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馬克龍當選總統或將提振法國和歐盟競爭力

法國 經濟 歐洲 奧朗德 歐洲時報 2017-05-15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萬淑豔5月10日北京報道】39歲的中間派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贏得2017年法國大選,成為法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多位中國經濟學者分析,這位懂經濟的總統將帶領法國走上更符合自由市場化的道路,對歐盟來說是重大利好。

1977年12月出生在法國北部城市亞眠的馬克龍的成長經歷一直與經濟密切相關,馬克龍27歲時到法國經濟部任職,30歲辭職,在羅斯柴爾德和席埃銀行任投資銀行家,促成了雀巢和輝瑞之間的著名交易。2012年隨奧朗德勝選進入愛麗捨宮並被任命為副祕書長,2014年被任命為經濟部長。

馬克龍將“大刀闊斧”改革法國經濟

馬克龍將接手的是一個經濟低迷、失業率極高、政治勢力複雜、社會矛盾加劇的法國。最新數據顯示,法國一季度經濟增長持續乏力,僅為0.3%,低於去年四季度的0.5%,失業率超過10%,法國經濟滯脹情況嚴重。年輕的馬克龍將會把法國帶向何方?

在主要研究法國經濟的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成玉看來,馬克龍的經濟政策更加鮮明,他是中間路線,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堅持捍衛歐盟和歐元立場,主張應該順應經濟的發展規律,他更願意帶領法國走符合自由市場化的道路。

他在競選綱領中承諾,如果當選就會推動教育、就業、經濟現代化、安全國際戰略和政治廉潔等六個領域的改革。

馬克龍的競選綱領涉及國家財政和企業的主要措施或目標有:國家公共開支削減600億歐元,減少12萬公務員;投資500億振興經濟,其中150億用於培訓,150億用於經濟向環保轉型;將企業稅從目前的33.3%減到25%;設立資本收入統一稅(30%);將鉅富稅改為高級房產稅,現行此稅中的金融財產部分不再課鉅富稅。

在楊成玉看來,法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社保支出太大,無形中增加企業成本,從而導致企業競爭力下降,反射到宏觀經濟上就造成經濟發展不強勁。

如果馬克龍要把法國帶向更強勁的經濟增長道路,有兩張“王牌”可以出:

第一,提振法國傳統產業的競爭力,實現貿易順差。法國經濟產業競爭力很強,傳統工業、現代工業、傳統農業、第三產業等在歐盟和全球市場都不容小覷。法國可以通過出口更加寬和的舉措,吸引全球資本對法國投資,然後再形成出口順差帶來經濟增長。此外,法國的創新力很高,中小型創業公司成長速度很快,但創業企業成本和負擔較大,馬克龍在競選綱領裡提出減稅,這將對提振法國新興產業帶來很大幫助。

第二,進行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改革。法國國家干預經濟的色彩濃厚,法國經濟最大的王牌是國有企業,核電、航空航天、飛機、汽車等產業巨頭大多為政府壟斷,法國現在的國有企業是密特朗時期完成的經濟架構,雖然希拉剋、薩科齊、奧朗德都曾進行私有化改革,但改革成果微弱。法國國家干預經濟的色彩比較濃厚,如果積極走市場化道路,私有化改革是一條比較現實的路徑。

馬克龍主張“導向型”的社保制度,馬反對“普遍發放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主張有意識地引導建立“有勞有獲”的社保制度。在楊成玉看來,這需要獲得法國工會支持,法國工會力量強大,改革難度將非常大,奧朗德時期就未改革成功。“如果不能節流,只能開源,依靠經濟增長和國企私有化改革補充社保賬戶。”楊成玉說。

“馬克龍在銀行工作時從事併購業務,這需要非常大的融資能力,這種能力是法國傳統政治家所沒有的。”楊成玉認為,這可以很好地反映到他未來的治國理政能力上,前景看好。

在外交學院歐洲研究中心主任趙懷普看來,長期以來,法國推進大刀闊斧的改革力度不夠,產生了許多結構性問題,使得法國經濟在歐盟裡表現不佳。相較奧朗德政府,年輕的馬克龍在改革上將會推行更有力度的措施。

