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石偉/文

法國巴黎銀行(下稱“法巴銀行”)是一家全球首屈一指的銀行集團,根據Wind資訊,其旗下囊括四個核心業務,即零售銀行、企業與投資銀行、投資解決方案以及其他業務。

根據美國著名投資雜誌《養老金投資》與全球最大諮詢公司之一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進行的聯合研究及排名,截至2016年年底,法國巴黎銀行的資產管理規模為1.22萬億美元,在全球資管行業中排名第12位。

法巴誕生記

2000年5月,法國的兩家主要商業銀行巴黎國民銀行(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和巴黎巴銀行(Banque Paribas)正式宣佈合併,新公司的名稱為法國巴黎銀行。合併後,根據淨收入排名,法巴銀行位居全法國第一;根據股東權益排名,位居歐洲第四大銀行;總市值在歐元區銀行中位列第二。正式合併前的1999年年底,巴黎國民銀行和巴黎巴銀行的資產總額為6990億歐元,淨利潤為15億歐元,員工人數超過7.7萬人,其中2.8萬人在海外工作。

合併前,巴黎巴銀行又稱巴黎巴金融公司,總部設在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存款銀行之一,一級資本位列全法國第4位、全球第18位,高達93.16億歐元。同時,巴黎巴銀行也是一家歷史悠久的金融機構,始建於1872年1月,彼時巴黎銀行與荷蘭存款信貸銀行合併而成,原名為巴黎荷蘭金融公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巴黎荷蘭金融公司一直作為巴黎荷蘭財團的金融中心,屬於荷蘭財團的私營銀行。二戰期間,法國民眾為了避免自身財產遭受納粹德國的洗劫,紛紛尋找具有外資背景的銀行作為庇護,巴黎荷蘭金融公司迅速成為法國乃至西歐最大的銀行之一。1968年,當時資本達到5億法郎的巴黎荷蘭金融公司進行改組,成立巴黎荷蘭銀行,後者控制巴黎荷蘭金融公司7/8的資本。1982年,巴黎巴銀行被法國政府國有化,資產總額達到3469億法郎,後改稱“巴黎巴銀行”,一直沿用至2000年;1986年,巴黎巴銀行在國內外的分支機構達到1230個,至1993年,根據總資產進行排名,巴黎巴銀行在全球1000家大型銀行中的位次已經在前18名。在2000年合併前,巴黎巴銀行旗下的金融機構包括巴黎荷蘭銀行,以及巴黎荷蘭國際公司(含三個持股子公司)、巴黎荷蘭金融和工業參股信託公司、北方信貸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巴銀行原來是一家實業銀行,與實體領域的關係非常密切,尤其是在電氣、石油、鋼鐵、機械製造、化學化工等行業,這也使得該行在工業投資和各種貸款業務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並控制著法國石油公司等公司。

此外,由於從一開始就是一家外資財團控制的金融機構,因此,巴黎巴銀行在荷蘭、比利時、瑞士及中東、西非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量投資,並與原聯邦德國的一些大型銀行和工業壟斷組織來往頻繁。

另外一家銀行巴黎國民銀行的創建較晚,它是1966年7月由國民工商銀行和巴黎國民貼現銀行合併而成,而國民工商銀行的前身是1913年創建的國民商業銀行(1937年改為國民工商銀行),巴黎國民貼現銀行的前身是1848年成立的巴黎貼現銀行(1889年改稱巴黎國民貼現銀行)。1946年,在二戰剛剛結束之際,法國戴高樂政府將國民工商銀行和巴黎國民貼現銀行進行了國有化;及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法國出現資本集中、併購的大潮,兩家銀行順勢合併組成巴黎國民銀行。自1966年合併以來,巴黎國民銀行一直都是法國最大的國有銀行,與創建時即有向外擴張天然屬性的巴黎巴銀行不同,巴黎國民銀行主要是植根於法國國內,經營各種存貸款業務、證券業務、外匯交易業務、商業票據貼現及各種擔保業務,此外還積極參與法國工業企業的改組兼併活動,併為法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出口提供大量資金。

收購富通股權事件

進入21世紀之後,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越來越頻繁,而且規模也越來越大,小型銀行很難參與到國際銀行間的各項業務;此外,由於資本流動的力度加大,風險也與日俱增,只有擁有充足資本的大型銀行集團才能夠抵禦風險,因此,國際金融機構的一致做法就是“做大”。

