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
"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很多人靠讀書實現了人生逆襲,

也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後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讀完書後前者比後在多做了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就是輸出。

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自己工作目標和夢想的手段。所以,書讀得再多,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也是白讀。讀完書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輸出的形式多種多樣,我總結了輸出的三個方面,說、寫、行。

01 把讀過的書變成你說的話

1、分享書中內容

閱讀完一本書後,總結內容,與人分享,有多種多樣的分享方式。

你可以把書中的整體概要、精華內容,或者是讓你印象深刻、觸動最深的部分分享給家人和朋友。

也可以把書中的要點與自己的經歷組合在一起,編成一些小話題,使談話變得既有趣又有深度。

2、養成將讀書帶入話題的習慣

將書中學到的內容放到和別人的談話中——“哦,我想起來了,xx書裡是這樣說的。”“xx人這麼寫過。”

這樣做會給人留下“這個人讀過不少書,是個愛學習的人”的印象,為你的人設增彩。

"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很多人靠讀書實現了人生逆襲,

也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後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讀完書後前者比後在多做了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就是輸出。

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自己工作目標和夢想的手段。所以,書讀得再多,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也是白讀。讀完書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輸出的形式多種多樣,我總結了輸出的三個方面,說、寫、行。

01 把讀過的書變成你說的話

1、分享書中內容

閱讀完一本書後,總結內容,與人分享,有多種多樣的分享方式。

你可以把書中的整體概要、精華內容,或者是讓你印象深刻、觸動最深的部分分享給家人和朋友。

也可以把書中的要點與自己的經歷組合在一起,編成一些小話題,使談話變得既有趣又有深度。

2、養成將讀書帶入話題的習慣

將書中學到的內容放到和別人的談話中——“哦,我想起來了,xx書裡是這樣說的。”“xx人這麼寫過。”

這樣做會給人留下“這個人讀過不少書,是個愛學習的人”的印象,為你的人設增彩。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比如,讀完《影響力》這本書,我在工作會議中的發言就能這麼說,“小米慣用的‘飢餓營銷’就是利用《影響力》這本書中提到的‘稀缺法則’,人們都怕買不到小米手機,從而激發了搶購的衝動,生怕慢了就買不到了。”既有理論依據又有事實,領導和同事就會覺得“這個人愛學習,邊看書還邊思考工作。”

經常這樣做能改善人際關係,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加順暢。

02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寫的文字

1、做讀書筆記,寫書評,幫助你吸收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完書後要做讀書筆記,寫書評。

做好讀書筆記能幫助你更好記住、思考書中的內容,後期你還可以直接複習筆記來回憶全書內容。好書至少讀2遍,甚至可能會讀無數次,因為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筆記就成為了複習的必備工具,每一次的筆記都是讀書+思考的結晶。

"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很多人靠讀書實現了人生逆襲,

也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後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讀完書後前者比後在多做了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就是輸出。

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自己工作目標和夢想的手段。所以,書讀得再多,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也是白讀。讀完書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輸出的形式多種多樣,我總結了輸出的三個方面,說、寫、行。

01 把讀過的書變成你說的話

1、分享書中內容

閱讀完一本書後,總結內容,與人分享,有多種多樣的分享方式。

你可以把書中的整體概要、精華內容,或者是讓你印象深刻、觸動最深的部分分享給家人和朋友。

也可以把書中的要點與自己的經歷組合在一起,編成一些小話題,使談話變得既有趣又有深度。

2、養成將讀書帶入話題的習慣

將書中學到的內容放到和別人的談話中——“哦,我想起來了,xx書裡是這樣說的。”“xx人這麼寫過。”

這樣做會給人留下“這個人讀過不少書,是個愛學習的人”的印象,為你的人設增彩。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比如,讀完《影響力》這本書,我在工作會議中的發言就能這麼說,“小米慣用的‘飢餓營銷’就是利用《影響力》這本書中提到的‘稀缺法則’,人們都怕買不到小米手機,從而激發了搶購的衝動,生怕慢了就買不到了。”既有理論依據又有事實,領導和同事就會覺得“這個人愛學習,邊看書還邊思考工作。”

經常這樣做能改善人際關係,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加順暢。

02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寫的文字

1、做讀書筆記,寫書評,幫助你吸收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完書後要做讀書筆記,寫書評。

做好讀書筆記能幫助你更好記住、思考書中的內容,後期你還可以直接複習筆記來回憶全書內容。好書至少讀2遍,甚至可能會讀無數次,因為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筆記就成為了複習的必備工具,每一次的筆記都是讀書+思考的結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讀書筆記怎麼做? 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了“蔥鮪火鍋式筆記摘抄一句或一段原文,並對這段話發表評論,記下你的所思所感這樣的摘抄與評論就像“蔥鮪火鍋”裡面的蔥和魚一樣,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接下來,怎麼把這個“蔥鮪火鍋式筆記”變成一篇書評呢?很簡單,你可以利用一條主線,把讀書筆記中的三段“蔥鮪火鍋”串起來,加上開頭、結尾,以及每一段的銜接過渡,就成為一篇言之有物的書評了。

可見,讀書筆記是書評的基礎,先把基礎工作做好,上層建築就好搭建。

"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很多人靠讀書實現了人生逆襲,

也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後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讀完書後前者比後在多做了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就是輸出。

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自己工作目標和夢想的手段。所以,書讀得再多,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也是白讀。讀完書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輸出的形式多種多樣,我總結了輸出的三個方面,說、寫、行。

01 把讀過的書變成你說的話

1、分享書中內容

閱讀完一本書後,總結內容,與人分享,有多種多樣的分享方式。

你可以把書中的整體概要、精華內容,或者是讓你印象深刻、觸動最深的部分分享給家人和朋友。

也可以把書中的要點與自己的經歷組合在一起,編成一些小話題,使談話變得既有趣又有深度。

2、養成將讀書帶入話題的習慣

將書中學到的內容放到和別人的談話中——“哦,我想起來了,xx書裡是這樣說的。”“xx人這麼寫過。”

這樣做會給人留下“這個人讀過不少書,是個愛學習的人”的印象,為你的人設增彩。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比如,讀完《影響力》這本書,我在工作會議中的發言就能這麼說,“小米慣用的‘飢餓營銷’就是利用《影響力》這本書中提到的‘稀缺法則’,人們都怕買不到小米手機,從而激發了搶購的衝動,生怕慢了就買不到了。”既有理論依據又有事實,領導和同事就會覺得“這個人愛學習,邊看書還邊思考工作。”

經常這樣做能改善人際關係,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加順暢。

02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寫的文字

1、做讀書筆記,寫書評,幫助你吸收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完書後要做讀書筆記,寫書評。

