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希臘人初次萌動的理性之光,詩人們擔心的是人類從此相信自己的實力而失去敬畏、失去理性,所以他們會強調那些自滿自大者受到命運打擊的悲慘命運,索福克勒斯也不例外。弘揚人的智慧,絕對不是這部戲劇的主旨;而給人以警告、打擊,讓人看到一個有神性的英雄的非理性,才是索福克勒斯的良苦用心。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俄狄浦斯王劇照

俄狄浦斯的所作所為,都是以前5世紀雅典為依據展開的。只有把戲劇放到古希臘的天空下,才會得出更貼近那個時代的結論。雖然這部劇立足於希臘神話,但是如果結合雅典政治制度來看,此戲劇卻有著深層次的憂思。俄狄浦斯用智慧破解謎語,用智慧尋找殺父的真相,但卻用智慧發現了關於自己的殘酷身世。這種情節安排,其實是別有用意的,無疑是在警告人們:慎用自己的智慧。

1.文化的憂思:對雄辯術和濫用理性的警惕

新的思潮在公元前5 世紀開始向另一端發展。大規模的殖民活動極大的瓦解了傳統部落,使人們脫離傳統社會,成長為更加自我的個體。歷史學和遊記散文的發展———以希羅多德———拓寬了希臘人的視野;而希波戰爭等對外戰事的勝利刺激了思想自由,尤其在雅典,隨著其文化地位的崛起,各種思想湧入。這些事實導致哲學———在智者們的帶領下———與傳統宗教社會分離,並迅速發展為相互排斥,甚至對抗的勢力,成為一股啟蒙思潮。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普羅塔哥拉,智者運動的代表

新思潮一般表現為“人類對知識的渴求與宗教的世界觀形成了對立”,給宗教帶來“汙染” 。悲劇常常對此進行描繪,其主人公“或是被神祇擊敗,或是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依據宗教的傳統,俄狄浦斯是智慧“汙染”的典型代表:他以自己的知識挑戰神的威嚴,與先知爭吵時炫耀自己的知識和洞察力 :“當那條母狗(斯芬克斯)在作亂時,你在哪裡?是誰猜出了那個謎語?是我用自己的智慧猜出了那個謎,而不是你”。但是他忽略了神與人之間的界限,當他認識到再強大的個體也難逃厄運———弒父娶母時,只得刺瞎雙眼,向先知屈服。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雅典精英在雅典人中屬於少數

從整個社會來看,雄辯術,新哲學,科學沒有贏得廣泛的社會基礎,只侷限在少量政客與文化精英之間。文本中帶領乞援人的祭司對俄狄浦斯說: “人人都說,並且相信,你靠天神的幫助救了我們。” 可以看出,宗教傳統在普通人民心中包括索福克勒斯本人依然有很高的地位,而且人民並不十分信任啟蒙的理性。鼎盛時代的雅典城也不例外。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希臘諸神依舊是當時的主流崇拜

對比幾乎同時代的文藝作品,就連一些文化精英本身也十分警惕新思想的泛濫。 比如“繆斯女神粗野的情人”-------阿里斯托芬創作的《 雲》裡以一名叫“蘇格拉底”的哲學家為代表的一群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 科學怪人就推銷雄辯術,幫助人們在法庭上抵賴。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半人馬就是雲欺騙人類誕生的結果

這些詭辯之徒之所以要崇拜雲女神,是因為雲女神是對神話傳統的絕妙消解-----傳統的主神宙斯在荷馬史詩裡有“集雲的宙斯”、“沉雷遠播的宙斯”之稱,和以另一支以雷神(奧丁)為主神的印歐人---北歐人一樣,雲雨雷電是宙斯法力、權威的體現;而用女神偷天換日取代父權象徵男神,不僅意味著對宙斯權利的顛覆,而且雲捉摸不定、千變萬化,像極了詭辯者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言語;而女性在希臘神話裡又多有狡詐、不可靠的附加屬性,比如塞薩利國王伊克西翁就貪戀赫拉的美色,宙斯就用雲變出了赫拉的幻象讓伊克西翁玩弄,結果伊克西翁和這個幻象生出了危害人間的半人馬肯陶羅斯;根據有的版本的傳說,被帕里斯王子帶到特洛伊的只是雲構成的幻象,真正的海倫在埃及度過了十年。因此詭辯家信仰“雲女神”,正是阿里斯托芬對智者們顛倒黑白的絕妙諷刺;阿里斯托芬也在《蛙》裡呼喚“埃斯庫羅斯的雅典”,那個莊重、威嚴、擊敗了波斯的有序城邦能重返人間,滌盪烏煙瘴氣的妓院、吹笛女和詭辯家;後來據蘇格拉底的高徒色諾芬回憶,正是這部戲劇誤導了許多人,讓許多人因為戲劇中的“蘇格拉底”而無端敵視真實的蘇格拉底,可見當時民眾對於新思想的包容度並不高。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普羅米修斯也逃不過命運的主導

