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溼地龍船景:傳統端午也要有國際範兒

海珠溼地龍船景:傳統端午也要有國際範兒
6月6日,海珠溼地龍船景活動在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舉行,小學生在龍舟上體驗劃龍船。

五月五,過端午。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賽龍舟、吃粽子、戴香包等,而海珠區在歷史上就有“扒龍舟”、“吃龍船飯”、“龍船餅”等習俗。

由海珠區文廣旅體局和海珠區國家溼地公園等單位主辦的“保利情•2019海珠溼地龍船景”於6月6日至9日隆重舉行,活動通過招景探親、龍舟競渡、鹹水歌表演、龍舟體驗、非遺傳統文化集市、互動遊戲等形式,打造嶺南傳統民俗展示平臺,進一步保護、傳承和發展龍舟文化,推動溼地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互融共生,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國內首家國家溼地公園掛牌“龍舟總會”

作為國內首家掛牌“龍舟總會”的國家溼地公園,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通過打造龍舟文化展示基地、舉辦龍船景活動、開展龍舟課程、組建龍舟隊伍等形式,促進傳統龍舟文化的科普宣教作用,把龍舟文化和溼地生態保護融會貫通,讓廣大市民在學習、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提升個人對溼地保護、愛護生態的意識,使文化傳承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得益彰,推動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

海珠溼地龍船景:傳統端午也要有國際範兒
揭牌儀式現場。

掛牌儀式上,嘉賓為龍舟點睛描紅,點睛後的龍舟彷彿注入了活力,十分傳神。隨即鑼鼓擂響,雄獅起舞,時而歡騰跳躍,時而互相嬉戲,用精湛的技藝將威武勇猛、醉態酣然等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精彩的醒獅採青表演後,“廣東省龍舟文化展示基地(海珠溼地)”、“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龍船總會”和“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龍舟隊”正式揭牌。

海珠溼地龍船景:傳統端午也要有國際範兒
廣東省龍舟文化展示基地(海珠溼地)展示舊龍頭龍尾。
海珠溼地龍船景:傳統端午也要有國際範兒
廣東省龍舟文化展示基地(海珠溼地)展示龍船船槳。

四支國際龍舟隊參與競渡角逐

今年是第三屆海珠溼地龍船景文化活動,參與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現場規模漸年壯大,越來越有“國際範”。對比往年增添了不少新“玩意”,除了傳統名俗招景探親、龍舟競渡和市民體驗、海珠龍舟老照片展以外,還有單人龍舟競渡、非遺文化市集項目。

更吸引眼球的是,將有四支國際龍舟隊參與競渡角逐,並有中外龍舟愛好者為本屆龍船景進行“中外文化交流匯演”,涵蓋了歌曲、舞蹈、巴西柔術、非洲擊鼓表演、瑜伽等節目,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動,精彩演繹豐富多彩的端午節慶。

海珠溼地龍船景:傳統端午也要有國際範兒
廣東省龍舟文化展示基地(海珠溼地)展示龍船飯。

每逢佳節倍思親,招景探親喚鄉愁。招景探親是廣州地區一個古老的傳統習俗。按照廣州傳統,端午前,作為東道主的各村各族會派出請帖邀請兄弟村來訪,岸上老翁敲鑼招呼各村各社上岸休憩,飲茶食餅。

海珠溼地內39條河湧與珠江相通,河網縱橫交錯,水域面積達380公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水資源優勢,為前來溼地探親的龍舟隊提供了便利。6日上午8:30開始,鑼鼓聲、炮仗聲此起彼伏,海珠溼地陸續迎來“串門”的周邊村社隊伍,來自龍潭、上湧、陳邊、員村、石牌等涵蓋海珠、天河、番禺、黃埔近40個村社龍舟隊穿梭於石榴崗河上,展現了最傳統的嶺南民俗文化盛宴,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熱鬧非凡。

海珠溼地龍船景:傳統端午也要有國際範兒
應邀到場趁景的龍舟在愛蓮亭碼頭靠岸。

應邀到場趁景的龍舟都會在溼地二期的愛蓮亭碼頭靠岸,“扒仔們”要吃龍船餅、喝茶,稍作休息再前往下一個地方趁景。龍船招景探親是村與村之間借龍船聯絡感情的紐帶、增進友誼的傳統方式,而海珠溼地招景探親更是增進與溼地周邊村社的交流互動。

無龍舟不端午,賽龍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本屆龍舟邀請賽首次納入海外隊伍,設公開組、混合組、女子組、杉木龍四個組別,競賽項目為300米直道競速,來自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組成的國際龍舟隊以及廣州地區、海珠溼地代表隊共42支隊伍約1300名運動員同場競渡,參賽人數和參賽隊伍再創新高,促進了中西龍舟文化交流。

為凸顯豐富的龍舟文化內涵,今年特加入新龍舟競渡項目——單人龍舟環湖賽,6月8日近40支單人龍舟將在海珠溼地展開激烈角逐。單人龍舟起源於佛山順德,近年來由於河湧治理,水質變好,單人龍舟興起,成為龍舟新景。單人龍舟的加入,既保留了本地龍舟特色,又迎合了傳統文化發展新潮流。

經過舉辦三屆龍船景文化活動,海珠溼地端午節慶品牌影響不斷擴大。不僅有本地傳統民歌—水上鹹水歌表演以及展示龍頭龍尾雕刻、公仔紙、廣州戲服、龍船鼓工藝等傳統項目的文化集市,喚醒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情感認同,市民也能通過遊戲互動、親身體驗划龍舟等方式多維度體驗嶺南龍舟文化魅力。

採寫:南都記者 董曉妍 實習生 劉文靜 通訊員 胡超 黃嘉俊

攝影:南都記者 馮宙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