做好讀書筆記能幫助你更好記住、思考書中的內容,後期你還可以直接複習筆記來回憶全書內容。好書至少讀2遍,甚至可能會讀無數次,因為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筆記就成為了複習的必備工具,每一次的筆記都是讀書+思考的結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讀書筆記怎麼做? 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了“蔥鮪火鍋式筆記摘抄一句或一段原文,並對這段話發表評論,記下你的所思所感這樣的摘抄與評論就像“蔥鮪火鍋”裡面的蔥和魚一樣,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接下來,怎麼把這個“蔥鮪火鍋式筆記”變成一篇書評呢?很簡單,你可以利用一條主線,把讀書筆記中的三段“蔥鮪火鍋”串起來,加上開頭、結尾,以及每一段的銜接過渡,就成為一篇言之有物的書評了。

可見,讀書筆記是書評的基礎,先把基礎工作做好,上層建築就好搭建。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齋藤孝在《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一書中也提到了寫書評的兩個方法。

一是“8+2法則”八成堆砌客觀信息,二成添加主觀想法。也就是說一篇書評有八成內容是闡述原書內容,二成內容是自己的評論。其實用這個方法寫書評一點也不難,畢竟不用全篇文章都是原創,只需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解讀書中的內容,並把自己對這本書的思考寫出來就行了。

二是“限定*限定”:鎖定範圍,說明個人立場。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用來對一些大部頭或經典書籍進行評論。像莎士比亞的書,已經有很多人研究過寫了很多論文,而你想書評要怎麼寫呢,你可以介紹你是第一次閱讀,這是限定1,就是對你個人立場的限定,讓讀者知道這篇書評不是專門研究莎士比亞的人寫的,而是一個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人寫的,讓讀者對你的背景有所瞭解,是對讀者負責。限定2就可以寫到讀完輸以後對某一方面印象最為深刻,並針對這個部分進行評論,這就限定了書評的主題,以上就是鎖定範圍、限定立場的書評寫作方式。

閱讀是輸入,書評是輸出,通過思考,讓輸出與輸入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通過輸出,倒逼你進行思考,把書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血肉,真正吃透一本書。

"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很多人靠讀書實現了人生逆襲,

也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後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讀完書後前者比後在多做了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就是輸出。

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自己工作目標和夢想的手段。所以,書讀得再多,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也是白讀。讀完書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輸出的形式多種多樣,我總結了輸出的三個方面,說、寫、行。

01 把讀過的書變成你說的話

1、分享書中內容

閱讀完一本書後,總結內容,與人分享,有多種多樣的分享方式。

你可以把書中的整體概要、精華內容,或者是讓你印象深刻、觸動最深的部分分享給家人和朋友。

也可以把書中的要點與自己的經歷組合在一起,編成一些小話題,使談話變得既有趣又有深度。

2、養成將讀書帶入話題的習慣

將書中學到的內容放到和別人的談話中——“哦,我想起來了,xx書裡是這樣說的。”“xx人這麼寫過。”

這樣做會給人留下“這個人讀過不少書,是個愛學習的人”的印象,為你的人設增彩。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比如,讀完《影響力》這本書,我在工作會議中的發言就能這麼說,“小米慣用的‘飢餓營銷’就是利用《影響力》這本書中提到的‘稀缺法則’,人們都怕買不到小米手機,從而激發了搶購的衝動,生怕慢了就買不到了。”既有理論依據又有事實,領導和同事就會覺得“這個人愛學習,邊看書還邊思考工作。”

經常這樣做能改善人際關係,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加順暢。

02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寫的文字

1、做讀書筆記,寫書評,幫助你吸收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完書後要做讀書筆記,寫書評。

做好讀書筆記能幫助你更好記住、思考書中的內容,後期你還可以直接複習筆記來回憶全書內容。好書至少讀2遍,甚至可能會讀無數次,因為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筆記就成為了複習的必備工具,每一次的筆記都是讀書+思考的結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讀書筆記怎麼做? 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了“蔥鮪火鍋式筆記摘抄一句或一段原文,並對這段話發表評論,記下你的所思所感這樣的摘抄與評論就像“蔥鮪火鍋”裡面的蔥和魚一樣,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接下來,怎麼把這個“蔥鮪火鍋式筆記”變成一篇書評呢?很簡單,你可以利用一條主線,把讀書筆記中的三段“蔥鮪火鍋”串起來,加上開頭、結尾,以及每一段的銜接過渡,就成為一篇言之有物的書評了。

可見,讀書筆記是書評的基礎,先把基礎工作做好,上層建築就好搭建。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齋藤孝在《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一書中也提到了寫書評的兩個方法。

一是“8+2法則”八成堆砌客觀信息,二成添加主觀想法。也就是說一篇書評有八成內容是闡述原書內容,二成內容是自己的評論。其實用這個方法寫書評一點也不難,畢竟不用全篇文章都是原創,只需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解讀書中的內容,並把自己對這本書的思考寫出來就行了。

二是“限定*限定”:鎖定範圍,說明個人立場。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用來對一些大部頭或經典書籍進行評論。像莎士比亞的書,已經有很多人研究過寫了很多論文,而你想書評要怎麼寫呢,你可以介紹你是第一次閱讀,這是限定1,就是對你個人立場的限定,讓讀者知道這篇書評不是專門研究莎士比亞的人寫的,而是一個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人寫的,讓讀者對你的背景有所瞭解,是對讀者負責。限定2就可以寫到讀完輸以後對某一方面印象最為深刻,並針對這個部分進行評論,這就限定了書評的主題,以上就是鎖定範圍、限定立場的書評寫作方式。

閱讀是輸入,書評是輸出,通過思考,讓輸出與輸入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通過輸出,倒逼你進行思考,把書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血肉,真正吃透一本書。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2、建立“讀書檔案”,把學到的知識高效轉化為行動

讀完赤羽雄二的《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以後,我就學會了書中介紹的“讀書檔案”這個好用的工具,養成了為每一本書建立“讀書檔案”的習慣,這個檔案能幫助我把書中內容高效落地。

我的“讀書檔案”在赤羽雄二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包含閱讀目的、一句話精華概要、讀後感、將採取的行動和三個月後的成果這五個板塊。

“閱讀目的”是在讀書前就設定好了,讓我讀書目的清晰,知道自己不是漫無目的隨便讀的,而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帶著閱讀目的到書中找答案。設定閱讀目的是有效讀書的前提。

“一句話精華概要”是為了鍛鍊自己的總結能力,用一句話就把整本書的精華內容概括出來,這本書說什麼,一目瞭然。

“讀後感”記錄了針對閱讀目的所找到的答案,我認為特別有感觸的地方,以及讀完書後的收穫等等。

“將採取的行動”就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點應用到我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將採取的具體行動,每一條行動都要可執行才有效。