而著名的埃斯庫羅斯的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裡,普羅米修斯也發出了“技藝敵不過命運”的無奈嘆息。因此,俄狄浦斯的悲劇絕不是為啟蒙而作,其統治方式是不折不扣的反啟蒙。另外,根據文本的描述,以暴力登基的俄狄浦斯的統治並非依靠強力,也不是依靠宗教勢力。他通過破解斯芬克斯之謎被推舉為國王,而且作品中顯示,在他將城邦治理得風調雨順的十幾年中,他從未請示過神諭。所以,俄狄浦斯的統治是純粹反傳統的理性的統治。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黃金時代的雅典海軍

綜上大致可以斷定,索福克勒斯筆下的俄狄浦斯與宗教傳統相背離,是“智慧汙染”。詩人以這樣的人物形象,似乎是在影射雅典的精英政客們的反傳統行為,比如著名的伯利克里,就從外邦哲學家如芝諾(南意大利的埃利亞)、阿那克薩戈拉(克拉左美奈),還有他著名的紅顏知己阿斯帕西婭(米力都)處學到了詭辯和演講,使他“披上莊嚴的外衣”,“講話比別的政客更有力量,並把他的威望提得很高”。而伯利克里統治下的雅典正值鼎盛的“黃金五十年”,雅典帝國的勢力如日中天,伯利克里手握大權,普盧塔克說“把雅典以及雅典所擁有的一切都掌握到自己手中: 貢賦,軍隊,軍艦,島嶼,大海。從希臘和外國得到的廣大權利,以及由許多臣服的民族、友好的國王、結盟的統治者做屏障的霸權。”不僅如此,雅典還是著名的國際都市,文化中心,“全希臘的學校”,政績卓著的伯利克里不僅讓人想起災變降臨前春風得意的俄狄浦斯。這樣的懷疑有沒有道理呢?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希臘精神

巧了,伯里克利與索福克勒斯是好友,然而零星的資料表明,二人存在著分歧。伊迪斯-漢密爾頓在《希臘精神》中評論索福克勒斯“是一位保守主義者,維護已經確立的秩序”,他篤信宗教,與傳統的文藝更是有著天然的聯繫。伯里克利不喜歡索福克勒斯的藝術氣質,並且多次指責或譏諷他不適合做將軍。也許這部戲劇,就是索福克勒斯對好友的含蓄諫言呢?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伯利克里是索福克勒斯眼裡的俄狄浦斯王

2.政治的隱喻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希臘神話充滿了政治智慧

很多人都放大了俄狄浦斯悲劇的命運因素,但事實上在有著民主傳統的古雅典,公民們熱衷政治並將文藝作品與政治聯繫起來;與春秋時代的賦詩活動類似,古雅典人也喜歡用英雄史詩裡的神話作為現時代的參考,以神話人物演繹當下時政,鍼砭時弊。

緊接《俄狄浦斯王》的《安提戈涅》裡,則有大量段落涉及獨裁與民意的衝突。所以理論上說索福克勒斯極有可能懷著類似於“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想法將政治因素融入《俄狄浦斯王》,更何況在其他由忒拜詩系改寫的悲劇裡都有極強的現實意義,而雅典觀眾與後人大可以政治視角解讀這出悲劇。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希臘僭主

