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赤壁賦》中解惑'

讀書 歷史 輕羅小扇撲流螢 2019-08-03
"

閱讀蘇子的《赤壁賦》,拜服於他的才華,文字美,意境美,音韻美,文章處處蘊含哲理,發人深省,我們進一步解析《赤壁賦》。

蘇子飲酒作賦,甚是快樂。當他唱到“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時,心裡頓生一絲涼意,自己被貶黃州本就失意。不料旁人洞簫和歌,又撩撥了他的悲傷。簫聲嗚嗚,眼前的風月之境尤為傷人。蘇子想到躊躇滿志的曹操,當年意氣風發的周郎,當時轟轟烈烈的歷史場景如今又存在於何處?蘇子浮想連篇。

蘇子在歌唱風月之後,又借水與月發表言論:長江水雖然向東流去不復返,但卻從未枯竭:月亮陰晴圓缺,但卻還是那輪月亮不曾消減;萬事萬物不停變化,但又是永恆存在的。我們有為什麼羨慕自然界的永存呢,我們更不必悲傷。

蘇子一直用自然萬物表達情緒,這何嘗不是在提醒世人要覺悟和曠達,辯證地看待生命的短和長,坦然面對。任何人,無論偉大,無論渺小,在時間的追趕下,最終都要走向虛無。與其苦苦掙扎,拋卻人性與生命,為那虛幻不存的東西,不惜扼殺摧毀,甚至葬身荒野,遠不如漁樵江渚。我們不能像仙人一樣遨遊天地間,這種不可能就導致了人的困惑性,生命的內在價值究竟何在。所以,在生命的自我走向裡,任何得意都有失意,任何失意,當然也可能有得意,但人生更多的時候,是無奈。無奈之際,我們除了把情緒或者情感自我轉向以外,還有什麼呢?我覺得任何外在環境都不足以困惑內心,關鍵是要自我變通豁達才是。再者,天地之間,物各有主,正如這江上清風與明月,物我共有,又何必杞人憂天呢?面對良辰美景,不好好享受生命的美好,反而去憂心忡忡,於情於理,能說得過去嗎?生命無論到哪裡,也無論富貴貧窮,都不值得高興或者悲哀。生命有限,主要是過程,而不是結局,作為我們自己,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照顧自己的靈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縱觀蘇子的一生,曠達是主體,苦難是客體,歡樂是媒體,在黑夜裡追尋自我是絕緣體。我們作為事外人很難感同身受,我猜想蘇子內心是煎熬的,今天如此,如果沒有了明天又會是怎樣。蘇子不愛名譽錢財,“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可見蘇子在這裡暗示後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珍寶錢財,非吾所有,一毫莫取;清風明月,造物所賜,盡情賞受。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蘇子的淡然、灑脫,對迴歸自我的執著。迴歸自然可以卸下虛偽的面具,純真的笑容,在臉上顯現。與大自然的幽靜乾淨相比,這個世界顯得多麼躁狂。

如此,一切榮辱得失都不足以為念。合卷閉目,坐思己過,以平常之心度一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