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旅遊”向“大旅遊”轉型,由低端向高端升級,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當前,東營全域旅遊正變速“快車道”,紮實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旅遊發展帶來的成果。

□ 本報記者 賈瑞君 李 明

本報通訊員 潘志遠

鄉村旅遊成為

富民增收“新引擎”

6月15日,位於利津縣李津街道綦家夾河村的利津縣巾幗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採摘大棚裡迎來了來自淄博的近百人旅行團。遊客們在體驗者採摘樂趣的同時,對大棚內的各色水果也是讚不絕口。

“目前,18個採摘大棚種植了葡萄、西紅柿、甜瓜等近30個水果品種,實現了一年四季有果摘。”合作社負責人高新營說,從合作社成立之初她就將基地定位在了休閒採摘,不追求產量,更在乎口感。

以小西紅柿為例,高新營的6個西紅柿大棚內種植了4個品種,都是她從全國各地引進的。“像這個鐵皮柿子,就是有一次去東北考察時引進的。”高新營說,鐵皮柿子含糖量高,口感好,自打引進以來受到了遊客的追捧。為了保證口感,原來可達16000斤產量的大棚,高新營嚴格控制在12000斤左右,到期就拔苗重種。“後期的果子口感會有所下降,口感不好的產品寧願扔了也不賤賣。”高新營說。

為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高新營還引進了低糖高鈣西紅柿品種以滿足高血糖人群採摘,下一步準備上馬牛奶草莓、火龍果等新品種。目前,合作社吸引了周邊縣區及濱州、濰坊、淄博等地的遊客慕名而來,農場客流量大大增加,知名度隨之提高,收入也比單純搞大棚種植高出不少。

比起單純的面向批發市場,休閒採摘遊更能鼓腰包。高新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西紅柿為例,最貴的時候每斤採摘價格可達20多元每斤,而當時市場價是4元左右,每斤多賣15元,一個大棚就能多賣15萬元。“下一步我準備新上2個高標準玻璃大棚,集採摘、科普、研學等功能於一體,雖然投資大,但我有信心。”談起未來規劃高新營信心十足。

高新營的自信,來自東營市旅遊部門有序推進規劃統領的鄉村旅遊富民工作。為整合區域內優質旅遊資源,東營市對5個及以上旅遊特色村實施一體規劃、連片開發,佈局休閒垂釣、開心農場、家庭農場、生態農業莊園、精品採摘園等鄉村旅遊業態,重點實施孫武湖“一湖兩岸”、史口鎮鄉村風情壹號路、勝坨鎮、王莊森林公園、永安鎮、新戶鎮綠野仙蹤6大鄉村旅遊集群片區,實現區域內景區景點無縫對接,輻射帶動當地及周邊群眾致富。

東營市還注重整合村莊旅遊資源,開發鄉村民宿(農家樂、漁家樂)、採摘園、旅遊示範點、休閒垂釣等鄉村旅遊業態,重點開發西大張村、南賈家村、綦家夾河村等8個鄉村旅遊特色村,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同時,依託種植、養殖等優勢資源,拓展觀光采摘、休閒體驗、科普教育、文化創意等功能,建設特色突出、功能完善、配套齊全的鄉村旅遊園區。

旅遊+文化,

培育旅遊新業態

天下黃河·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是東營市“旅遊富民”的重點項目之一。“這是一幅利津古八景的復原圖。相傳那個時候東津渡口停泊數百條船隻,岸上店鋪櫛比,商旅彙集,車馬競渡。”6月14日,在位於利津街道天下黃河·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內,該項目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李如兵介紹,該項目以度假區為依託,充分挖掘歷史,講利津故事,傳承黃河文化。

該度假區以溼地建設和特色農業發展為基礎,以康養、幼教、文創為特色,集聚黃河文化體驗、黃河水鄉溼地休旅、溫泉度假、幼兒教育、醫養雙康、鄉村休閒等功能於一體,打造生態與文化共融、鄉村與城市共溶、景區與效益共榮的國際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目前已經落地建設的項目基地有3個,分別是元泰印象、綠竹韻、旅居康養社區,正在重點招商建設的是兒童教育培訓區、溫泉旅遊度假區。“近期中青旅、魯商集團、紅領集團、天沐集團先後來到度假區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論證,表達了積極的投資意向。”李如兵說。

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文化可以走向遠方,旅遊也會更有詩意。利津縣發展文化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利津依河而建,因河而興,長期的河澤水潤造就了特有的生態景觀與文化景觀,鳳凰城、鐵門關、東津渡、古城八景、千年商邑豐國鎮成為濃縮利津文化的符號和載體。自然景觀奇特,黃河利津段是黃河下游有名的‘窄衚衕’,蜿蜒曲折,風光秀美。”談起利津縣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利津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李重倫自豪地說。

以文化創意為引領,通過品牌建設、跨界整合、載體平臺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東營市重點實施鄉村文化振興“一提升兩培育”、紅色劉集旅遊區、孫子文化旅遊區、水城科幻夢想谷、景明水語小鎮科教基地5個項目,開創東營文化休閒旅遊的新藍海,讓文化更生動,讓旅遊更有味,讓群眾更富裕。

在塑造“黃河入海城市、溼地城市、旅遊城市、開放城市”的新時代城市形象的同時東營市充分挖掘紅色文化、石油文化、黃河文化、呂劇文化等資源,豐富旅遊文化內涵,形成文旅融合發展新優勢。全市規劃實施黃河口文旅小鎮、黃河文化館提升、黃河科技館布展、石油科技館和耿井休閒體育公園建設等項目,培育旅遊新業態新模式,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

建設國內首個

大河文明國際旅遊地

世界上只有一條黃河,黃河只有一個入海口,“黃河入海”理所應當成為了東營市的核心旅遊資源。近年來,東營市委、市政府緊抓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契機,高標準制訂“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以全域打造、全業整合、全要素提升為總體要求,突出載體建設、跨界融合、服務提升,強化產業支撐,快速推動全市旅遊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

圍繞黃河入海這一核心旅遊資源,東營市擦亮“黃河入海”品牌,充分利用東營河海交匯、新生溼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旅遊資源,實現資源到產品、產品到品牌的轉換升級,實施“十大計劃”,釋放核心吸引物磁極效應,建設中國首個大河文明國際旅遊地。

全市重點實施“黃河入海”河上游線提升、“黃河入海”海上游線提升、“黃河入海”空中游線建設、“河海交匯”虛擬實景觀光產品提升、“黃河入海”地標景觀建設5個項目,全方位打造“河海交匯”景觀旅遊產品,滿足遊客從河上、海上、空中看河海交匯需求。

圍繞“新生溼地”和“野生鳥類”兩大景觀旅遊產品打造,東營市重點實施雁湖溼地水上樂園、雁湖戶外休閒汽車營地、紅毯檉柳觀光體驗園、月湖生態部落、黃河印記體驗營5個項目,以及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改造提升、“黃河入海”觀鳥園、“黃河入海”攝影寫生基地、“黃河入海”研學旅行基地、遠望樓鳥類觀光5個項目。同時,全面做好“黃河入海”溼地保育,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率和改善率,把東營打造成一座有文化有特色的溼地城市。

此外,東營市還將對照黃河口生態旅遊區創5A整改提升規劃,豐富旅遊業態,增強旅遊功能,強化遊客服務,並實施黃河口生態與農業科技小鎮、河海科研實驗2個項目,大力開展“黃河入海”生態與農業科學研究,明晰“黃河入海”機理,夯實“黃河入海”發展根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