應該說,將戲劇名翻譯為《俄狄浦斯王》 是不恰當的,因為索福克勒斯在戲劇劇本使用了“tyrannos ( 僭主) ”一詞來表示“王”,“僭主”一詞最早在前7世紀出現在希臘語裡,僭主, 是指在古希臘民主運動時期, 當平民的力量還不夠強大, 還不能推翻貴族勢力的時候, 往往有野心家利用平民與貴族之間的盾, 借平民的力量奪取政權, 成為僭主。以最負盛名的希臘作家希羅多德、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例, 他們都陳陳相因地認為僭主是作為平民的鬥士發跡的。從社會因素看,僭主是在城邦面臨危機時出現的平民英雄, 即時勢造英雄。安德魯斯認為: 就古代貴族政體崩潰而言, 早期僭主也是他們所處動亂時代的產物。動亂的徵兆是貴族的無能或十足的無政府狀況。當動亂髮展到嚴重關頭時, 有關城邦最急需的是要有強權的政府來彌補損失、整頓邦國, 而僭主具有的不受約束的行政大權與超人才智, 正適應了這種需要。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俄狄浦斯是以僭主的方式崛起上臺的

而俄狄浦斯的崛起具有十分明顯的僭主氣質:消滅了好色(侮辱鄰國的王子而受到“兒子會殺父娶母的詛咒”)、懦弱(不肯自己動手殺嬰讓臣下執行,結果讓命運鑽了空子)的老國王,又在群龍無首之際殺了斯芬克斯,拯救了城邦,被人民推舉為王,非常符合僭主崛起的歷程。

但“tyrannos”在作品中有一些表明了意圖的暗示。根據希羅多德在《希波戰爭史》中對波斯政體之爭的記載,僭主之所以遭人厭惡,主要是因為他們過於放肆(hybris)有以下幾條原因:

1.恣意妄為,不受習俗約束乃至褻瀆神明;

2.嫉妒優秀的人,喜好猜疑,聽信讒言;

3.破壞祖傳習俗;

4.玷汙婦女。

我們仔細看看俄狄浦斯父子,就不難發現俄狄浦斯將僭主的缺點佔盡了: ”哎呀, 聞名的俄狄浦斯!那同一個寬闊的港口夠你使用了, 你進那裡做兒子, 又扮新郎做父親。不幸的人呀, 你父親耕種的土地怎能夠, 怎能夠一聲不響, 容許你耕種了這麼久?“在這裡 ”耕種“和”土地“是兩個關鍵的詞語, 希臘人認為婦女是供男性播種的土地, ”耕種“隱喻性地表達出俄狄浦斯的亂倫行為,也隱喻了後來特拜土地荒蕪、糧食歉收的災難。而同時當新郎、兒子、父親則是顛倒秩序,違背傳統,儘管他是無意為之的。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庇西特拉圖就是著名的僭主

除了俄狄浦斯殺父娶母,違揹人倫,與先知特瑞西阿斯爭辯,某些細節與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比如拉伊奧斯是俄狄浦斯之前的“tyrannos”,作為合法的王被俄狄浦斯無意用武力殺死。俄狄浦斯在為“tyrannos”之後陷入了恐懼。一方面害怕殺害拉伊奧斯的人會殺害自己,另一方面又懷疑內弟克瑞昂覬覦自己的王位。這種心理很像雅典早期刺殺僭主行為的後遺症,而雅典早期的僭主在政治上是被強烈攻擊的目標,比如希比亞斯就因為他的弟弟遇刺而加緊了對人民的統治,最後被貴族引來的外來勢力-----斯巴達軍隊推翻。俄狄浦斯自己就是一個毫無根基的外來者,所以他非常害怕自己被打倒,儘管他統治的十幾年裡一切井然有序,欣欣向榮,就像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圖為雅典做出過諸多貢獻一樣。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因為與波斯人合作,僭主沾染了一絲獨裁者的氣質和負面形象