在於2000年5月成立之後,法巴銀行從未停止擴張的步伐,最有名的一次收購可能就是在金融危機肆虐期間大舉收購富通集團的部分業務。

富通集團是一家以銀行及保險業務為主的國際金融服務提供商,業務主要位於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2007年,次貸危機席捲全球,富通集團未能倖免,其財務狀況急劇惡化,股價連續暴跌;2008年9月底,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政府為挽救富通集團達成協議,分別出資40億歐元、47億歐元和25億歐元,收購富通集團在各國分支機構49%的股份。2008年10月,法巴銀行和比利時、盧森堡政府就收購富通集團在兩國的分支機構股權事宜達成協議;根據協議,比利時政府先行收購富通集團持有的富通比利時銀行51%股權,將其100%國有化,再將其中的75%股權出售給法巴銀行,盧森堡政府最終保留富通盧森堡銀行33%的股權,其中法巴銀行收購富通比利時和盧森堡銀行股權的代價為90億歐元,主要是以每股68歐元發行1.33億股新股的方式進行支付,收購富通比利時保險公司的代價為55億歐元,全部以現金支付。在協議執行之後,富通集團徹底告別銀行和在三國的保險業務,僅保留國際保險業務,此外還有一家特別機構66%的股權,後者的主要資產是富通的結構化信貸資產組合。

由於面臨股東的激烈反對,2009年1月30日,比利時政府宣佈修改後的新方案,在比利時政府將富通比利時銀行全部國有化之後,法巴銀行收購該行75%股權的協議繼續有效,而法巴銀行收購富通比利時保險業務的比例將由100%下調至10%,其餘90%股權仍歸富通集團所有。

儘管對協議進行了修改,但在2009年2月11日召開的富通集團股東大會上,一系列出售計劃仍然被否,包括將其保險業務的10%出售給法巴銀行、將荷蘭境內的銀行和保險業務出售給荷蘭政府、將富通集團比利時銀行的51%股權出售給比利時政府。

在修正後的方案被否之後,2009年3月7日,比利時政府再次對方案進行微調,其中法巴銀行仍將收購富通比利時銀行的75%股權,後者將以13.75億歐元從富通集團手中收購富通比利時保險公司25%的股權,並由法巴銀行進行融資擔保。如此一來,富通集團的保險業務將繼續運作,且可以剝離大量不良資產,對“有毒資產池”的最大風險敞口將從10億歐元降至7.6億歐元,而比利時政府將對富通比利時銀行持有的結構化產品提供高達15億歐元的擔保,允許富通比利時銀行在未來3年發行20億歐元股票,同樣由比利時政府承銷和擔保;此外,為了維持富通比利時保險公司的正常業務收入,以安撫富通集團股東,其與富通比利時銀行的分銷合作協議將延期至2020年。

再次小幅修改之後,上述收購方案在2009年獲得富通集團股東的批准。

富通事件中的中國平安

肇始於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雖然沒有直接波及中國,但受累於歐美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放緩,以出口為主導的中國經濟難免滑坡;此外,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也受到較大影響,中國平安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1月,中國平安宣佈任命約翰·皮爾斯出任集團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CIO),後者此前為澳大利亞最大基金管理公司首域投資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CEO)。皮爾斯是基金經理出身,必然帶有機構投資者的投機心理。

就在皮爾斯就職10個月左右之後的2007年11月,中國平安在二級市場以196億元人民幣買入富通集團9500萬股,此後繼續增持至4.81%,合計1.21億股,共計花費240億元人民幣,彼時被一眾分析師高呼為戰略性抄底,以為中國平安撿了大便宜。

甚至就在三國政府決定全盤接手富國集團之前半年的2008年3月,中國平安還在計劃以21.5億歐元(同樣摺合240億元人民幣左右)收購富通資產管理公司的50%股權,後因富通危機爆發而終止。

根據後續年報,中國平安對富通集團進行了近230億元的減值,投資富通集團帶來巨大的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富通集團股東批准法巴銀行收購案之後一個月左右,皮爾斯從中國平安離職。

"

