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的落腳點,在於破除發展中的難題'

法律 設計 經濟 技術 大眾汽車 畢馬威 政治 中國對外貿易雜誌 2019-08-23
"

文 | 本刊記者 趙愛玲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發佈關於《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開始就《條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截至2019年8月12日。

各地在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針對本地區特點有哪些亮點做法?又存在哪些誤區?本刊記者為此專訪了畢馬威中國政府諮詢合夥人喻鶯。

"

文 | 本刊記者 趙愛玲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發佈關於《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開始就《條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截至2019年8月12日。

各地在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針對本地區特點有哪些亮點做法?又存在哪些誤區?本刊記者為此專訪了畢馬威中國政府諮詢合夥人喻鶯。

優化營商環境的落腳點,在於破除發展中的難題

營商環境條例制定必須更多傾聽市場主體聲音

談到對此次徵求意見有何迴應,喻鶯說,《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徵求意見稿)的推出具有重要“法定”意義。她認為,“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併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中國以《條例》形式固化營商環境相關要求,顯示了將長期關注營商環境優化的決心,契合“營商環境優化,永無止境”的理念要求。《條例》至少匯聚三重價值:一是填補了營商環境法律法規頂層設計的空白。前期一些省市出臺了營商環境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屬於下位法;而《條例》從中國國家層面進行了營商環境的頂層設計和統一規範,在國際上也是比較領先的做法;二是為各地開展營商環境制度創新提供了法律依據。《條例》提出將積極鼓勵各地區、各部門依實際,探索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舉措,並配套容錯機制保障。這是《條例》的一大亮點,能夠促進全國各個城市、自貿試驗區等特殊經濟區,繼續發揮創新活力和改革動力,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優化營商環境導向的制度創新;三是為未來營商環境提升的著力點進行了明確。在前期各地各自創新、各自改革的基礎上,《條例》對營商環境關注的各領域、各環節進行了方向指導、重點明確、標準概述,讓各地各部門更加有的放矢。

喻鶯特別提出:“向社會徵求意見這一步驟非常必要。別的政策、條例可能不需要徵求社會大眾意見,或者不需要很廣的徵求意見範圍、很長的徵求意見期,但營商環境條例必須更多傾聽市場主體、社會大眾聲音。這也體現了中國政府制定政策過程在更多的開放參與、聆聽民意。”她表示,條例以方向性、指導性為主,請企業家幫忙把把脈、看看自己一直關切的事項有沒有反映進來,是徵求意見的一個目標。真正從細節落實優化營商環境,仍然需要相關配套政策出臺,也就需要更多企業家踴躍參與意見反饋,將企業經營過程中各種難點、痛點如實反映,為後續條例的配套政策積累素材、出臺奠定基礎。

各地優化營商環境的做法頻現亮點

據記者瞭解,畢馬威作為第三方評估機構在協助地方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談到各地針對本地區特點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有哪些亮點做法時,喻鶯稱,廣泛看各地優化營商環境大多是對標世行十大指標的共性做法。這類共性舉措是打基礎,但也出現了某些地方結合自身特色,真正圍繞當地產業、企業需求去完善一些公共服務、降低制度性成本。

喻鶯舉例介紹道:“比如我們看到蘇州工業園優化營商環境,圍繞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園區虛擬空港與上海機場聯動對接,縮減企業物流時間和物流成本,支持中歐卡航等第四方物流模式等。這樣的舉措,切實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能夠真正利好企業運營負擔降低。而且蘇州工業園外資聚焦量較大,它們出臺營商環境提升行動計劃,還特地出臺了英文版,便於外資企業瞭解政策、利用政策。”她表示,又如浙江自貿試驗區圍繞特色產業提升“微環境”也較為出彩,它們結合當地大宗散貨進出口量較大,又以糧食、鐵礦砂、油品等種類為主的特點,制定這些品類定製化的跨境貿易通關便利化評測標準,審視市場主體辦理這些散貨通關到底需要多少程序、多少費用,進而制定優化方案,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和信息平臺,幫助企業減時間、減成本。與此同時它們也對外籍船員換班、外籍專家簽證等事項進行了便利化改革,週末無休服務等等,形成良好的用戶體驗。

優化營商環境存四大誤區

談到在參與為地方優化營商環境提供諮詢服務過程中,遇到哪些突出問題及如何給出有針對性的設計?喻鶯表示,某些地方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做法上存在以下幾點誤區。

一是片面追求分數提升,沒有關注企業獲得感。當前各地優化營商環境導向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按照世界銀行和國家發改委的評分規則,提升營商環境的得分;另一方面提升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切實做營商環境每一處細節。這兩點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得分和排名的提升有利於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部企業和資金;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的提升反過來能夠激發當地的經濟活力,留住當地和外來企業與資金。但現在一些地區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未能分清兩者之間的關係,或單純為提高分數而忽視了企業的獲得感,或只致力於提升企業獲得感而未能有效提高評估得分及排名,從而導致整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未能平衡發展。

二是以為可以一蹴而就,存在一勞永逸的思維。營商環境優化,伴隨著市場主體不斷聚集、產業業態不斷創新,新問題不斷湧現、新訴求不斷提出,是一件沒有休止符的工作。世界銀行和國家發改委對各城市營商環境評價,排名是相對的,各地都在努力提升改進,如果一個地區不持續進步,就會“不進則退”。因此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不能寄希望於一蹴而就。部分地區對營商環境尚未建立能夠長效推進的體制機制,部分地區覺得自己行政服務效率已經全國最優等等,這些都是不可取的,要不斷拓寬對“大營商”概念的理解,拓寬優化營商環境的路徑和舉措。

三是各部門仍然各自為政,未系統集成推進。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整體工程,目前各地的趨勢逐漸從單點化的改進向集成性、模塊化改進,不再是僅僅聚焦於某一個流程、某一道手續,而是需要多個部門協調配合,在整體上重塑流程,減少時間,達到優化營商環境的目的。還有部分地區用傳統的方式推進工作,給各個部門分配指標,使得各部門過度專注於指標的完成情況,從而忽視了與其他部門的配合,使得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整體推進較為緩慢。如果能夠聯合相關部門,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為整體推進,會大幅優化相關流程,在提升分數和排名的同時,提升企業滿意度。

四是受制於事權歸屬,存在“等、靠、要”等思維。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必然會涉及到權限的問題,雖然目前從國家到各省市都下放了很多權限,但是有的權限依然沒有完全下放,當遇到這些權限問題時,部分地區還存在著“等、靠、要”等思維,被動的等上級下放權限、推出政策,缺乏主動爭取、主動創新的意識和積極性。如果能夠充分發揮工作主動性,積極向上級爭取,則可能爭取到更多的權限,更好地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喻鶯最後說:“為各地提供關於如何提升營商環境方面的相關諮詢服務的工作流程大體是,先通過她們團隊的經驗積累,提示各地不要走彎路、進誤區。幫助地方把營商環境優化的體制機制理順,形成各部門協同的一套機構、班子、體制,打好基礎。接著再進行紮實地調查研究,以企業尋訪為主,和當地各行各業企業家去交流,聆聽他們對當地營商環境的真實感受和評價,總結他們關心的維度,為當地制定特色的營商環境監測評價指標,摸清底數、發現問題,再協助提出優化提升的建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