雅典人在歷經了一系列歷史事件後,對於僭主是反對與排斥的。原因在於雅典人民在推翻了僭主之後,“嚐到了自由的滋味”(《希波戰爭史》), 他們的自主性被激發了出來,為了不讓雅典做大,斯巴達人甚至想過要幫助希比亞斯恢復僭主統治;更重要的是,第二代僭主希比亞斯開門揖盜,埃斯庫羅斯在《七將攻忒拜》裡就用引導外國軍隊討伐母邦的俄狄浦斯之子波利涅克斯隱射在第一次希波戰爭中,引導波斯軍隊打擊雅典、妄圖復辟的雅典僭主希庇亞斯;在加上希波戰爭後,雅典人將專制-外族奴役-暴君等詞畫上了等號,所以在索福克勒斯的時代,雅典人本質上是反感僭主政治的。由於僭主的放肆(hybris),詩人有可能是在警告當下的雅典政客謹言慎行,不要過於自大。

3.貝殼放逐法

曾經有功於城邦的大英雄俄狄浦斯自我流放的情節,不禁讓人想起著名的貝殼放逐法-----雅典歷史上不斷被重複的鏡頭。事實上,雅典人在趕走僭主後,為了防止僭主捲土重來,雅典人發明了貝殼放逐法來對付有威脅的英雄人物。 陶片放逐法(Ostracism,希臘文:ὄστρακον),也被翻譯為“陶片放逐制”、“陶片流放法”、“貝殼放逐法”或“貝殼放逐制”等。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臘雅典等城邦實施的一項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於公元前510年左右創立,約公元前487年左右陶片放逐法才首次付諸實施。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寫上那些不受歡迎以及極具社會威望、廣受歡迎、最可能成為僭主的人的名字,並通過投票表決將企圖威脅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事實證明這個制度並未成為防範獨裁的安全閥,相反成為了公民對英雄人物集中發射憤恨與嫉妒的槍炮口。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陶片放逐法

於是,英雄被放逐的神話母題又開始在現實中上演了:名將地米斯托克里最後客死自己的流亡地、曾經的敵國波斯;馬拉松之戰的功臣米提亞德斯之所以最後被判下獄就是部分因為“他曾經就是一位雅典殖民城市的僭主,也曾多次擔任要職,而雅典公民認為他“似乎嚮往權利,不甘心成為普通公民,而且精通軍事,在列邦享有盛名”,於是雅典人“為了不繼續處於惶恐之中,還是將罪不至死的米亞提德斯打下監獄”,雖然他們依舊記得他在馬拉松平原的輝煌勝利;他的兒子克蒙執政期間使雅典財富猛增、國力雄起,但因為他的喧天權勢,還有他令人擔憂的出身(僭主父親和公主母親)也被流放。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人們用三列槳戰艦比喻雅典名將

英雄就像那三列槳戰艦,有用時人們會把它推下水、承載人前行;沒用時就被人棄之如草芥。雅典精英們固然各有各的過失,和俄狄浦斯一樣在無意中走上了hybris之道。所以,俄狄浦斯的命運,是不是也折射了被放逐的英雄夢?只是和戲弄了俄狄浦斯的命運一樣,貝殼審判的結果完全公正嗎?

4 外邦人的身份

如果我們再想一想另一出悲劇《美狄亞》,就會發現俄狄浦斯與美狄亞有著類似的身份---外邦人。只是美迪亞是女兒身在男權社會毫無政治地位,而俄狄浦斯卻是男性,而且依靠婚姻鞏固了自己在特拜的政治地位,但這樣一個外邦人,和幾千年後的奧賽羅一樣,在身份上是有認同危機的;更何況,戲劇創作於公元前5世紀,反應了當時的政治思想,按照民主雅典的傳統,外邦人是沒有政治權利的。既取得了高位又稱王的外邦人俄狄浦斯自然對於本土的舊貴族----同樣位高權重的克里昂心懷忌憚。可以想象俄狄浦斯在這樣的環境下是何等戰戰兢兢。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奧賽羅也是有身份認同的危機

其實外邦人衝擊本土政治的故事,在神話與歷史中都反覆上演。在神話中,很多外來的王子會娶本國的貴族女性,並給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雅典王子提修斯來到克里特,獲得了公主阿涅阿德列的芳心,還殺死了克里特王的兒子米諾陶羅斯,克里特王帥兵追擊之,結果客死他鄉;奧爾珂美諾斯的王子伊阿宋來到科爾奇斯,帶走了美迪亞,殺死了噴火龍,帶走了金羊毛,而且還殺了美迪亞的弟弟、科爾奇斯王子;玻耳修斯來到埃塞俄比亞就走了公主安德羅墨達但也給當地造成了殺戮。後來他還把殺死收留了他、但妄圖霸佔他母親的波利得特克斯、塞裡福斯國王。可見,外來人對於本土政治產生衝擊的敘事模式大量存在。有著這樣的集體無意識的雅典人,可能也難逃其影響吧?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外邦人在雅典政治中顯得低人一等

