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樓市賣地收入媲美2017年,三四線開始退潮,樓市“旱澇分明”

每年樓市都有不同的特點,2015年是一線城市領漲,2016年是新一線城市嶄露頭角,2017年是三四線樓市崛起,2018年是前高後低,陷入全線普跌的氛圍。

唯獨到了2019年,普漲普跌的局面一去不復返,呈現出“旱澇分明”的特徵。

三四線樓市“旱起來”讓人感到天乾物燥,從70城房價指數來看,今年三四線城市上漲乏力,二手房房價環比城市上漲的個數越來越少,在棚改大退潮的作用下,房價將繼續面臨調整壓力。

二線樓市賣地收入媲美2017年,三四線開始退潮,樓市“旱澇分明”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成交3.8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4.3%。其中,三四線城市成交808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5.8%,降幅在各線城市中最大。

顯然,中小城市的房價,飆升了近三年時間,終於開始退潮了。

二線樓市卻“風景這邊獨好”,中原地產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僅在4月,受監測的二線城市合計賣地金額高達2933億元,刷新了最近2年的最高紀錄。

二線樓市賣地收入媲美2017年,三四線開始退潮,樓市“旱澇分明”

也就是說,二線樓市賣地的收入,已經媲美2017年了,就算比起公認的2016“地王年”,也不遑多讓。

不光是成交,各地的供應也水漲船高,4月土地供應總量達到今年最高點2.7億平米,環比上漲三成,同比也大增72%。

為什麼樓市會出現“旱澇分明”的格局呢?筆者認為有兩個原因。

二線樓市賣地收入媲美2017年,三四線開始退潮,樓市“旱澇分明”

第一,二線城市的地位在近幾年明顯提升。

尤其是中西部省會城市,以及長三角熱門城市,這兩個區域之所以吸引市場青睞,關鍵在於北上廣等特大城市近年來人口流出造成的,無論對年輕人還是農民工來說,去二線城市都是更好的選擇。

落戶放開、爭奪人才,更是二線樓市崛起的重要“法寶”,數據顯示,2018年西安、鄭州的常住人口分別增加了38.7萬人和25.5萬人,杭州人口增量達到33萬多,成都增量近30萬人,這幾個地方,恰恰是今年最火爆的幾個城市。

二線樓市賣地收入媲美2017年,三四線開始退潮,樓市“旱澇分明”

第二,三四線棚改催化動力下降。

數據顯示,今年各地棚改總量僅285萬套,大大低於市場預期,如果這一塊的購買力打了折扣,想重現2016-2017年的普漲態勢,基本不可能實現。

所以,房企、購房者們此時都在做選擇,減少在中小城市拿地,不在三四線樓市買房,當這兩個最重要的市場參與主體都開始“打退堂鼓”,樓市出現“旱澇分明”的分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