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第五共和會被拋棄嗎:選民棄權率高,遊行或成常態

法國 政治 經濟 大學 澎湃新聞 2017-05-09
法國大選|第五共和會被拋棄嗎:選民棄權率高,遊行或成常態

勒龐、馬克龍 東方IC 圖

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還有不到24小時就要塵埃落定了,從目前來看,大選結果基本沒有太大懸念,特別是5月3日政治辯論中勒龐出人意料的糟糕表現,讓馬克龍當選新任法國總統幾乎已成定局。但是法國總統選舉結束並不意味著新政府的成立,政府的組成要在6月立法選舉之後才會確定。

選民對傳統政治和領導人的不滿,使得今年總統大選的棄權率又有了上升趨勢,而民眾對政治選舉的牴觸情緒和立法議會選舉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街頭抗議遊行的可能性,我們把第二輪總統選舉投票後有可能出現的街頭抗議稱為“第三輪投票”。

大選棄權率節節高

本次大選的一個特點是不斷上升的棄權率。棄權是指享有選舉權或表決權的人員自願放棄權力。它所傳遞出的信息可以是被動地對公共生活的冷漠,也可以是主動地表示對現有政策不滿的積極政治舉動。從法律意義上來講,除了間接選舉的大選民之外,法國普通民眾並不會在選舉中被迫強制投票,但是選民在選舉中是否選擇投票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選舉結果的合法性。

這也是為什麼法國最近會討論白票和錯票的問題,因為這兩種投票方式在選舉中被統計與否,直接關係當選者的合法性大小以及選民意願是否能充分表達。白票指的是選民在投票當天向投票箱中投入一張空信封或者未寫有候選人姓名的選票,主要是為了表達對所有候選人都不滿意。錯票指的是選民將選票撕毀或者另選名單上沒有的人。有時錯票的投票意圖難以琢磨,可能投票人誤以為自己投了有效票,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錯票也是故意而為,以示對候選人和政策的不滿。

2014年2月21日法案確立了選舉中白票的地位,它與錯票分開統計,然而與之前相同的是,白票依然不會被計入有效票當中。參加今年大選的不少總統候選人都提到了要改革這一現狀,11位中有6位支持承認白票的效力,因為白票不是單純的棄權,選民承擔了公民義務來到投票站投票,他表達的政治意願——拒絕接受任何候選人——也理應得到承認和尊重。承認白票的效力可以降低棄權率,同時也使得當選者的合法性得到更多的真實反映。以2012年總統大選第二輪為例,在當前計票規則下,奧朗德獲51.6%的選票當選總統,但是如果將白票也算入有效票當中,他將只得到48.6%的選民支持,並未超過半數,總統權力的合法性也會相應減弱。

與近幾年其他性質的選舉相比,總統大選的棄權率是較低的,可以看出法國民眾對決定國家命運的大選的重視。但是縱觀1958年以來整個總統大選投票棄權率的趨勢,可以發現選民參與的熱情還是不斷下降。近三次的總統選舉棄權率從2007年首輪的16.2%升至2012年首輪的20.5%,而今年已經達到22.2%。十年之內,棄權率上升了6個百分點。

選民為什麼不投票

今年的棄權率和白票數將創造新高。這一變化反應了法國政壇變化引發的選民選擇。從選民群體整體來講,棄權主要可以劃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首先,總有一部分人對政治不感興趣或是認為自己的選票無所謂,他們可以被稱為被動選民。這部分選民可能聲稱要過週末、度假或者外出,如果他們要投票的話將會犧牲自己休息的權利,他們認為參與集體行動所支付的個人成本過高,所以選擇棄權。這類選民每次選舉都會出現,而且難以受大選局勢左右,他們不是希望通過棄權表達某種政治意願,而是根本就不想做出政治選擇,這是公民責任意識、政治熱情下降、個人主義昌盛的集中體現。

另外,大部分棄權選民都是主動的,他們希望藉此表達對政治選舉或政黨候選人的抗議。他們認為選舉不會改變自己目前的狀況,頻繁的選舉也讓法國選民感到厭倦,而且不管是左翼還是右翼的候選人對失業率居高不下、公共債務深陷泥潭、經濟停滯、安全局勢惡化這些問題都拿不出像樣的對策。這些不利因素都與政黨間的勾心鬥角、政客爭權奪利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使民眾對政治喪失信心,產生“不管誰當選結果都是一樣壞”的想法,於是選擇了乾脆不表態。

