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

今年秋季,《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相比《歷史》教育的重點內容是“革命傳統”,增強國家領土主權意識,《道德與法治》改動內容較多,專設“中國夢”等專題,重點科目《語文》出現“五大變化”。

"

今年秋季,《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相比《歷史》教育的重點內容是“革命傳統”,增強國家領土主權意識,《道德與法治》改動內容較多,專設“中國夢”等專題,重點科目《語文》出現“五大變化”。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一、改變“先學拼音、再學識字”的傳統模式,變成“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語文學習的目的是學習語言,文字是橋樑,而拼音雖然有重要的作用,但歸根到底只是一種識字手段。從實際情況上看,許多“幼升小”的孩子基本掌握拼音的用法,這導致他們在識字學習時,潛意識傾向於“拼音”,忽略對漢字的記憶。

"

今年秋季,《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相比《歷史》教育的重點內容是“革命傳統”,增強國家領土主權意識,《道德與法治》改動內容較多,專設“中國夢”等專題,重點科目《語文》出現“五大變化”。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一、改變“先學拼音、再學識字”的傳統模式,變成“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語文學習的目的是學習語言,文字是橋樑,而拼音雖然有重要的作用,但歸根到底只是一種識字手段。從實際情況上看,許多“幼升小”的孩子基本掌握拼音的用法,這導致他們在識字學習時,潛意識傾向於“拼音”,忽略對漢字的記憶。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在首先是“識字”單元,第一課是學習“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字,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提高學習興趣,減少學習不適感。拼音會放在第一個識字單元結束後開始學習。

二、古詩文增加明顯

小學統編《語文》教材正式編入課本有129篇古詩文,其中古詩詞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此外,課程標準推薦75首古詩詞,在課後的“日積月累”欄目中增選適合小學生閱讀、背誦的古詩詞540餘首。

"

今年秋季,《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相比《歷史》教育的重點內容是“革命傳統”,增強國家領土主權意識,《道德與法治》改動內容較多,專設“中國夢”等專題,重點科目《語文》出現“五大變化”。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一、改變“先學拼音、再學識字”的傳統模式,變成“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語文學習的目的是學習語言,文字是橋樑,而拼音雖然有重要的作用,但歸根到底只是一種識字手段。從實際情況上看,許多“幼升小”的孩子基本掌握拼音的用法,這導致他們在識字學習時,潛意識傾向於“拼音”,忽略對漢字的記憶。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在首先是“識字”單元,第一課是學習“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字,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提高學習興趣,減少學習不適感。拼音會放在第一個識字單元結束後開始學習。

二、古詩文增加明顯

小學統編《語文》教材正式編入課本有129篇古詩文,其中古詩詞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此外,課程標準推薦75首古詩詞,在課後的“日積月累”欄目中增選適合小學生閱讀、背誦的古詩詞540餘首。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傳統文化學習方面,增加了很多成語楹聯、蒙學讀物、文化常識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定程度的傳統文化。在文言文學習方面,改版前的文言文是從小學五年級下冊開始接觸,這次統編教材則提前到小學三年級,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難度和數量將會逐漸增加。

大量的閱讀和古詩古文,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提出新的挑戰:如何提高時間運用效率、強化記憶和理解能力、處理與其它科目在時間上的可能出現的衝突,都需要學生提前做好計劃。

"

今年秋季,《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相比《歷史》教育的重點內容是“革命傳統”,增強國家領土主權意識,《道德與法治》改動內容較多,專設“中國夢”等專題,重點科目《語文》出現“五大變化”。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一、改變“先學拼音、再學識字”的傳統模式,變成“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語文學習的目的是學習語言,文字是橋樑,而拼音雖然有重要的作用,但歸根到底只是一種識字手段。從實際情況上看,許多“幼升小”的孩子基本掌握拼音的用法,這導致他們在識字學習時,潛意識傾向於“拼音”,忽略對漢字的記憶。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在首先是“識字”單元,第一課是學習“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字,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提高學習興趣,減少學習不適感。拼音會放在第一個識字單元結束後開始學習。

二、古詩文增加明顯

小學統編《語文》教材正式編入課本有129篇古詩文,其中古詩詞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此外,課程標準推薦75首古詩詞,在課後的“日積月累”欄目中增選適合小學生閱讀、背誦的古詩詞540餘首。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傳統文化學習方面,增加了很多成語楹聯、蒙學讀物、文化常識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定程度的傳統文化。在文言文學習方面,改版前的文言文是從小學五年級下冊開始接觸,這次統編教材則提前到小學三年級,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難度和數量將會逐漸增加。

大量的閱讀和古詩古文,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提出新的挑戰:如何提高時間運用效率、強化記憶和理解能力、處理與其它科目在時間上的可能出現的衝突,都需要學生提前做好計劃。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三、課外閱讀量大增

語文課程體系中納入“課外閱讀”,最明顯的,是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每學期的教材都會附有系統的書目安排,提示每個學段需要閱讀的書籍。在七至九年級,課本每個單元會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部分;八至九年級每冊課本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的理念。

“某種意義上,統編《語文》教材‘主治’不讀書、少讀書。”通過大量的閱讀,以期提高學生的溝通交往、分析概括、寫作表達能力,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要“大量閱讀”,需要學生“擠出更多時間”,未能完成閱讀的部分,恐怕需要安排在假期進行。

