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以“時間換空間”應對騷亂

法國 經濟 貨車 油價 瑪麗安娜 中國江蘇網 2018-12-06

燒車堵路、街頭混戰、火光沖天、濃煙滾滾……人們似乎很難將這些詞語與素有“浪漫之都”的巴黎聯繫在一起。然而上週六的巴黎真真切切地見證著這一幕,法國正經歷1968年以來最嚴重的政治與社會危機。據法新社報道,法國“黃馬甲”抗議運動進入第三週,繼11月17日與24日後,上週六法國各地共13.6萬民眾再次走上街頭遊行示威,這場抗議最終演變為暴力事件,共造成1人死亡,263人受傷,412人被捕。為阻止暴力活動繼續蔓延,法國總理菲利普4日宣佈,暫停原定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的燃油稅上調計劃。

分析認為,這場抗議已不僅侷限於油價上漲等孤立的經濟議題,更成為法國中產階級對生活成本過高而帶來的壓力的宣洩渠道。

凱旋門內部展品被破壞

這並非一場突如其來的暴力事件。三週前,11月17日大批巴黎人穿著醒目的黃色反光安全服,走上街頭堵路示威。這場遊行的初衷是為了反對法國總統馬克龍提高燃油稅的政策。由於全球油價暴跌,馬克龍出於投資環保的考慮,宣佈法國將於2019年1月1日起上調燃油稅。11月24日,“黃馬甲”運動在法國各地繼續上演。

12月1日,示威者依然延續著週六遊行示威的傳統,但誰也未曾料到當天在巴黎舉行的抗議活動演變成暴力事件。在抗議遊行中,部分示威者開始縱火,打砸商店,焚燒汽車,並與防暴警察發生激烈的衝突。昔日流光溢彩的巴黎街道瞬間變得混亂不堪,遍地狼藉。燃燒的汽車和路邊餐館、被洗劫一地的商鋪、一籌莫展的防暴警察,這些平日裡難以想象的場景出現在巴黎一個又一個城市地標旁。位於巴黎民族廣場的法國國家象徵瑪麗安娜雕像也遭人砸毀。《衛報》將週六的抗議稱為“巴黎市中心十年來最為嚴重的暴力事件”。

巴黎標誌性建築凱旋門也成為抗議者的宣洩目標。一些抗議者在凱旋門外部噴上“馬克龍下臺”“黃馬甲終將勝利”“推翻資產階級”等塗鴉,更有示威者闖入凱旋門內部肆意破壞展品。“我在巴黎各大歷史遺蹟工作20年,從未看到過凱旋門遭遇這樣的情況,這簡直是一場大屠殺。”負責監督清理工作的巴黎市政府官員對法新社表示。

此外據路透社報道,週六抗議當日,在被“黃馬甲”封鎖的法國東南部城市阿爾勒,示威者設置的路障引發超過10千米的堵車,一名汽車司機撞上前方的重型卡車之後不治身亡。截至目前,與“黃馬甲”抗議活動有關的事故共導致三人死亡。11月17日,薩伏瓦地區的一名示威者遭遇車禍死亡;11月19日,德龍省一名摩托車司機與一輛小型卡車相撞後死亡。

抗議訴求獲72%民眾支持

根據最新的民意調查,雖然八成法國人反對“黃馬甲”運動的暴力色彩,但“黃馬甲”抗議者們的訴求得到了72%的法國人的支持。更有90%的受訪者認為到目前為止法國政府的處理並不成功。馬克龍政府已經遇到了執政以來最大的國內危機。

週六事態的迅速升級讓馬克龍意識到法國國內的不滿情緒已遠遠超乎預期。結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G20峰會之後,馬克龍立即從阿根廷飛回巴黎,下飛機後從巴黎戴高樂機場直接奔赴凱旋門發表講話。次日,馬克龍視察了巴黎在暴力抗議活動中遭受損失的一些街區。他還召開內閣緊急會議,與總理、內政部長、高級安全官員等,針對蔓延全國的“黃馬甲”運動商討對策。

針對這場愈演愈烈的運動,法國總理菲利普12月4日宣佈,暫停原定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的燃油稅上調計劃。然而據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國問題專家薛晟分析,“黃馬甲”運動是否因此結束還是未知,“因為只是暫停上調燃油稅”,並沒有徹底取消這一計劃,馬克龍政府現在採用的策略是“時間換空間”。

不過,法國智庫的一份報告顯示,由於經濟不景氣,近年來法國政府為防止貧富差距拉大而加大各種稅費。但從實際效果看,最富有的5%的家庭對加稅不敏感,而最窮的5%的家庭可以享受各種補貼,作為夾心層的中產階層受到的加稅衝擊影響最大。因此,此次“黃馬甲”運動反映出生活方式受到影響的中產階層對於現狀的不滿。

這場抗議從法國開始,目前已擴散至周邊的荷蘭、比利時等國。12月2日,萬餘名身穿“黃馬甲”的遊行者在荷蘭海牙、馬斯特裡赫特等地街頭集會示威。海牙警方封鎖了國會大門,禁止抗議者入內。而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也出現了數百名身穿“黃馬甲”的示威者抗議燃油稅與其他稅負,歐盟總部大樓一度因此關閉。

據《衛報》分析,法國這場“黃馬甲”抗議運動最可怕之處在於,它打開了歐盟民眾對於各國政府不滿的閥門,甚至已經危及歐盟的團結。而這並非終結,只是一個開始。歐盟各國對移民政策及經濟下滑的不滿都藉此宣洩,這也讓階級對立更加明顯。(記者吳雨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