本刊記者 石偉/文

法國巴黎銀行(下稱“法巴銀行”)是一家全球首屈一指的銀行集團,根據Wind資訊,其旗下囊括四個核心業務,即零售銀行、企業與投資銀行、投資解決方案以及其他業務。

根據美國著名投資雜誌《養老金投資》與全球最大諮詢公司之一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進行的聯合研究及排名,截至2016年年底,法國巴黎銀行的資產管理規模為1.22萬億美元,在全球資管行業中排名第12位。

法巴誕生記

2000年5月,法國的兩家主要商業銀行巴黎國民銀行(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和巴黎巴銀行(Banque Paribas)正式宣佈合併,新公司的名稱為法國巴黎銀行。合併後,根據淨收入排名,法巴銀行位居全法國第一;根據股東權益排名,位居歐洲第四大銀行;總市值在歐元區銀行中位列第二。正式合併前的1999年年底,巴黎國民銀行和巴黎巴銀行的資產總額為6990億歐元,淨利潤為15億歐元,員工人數超過7.7萬人,其中2.8萬人在海外工作。

合併前,巴黎巴銀行又稱巴黎巴金融公司,總部設在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存款銀行之一,一級資本位列全法國第4位、全球第18位,高達93.16億歐元。同時,巴黎巴銀行也是一家歷史悠久的金融機構,始建於1872年1月,彼時巴黎銀行與荷蘭存款信貸銀行合併而成,原名為巴黎荷蘭金融公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巴黎荷蘭金融公司一直作為巴黎荷蘭財團的金融中心,屬於荷蘭財團的私營銀行。二戰期間,法國民眾為了避免自身財產遭受納粹德國的洗劫,紛紛尋找具有外資背景的銀行作為庇護,巴黎荷蘭金融公司迅速成為法國乃至西歐最大的銀行之一。1968年,當時資本達到5億法郎的巴黎荷蘭金融公司進行改組,成立巴黎荷蘭銀行,後者控制巴黎荷蘭金融公司7/8的資本。1982年,巴黎巴銀行被法國政府國有化,資產總額達到3469億法郎,後改稱“巴黎巴銀行”,一直沿用至2000年;1986年,巴黎巴銀行在國內外的分支機構達到1230個,至1993年,根據總資產進行排名,巴黎巴銀行在全球1000家大型銀行中的位次已經在前18名。在2000年合併前,巴黎巴銀行旗下的金融機構包括巴黎荷蘭銀行,以及巴黎荷蘭國際公司(含三個持股子公司)、巴黎荷蘭金融和工業參股信託公司、北方信貸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巴銀行原來是一家實業銀行,與實體領域的關係非常密切,尤其是在電氣、石油、鋼鐵、機械製造、化學化工等行業,這也使得該行在工業投資和各種貸款業務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並控制著法國石油公司等公司。

此外,由於從一開始就是一家外資財團控制的金融機構,因此,巴黎巴銀行在荷蘭、比利時、瑞士及中東、西非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量投資,並與原聯邦德國的一些大型銀行和工業壟斷組織來往頻繁。

另外一家銀行巴黎國民銀行的創建較晚,它是1966年7月由國民工商銀行和巴黎國民貼現銀行合併而成,而國民工商銀行的前身是1913年創建的國民商業銀行(1937年改為國民工商銀行),巴黎國民貼現銀行的前身是1848年成立的巴黎貼現銀行(1889年改稱巴黎國民貼現銀行)。1946年,在二戰剛剛結束之際,法國戴高樂政府將國民工商銀行和巴黎國民貼現銀行進行了國有化;及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法國出現資本集中、併購的大潮,兩家銀行順勢合併組成巴黎國民銀行。自1966年合併以來,巴黎國民銀行一直都是法國最大的國有銀行,與創建時即有向外擴張天然屬性的巴黎巴銀行不同,巴黎國民銀行主要是植根於法國國內,經營各種存貸款業務、證券業務、外匯交易業務、商業票據貼現及各種擔保業務,此外還積極參與法國工業企業的改組兼併活動,併為法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出口提供大量資金。

收購富通股權事件

進入21世紀之後,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越來越頻繁,而且規模也越來越大,小型銀行很難參與到國際銀行間的各項業務;此外,由於資本流動的力度加大,風險也與日俱增,只有擁有充足資本的大型銀行集團才能夠抵禦風險,因此,國際金融機構的一致做法就是“做大”。