"

今年秋季,《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相比《歷史》教育的重點內容是“革命傳統”,增強國家領土主權意識,《道德與法治》改動內容較多,專設“中國夢”等專題,重點科目《語文》出現“五大變化”。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一、改變“先學拼音、再學識字”的傳統模式,變成“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語文學習的目的是學習語言,文字是橋樑,而拼音雖然有重要的作用,但歸根到底只是一種識字手段。從實際情況上看,許多“幼升小”的孩子基本掌握拼音的用法,這導致他們在識字學習時,潛意識傾向於“拼音”,忽略對漢字的記憶。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在首先是“識字”單元,第一課是學習“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字,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提高學習興趣,減少學習不適感。拼音會放在第一個識字單元結束後開始學習。

二、古詩文增加明顯

小學統編《語文》教材正式編入課本有129篇古詩文,其中古詩詞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此外,課程標準推薦75首古詩詞,在課後的“日積月累”欄目中增選適合小學生閱讀、背誦的古詩詞540餘首。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傳統文化學習方面,增加了很多成語楹聯、蒙學讀物、文化常識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定程度的傳統文化。在文言文學習方面,改版前的文言文是從小學五年級下冊開始接觸,這次統編教材則提前到小學三年級,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難度和數量將會逐漸增加。

大量的閱讀和古詩古文,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提出新的挑戰:如何提高時間運用效率、強化記憶和理解能力、處理與其它科目在時間上的可能出現的衝突,都需要學生提前做好計劃。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三、課外閱讀量大增

語文課程體系中納入“課外閱讀”,最明顯的,是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每學期的教材都會附有系統的書目安排,提示每個學段需要閱讀的書籍。在七至九年級,課本每個單元會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部分;八至九年級每冊課本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的理念。

“某種意義上,統編《語文》教材‘主治’不讀書、少讀書。”通過大量的閱讀,以期提高學生的溝通交往、分析概括、寫作表達能力,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要“大量閱讀”,需要學生“擠出更多時間”,未能完成閱讀的部分,恐怕需要安排在假期進行。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四、增加語言表達內容

2001年,語文教課把“口語交際”提高到和“閱讀”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推行效果並不好,許多語文教師對“口語交際”部分持有“可教可不教”的態度。

本次統編教材中,每一冊安排四次“口語交際”內容,六年級下冊是三次。內容涉及傾聽、表達和應對等口語交際部分。

"

今年秋季,《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相比《歷史》教育的重點內容是“革命傳統”,增強國家領土主權意識,《道德與法治》改動內容較多,專設“中國夢”等專題,重點科目《語文》出現“五大變化”。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一、改變“先學拼音、再學識字”的傳統模式,變成“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語文學習的目的是學習語言,文字是橋樑,而拼音雖然有重要的作用,但歸根到底只是一種識字手段。從實際情況上看,許多“幼升小”的孩子基本掌握拼音的用法,這導致他們在識字學習時,潛意識傾向於“拼音”,忽略對漢字的記憶。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在首先是“識字”單元,第一課是學習“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字,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提高學習興趣,減少學習不適感。拼音會放在第一個識字單元結束後開始學習。

二、古詩文增加明顯

小學統編《語文》教材正式編入課本有129篇古詩文,其中古詩詞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此外,課程標準推薦75首古詩詞,在課後的“日積月累”欄目中增選適合小學生閱讀、背誦的古詩詞540餘首。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傳統文化學習方面,增加了很多成語楹聯、蒙學讀物、文化常識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定程度的傳統文化。在文言文學習方面,改版前的文言文是從小學五年級下冊開始接觸,這次統編教材則提前到小學三年級,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難度和數量將會逐漸增加。

大量的閱讀和古詩古文,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提出新的挑戰:如何提高時間運用效率、強化記憶和理解能力、處理與其它科目在時間上的可能出現的衝突,都需要學生提前做好計劃。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三、課外閱讀量大增

語文課程體系中納入“課外閱讀”,最明顯的,是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每學期的教材都會附有系統的書目安排,提示每個學段需要閱讀的書籍。在七至九年級,課本每個單元會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部分;八至九年級每冊課本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的理念。

“某種意義上,統編《語文》教材‘主治’不讀書、少讀書。”通過大量的閱讀,以期提高學生的溝通交往、分析概括、寫作表達能力,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要“大量閱讀”,需要學生“擠出更多時間”,未能完成閱讀的部分,恐怕需要安排在假期進行。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四、增加語言表達內容

2001年,語文教課把“口語交際”提高到和“閱讀”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推行效果並不好,許多語文教師對“口語交際”部分持有“可教可不教”的態度。

本次統編教材中,每一冊安排四次“口語交際”內容,六年級下冊是三次。內容涉及傾聽、表達和應對等口語交際部分。

新學期,《語文》課本有哪些變化?“五大變化”,不僅增加閱讀量

五、獨立設立寫作訓練

為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三至六年級,每一冊安排一個寫作單元,著重發展寫作能力的某一方面培養,比如記敘文的細節描寫、材料組織等。

統編《語文》教材中,內容增加不少,特別是對古詩文、閱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成為日後一段時間的授課重點。學生要實現語文成績上的突破,難度比以前更大。因此,在新學期,需要學生高度重視語文的學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