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做信訪之七——二十八載風雨情

法律 時政 楊浦信訪 楊浦信訪 2017-09-03

我叫王紀榮,現任楊浦區信訪辦複查複核科科長。驀然回首,我已在信訪崗位上奮戰了二十八個春秋,算得上是信訪一線的“老人”了。二十八年來,我目睹了信訪制度改革的變遷,親歷了信訪規範建設的歷程,見證了信訪體系構建的過程,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信訪作為“減壓器”、“晴雨表”的關鍵作用。

我在基層做信訪之七——二十八載風雨情

國家信訪局頒發的榮譽證書

二十八年彈指一揮間,有風有雨也有晴。從1989年參加信訪工作以來,我幾乎經歷了信訪業務所有的崗位,並從事信訪事項複查複核工作也長達十年之久。多年的歷練,我最大的感受是,每天都要帶著思考和問題來用心工作,即使是面對老問題、老面孔,也會有新的發現;多年的成長,我始終告誡自己的是,不要問信訪能給我帶來什麼,要問自己能為信訪做些什麼。

我在基層做信訪之七——二十八載風雨情

接待來訪群眾

我在基層做信訪之七——二十八載風雨情

研究人民建議工作

信訪是需要恆心、熱心和信心的工作。面對信訪人,我儘量去理解對方的感受,做到對信訪人知根知底、推心置腹,最終達成合理訴求的滿足和矛盾的化解。這不僅需要關注結果,更需要注重過程。我在從事化解工作中,曾經遇到這樣一個案子。因上世紀父母支邊,信訪人回滬時發現祖屋已拆遷,但是未得到事先通知,也未得到任何補償。在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為了達成事情的解決,我協調有關方面與信訪人先後進行了十餘次的溝通與交流。在每次的溝通中,我們都進行了細緻地記錄、耐心地安撫。與此同時,為依法依規化解該矛盾,我們邀請律師全過程參與其中。正是因為有了每個細節上的仔細琢磨和與信訪人、當事人的有效溝通,終於敲定了為各方所接受的矛盾化解方案,沒有造成任何的遺留問題。每每回憶這件事,我都會感到由衷的欣喜,同時為依法解決群眾合理合法訴求而感到高興。

信訪矛盾雖然不是信訪部門“惹”的事,但弄清信訪矛盾的來龍去脈還是必要的。“案清事明”是對信訪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記得2015年,我累計做了100多份“案清事明”材料,連續三個月裡,每天都是在辦公室燈火輝煌中度過。不過,紮紮實實的材料帶來的是清清楚楚的事實。這些工作為我們瞭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信訪人訴求的法律依據以及制定合理合法的化解方案提供了基礎。

我在基層做信訪之七——二十八載風雨情

接受電視臺採訪

信訪不僅是為民排憂解難的平臺,也是瞭解民意、彙集民智的窗口。我目前負責的其中一項工作便是人民建議的徵集。楊浦區的人民建議徵集工作可以說是走在全市的前列。從2014年至今,楊浦區已上報60條人民建議,其中20條被採納,有2條人民建議獲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認可和批示,為城市發展貢獻了楊浦的經驗和智慧。為了更好地開展徵集工作,我召集了街鎮相關部門的同志進行座談,交流相關的徵集經驗,討論擬定徵集的方法和制度,用制度和工作組的形式來保障有針對性、有操作性建議的提出。

我在基層做信訪之七——二十八載風雨情

人民建議屢獲殊榮

二十八年如一日,因此我更能體會信訪工作所需要的堅守和擔當。把每一件事做到細緻、精緻和極致,是我的追求,更是我的要求。未來,我還會繼續堅守在信訪工作戰線上,在“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上,服務每一位信訪人,風雨無阻,一路有“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