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粽子備家宴 端午節將至 瀘州市民消費更趨理性

端午節 粽子 瀘州 經濟 瀘州新聞網 2019-06-06
買粽子備家宴 端午節將至 瀘州市民消費更趨理性

散裝粽子受到市民歡迎

端午節將至,市民又開始忙碌起來,買粽子、準備家宴。如今,市民對傳統節日越來越重視,在節日必備品挑選上也更加精細。今年粽子銷售市場有哪些特點,市民家宴怎麼吃?為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散裝粽成市場主角

今年超市銷售的盒裝粽子基本延續了往年風格,包裝精美,以中式風格或者中國元素為主。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由於市民消費越來越理性,從5月初就上櫃銷售的盒裝粽子,市場反應一直較為平淡。步步高超市銷售員鍾玲告訴記者,今年盒裝粽子不管團購還是零售的銷量都比去年下降不少,有時週末才賣出幾盒。

與盒裝粽銷售不佳相比,各種口味的散裝粽卻成為市場主角,受到廣大市民喜愛。這類粽子有按重量銷售的,根據粽餡不同,每公斤價格在14元至28元,也有按數量銷售的,每個價格在8元至10元,且當天製作、銷售,更加新鮮。

記者在採訪中看到,不少超市、賣場還準備了自制包裝盒,方便市民自購或者贈送朋友。這樣的服務,為市民提供了自主購買空間,市民可以根據自己或者贈送對象的口味選擇。一超市銷售經理田世均告訴記者,購買散裝粽子送親朋好友,但用塑料袋包裝又顯得不禮貌,所以超市為市民提供了包裝盒,既經濟又實惠。

此外,不少市民選擇自己購買食材到農貿市場進行加工製作。市民段雲霞告訴記者,自己購買食材,每一樣都經過精挑細選,對食材質量更放心,自己製作粽子價格也比成品粽實惠。“端午節,吃自己做的粽子更有過節的味道。”段雲霞說。

今年,消費者更注重粽子本身的質量和內涵,摒棄了外在的精美包裝。市民陳科認為,每年端午節吃粽子,是對傳統風俗和文化的繼承,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不需要過多外在包裝。“過於精美的包裝,只是滿足商品的需要,而不是傳統文化的需要。”

和陳科一樣,市民廖志剛還從商家成本上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每年粽子口味幾乎大致相同,不斷變化的就是包裝,包裝越精美,商家的成本越高,消費者為其買單的成本就越大。所以,口味相同的粽子,購買盒裝粽子就是為商家包裝買單。

家宴凸顯節日氛圍

民以食為天,瀘州人過節更注重吃出團圓味。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吃鹽蛋,一頓豐盛的端午家宴更是必不可少。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對於端午家宴,大多數市民會選擇在家裡吃。記者從眾多餐廳的預訂情況就能看出端倪,截至目前,瀘州市大多數餐廳訂餐情況都不理想,不少餐廳還沒接到端午節預訂餐。

一餐廳經理倪宏宇告訴記者,現在過節都是以“家”為單位,但是端午節的“家”通常是小家庭,一般都是三五個人。而像春節這樣的節日則不一樣,春節的“家”通常都是一個大家族,人數也較多。人員的減少相應所需菜品也會減少,在菜品製作上也更為簡單,這就是端午節大多數市民選擇在家過的原因。

對於市民來說,端午節所必需的菜品相對更加簡單,粽子、鹽蛋都可以直接到超市購買,而瀘州人過節必吃的鴨子一類菜品,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製作。

家住大山坪的羅燁華,自己做得一手好菜,每年端午都會提早準備,包粽子、泡鹽蛋,等到端午節,就和兒子一家一起過節,親手做幾道地道的好菜,爺兒倆喝幾杯自制泡酒,一家5口一起過節很幸福。“吃粽子、喝瀘酒、吃瀘菜,在家過端午更有節日的味道。”羅燁華說。

瀘州日報記者 李獨懿 攝影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