“3月後的成果”是我對自己的預期,採取行動以後3個月,我將有什麼收穫。同時這也是給自己一個重新審視和評價行動力的機會,在限定時間內檢驗自己的行動成果,檢驗自己讀完一本書以後到底有多少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很多人靠讀書實現了人生逆襲,

也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後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讀完書後前者比後在多做了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就是輸出。

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自己工作目標和夢想的手段。所以,書讀得再多,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也是白讀。讀完書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輸出的形式多種多樣,我總結了輸出的三個方面,說、寫、行。

01 把讀過的書變成你說的話

1、分享書中內容

閱讀完一本書後,總結內容,與人分享,有多種多樣的分享方式。

你可以把書中的整體概要、精華內容,或者是讓你印象深刻、觸動最深的部分分享給家人和朋友。

也可以把書中的要點與自己的經歷組合在一起,編成一些小話題,使談話變得既有趣又有深度。

2、養成將讀書帶入話題的習慣

將書中學到的內容放到和別人的談話中——“哦,我想起來了,xx書裡是這樣說的。”“xx人這麼寫過。”

這樣做會給人留下“這個人讀過不少書,是個愛學習的人”的印象,為你的人設增彩。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比如,讀完《影響力》這本書,我在工作會議中的發言就能這麼說,“小米慣用的‘飢餓營銷’就是利用《影響力》這本書中提到的‘稀缺法則’,人們都怕買不到小米手機,從而激發了搶購的衝動,生怕慢了就買不到了。”既有理論依據又有事實,領導和同事就會覺得“這個人愛學習,邊看書還邊思考工作。”

經常這樣做能改善人際關係,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加順暢。

02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寫的文字

1、做讀書筆記,寫書評,幫助你吸收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完書後要做讀書筆記,寫書評。

做好讀書筆記能幫助你更好記住、思考書中的內容,後期你還可以直接複習筆記來回憶全書內容。好書至少讀2遍,甚至可能會讀無數次,因為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筆記就成為了複習的必備工具,每一次的筆記都是讀書+思考的結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讀書筆記怎麼做? 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了“蔥鮪火鍋式筆記摘抄一句或一段原文,並對這段話發表評論,記下你的所思所感這樣的摘抄與評論就像“蔥鮪火鍋”裡面的蔥和魚一樣,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接下來,怎麼把這個“蔥鮪火鍋式筆記”變成一篇書評呢?很簡單,你可以利用一條主線,把讀書筆記中的三段“蔥鮪火鍋”串起來,加上開頭、結尾,以及每一段的銜接過渡,就成為一篇言之有物的書評了。

可見,讀書筆記是書評的基礎,先把基礎工作做好,上層建築就好搭建。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齋藤孝在《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一書中也提到了寫書評的兩個方法。

一是“8+2法則”八成堆砌客觀信息,二成添加主觀想法。也就是說一篇書評有八成內容是闡述原書內容,二成內容是自己的評論。其實用這個方法寫書評一點也不難,畢竟不用全篇文章都是原創,只需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解讀書中的內容,並把自己對這本書的思考寫出來就行了。

二是“限定*限定”:鎖定範圍,說明個人立場。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用來對一些大部頭或經典書籍進行評論。像莎士比亞的書,已經有很多人研究過寫了很多論文,而你想書評要怎麼寫呢,你可以介紹你是第一次閱讀,這是限定1,就是對你個人立場的限定,讓讀者知道這篇書評不是專門研究莎士比亞的人寫的,而是一個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人寫的,讓讀者對你的背景有所瞭解,是對讀者負責。限定2就可以寫到讀完輸以後對某一方面印象最為深刻,並針對這個部分進行評論,這就限定了書評的主題,以上就是鎖定範圍、限定立場的書評寫作方式。

閱讀是輸入,書評是輸出,通過思考,讓輸出與輸入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通過輸出,倒逼你進行思考,把書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血肉,真正吃透一本書。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2、建立“讀書檔案”,把學到的知識高效轉化為行動

讀完赤羽雄二的《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以後,我就學會了書中介紹的“讀書檔案”這個好用的工具,養成了為每一本書建立“讀書檔案”的習慣,這個檔案能幫助我把書中內容高效落地。

我的“讀書檔案”在赤羽雄二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包含閱讀目的、一句話精華概要、讀後感、將採取的行動和三個月後的成果這五個板塊。

“閱讀目的”是在讀書前就設定好了,讓我讀書目的清晰,知道自己不是漫無目的隨便讀的,而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帶著閱讀目的到書中找答案。設定閱讀目的是有效讀書的前提。

“一句話精華概要”是為了鍛鍊自己的總結能力,用一句話就把整本書的精華內容概括出來,這本書說什麼,一目瞭然。

“讀後感”記錄了針對閱讀目的所找到的答案,我認為特別有感觸的地方,以及讀完書後的收穫等等。

“將採取的行動”就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點應用到我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將採取的具體行動,每一條行動都要可執行才有效。

“3月後的成果”是我對自己的預期,採取行動以後3個月,我將有什麼收穫。同時這也是給自己一個重新審視和評價行動力的機會,在限定時間內檢驗自己的行動成果,檢驗自己讀完一本書以後到底有多少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3、製作思維導圖,整理思路

讀完書後,你還可以製作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不僅能幫你記住書中內容,還能幫助你發散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要了解思維導圖的原理和製作方法可以閱讀思維導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所著的《思維導圖》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來製作讀書思維導圖。一是根據全書的目錄順序整理出全書的架構層次,幫你記住整本書的內容。

二是根據你自己的感受,製作你認為是重點內容的思維導圖,這樣一看到導圖你就能回憶起自己當時認為的要點是什麼。這是獨屬於你的讀書記憶。

"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很多人靠讀書實現了人生逆襲,

也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後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讀完書後前者比後在多做了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就是輸出。

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自己工作目標和夢想的手段。所以,書讀得再多,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也是白讀。讀完書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輸出的形式多種多樣,我總結了輸出的三個方面,說、寫、行。

01 把讀過的書變成你說的話

1、分享書中內容

閱讀完一本書後,總結內容,與人分享,有多種多樣的分享方式。

你可以把書中的整體概要、精華內容,或者是讓你印象深刻、觸動最深的部分分享給家人和朋友。

也可以把書中的要點與自己的經歷組合在一起,編成一些小話題,使談話變得既有趣又有深度。

2、養成將讀書帶入話題的習慣

將書中學到的內容放到和別人的談話中——“哦,我想起來了,xx書裡是這樣說的。”“xx人這麼寫過。”

