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糾紛化解在庭審前,讓司法大服務向縱深推進?來聽聽寧海法院院長的設想

法律 保險 法制 社會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2017-06-23

看了寧海法院的新型訴訟服務中心是不是覺得棒棒噠?

還想知道這樣的模式是如何打造的?

如何將糾紛化解在庭審前,讓司法大服務向縱深推進?來聽聽寧海法院院長的設想

那就快跟小編來聽聽

寧海法院的院長石堅強是怎麼說噠

如何將糾紛化解在庭審前,讓司法大服務向縱深推進?來聽聽寧海法院院長的設想

Q:打造新型訴訟服務中心主要基於哪些考慮?

石堅強:去年,省高院提出要因地制宜對訴訟服務大廳進行升級改造,要求建立“大立案、大服務、大調解”三大機制,積極推進一站式、立體化、綜合性的新型訴訟服務中心建設;貫徹落實浙江省委“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和案件繁簡分流機制,將糾紛化解在庭審前。為此,我院狠抓落實,拓展平臺,暢通渠道,充分藉助一切可藉助的社會資源,科學配置團隊力量;堅持以網格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支撐,以專業化為保障的“三大機制”寧海模式,不斷深化完善訴訟服務中心的司法服務和保障能力。

Q:對通過案件繁簡分流實現將大部分涉訴糾紛化解在庭審前有何設想?

石堅強:我覺得首先要藉助現有的網格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臺,通過群防群治、全民共治,將神經末梢延伸到村、社,將大部分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其次,在司法實踐中,一個判決的案件往往容易派生出多個案件,以及相應的執行案件和信訪問題。因此,要真正運用調解手段實現糾紛的實質性化解,提高調解的自動履行率。調解自動履行案件越多,判決類案件就越少,進入執行的案件就越少,信訪案件基數也就越少,從而實現將大部分涉訴糾紛化解在庭審前,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再次,真正的少部分疑難複雜案件通過專業化司法途徑去解決,通過法官的法律智慧、生活智慧、政治智慧,以“工匠精神”作出裁判,才能真正去除怒氣、消除怨氣、產生和氣,激發聚變效應。

Q:實現上述設想,主要有哪些具體舉措?

石堅強:一是結合司法改革,第一階段組建“7+8”的專業化團隊,將8名未入額法官納入訴訟服務中心,全院60%的簡易民商事案件由未入額法官先行短期調解;調解不成的,再交由訴訟服務中心7名員額法官進行審理裁判。全院40%的普通程序民商事案件分流至專業審判團隊,構建6∶4的倒金字塔型繁簡分流模式。第二階段再根據運行情況及第二批員額法官配置情況進行調整。二是進一步完善訴調對接平臺。依託司法局、婦聯、住建局、人事社保局、行業協會等部門,共建訴調對接平臺,分別配置民事、家事、物業及勞動爭議等專業糾紛案件調解團隊。三是進一步深化訴前調解。在返聘3名退休法官和11名專職人民調解員的基礎上,吸納更多社會力量,加大訴訟外和審理前的矛盾糾紛解決力度。

Q:如何讓司法大服務向縱深推進?

石堅強: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推進“互聯網+司法服務”,把準司法特質,提供精準服務,力促實現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依託浙江智慧法院手機APP、律師服務平臺等網上立案系統,在未設立法庭的人口較多的鄉鎮街道配置自主訴訟服務終端,延伸立案訴訟服務。針對當事人申請訴前或訴訟保全時苦於缺乏被保全人財產信息,缺乏擔保財產等現實問題,一方面落實運用執行查控系統查詢被保全人財產;另一方面藉助寧波作為全國首個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的優勢,探索低價高效的保全保險。鼓勵和引導當事人在訴前或者立案時申請財產保全,加大訴前、訴訟保全力度,為糾紛調解和自動履行打牢基礎。同時試運行已自主開發的執行案款到賬領取提醒系統,執行案款一旦到賬,第一時間通過系統同步提醒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和執行人員,促進執行工作公開透明高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