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富豪承諾的10億巴黎聖母院捐款,緣何1分也沒到位?

巴黎聖母院火災發生後,法國富豪們紛紛“競價”般的承諾高額捐款重建,時間已過去兩個多月,為何遲遲不肯用真金白銀兌現承諾?

文:本刊記者 王爽 責任編輯:王濤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火災發生後,法國最富有的集團和個人紛紛宣佈將為重建巴黎聖母院捐款,承諾捐款總額接近10億美元。時間已過去了兩個多月,根據法國教會和商界官員的說法,截至目前,公開宣稱捐款的法國富豪們,還沒有人捐出過1分錢。巴黎聖母院第一階段重建資金的360萬歐元,是來自於“巴黎聖母院之友”基金會。該基金會的主席Michel Picaud表示,這筆捐款主要來自美國和法國的小額捐贈者。

法國富豪承諾的10億巴黎聖母院捐款,緣何1分也沒到位?

在火災剛發生後的幾天內,法國富豪們紛紛“競價”般的承諾高額捐款,除了想要“永垂不朽”的虛榮心,是什麼支撐他們頻頻高呼捐款?現在又為何遲遲不肯用真金白銀兌現承諾?如何才能把好事真正落到實處,是對城市管理者們的管理能力巨大考驗。

1

無利不起早的公益心

在巴黎聖母院火災發生後的幾天內,法國奢侈品牌古馳和在聖羅蘭的母公司開雲集團董事長Francois Pinault承諾捐款1億歐元;隨後,擁有路易威登和迪奧的奢侈品巨頭路威酩軒集團首席執行官Bernard Arnault承諾捐款2億歐元;歐萊雅旗下的Bettencourt Schueller基金會也承諾捐款2億歐元。一時間,法國巨頭公司幾乎都慷慨解囊支持巴黎聖母院重建。

時尚界各大財團的捐款誠意是毋庸置疑的,不僅是因為他們在法國商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是因為在過去十年間,高端產品的銷售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時尚、藝術、旅遊和文化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而發展一個品牌所依賴的遠不止提供最新的“It Bag”(引領潮流的爆款包)。對今天的奢侈品牌來說,成功意味著將所有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所以他們有一種向外擴展的動力。

對城市地標性建築的保護,是奢侈品牌不會錯過的一次宣傳良機。當巴黎聖母院最終得以重建時,捐助人會因拯救了這座城市的象徵而受到讚譽,甚至確立他們守護者的地位。而這會幫助他們旗下的品牌,以更加正面積極的形象推廣他們所代表的“奢侈”的生活方式。

法國富豪承諾的10億巴黎聖母院捐款,緣何1分也沒到位?

其實,奢侈品巨頭為藝術和歷史文物保護出資早有先例。2013年,在芬迪總裁Pietro Beccari的策劃下,芬迪集團投入280萬美元資助羅馬政府修復著名的“特雷維噴泉”;2014年,Tod's集團捐款2500萬歐元修整古羅馬鬥獸場;2015年,寶格麗集團捐贈150萬歐元用於修葺西班牙臺階……等等。

奢侈品牌的這種“利他主義”在擴大影響力方面的表現無疑是亮眼的。因為捐款,他們的名字會出現在每年數百萬遊客前往的地標建築上。芬迪甚至在“時尚大帝”Karl Lagerfeld的主持下,在特雷維噴泉舉辦了一場時裝秀。修復後的巴黎聖母院當然也不例外,儘管可能不會允許舉辦時裝表演,但品牌與歷史建築形成的關聯將是恆久的。

但對法國奢侈品公司來說,為重建巴黎聖母院捐款,真正的好處是為遊客創造更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對中國遊客的吸引力。

2018年,威酩軒集團和開雲集團各自約1/3的銷售額來自亞洲(不包括日本),中國人已經成為全球奢侈品的最大買家。而巴黎聖母院則是中國遊客去往巴黎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任何影響旅遊的因素都可能影響到奢侈品的銷售。從2015年遊客被襲,到最近的“黃馬甲”抗議活動,都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遊客對巴黎的遊覽期望。對這些奢侈品公司來說,保護巴黎的吸引力具有特殊的緊迫性。

法國富豪承諾的10億巴黎聖母院捐款,緣何1分也沒到位?