這樣做會給人留下“這個人讀過不少書,是個愛學習的人”的印象,為你的人設增彩。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比如,讀完《影響力》這本書,我在工作會議中的發言就能這麼說,“小米慣用的‘飢餓營銷’就是利用《影響力》這本書中提到的‘稀缺法則’,人們都怕買不到小米手機,從而激發了搶購的衝動,生怕慢了就買不到了。”既有理論依據又有事實,領導和同事就會覺得“這個人愛學習,邊看書還邊思考工作。”

經常這樣做能改善人際關係,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加順暢。

02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寫的文字

1、做讀書筆記,寫書評,幫助你吸收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完書後要做讀書筆記,寫書評。

做好讀書筆記能幫助你更好記住、思考書中的內容,後期你還可以直接複習筆記來回憶全書內容。好書至少讀2遍,甚至可能會讀無數次,因為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筆記就成為了複習的必備工具,每一次的筆記都是讀書+思考的結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讀書筆記怎麼做? 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了“蔥鮪火鍋式筆記摘抄一句或一段原文,並對這段話發表評論,記下你的所思所感這樣的摘抄與評論就像“蔥鮪火鍋”裡面的蔥和魚一樣,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接下來,怎麼把這個“蔥鮪火鍋式筆記”變成一篇書評呢?很簡單,你可以利用一條主線,把讀書筆記中的三段“蔥鮪火鍋”串起來,加上開頭、結尾,以及每一段的銜接過渡,就成為一篇言之有物的書評了。

可見,讀書筆記是書評的基礎,先把基礎工作做好,上層建築就好搭建。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齋藤孝在《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一書中也提到了寫書評的兩個方法。

一是“8+2法則”八成堆砌客觀信息,二成添加主觀想法。也就是說一篇書評有八成內容是闡述原書內容,二成內容是自己的評論。其實用這個方法寫書評一點也不難,畢竟不用全篇文章都是原創,只需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解讀書中的內容,並把自己對這本書的思考寫出來就行了。

二是“限定*限定”:鎖定範圍,說明個人立場。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用來對一些大部頭或經典書籍進行評論。像莎士比亞的書,已經有很多人研究過寫了很多論文,而你想書評要怎麼寫呢,你可以介紹你是第一次閱讀,這是限定1,就是對你個人立場的限定,讓讀者知道這篇書評不是專門研究莎士比亞的人寫的,而是一個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人寫的,讓讀者對你的背景有所瞭解,是對讀者負責。限定2就可以寫到讀完輸以後對某一方面印象最為深刻,並針對這個部分進行評論,這就限定了書評的主題,以上就是鎖定範圍、限定立場的書評寫作方式。

閱讀是輸入,書評是輸出,通過思考,讓輸出與輸入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通過輸出,倒逼你進行思考,把書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血肉,真正吃透一本書。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2、建立“讀書檔案”,把學到的知識高效轉化為行動

讀完赤羽雄二的《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以後,我就學會了書中介紹的“讀書檔案”這個好用的工具,養成了為每一本書建立“讀書檔案”的習慣,這個檔案能幫助我把書中內容高效落地。

我的“讀書檔案”在赤羽雄二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包含閱讀目的、一句話精華概要、讀後感、將採取的行動和三個月後的成果這五個板塊。

“閱讀目的”是在讀書前就設定好了,讓我讀書目的清晰,知道自己不是漫無目的隨便讀的,而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帶著閱讀目的到書中找答案。設定閱讀目的是有效讀書的前提。

“一句話精華概要”是為了鍛鍊自己的總結能力,用一句話就把整本書的精華內容概括出來,這本書說什麼,一目瞭然。

“讀後感”記錄了針對閱讀目的所找到的答案,我認為特別有感觸的地方,以及讀完書後的收穫等等。

“將採取的行動”就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點應用到我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將採取的具體行動,每一條行動都要可執行才有效。

“3月後的成果”是我對自己的預期,採取行動以後3個月,我將有什麼收穫。同時這也是給自己一個重新審視和評價行動力的機會,在限定時間內檢驗自己的行動成果,檢驗自己讀完一本書以後到底有多少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3、製作思維導圖,整理思路

讀完書後,你還可以製作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不僅能幫你記住書中內容,還能幫助你發散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要了解思維導圖的原理和製作方法可以閱讀思維導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所著的《思維導圖》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來製作讀書思維導圖。一是根據全書的目錄順序整理出全書的架構層次,幫你記住整本書的內容。

二是根據你自己的感受,製作你認為是重點內容的思維導圖,這樣一看到導圖你就能回憶起自己當時認為的要點是什麼。這是獨屬於你的讀書記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03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做的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1、分享讀書成果,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提升溝通能力

你還可以通過線下、線上讀書會的形式,與書友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通過討論,你對一本書的思考和理解更加深入,並獲得多視角解讀一本書的思考方式。

"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很多人靠讀書實現了人生逆襲,

也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後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讀完書後前者比後在多做了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就是輸出。

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自己工作目標和夢想的手段。所以,書讀得再多,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也是白讀。讀完書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輸出的形式多種多樣,我總結了輸出的三個方面,說、寫、行。

01 把讀過的書變成你說的話

1、分享書中內容

閱讀完一本書後,總結內容,與人分享,有多種多樣的分享方式。

你可以把書中的整體概要、精華內容,或者是讓你印象深刻、觸動最深的部分分享給家人和朋友。

也可以把書中的要點與自己的經歷組合在一起,編成一些小話題,使談話變得既有趣又有深度。

2、養成將讀書帶入話題的習慣

將書中學到的內容放到和別人的談話中——“哦,我想起來了,xx書裡是這樣說的。”“xx人這麼寫過。”

這樣做會給人留下“這個人讀過不少書,是個愛學習的人”的印象,為你的人設增彩。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比如,讀完《影響力》這本書,我在工作會議中的發言就能這麼說,“小米慣用的‘飢餓營銷’就是利用《影響力》這本書中提到的‘稀缺法則’,人們都怕買不到小米手機,從而激發了搶購的衝動,生怕慢了就買不到了。”既有理論依據又有事實,領導和同事就會覺得“這個人愛學習,邊看書還邊思考工作。”

經常這樣做能改善人際關係,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加順暢。

02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寫的文字

1、做讀書筆記,寫書評,幫助你吸收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完書後要做讀書筆記,寫書評。