雅典人對於外邦人衝擊本土政治也是心懷不滿的。比如阿里斯托芬在喜劇《騎士》中就感慨,雅典公民“放棄了古老的高貴的純金幣,非要偏好劣質的外國的黃銅幣”,用這來含沙射影的諷刺活躍在雅典的外邦人。本土出身的認同,在戲劇繁榮的公元前5世紀被空前強化:“一方面雅典人強調自己是“土生人”雅典開國君主庫克羅普斯就是人頭蛇身的、從土裡生長出來的半人神;而且在邁錫尼文明晚期雅典沒有被北方蠻族染指而堅信自己希臘血統的純正、歷史脈絡的綿延;前5世紀初的希波戰爭中,雅典先後在兩場大決戰馬拉松之戰與薩拉米斯之戰中嶄露頭角,國際地位空前上升,其希臘民族的認同感與自豪感與對民主政治的優越感空前膨脹,所以在這一時期,波斯、外族=專制暴政的等式被建立起來,雅典國內的一些有身份爭議的人物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取得了馬拉松之戰勝利的米提亞得斯也沒有好下場

比如雅典名將米提雅德斯在取得馬拉松之戰的勝利後不到一年就被罰款判刑最後在孤苦伶仃中去世,與他曾經是車耳內索斯的僭主、而且他還有色雷斯某個王國的王族血統不無關係;他的兒子、雅典名將克蒙也遭到流放,不僅因為他的蓋世功績讓人想起他擔任過僭主的父親,而且他的一頭紅髮提示著所有人他是半個色雷斯人---他的父親米提雅德斯也娶了一個色雷斯公主為妻。有外族血統但又建功立業的父子二人連遭厄運,都與雅典人對於外族身份的忌憚、對於專制的敏感不無關係。因此結合具體歷史人物的命運,再來看看俄狄浦斯,也就不難理解俄狄浦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境地了。在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一旦他的行為有分毫差池,那麼他的外邦人身份與僭主身份就會被放大,並動搖他的統治。

5.小結

《俄狄浦斯王》的弦外之音:對雅典政制和文化思潮的反思

對於人類而言最難得是認識自己

最後迴歸俄狄浦斯的形象本身。其實俄狄浦斯是因為“腳腫”而得名,他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腳上帶鐐銬、釘釘子,在希臘文化裡也是有神性的在古希臘,戴腳鐐也是希臘神的一種標誌。宙斯的父親克洛諾斯就戴著腳鐐。而古希臘的巫師在施法時,為了表明自己是神的代表,也會在腳上戴腳鐐。這正是俄狄浦斯神性的表現。而在神話中,半人神英雄的智慧與能力都拜神所賜,所以結合更古老的神話傳統與鐐銬的隱喻,俄狄浦斯其實天生就有神力,只是在關鍵的時刻加以運用而已。現實中的雅典精英們,有沒有聽出詩人索福克勒斯的弦外之音呢?一個人的理性力量雖然強大,但是也不是無遠弗屆,沒有邊界的。面對雅典瘟疫,無論是哲學家辯論者,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很多希臘詩文無不深受德爾菲“凡事勿過度”的影響。面對希臘人初次萌動的理性之光,詩人們擔心的是人類從此相信自己的實力而失去敬畏、失去理性,所以他們會強調那些自滿自大者受到命運打擊的悲慘命運,索福克勒斯也不例外。弘揚人的智慧,絕對不是這部戲劇的主旨,給人以警告、打擊,讓人看到一個有神性的英雄的非理性,才是索福克勒斯的良苦用心。

參考文獻:

1.索福克勒斯與雅典啟蒙

2.悲劇與禮法:索福克勒斯、柏拉圖與莎士比亞

3.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希臘肅劇與政治哲學

4.索福克勒斯悲劇五種

5.希臘古典神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