在於2000年5月成立之後,法巴銀行從未停止擴張的步伐,最有名的一次收購可能就是在金融危機肆虐期間大舉收購富通集團的部分業務。

富通集團是一家以銀行及保險業務為主的國際金融服務提供商,業務主要位於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2007年,次貸危機席捲全球,富通集團未能倖免,其財務狀況急劇惡化,股價連續暴跌;2008年9月底,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政府為挽救富通集團達成協議,分別出資40億歐元、47億歐元和25億歐元,收購富通集團在各國分支機構49%的股份。2008年10月,法巴銀行和比利時、盧森堡政府就收購富通集團在兩國的分支機構股權事宜達成協議;根據協議,比利時政府先行收購富通集團持有的富通比利時銀行51%股權,將其100%國有化,再將其中的75%股權出售給法巴銀行,盧森堡政府最終保留富通盧森堡銀行33%的股權,其中法巴銀行收購富通比利時和盧森堡銀行股權的代價為90億歐元,主要是以每股68歐元發行1.33億股新股的方式進行支付,收購富通比利時保險公司的代價為55億歐元,全部以現金支付。在協議執行之後,富通集團徹底告別銀行和在三國的保險業務,僅保留國際保險業務,此外還有一家特別機構66%的股權,後者的主要資產是富通的結構化信貸資產組合。

由於面臨股東的激烈反對,2009年1月30日,比利時政府宣佈修改後的新方案,在比利時政府將富通比利時銀行全部國有化之後,法巴銀行收購該行75%股權的協議繼續有效,而法巴銀行收購富通比利時保險業務的比例將由100%下調至10%,其餘90%股權仍歸富通集團所有。

儘管對協議進行了修改,但在2009年2月11日召開的富通集團股東大會上,一系列出售計劃仍然被否,包括將其保險業務的10%出售給法巴銀行、將荷蘭境內的銀行和保險業務出售給荷蘭政府、將富通集團比利時銀行的51%股權出售給比利時政府。

在修正後的方案被否之後,2009年3月7日,比利時政府再次對方案進行微調,其中法巴銀行仍將收購富通比利時銀行的75%股權,後者將以13.75億歐元從富通集團手中收購富通比利時保險公司25%的股權,並由法巴銀行進行融資擔保。如此一來,富通集團的保險業務將繼續運作,且可以剝離大量不良資產,對“有毒資產池”的最大風險敞口將從10億歐元降至7.6億歐元,而比利時政府將對富通比利時銀行持有的結構化產品提供高達15億歐元的擔保,允許富通比利時銀行在未來3年發行20億歐元股票,同樣由比利時政府承銷和擔保;此外,為了維持富通比利時保險公司的正常業務收入,以安撫富通集團股東,其與富通比利時銀行的分銷合作協議將延期至2020年。

再次小幅修改之後,上述收購方案在2009年獲得富通集團股東的批准。

富通事件中的中國平安

肇始於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雖然沒有直接波及中國,但受累於歐美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放緩,以出口為主導的中國經濟難免滑坡;此外,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也受到較大影響,中國平安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1月,中國平安宣佈任命約翰·皮爾斯出任集團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CIO),後者此前為澳大利亞最大基金管理公司首域投資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CEO)。皮爾斯是基金經理出身,必然帶有機構投資者的投機心理。

就在皮爾斯就職10個月左右之後的2007年11月,中國平安在二級市場以196億元人民幣買入富通集團9500萬股,此後繼續增持至4.81%,合計1.21億股,共計花費240億元人民幣,彼時被一眾分析師高呼為戰略性抄底,以為中國平安撿了大便宜。

甚至就在三國政府決定全盤接手富國集團之前半年的2008年3月,中國平安還在計劃以21.5億歐元(同樣摺合240億元人民幣左右)收購富通資產管理公司的50%股權,後因富通危機爆發而終止。

根據後續年報,中國平安對富通集團進行了近230億元的減值,投資富通集團帶來巨大的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富通集團股東批准法巴銀行收購案之後一個月左右,皮爾斯從中國平安離職。

法巴銀行:新生的老牌巨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