做好讀書筆記能幫助你更好記住、思考書中的內容,後期你還可以直接複習筆記來回憶全書內容。好書至少讀2遍,甚至可能會讀無數次,因為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筆記就成為了複習的必備工具,每一次的筆記都是讀書+思考的結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讀書筆記怎麼做? 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了“蔥鮪火鍋式筆記摘抄一句或一段原文,並對這段話發表評論,記下你的所思所感這樣的摘抄與評論就像“蔥鮪火鍋”裡面的蔥和魚一樣,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接下來,怎麼把這個“蔥鮪火鍋式筆記”變成一篇書評呢?很簡單,你可以利用一條主線,把讀書筆記中的三段“蔥鮪火鍋”串起來,加上開頭、結尾,以及每一段的銜接過渡,就成為一篇言之有物的書評了。

可見,讀書筆記是書評的基礎,先把基礎工作做好,上層建築就好搭建。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齋藤孝在《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一書中也提到了寫書評的兩個方法。

一是“8+2法則”八成堆砌客觀信息,二成添加主觀想法。也就是說一篇書評有八成內容是闡述原書內容,二成內容是自己的評論。其實用這個方法寫書評一點也不難,畢竟不用全篇文章都是原創,只需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解讀書中的內容,並把自己對這本書的思考寫出來就行了。

二是“限定*限定”:鎖定範圍,說明個人立場。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用來對一些大部頭或經典書籍進行評論。像莎士比亞的書,已經有很多人研究過寫了很多論文,而你想書評要怎麼寫呢,你可以介紹你是第一次閱讀,這是限定1,就是對你個人立場的限定,讓讀者知道這篇書評不是專門研究莎士比亞的人寫的,而是一個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人寫的,讓讀者對你的背景有所瞭解,是對讀者負責。限定2就可以寫到讀完輸以後對某一方面印象最為深刻,並針對這個部分進行評論,這就限定了書評的主題,以上就是鎖定範圍、限定立場的書評寫作方式。

閱讀是輸入,書評是輸出,通過思考,讓輸出與輸入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通過輸出,倒逼你進行思考,把書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血肉,真正吃透一本書。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2、建立“讀書檔案”,把學到的知識高效轉化為行動

讀完赤羽雄二的《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以後,我就學會了書中介紹的“讀書檔案”這個好用的工具,養成了為每一本書建立“讀書檔案”的習慣,這個檔案能幫助我把書中內容高效落地。

我的“讀書檔案”在赤羽雄二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包含閱讀目的、一句話精華概要、讀後感、將採取的行動和三個月後的成果這五個板塊。

“閱讀目的”是在讀書前就設定好了,讓我讀書目的清晰,知道自己不是漫無目的隨便讀的,而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帶著閱讀目的到書中找答案。設定閱讀目的是有效讀書的前提。

“一句話精華概要”是為了鍛鍊自己的總結能力,用一句話就把整本書的精華內容概括出來,這本書說什麼,一目瞭然。

“讀後感”記錄了針對閱讀目的所找到的答案,我認為特別有感觸的地方,以及讀完書後的收穫等等。

“將採取的行動”就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點應用到我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將採取的具體行動,每一條行動都要可執行才有效。

“3月後的成果”是我對自己的預期,採取行動以後3個月,我將有什麼收穫。同時這也是給自己一個重新審視和評價行動力的機會,在限定時間內檢驗自己的行動成果,檢驗自己讀完一本書以後到底有多少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3、製作思維導圖,整理思路

讀完書後,你還可以製作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不僅能幫你記住書中內容,還能幫助你發散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要了解思維導圖的原理和製作方法可以閱讀思維導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所著的《思維導圖》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來製作讀書思維導圖。一是根據全書的目錄順序整理出全書的架構層次,幫你記住整本書的內容。

二是根據你自己的感受,製作你認為是重點內容的思維導圖,這樣一看到導圖你就能回憶起自己當時認為的要點是什麼。這是獨屬於你的讀書記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03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做的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1、分享讀書成果,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提升溝通能力

你還可以通過線下、線上讀書會的形式,與書友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通過討論,你對一本書的思考和理解更加深入,並獲得多視角解讀一本書的思考方式。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2、從書中找到改進辦法,應用到工作中

當我讀完《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後,每當遇到工作問題時,我都會提醒自己積極主動,關注影響圈,而不是關注圈。

讀完《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後,我瞭解到一天24小時的價值是不均等的,起床後的2-3個小時是大腦的“黃金時間”,適合用來做“專注性工作”。於是,我每天都比孩子早起1個小時,利用這段無人干擾的時間看書、寫作,自我投資。到了單位以後抓緊時間,上午先寫方案,下午再安排其他“非專注性”工作。我發現一天能完成更多工作,效率更高。

"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很多人靠讀書實現了人生逆襲,

也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後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讀完書後前者比後在多做了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就是輸出。

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自己工作目標和夢想的手段。所以,書讀得再多,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也是白讀。讀完書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輸出的形式多種多樣,我總結了輸出的三個方面,說、寫、行。

01 把讀過的書變成你說的話

1、分享書中內容

閱讀完一本書後,總結內容,與人分享,有多種多樣的分享方式。

你可以把書中的整體概要、精華內容,或者是讓你印象深刻、觸動最深的部分分享給家人和朋友。

也可以把書中的要點與自己的經歷組合在一起,編成一些小話題,使談話變得既有趣又有深度。

2、養成將讀書帶入話題的習慣

將書中學到的內容放到和別人的談話中——“哦,我想起來了,xx書裡是這樣說的。”“xx人這麼寫過。”

這樣做會給人留下“這個人讀過不少書,是個愛學習的人”的印象,為你的人設增彩。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比如,讀完《影響力》這本書,我在工作會議中的發言就能這麼說,“小米慣用的‘飢餓營銷’就是利用《影響力》這本書中提到的‘稀缺法則’,人們都怕買不到小米手機,從而激發了搶購的衝動,生怕慢了就買不到了。”既有理論依據又有事實,領導和同事就會覺得“這個人愛學習,邊看書還邊思考工作。”

經常這樣做能改善人際關係,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加順暢。

02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寫的文字

1、做讀書筆記,寫書評,幫助你吸收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完書後要做讀書筆記,寫書評。

做好讀書筆記能幫助你更好記住、思考書中的內容,後期你還可以直接複習筆記來回憶全書內容。好書至少讀2遍,甚至可能會讀無數次,因為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筆記就成為了複習的必備工具,每一次的筆記都是讀書+思考的結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讀書筆記怎麼做? 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了“蔥鮪火鍋式筆記摘抄一句或一段原文,並對這段話發表評論,記下你的所思所感這樣的摘抄與評論就像“蔥鮪火鍋”裡面的蔥和魚一樣,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接下來,怎麼把這個“蔥鮪火鍋式筆記”變成一篇書評呢?很簡單,你可以利用一條主線,把讀書筆記中的三段“蔥鮪火鍋”串起來,加上開頭、結尾,以及每一段的銜接過渡,就成為一篇言之有物的書評了。

