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19個月大的寶寶突然發燒38.1℃,卻是得了血小板減少症……

兒科 藥品 貧血 不完美媽媽 白血病 青年時報 2019-07-07

19個月大的浩浩(化名)前幾天突然發起燒來,體溫最高有38.1℃。家長趕緊帶著孩子來到了杭州市餘杭區婦幼保健院急診兒科就診。結果兒科醫生查血常規發現,孩子血小板減少,只有43*10^9/L(正常值為125*10^9/L到320*10^9/L),得了血小板減少症。

為什麼孩子會得血小板減少症呢?結合患兒年齡、病史、血象等特點,醫生考慮細菌感染的可能,予以靜滴抗感染治療,同時預防出血。

後來複查血小板,提示血小板減少明顯,只有35*10^9/L,已經達到危急值。於是,醫生給他做了骨穿,取骨髓細胞學檢查,排除了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的可能。兒科副主任餘升說:“經過檢查,我們確認浩浩的血小板減少是細菌感染導致的。”

目前,經過5天的住院,浩浩的體溫恢復正常,血小板達到了205*10^9/L,為正常值,順利出院。

兒科副主任餘升介紹,血小板減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計數<100*10^9/L。血小板減少見於多種血液性疾病、風溼免疫病、放化療損傷及藥物相關性血小板減少。


注意!19個月大的寶寶突然發燒38.1℃,卻是得了血小板減少症……


通常情況下,血小板<50*10^9/L時,即存在皮膚、黏膜出血的危險性;<20*10^9/L時,有自發性出血的高度危險性;<10*10^9/L時則有極高度危險性。一般症狀是皮下及黏膜出血,如皮膚淤斑、紫癜、口鼻腔及牙齦出血等,嚴重者可引起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危及生命,長期出血易引起貧血。

血小板減少的常見病因有:

1. 血小板生成不足:可見於某些病理情況,如再生障礙性貧血(AA)、急性白血病(AL)以及感染等時;或者由於某些毒物或藥物,如苯、二甲苯、環磷酰胺等的有害作用,骨髓內巨核細胞的增殖或生長成熟發生障礙,可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和數量減少。

2.血小板破壞過多:見於某些藥物,如磺胺、氯黴素、安基比林等的作用或感染時,通過免疫機制,體內產生抗血小板抗體,致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和數量減少;還可見於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TTP)、肝素誘發的血小板減少症(HIT)、系統性紅斑狼瘡(SLE)、HIV-1相關血小板減少症。

3.血小板分佈異常:多見於各種原因引起脾機能亢進或脾腫大時,血小板在脾內阻留過多,致使血液中血小板數量減少。

最後,餘升提醒家長,如果孩子身上發皮疹、發熱或身體不適,要及時帶孩子到兒科做進一步檢查。被確診患有血小板減少症的患兒,家長平時護理時應注意休息,避免碰撞,並定期到醫院複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