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題不如多讀書?關於小學學習成績的6個真相,家長都要看看

暑假來了,

這是家長與孩子一起

“查漏補缺”“調整學習策略”

的好時機。

怎樣學習才有效?

要不要減負?

補習班怎麼上?

家長該如何參與孩子的學習?

這樣的問題是很多家長困惑的,

我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

浙江省2018年在全省開展的

小學教育質量監測和報告。

調查主要針對

2018年9月升入五年級的學生,

以及該年級相關學科教師、

學校校長和參測學生家長。

來自浙江全省11個設區市,

98個縣(市、區)

1200多所小學的

3.6萬餘名學生

參加了本次測試。

在完成基礎數據分析後,

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組織了近10個專題研究項目,

基於數據實證,開展深入分析。

這次分析都有哪些發現?

對於小學生學習品質和學業成績,

哪些因素的影響最大?

一起來看看!

學生學習品質至關重要

“訓練不如反思”

將學生各方面的學習品質與學科成績進行迴歸分析後發現,學生數學成績(問題解決方面)能較為全面地體現學生綜合學習品質及其他學科學習品質的狀況,而閱讀策略對於學生各科成績具有全方位影響。因此,小學階段要強調少做題,多讀書,重視閱讀能力的提升。閱讀能力不只是語文學科的要點,還是所有學科學習的通用學習能力。

多做題不如多讀書?關於小學學習成績的6個真相,家長都要看看

數據表明,學生品德行為對學業水平的直接影響不顯著,但其通過學習品質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極其顯著;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對學業水平的直接影響顯著,但其通過學習品質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更為顯著;教師因素(教師教學方式與師生關係)對於學業水平的直接影響不顯著,但其對於學生學習品質的影響極其顯著,通過學習品質對學業水平的影響也極其顯著。提升學習品質是促進學生學業進步的關鍵,要讓教師教學方式與師生關係轉化為成績提升的推力,必須藉助學生學習品質的提升這一“中間橋樑”。

因此,對於教師來說,要加強學生研究,開展學習指導,高度重視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對於學生來說,要鼓勵學習過程中的反思,體悟學習策略,而不要盲目題海訓練。是可謂“訓練不如反思”。

“講授不如探究”

教師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品質影響最大

監測發現,“老師講學生聽”的集體講授方式對於學生學習品質的幫助最弱。但全省約有四成的四年級學生反映老師仍然採用“講授型”的教學方式。監測同時發現,改進教學方式,採用因材施教與引導探究教學策略,學生學習動力和學習策略會得到明顯改善,對鄉鎮農村學生的學業成績的提升作用更為明顯,尤其是弱勢群體子女相對集中的學校(流動多數、留守多數的公辦學校和民辦民工子弟學校)的進步特別顯著。因此,“講授不如探究”,要加強農村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從改變教學方式入手,提升學習品質。

雖然教師教學方式與師生關係之間並不存在邏輯關係。但監測發現,師生關係較好的地區,教師教學方式水平也越好。進一步研究發現,不同水平的師生關係下,改進教學方式後的積極效應存在差異。對於師生關係好的學生,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其學業成績顯著提高。因此,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助於將較好的教學方式轉化為教學成效。

“減負”須要關注學生學習體驗

“控量還要疏導”

本次監測發現,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另一重要切入點在學生學習體驗與負擔感受。

一方面學校、家庭安排的各類學習任務增多,客觀上增加了作業時間、補課時間,減少了睡眠時間,學業負擔的客觀指標有所加重。另一方面,小學生學業負擔主要源自“學校要求”(43.7%)、“家長要求”(40.1%)、“同學間的競爭”(23.1%)和“學生自我要求”(24.5%)。這說明當前學生面對的外在壓力遠大於內在動力,一旦外在壓力超過學生的承受能力(負擔閾值),就易轉化為消極的學習壓力,導致正常的學習任務轉化為學業負擔。這就是負擔的主觀感受。

多做題不如多讀書?關於小學學習成績的6個真相,家長都要看看

研究發現,學生主觀負擔感受與客觀負擔事實間存在聯繫。在平時校內作業時間、週末校內作業時間、睡眠時間、補課時間和補課科目數等5個客觀反映學生學業負擔的具體指標中,學生負擔感受對平時校內作業時間最為敏感,隨著作業時間的增加,學生主觀負擔感受明顯變重,其次是睡眠時間和週末作業時間。

運動健康水平好的學生,在同等作業時間情況下的負擔感受輕於運動健康水平一般的學生。興趣愛好、人際關係對學業負擔感受的影響機制相似。也就是說較好的運動健康、興趣愛好與人際關係水平,均有利於緩解學生的主觀負擔感受。因此,在學生減負問題上,“控量還要疏導”。