可見,讀書筆記是書評的基礎,先把基礎工作做好,上層建築就好搭建。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齋藤孝在《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一書中也提到了寫書評的兩個方法。

一是“8+2法則”八成堆砌客觀信息,二成添加主觀想法。也就是說一篇書評有八成內容是闡述原書內容,二成內容是自己的評論。其實用這個方法寫書評一點也不難,畢竟不用全篇文章都是原創,只需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解讀書中的內容,並把自己對這本書的思考寫出來就行了。

二是“限定*限定”:鎖定範圍,說明個人立場。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用來對一些大部頭或經典書籍進行評論。像莎士比亞的書,已經有很多人研究過寫了很多論文,而你想書評要怎麼寫呢,你可以介紹你是第一次閱讀,這是限定1,就是對你個人立場的限定,讓讀者知道這篇書評不是專門研究莎士比亞的人寫的,而是一個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人寫的,讓讀者對你的背景有所瞭解,是對讀者負責。限定2就可以寫到讀完輸以後對某一方面印象最為深刻,並針對這個部分進行評論,這就限定了書評的主題,以上就是鎖定範圍、限定立場的書評寫作方式。

閱讀是輸入,書評是輸出,通過思考,讓輸出與輸入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通過輸出,倒逼你進行思考,把書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血肉,真正吃透一本書。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2、建立“讀書檔案”,把學到的知識高效轉化為行動

讀完赤羽雄二的《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以後,我就學會了書中介紹的“讀書檔案”這個好用的工具,養成了為每一本書建立“讀書檔案”的習慣,這個檔案能幫助我把書中內容高效落地。

我的“讀書檔案”在赤羽雄二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包含閱讀目的、一句話精華概要、讀後感、將採取的行動和三個月後的成果這五個板塊。

“閱讀目的”是在讀書前就設定好了,讓我讀書目的清晰,知道自己不是漫無目的隨便讀的,而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帶著閱讀目的到書中找答案。設定閱讀目的是有效讀書的前提。

“一句話精華概要”是為了鍛鍊自己的總結能力,用一句話就把整本書的精華內容概括出來,這本書說什麼,一目瞭然。

“讀後感”記錄了針對閱讀目的所找到的答案,我認為特別有感觸的地方,以及讀完書後的收穫等等。

“將採取的行動”就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點應用到我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將採取的具體行動,每一條行動都要可執行才有效。

“3月後的成果”是我對自己的預期,採取行動以後3個月,我將有什麼收穫。同時這也是給自己一個重新審視和評價行動力的機會,在限定時間內檢驗自己的行動成果,檢驗自己讀完一本書以後到底有多少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3、製作思維導圖,整理思路

讀完書後,你還可以製作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不僅能幫你記住書中內容,還能幫助你發散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要了解思維導圖的原理和製作方法可以閱讀思維導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所著的《思維導圖》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來製作讀書思維導圖。一是根據全書的目錄順序整理出全書的架構層次,幫你記住整本書的內容。

二是根據你自己的感受,製作你認為是重點內容的思維導圖,這樣一看到導圖你就能回憶起自己當時認為的要點是什麼。這是獨屬於你的讀書記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03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做的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1、分享讀書成果,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提升溝通能力

你還可以通過線下、線上讀書會的形式,與書友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通過討論,你對一本書的思考和理解更加深入,並獲得多視角解讀一本書的思考方式。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2、從書中找到改進辦法,應用到工作中

當我讀完《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後,每當遇到工作問題時,我都會提醒自己積極主動,關注影響圈,而不是關注圈。

讀完《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後,我瞭解到一天24小時的價值是不均等的,起床後的2-3個小時是大腦的“黃金時間”,適合用來做“專注性工作”。於是,我每天都比孩子早起1個小時,利用這段無人干擾的時間看書、寫作,自我投資。到了單位以後抓緊時間,上午先寫方案,下午再安排其他“非專注性”工作。我發現一天能完成更多工作,效率更高。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看完《高效休息法》後,我會在工作中主動休息,利用正念冥想的方式,保持正念,關注呼吸,伸展胳膊和身體,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身體上,讓大腦得到徹底放鬆,從而提升工作效率。

讀完《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後,運用“自上而下”的寫作法,在寫工作報告的時候,就開門見山地把結論先寫在開頭,後面再具體按照事情的重要性來安排順序,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依次類推。

"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很多人靠讀書實現了人生逆襲,

也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後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讀完書後前者比後在多做了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就是輸出。

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自己工作目標和夢想的手段。所以,書讀得再多,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也是白讀。讀完書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輸出的形式多種多樣,我總結了輸出的三個方面,說、寫、行。

01 把讀過的書變成你說的話

1、分享書中內容

閱讀完一本書後,總結內容,與人分享,有多種多樣的分享方式。

你可以把書中的整體概要、精華內容,或者是讓你印象深刻、觸動最深的部分分享給家人和朋友。

也可以把書中的要點與自己的經歷組合在一起,編成一些小話題,使談話變得既有趣又有深度。

2、養成將讀書帶入話題的習慣

將書中學到的內容放到和別人的談話中——“哦,我想起來了,xx書裡是這樣說的。”“xx人這麼寫過。”

這樣做會給人留下“這個人讀過不少書,是個愛學習的人”的印象,為你的人設增彩。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比如,讀完《影響力》這本書,我在工作會議中的發言就能這麼說,“小米慣用的‘飢餓營銷’就是利用《影響力》這本書中提到的‘稀缺法則’,人們都怕買不到小米手機,從而激發了搶購的衝動,生怕慢了就買不到了。”既有理論依據又有事實,領導和同事就會覺得“這個人愛學習,邊看書還邊思考工作。”

經常這樣做能改善人際關係,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加順暢。

02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寫的文字

1、做讀書筆記,寫書評,幫助你吸收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完書後要做讀書筆記,寫書評。

做好讀書筆記能幫助你更好記住、思考書中的內容,後期你還可以直接複習筆記來回憶全書內容。好書至少讀2遍,甚至可能會讀無數次,因為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筆記就成為了複習的必備工具,每一次的筆記都是讀書+思考的結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讀書筆記怎麼做? 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了“蔥鮪火鍋式筆記摘抄一句或一段原文,並對這段話發表評論,記下你的所思所感這樣的摘抄與評論就像“蔥鮪火鍋”裡面的蔥和魚一樣,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接下來,怎麼把這個“蔥鮪火鍋式筆記”變成一篇書評呢?很簡單,你可以利用一條主線,把讀書筆記中的三段“蔥鮪火鍋”串起來,加上開頭、結尾,以及每一段的銜接過渡,就成為一篇言之有物的書評了。

