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此卻無卿傲世,看來唯有我知音——董小宛與林黛玉的不解之緣

董小宛 林黛玉 曹雪芹 冒襄 林夕雅筑 2017-04-01

數此卻無卿傲世,看來唯有我知音——董小宛與林黛玉的不解之緣

孤山回首已無家,不作人間解語花。

處士美人同一哭,悔將水雪誤生涯。

——董小宛

董小宛很能哭,有事沒事總愛哭上一段,而且還哭出了高雅,快活呀,痛哭呀,反正有大把時光。

紅樓夢中第二回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董小宛的那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反而又一次佐證了曹雪芹在整篇《紅樓夢》中指出的觀點:聚光燈匯聚在一淌清澈的水上,這個是組成女子的基本元素。

數此卻無卿傲世,看來唯有我知音——董小宛與林黛玉的不解之緣

還有一些紅樓愛好者指出: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綠的意思;小宛是杭州人,林黛玉竟然也是杭州人;小宛來自鹽官,黛玉來自巡鹽御史之署——

難道這就是電視劇的黃金套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然而,真的是巧合嗎?

數此卻無卿傲世,看來唯有我知音。

這是董小宛寫給心上人冒闢疆的菊花詩,小冒後來成為董小宛的丈夫。數遍天下的名花,只有菊花一枝獨秀,小冒是個人才,看來世間只有我最是菊花的知音。

數此卻無卿傲世,看來唯有我知音——董小宛與林黛玉的不解之緣

除此之外,董小宛以女兒視角寫了很多首菊花詩。

於是紅學專家指出,《紅樓夢》中的菊花詩,很多都改寫自董小宛。

比如,湘雲寫下的這首《對菊》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

數遍天下的名花,沒有哪一朵能夠比菊花更加傲世,看來也就只有我是君的知音。

曹雪芹與董小宛神交已久,對董小宛的詩詞以及生活了如指掌,當然可能是巧合。

從身世上看,董小宛與林黛玉幼年喪失雙親,只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從經歷來看,兩人一生活動的軌跡就在蘇州、南京、揚州;從容貌看,董被稱作“冷美人”,黛玉被稱作“病西施”;從才情上講,兩人同樣多愁善感、弱不禁風;從愛好上看,董通曉琴棋書畫,林則對詩詞歌文造詣頗深;從愛情上看,也頗有相似之處。

數此卻無卿傲世,看來唯有我知音——董小宛與林黛玉的不解之緣

黃鸝亦似知人意,柳外時時弄好音?

董小宛對待愛情,忠貞不二,林黛玉對待戀人,至死不渝。最後兩人都是因為肺結核去世,一個燒了最心愛的書稿,一個燒了最心愛的詩稿。

可能這些巧合都只是巧合,不必要太較真,不作人間解語花。

無論曹雪芹是否參考了董小宛而創作了林黛玉,不重要。重要的是從林黛玉的身上窺到了像董小宛一類人的影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