監測結果還顯示,負擔感受輕的學生的學業平均成績(523.7)明顯高於負擔感受一般的學生(507.4)和負擔感受重的學生(479.3)。深入分析發現,對於主觀負擔感受較重的學生來說,校外補習越多,學業成績越不理想;只有對於主觀負擔感受較輕的學生來說,適當的校外補習還能有所收益,但過量的校外補習,也適得其反。

綜上,在“減負”問題中,學生的主觀負擔感受是影響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重要中介變量,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還須關注學生學習生活的體驗感受。

“補習不如閱讀”

加強全科閱讀與閱讀策略指導

研究發現,閱讀對於小學生學業進步的全方位影響。除了學生的閱讀量、閱讀類型與語文成績顯著相關外,學生閱讀成績對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與科學探究能力均具有正向預測作用,加強閱讀能提高數學問題解決能力與科學探究能力。

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閱讀策略的指導教學,推廣全科閱讀,使學生在運用中不斷內化和習得閱讀策略,促進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

對於不同類型的公辦學校,在分別控制家庭藏書和每週校外補習時間後,家庭藏書量對學生學業成績提高的幅度基本高於每週補課時間的提升幅度,說明對於家庭經濟條件中等及以下的小學生來說,補習不如購書閱讀對提升學業成績更有效。是可謂“補習不如閱讀”。

多做題不如多讀書?關於小學學習成績的6個真相,家長都要看看

通過不同書籍類型的閱讀量對學業成績的迴歸分析發現,科普書、故事書、報刊雜誌閱讀對學生學業成績的積極影響最大,而漫畫書、網絡小說對學生學業成績呈現顯著的負向作用。

監測發現,負擔感受不同的學生閱讀的書籍類型也有區別。負擔感受較輕的學生更偏愛科普書和歷史書,分別比負擔感受較重的學生多8.6%和9.5%。而負擔感受較重的學生更偏愛閱讀漫畫書,比負擔感受輕的學生多13.2%。不同負擔感受的學生每月課外閱讀的數量也差別不少。這表明,學業負擔輕的學生才有能力與願望去學習知識性較濃的科普書與歷史書。

弱勢兒童“留守不如流動”

本次監測,特別關注了流動兒童與留守兒童等弱勢兒童的受教育情況。在樣本中流動兒童佔24.5%,留守兒童佔5.9%。75%的流動兒童與96%的留守兒童在公辦學校就讀。但是41%的流動兒童與留守兒童在平行班1至2班的微小規模學校中就讀,他們佔了這一規模的學校的學生數的78%。

監測發現,鄉鎮農村學校、民辦民工子弟學校和流動、留守為主的公辦學校是當前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短板”。不管是否控制學生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流動居多和留守居多的公辦學校和民辦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學業平均成績都相對落後。相對於流動多數學校(流動兒童比例超過50%),留守多數學校(留守兒童比例超過30%)學生的學業平均成績、學習動力、學習習慣等方面得分更低。我們同時發現,在留守多數和流動多數學校中,流動兒童中抗逆學生佔比比留守兒童高。因而,在弱勢群體兒童撫養就學的選擇時,我們認為,與其留守,不如流動。

家庭教育“關注不如參與”

監測結果表明,父母對學業成績的關注程度,對學業成績、高層次能力和負擔感受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孩子學習與生活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父母的期望和關注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就會變成負擔,從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浙江省家長高期望、高關注的背後並不是高參與,家長對子女的陪伴與指導不夠。只有60.5%的母親和49.5%父親每週陪伴孩子讀書學習3次及以上,有15.1%的母親和22.2%的父親表示從未或幾乎沒有、很少陪伴孩子讀書學習。監測結果表明,對於小學生的教育,父母“關注不如參與”。父母參與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對孩子各方面的影響不僅是正向的,且影響效應更大。

多做題不如多讀書?關於小學學習成績的6個真相,家長都要看看

高期望、低參與帶來的親子關係,必然不會是和諧愉悅的。全省四年級學生,有20.9%的家庭親子相處屬於溺愛型,有34.8%的家庭親子相處屬於嚴厲型,有4.0%的家庭親子相處屬於放縱型,有40.2%的家庭親子相處屬於民主型。監測結果表明,民主型家庭對孩子的各項發展有積極正向影響,溺愛型、嚴厲型和放縱型對孩子的發展均存在不利影響。

研究表明,親子關係並不直接影響兒童的學業成就,而是通過影響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對學業成就產生間接影響。但親子關係對於品德與心理健康影響卻是直接與顯著的。親子關係與兒童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有關,如攻擊或欺負行為、學業表現與輟學、心理社會性調節等。浙江省的家庭教育氛圍與家庭教育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家庭教育亟待社會關注、研究和指導。

本文轉載自公號:祖慶說

來源:教育之江

多做題不如多讀書?關於小學學習成績的6個真相,家長都要看看

設計:周 丹

編輯:周 丹

主編:吳海濤

多做題不如多讀書?關於小學學習成績的6個真相,家長都要看看多做題不如多讀書?關於小學學習成績的6個真相,家長都要看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