可見,讀書筆記是書評的基礎,先把基礎工作做好,上層建築就好搭建。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齋藤孝在《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一書中也提到了寫書評的兩個方法。

一是“8+2法則”八成堆砌客觀信息,二成添加主觀想法。也就是說一篇書評有八成內容是闡述原書內容,二成內容是自己的評論。其實用這個方法寫書評一點也不難,畢竟不用全篇文章都是原創,只需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解讀書中的內容,並把自己對這本書的思考寫出來就行了。

二是“限定*限定”:鎖定範圍,說明個人立場。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用來對一些大部頭或經典書籍進行評論。像莎士比亞的書,已經有很多人研究過寫了很多論文,而你想書評要怎麼寫呢,你可以介紹你是第一次閱讀,這是限定1,就是對你個人立場的限定,讓讀者知道這篇書評不是專門研究莎士比亞的人寫的,而是一個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人寫的,讓讀者對你的背景有所瞭解,是對讀者負責。限定2就可以寫到讀完輸以後對某一方面印象最為深刻,並針對這個部分進行評論,這就限定了書評的主題,以上就是鎖定範圍、限定立場的書評寫作方式。

閱讀是輸入,書評是輸出,通過思考,讓輸出與輸入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通過輸出,倒逼你進行思考,把書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血肉,真正吃透一本書。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2、建立“讀書檔案”,把學到的知識高效轉化為行動

讀完赤羽雄二的《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以後,我就學會了書中介紹的“讀書檔案”這個好用的工具,養成了為每一本書建立“讀書檔案”的習慣,這個檔案能幫助我把書中內容高效落地。

我的“讀書檔案”在赤羽雄二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包含閱讀目的、一句話精華概要、讀後感、將採取的行動和三個月後的成果這五個板塊。

“閱讀目的”是在讀書前就設定好了,讓我讀書目的清晰,知道自己不是漫無目的隨便讀的,而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帶著閱讀目的到書中找答案。設定閱讀目的是有效讀書的前提。

“一句話精華概要”是為了鍛鍊自己的總結能力,用一句話就把整本書的精華內容概括出來,這本書說什麼,一目瞭然。

“讀後感”記錄了針對閱讀目的所找到的答案,我認為特別有感觸的地方,以及讀完書後的收穫等等。

“將採取的行動”就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點應用到我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將採取的具體行動,每一條行動都要可執行才有效。

“3月後的成果”是我對自己的預期,採取行動以後3個月,我將有什麼收穫。同時這也是給自己一個重新審視和評價行動力的機會,在限定時間內檢驗自己的行動成果,檢驗自己讀完一本書以後到底有多少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3、製作思維導圖,整理思路

讀完書後,你還可以製作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不僅能幫你記住書中內容,還能幫助你發散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要了解思維導圖的原理和製作方法可以閱讀思維導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所著的《思維導圖》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來製作讀書思維導圖。一是根據全書的目錄順序整理出全書的架構層次,幫你記住整本書的內容。

二是根據你自己的感受,製作你認為是重點內容的思維導圖,這樣一看到導圖你就能回憶起自己當時認為的要點是什麼。這是獨屬於你的讀書記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03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做的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1、分享讀書成果,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提升溝通能力

你還可以通過線下、線上讀書會的形式,與書友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通過討論,你對一本書的思考和理解更加深入,並獲得多視角解讀一本書的思考方式。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2、從書中找到改進辦法,應用到工作中

當我讀完《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後,每當遇到工作問題時,我都會提醒自己積極主動,關注影響圈,而不是關注圈。

讀完《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後,我瞭解到一天24小時的價值是不均等的,起床後的2-3個小時是大腦的“黃金時間”,適合用來做“專注性工作”。於是,我每天都比孩子早起1個小時,利用這段無人干擾的時間看書、寫作,自我投資。到了單位以後抓緊時間,上午先寫方案,下午再安排其他“非專注性”工作。我發現一天能完成更多工作,效率更高。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看完《高效休息法》後,我會在工作中主動休息,利用正念冥想的方式,保持正念,關注呼吸,伸展胳膊和身體,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身體上,讓大腦得到徹底放鬆,從而提升工作效率。

讀完《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後,運用“自上而下”的寫作法,在寫工作報告的時候,就開門見山地把結論先寫在開頭,後面再具體按照事情的重要性來安排順序,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依次類推。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3、不用顛覆,只需每次改進一點,持續改善,就能改變生活

看完《斷舍離》以後,我果斷把衣櫃裡面的衣服清理出三分之二,只留下了真心喜歡、經常穿的三分之一,並在買衣服之前慎重考慮,到底是不是我必須的。同時,把原來囤積的無用的東西都送人了,通過極簡生活方式,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條理、更清爽,更輕鬆、更有品質。

看完《改變你的姿態,改變你的氣質》之後,我在合影時會用包包來遮擋肚子,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坐姿,通過正確的坐姿讓自己既高效又美麗。

讀完一系列手帳主題的書後,就把每日的筆記做成了手帳形式,從今年3月份到現在,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寫完了3個筆記本,從這3個筆記本里面,我看到了自己的手帳越做越好看,特別有成就感,做手賬成為我每天非常期待的幸福時光。

"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很多人靠讀書實現了人生逆襲,

也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後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兩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讀完書後前者比後在多做了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就是輸出。

讀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自己工作目標和夢想的手段。所以,書讀得再多,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也是白讀。讀完書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輸出的形式多種多樣,我總結了輸出的三個方面,說、寫、行。

01 把讀過的書變成你說的話

1、分享書中內容

閱讀完一本書後,總結內容,與人分享,有多種多樣的分享方式。

你可以把書中的整體概要、精華內容,或者是讓你印象深刻、觸動最深的部分分享給家人和朋友。

也可以把書中的要點與自己的經歷組合在一起,編成一些小話題,使談話變得既有趣又有深度。

2、養成將讀書帶入話題的習慣

將書中學到的內容放到和別人的談話中——“哦,我想起來了,xx書裡是這樣說的。”“xx人這麼寫過。”

這樣做會給人留下“這個人讀過不少書,是個愛學習的人”的印象,為你的人設增彩。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比如,讀完《影響力》這本書,我在工作會議中的發言就能這麼說,“小米慣用的‘飢餓營銷’就是利用《影響力》這本書中提到的‘稀缺法則’,人們都怕買不到小米手機,從而激發了搶購的衝動,生怕慢了就買不到了。”既有理論依據又有事實,領導和同事就會覺得“這個人愛學習,邊看書還邊思考工作。”

經常這樣做能改善人際關係,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加順暢。

02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寫的文字

1、做讀書筆記,寫書評,幫助你吸收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完書後要做讀書筆記,寫書評。