2

並非不捐,只是因為“絆腳石”太多

巴黎聖母院慈善基金會的高級新聞官Andre Finot說:“那些富豪們,想在捐獻之前就清楚的知道他們的錢會花在哪裡,而不是僅僅為了支付大教堂修繕員工的工資。”Finot表示,富豪們的大額捐獻還沒有到位,是因為捐助者正在“等著看重建計劃如何開展,並且字斟句酌的制定捐獻條款。”所以,現在巴黎聖母院第一階段的重建不得不依靠慈善基金會的資助。

雲開集團Pinault家族發言人Jean Jacques Aillagon表示,儘管修復工程進展順利,但Pinault家族尚未交出一分錢,並將此歸咎於捐獻合同的延期。“如果是在合同框架內提出的要求,我們願意付款。”路威酩軒集團Arnault家族則在聲明中表示,他們將與“巴黎聖母院之友”合作,共同促進巴黎聖母院的重建。現在正在簽署捐款協議,“捐款將隨著工作的進展來支付”。

那麼,“捐款合同”為何遲遲不能簽訂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基金會官員表示,儘管目前正在進行的清理和整合工作非常重要,但富豪捐贈者希望他們的資金用於“不朽的建築和藝術”,而不是為了保持巴黎聖母院的清潔和安全。

傳統基金會總幹事Celia Verot證實,捐贈人在轉賬之前,正在觀望重建計劃是否符合公司的特定願景,“作為中間人,我們的職責是保障這筆錢是按照捐贈者的意願進行使用。因為這是自願捐款,所以這些公司都在等待政府的規劃。”“國家將如何使用這些資金是一個大問題。”

除了捐款使用細則沒有確定,對捐款者的指責也令捐贈者望而生畏。

法國富豪承諾的10億巴黎聖母院捐款,緣何1分也沒到位?

在雲開集團董事長Francois Pinault宣佈捐款意向後,法國前文化部長、雲開集團董事長父親的藝術顧問Jean Jacques Aillagon在推特上建議巴黎聖母院的捐款享受90%的稅收減免,而不是通常的60%慈善捐款抵扣額度。(法國政府規定,法國企業與公民的慈善捐款可享受60%抵稅,限交易額的0.5%與應稅收入的20%以內,超出部分五年內可累計。)

這顯然激怒了公眾的情緒,隨後,對巴黎聖母院捐款者的指責迅速升級為輿論風暴,法國公共廣播電臺評論員Pierre Haski說:“慷慨行為成了變相的財政優惠,這讓人們感到憤怒。”一些法國左翼政治家也公開表示,“億萬富翁對巴黎聖母院的慷慨捐贈,最終會讓法國納稅人來彌補慈善扣除額。”綠黨的參議員Esther Benbassa在推特上說:“這些億萬富翁想要傳遞英雄,他們最好放棄逃稅和財政優惠。”這些言論促使Pinault宣佈將放棄捐款所應抵扣的稅金。

但人們對鉅額捐款的負面反應遠不止此,很多人開始指責“法國政府不關心普通民眾和日益加劇的社會不平等問題”,甚至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收入不平等及聖母院重建價值的辯論。

法國富豪承諾的10億巴黎聖母院捐款,緣何1分也沒到位?

批評人士的共同立場是:對巴黎聖母院的鉅額捐款證明,如果富人有動力做,那麼其他社會問題也可以很快得到解決。

《福布斯》撰稿人Oliver Williams寫道,由於富有捐贈者在慈善捐贈時面臨審查和道德指責,一些人可能會在後續捐贈時猶豫不決。

3

捐贈坎坷的背後是公共管理的缺失

巴黎聖母院的重建之路走到如今這般田地,這背後其實是公共管理的諸多缺失。法國政府低效的官僚體系、鬆散的治理方式,都讓巴黎聖母院重建之路走得並不順利。

比如:法國總統在火災現場就高調錶示,將重建巴黎聖母院。法國總理隨後也宣佈,政府將提交關於快速重建巴黎聖母院的法案,以法律形式保障巴黎聖母院的整體重建。但法國參議院對政府法案進行了大幅修改,這意味著參議院還需與國會進一步協商,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才能成為法律正式生效,而這一切都直接影響了大額捐款合同的最終簽署。如何正確引導捐款者,真正將好事辦好,是對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驗。

法國富豪承諾的10億巴黎聖母院捐款,緣何1分也沒到位?

2018年英國華威大學與伯明翰大學聯合調查研究發現,減稅與捐贈之間的關聯度並不強。報告作者Kimberley Scharf教授談到:“經濟因素並不是人們熱衷慈善的主要推動力,他們會在給予幫助時獲得心理上的獎賞。”從左翼政黨的言論,到激進民眾的指責,都在影響甚至打擊富豪捐贈者的積極性。

在Coco Chanel賣出第一頂帽子之後,歷經100多年歲月的洗禮,奢侈品早已成為了法國的名片,這些巨頭們有理由希望巴黎聖母院能夠重返昔日輝煌。雖然他們也都宣佈會為此努力,但遺憾的是,截止目前,大額捐款似乎只是滿足捐款者虛榮心的“嘴炮”。何時捐款才能真正落地,大概還要看法國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

來源:中外管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