部搞一次特殊就喪失一份威望,破一次規矩就留下一個汙點,謀一次私利就抹去一份尊嚴。紀檢幹部必須堅守底線,潔身自好,講黨性重品行,作好廉潔自律的表率。

紅色基因是頑強的鬥志,為我們鑄就紀檢擔當之魂。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八一精神” “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中,一條最重要的就是為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而犧牲奮鬥的擔當精神,體現了面對凶殘的敵人和惡劣的環境時,那種敢為人先、排除萬難、堅韌不拔、昂揚向上、百折不撓求勝利的意志品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忠誠從來不是掛在嘴邊的表態,而是腳踏實地的踐行,需要用擔當的行動來註腳和詮釋。敢不敢擔當、能不能擔當、會不會擔當,這是考驗我們紀檢幹部的基本標準和要求。敢不敢擔當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堅定立場方向,面對腐敗和問題敢於亮劍;能不能擔當,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提高紀檢監察業務素質,增強應對和處理解決複雜問題的本領;會不會擔當,要求我們必須樹立正確執紀導向,落實“三轉”,聚焦監督執紀問責,有效運用“四種形態”,久久為功,一錘接著一錘敲,用實際行動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

征程萬里,不忘初心。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紅色的基因代代相傳,全面從嚴治黨路上,唯有初心不變,在傳承中堅守,在堅持中深化,才能真正鑄就紀檢人的忠誠乾淨擔當之魂。(作者系江西證監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