做好讀書筆記能幫助你更好記住、思考書中的內容,後期你還可以直接複習筆記來回憶全書內容。好書至少讀2遍,甚至可能會讀無數次,因為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筆記就成為了複習的必備工具,每一次的筆記都是讀書+思考的結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讀書筆記怎麼做? 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了“蔥鮪火鍋式筆記摘抄一句或一段原文,並對這段話發表評論,記下你的所思所感這樣的摘抄與評論就像“蔥鮪火鍋”裡面的蔥和魚一樣,都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接下來,怎麼把這個“蔥鮪火鍋式筆記”變成一篇書評呢?很簡單,你可以利用一條主線,把讀書筆記中的三段“蔥鮪火鍋”串起來,加上開頭、結尾,以及每一段的銜接過渡,就成為一篇言之有物的書評了。

可見,讀書筆記是書評的基礎,先把基礎工作做好,上層建築就好搭建。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齋藤孝在《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一書中也提到了寫書評的兩個方法。

一是“8+2法則”八成堆砌客觀信息,二成添加主觀想法。也就是說一篇書評有八成內容是闡述原書內容,二成內容是自己的評論。其實用這個方法寫書評一點也不難,畢竟不用全篇文章都是原創,只需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解讀書中的內容,並把自己對這本書的思考寫出來就行了。

二是“限定*限定”:鎖定範圍,說明個人立場。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用來對一些大部頭或經典書籍進行評論。像莎士比亞的書,已經有很多人研究過寫了很多論文,而你想書評要怎麼寫呢,你可以介紹你是第一次閱讀,這是限定1,就是對你個人立場的限定,讓讀者知道這篇書評不是專門研究莎士比亞的人寫的,而是一個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人寫的,讓讀者對你的背景有所瞭解,是對讀者負責。限定2就可以寫到讀完輸以後對某一方面印象最為深刻,並針對這個部分進行評論,這就限定了書評的主題,以上就是鎖定範圍、限定立場的書評寫作方式。

閱讀是輸入,書評是輸出,通過思考,讓輸出與輸入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通過輸出,倒逼你進行思考,把書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血肉,真正吃透一本書。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2、建立“讀書檔案”,把學到的知識高效轉化為行動

讀完赤羽雄二的《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以後,我就學會了書中介紹的“讀書檔案”這個好用的工具,養成了為每一本書建立“讀書檔案”的習慣,這個檔案能幫助我把書中內容高效落地。

我的“讀書檔案”在赤羽雄二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包含閱讀目的、一句話精華概要、讀後感、將採取的行動和三個月後的成果這五個板塊。

“閱讀目的”是在讀書前就設定好了,讓我讀書目的清晰,知道自己不是漫無目的隨便讀的,而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帶著閱讀目的到書中找答案。設定閱讀目的是有效讀書的前提。

“一句話精華概要”是為了鍛鍊自己的總結能力,用一句話就把整本書的精華內容概括出來,這本書說什麼,一目瞭然。

“讀後感”記錄了針對閱讀目的所找到的答案,我認為特別有感觸的地方,以及讀完書後的收穫等等。

“將採取的行動”就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點應用到我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將採取的具體行動,每一條行動都要可執行才有效。

“3月後的成果”是我對自己的預期,採取行動以後3個月,我將有什麼收穫。同時這也是給自己一個重新審視和評價行動力的機會,在限定時間內檢驗自己的行動成果,檢驗自己讀完一本書以後到底有多少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3、製作思維導圖,整理思路

讀完書後,你還可以製作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不僅能幫你記住書中內容,還能幫助你發散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要了解思維導圖的原理和製作方法可以閱讀思維導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所著的《思維導圖》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來製作讀書思維導圖。一是根據全書的目錄順序整理出全書的架構層次,幫你記住整本書的內容。

二是根據你自己的感受,製作你認為是重點內容的思維導圖,這樣一看到導圖你就能回憶起自己當時認為的要點是什麼。這是獨屬於你的讀書記憶。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03把讀過的書變成你做的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1、分享讀書成果,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提升溝通能力

你還可以通過線下、線上讀書會的形式,與書友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通過討論,你對一本書的思考和理解更加深入,並獲得多視角解讀一本書的思考方式。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2、從書中找到改進辦法,應用到工作中

當我讀完《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後,每當遇到工作問題時,我都會提醒自己積極主動,關注影響圈,而不是關注圈。

讀完《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後,我瞭解到一天24小時的價值是不均等的,起床後的2-3個小時是大腦的“黃金時間”,適合用來做“專注性工作”。於是,我每天都比孩子早起1個小時,利用這段無人干擾的時間看書、寫作,自我投資。到了單位以後抓緊時間,上午先寫方案,下午再安排其他“非專注性”工作。我發現一天能完成更多工作,效率更高。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看完《高效休息法》後,我會在工作中主動休息,利用正念冥想的方式,保持正念,關注呼吸,伸展胳膊和身體,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身體上,讓大腦得到徹底放鬆,從而提升工作效率。

讀完《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後,運用“自上而下”的寫作法,在寫工作報告的時候,就開門見山地把結論先寫在開頭,後面再具體按照事情的重要性來安排順序,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依次類推。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3、不用顛覆,只需每次改進一點,持續改善,就能改變生活

看完《斷舍離》以後,我果斷把衣櫃裡面的衣服清理出三分之二,只留下了真心喜歡、經常穿的三分之一,並在買衣服之前慎重考慮,到底是不是我必須的。同時,把原來囤積的無用的東西都送人了,通過極簡生活方式,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條理、更清爽,更輕鬆、更有品質。

看完《改變你的姿態,改變你的氣質》之後,我在合影時會用包包來遮擋肚子,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坐姿,通過正確的坐姿讓自己既高效又美麗。

讀完一系列手帳主題的書後,就把每日的筆記做成了手帳形式,從今年3月份到現在,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寫完了3個筆記本,從這3個筆記本里面,我看到了自己的手帳越做越好看,特別有成就感,做手賬成為我每天非常期待的幸福時光。

實現人生逆襲,只因他們在讀完書後多走了1步

讀書從來都不是目的,而是用來完善自我,提升能力的便捷手段。

其實寫了這麼多輸出的方法,只不過是為了讓你在讀完書後,勤加思考,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結合起來,讓書中的知識為你所用,改變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最終真正付諸行動,才能實現“讀書改變命運”,完成人生逆襲。

以上就是我對讀書大師們的輸出方式的總結與思考,並落實到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案例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作者簡介:明月微光,熱愛閱讀、熱愛寫作、熱愛分享的終身學習者。希望以書為媒,照亮你和世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