“但其改革能否成功,除了法國國內製約因素外,還依賴於歐盟整體經濟和世界經濟形勢。”趙懷普認為,如果能轉好將會給馬克龍的經濟改革掃清障礙,提供較好的改革環境。好消息是,最近一年多來,歐盟經濟和歐元區經濟總體在朝好的方向變化。

馬克龍希望發展一個更加市場化的歐盟

歐盟目前面臨許多問題,英國退歐、經濟提振乏力、離心傾向增強。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在柏林的新聞發佈會上說:“馬克龍肩負著無數法國人、無數德國人和整個歐洲的希望。”

馬克龍在大選中主張通過塑造一個“更緊密”的歐盟以提升在全球的影響力,他在競選綱領中著眼於改革歐洲和改革法國,就加強歐盟民主、歐盟政體的運作、歐盟共同防務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其中有關針對跨國集團徵稅、加強歐元區財經和政策協調統一、對外來投資歐洲經濟關鍵領域設限等計劃特別受到關注。

楊成玉分析,此前,法國經濟更多依靠國家政策干預,即使到歐盟後經濟危機時期,法國推行的很多產業政策都具有濃厚的干預色彩。馬克龍上臺後或將推行和德國更加相近的自由市場路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法國和德國在經濟政策上達到了契合,更加符合歐洲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在楊成玉看來,相比勒龐的政治色彩,馬克龍更加希望一個穩定協調、更加自由發展、更加市場化的歐盟,這種歐盟是符合歐盟最開始的初衷,這樣的歐盟在政治上比較團結,在經濟上更加自由,會有促進作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認為,馬克龍當選消除了人們對於歐洲一體化的悲觀預期。馬克龍上臺後能否推動歐洲一體化繼續向前發展,根本因素在於能否提振法國經濟,否則就會拖歐洲後退。因此,馬克龍急需經濟改革,推行勞動法改革,打破法國經濟缺乏活力、缺乏競爭力的現狀,這樣法國經濟才能走出困境,對歐盟發展帶來利好。

法國將會更加歡迎和中國合作

法國近年來在經濟領域和中國保持密切合作。楊成玉分析,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對中國來說是利好消息,從他提倡自由市場經濟的競選綱領和他友好溫和的政策可以看出,馬克龍當選有利於法中經貿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法國將會更加歡迎和中國合作。

在楊成玉看來,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英國脫歐與歐盟成員內部的“離心力”給歐盟未來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堅決擁護歐盟發展的馬克龍上臺,將會對中國和歐盟合作注入“強心劑”。此外,馬克龍在擔任經濟部長期間就很重視和中國合作,當選法國總統後,馬克龍有望繼續深化和中國在各領域的合作。

“一方面,對於中國資本資金進入法國進行市場化的收購和併購,馬克龍會比前任左派總統奧朗德持更加歡迎的態度。他本人曾在投行從事併購業務,在吸引外來投資方面會更多出於經濟的考慮而非政治色彩。”楊成玉說。

楊成玉認為,法國和中國產業有很強的互補性,對中國來說,法國的優勢產業有高新技術和農業等。對法國來說,中國的優勢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兩國可以繼續深化經貿合作,促進雙方經濟發展,中國和法國、中國和歐盟合作空間巨大。

此外,馬克龍對中國一直感興趣。他宣佈參選之後,曾在受訪時多次引用中國政治家的名言,比如“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在崔洪建看來,法中經濟合作能否繼續向前推進,歸根結底還要看法國經濟的競爭力和勞動力市場等因素,如果馬克龍能成功引領法國經濟改革,激發創新活力,這將促進法中雙邊貿易的發展,減少法國對華貿易逆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