再者,今年大選的競選活動沒有把重心放到政策議題的討論上,而是聚焦某些候選人的個人問題,比如菲永的政治醜聞等,選民對政治人物的好感度降至新低。總統大選這樣嚴肅關鍵的政治程序正在成為一場跌宕起伏的“情景劇”,選民自然失望至極。可以說,馬克龍今年大選中打出的“非左非右”策略,正是看透了選民對於傳統左右派系政治操作的厭倦,而且第一輪大選結束後,第五共和國曆史上兩大傳統政黨——社會黨和共和黨均無緣第二輪,這也充分體現了選民對於變革的需求。

選舉的棄權現象又與選民社會階層、受教育程度關聯密切,不同社會階層選民的參與度差距越來越大。今年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的結果顯示:在富有、受教育程度高的巴黎瑪萊街區的投票率為85.3%,而在巴黎聖丹尼的街區只有65.2%。同樣,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局的選舉參與調查表明,某些類別的選民幾乎不會棄權,比如2012年第一輪選舉中65-70歲、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退休人員投票率高達98%,而未獲得學位的18-24歲工人在同一次選舉中的參與度僅為67%。年齡、學業完成情況、所屬階層是影響選民政治參與的重要因素。

從投棄權票的選民類型特點可以看出,更多受到富裕階層支持的馬克龍是棄權現象的受益者,而如果受教育程度低的年輕人更多地參加選舉,梅朗雄的得票率則會有很大提高。梅朗雄要求統計白票,原因之一,就是要看看他的號召力有多大。“既不要民族主義(勒龐),也不要資本主義(馬克龍)(Ni patrie, ni patron,有人把它翻譯為不要祖國,不要老闆)”的口號在第二輪選舉造勢過程中四處可見,某種意義上就是要梅朗雄的支持者投白票。

正因為相信在民眾中的實際支持率,梅朗雄的支持者喊出“第三輪投票”在街頭並不是沒有原因的。當棄權率過高時,選舉產生的領導者的合法性就會受到質疑,這時積極棄權選民所代表的抗議聲音就會在街頭的遊行示威中得以顯現。5月7日總統大選結束後,街頭遊行必定會出現,這也會成為法國大選中與投票率相關聯的第二個特點。

“第六共和”呼之欲出?

有著抗議傳統的法國,一旦有不同意見,上街遊行司空見慣,街頭抗議在法國數量繁多。可見,政治權力不僅僅來源於投票箱,還來源於街頭的意見表達。

梅朗雄雖然在總統競選中無緣第二輪,可是他在第一輪中拿到了近20%的選票,是中下層勞動者的代表,是激進左翼政黨的領導人,擁有強大的群眾動員能力。可以說,在今年局勢波詭雲譎的立法議會選舉中,梅朗雄完全可能通過組織大規模的街頭抗議運動,發出聲音,向當選總統施壓,在議會黨派聯合參選的過程中取得更多的談判籌碼。他帶領的“不屈的法蘭西”政治運動希望改變以往立法選舉向總統大選結果看齊的狀況,在國民議會中謀得執政黨的地位,或者至少在決定法國未來五年發展方向的議會中取得相當的話語權。當然,這還需要繼續觀察梅朗雄對民眾的發動情況,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大選後大規模的群眾示威遊行恐怕在所難免。

從目前情況來看,選民的心態還是異常複雜的。筆者在法國各地走訪過程中就發現了不少選民的矛盾心理。很多人對馬克龍和勒龐都持反對態度,認為勒龐是“法西斯”,馬克龍是“大資本家”,呼籲投白票以表達不滿。但是同時,也有部分選民認為應該給馬克龍投票,他們雖然不支持兩位進入第二輪的候選人,但是他們認為必須兩害相權取其輕,需要一個共同陣線,給馬克龍投票以阻擋勒龐上位。

總統大選5月7日晚上就有結果,馬克龍應該能夠成功當選。然而法國的麻煩遠遠沒有結束。過高的棄權率和白票只是問題的開始。法國民主程序的合理性將受到空前的質疑,那時候街頭的抗議若此起彼伏,政府任何改革的措施都會難以施行。“第三輪投票”出現在法國的街頭,抗議的聲音將會直接影響到政府行動的方向,公共權力究竟是來源於投票站還是來源於街頭?這個問題恐怕法國人也難以回答。

最後,筆者認為不確定性是今年法國總統大選最顯著的特徵。無論結果如何,第二輪投票中可以預見的高棄權率實際上揭示了法國民主政治生活遇到的困境,選民對現存的選舉、政黨體制以及總統候選人的厭倦恐怕只會繼續加深,這是“第六共和”的聲音不斷加強的一個原因,民眾上街示威遊行也會成為選舉過後一個時間段內的常態。雖然第五共和的政治體制徹底的改觀暫時還是不現實的,不過法國的政治生態確實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左右翼交替執政的政治傳統已經打破,一張新的面孔是否會給法國政壇注入新的活力?我們拭目以待。

(肖雲上,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系教授;樑寶文,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系碩士研究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