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大學,記筆記的方式太可怕了!掌握這些技巧你也能成為學霸

偏差值只有35的西岡一誠,奇蹟般地考上了東京大學。

在揭祕為什麼能成功時,他說,“原本,我‘討厭’、‘不大擅長’作文。但是,在注意到東大學生們的寫作方法時,我就以‘最喜歡’‘大擅長’的方法考進了東大。”

原來,只要掌握方法得當,“學渣”也有可能逆襲成為“學霸”,考入日本首屈一指的東京大學。

在東京大學,記筆記的方式太可怕了!掌握這些技巧你也能成為學霸

作為日本最高學術殿堂和七所舊帝國大學之首,東京大學在全球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世界公認最具影響力的全球性大學排名之一——QS世界大學排名組織認定, 2019年東京大學世界排名第23名,2018年排名甚至還要靠前,為第28名。

能考進東大的學子,都有著什麼樣不同於尋常的祕密學習武器呢?

最近,東京大學幾位4年級學生對100名東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揭祕東大生筆記的最大機密。

作者提示:前方高能,有點難懂,膽小慎入!

⭕“聰明人的筆記”有什麼共通點?

在東京大學,記筆記的方式太可怕了!掌握這些技巧你也能成為學霸

東大生都做了什麼樣的筆記呢?是筆記本特別漂亮,還是記錄方式不一樣呢?

這其實不過是大眾的一種合理想象罷了。

實際上,每個學生筆記的表現方式都不盡相同。但深挖下去,調查者們發現,不管外在形式如何變化,東大生筆記卻幾乎都擁有一個共通點。

大多數人做筆記的理由,或許是“寫這些東西好像會被記住”、“為了以後重新複習”等等,這些理由都可以理解。但是,東大生做筆記的目的有一點特殊。

這次針對100名東大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做筆記最大的目的是——“可再現性”、“可重複性”。

用受訪東大生的話說,就是“為了讓通過授課或讀書等獲得的信息在以後‘再現’”、“為了不看筆記和筆記,也能向別人自己說明而記筆記”。

比如,一般來說,一提到記筆記,多數人就是把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東西完完全全地抄下來,或是把書本上寫的信息整理出來寫出來。但是,那只是一種將信息死記硬背的“輸入”手段。

東京大學學生不是這樣,他們會把筆記作為“輸出”的手段來使用。他們認為,吸收知識是“輸入”,而用那個知識解答問題,自己活用知識是“輸出”知識。(儘管後者往往很容易被很多人忽略。)

帶著這樣的意識中去聽故事或看書並做筆記,會讓自己的記憶更加清晰,成績也會更好的提高。

東大生通過做“再現的筆記”,進行著“為了輸出的輸入”。正因為如此,容易留下記憶,也容易取得好成績。

⭕東大學生的3個“筆記”技巧

在東京大學,記筆記的方式太可怕了!掌握這些技巧你也能成為學霸

具體來說,東大學生是怎麼做“為了之後自己再再現的筆記”的呢?

這裡介紹一下東大學生的3種做筆記技巧。

▶技巧1:換句話說

這個“換句話說”是非常本質的行為。

例如,在東大學生的課堂筆記中,會出現“在這門課上老師想說的重點是什麼?”這樣的一句話概括。另外,在書和論文的空白部分中,也會看到每個段落和章節寫著“總之在這一段落中想說什麼”這樣的評語。

這樣的筆記是學生自己創造的,就可以看出他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一句話概括”和“劃重點”的行為不一樣。當然,這兩種行為在“發現重要的部分並確認”的意義上是相同的,但“畫線”說到底只是一種簡單的加顏色的行為,而“一句話總結”則是“用自己的頭腦思考”重新整理了知識點。

大家可能也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向別人解釋事情時,要完全複製借來的或者別人解釋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終究只是“別人的語言”而不是“自己的語言”。

對於自己內心沒有充分理解的東西,絕對不能“輸出”,因此,就有必要用自己的頭腦重新整理並接受——這可以提高課程的“再現性”。

順便說一下,東京大學是非常重視“轉換語言”能力的大學。在日本史、世界史、生物和物理等科目上,提供長文章和資料,會出現“這些文章和資料在說些什麼?請簡短地總結”這樣的問題。根據問題的不同,即使幾乎沒有背景知識,只要能夠很好地閱讀理解那篇文章就能打分。

▶技巧2:留下邏輯

東大校園即景。來自東京大學官網。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為什麼會這樣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整理之後寫筆記。明示因果關係,帶著邏輯來整理連接各種知識點。

例如,世界史學習“1877年英國女王加冕成為印度女皇”這個歷史事件。 普通學生大約會直接把老師說的這句話抄寫在筆記本上。

但東京大學的學生卻會以“為什麼1877年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事件的結果是什麼”這樣的因果關係來把相關信息結合起來做筆記。於是,筆記就變成了下面的樣子——

1873年英國不景氣→想要殖民

→1874年第二次迪斯雷利保守黨內閣成立

→1875年收購蘇伊士運河

→1876年維多利亞女王被推舉為印度女皇

→1877年維多利亞女王正式加冕成為印度女皇

這就是東大學生“能看到邏輯的筆記”。像這樣“將邏輯記在筆記本上”是非常有效的學習行為。

順帶一提,東大生的筆記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符號就是“→”。別看“→”這麼簡單的符號,它可以實現不同信息的相連,複雜的信息就特別容易到掌握。

在這裡,也能看到“再現”的要素。想吸收各種知識的時候,比其單獨背誦,這樣帶著邏輯的知識包,也許更容易記憶吧。

▶技巧3:記錄“感受”

此次調查中,翻看了超過300冊以上的東大生筆記本,相當令人意外的是,這些筆記本看似記錄了很多沒必要的東西。例如,上課時老師講的小笑話,自己覺得有趣的對話,這些似乎細枝末節都會在筆記上出現。

為什麼要記錄這樣的事情呢?

一名受訪的東京大學學生表示,“這是自己覺得有趣的事情,記住這些,在複習的時候就能重現其授課”。換句話說,正是這個註釋使得信息變得容易被理解和記住。

這些信息乍一看似乎毫無意義,但是科學證明,它更有可能作為包含你的情緒和意圖的信息留在大腦中。你可能會發現,上課時老師所談論的劇集很有趣從而因此記住了課程的內容......

所謂筆記,它也絕對不是別人的東西,而是我自己的東西。製作好的筆記本,就不能忽視自己的感情。

正因為如此,我推薦的是“自己認為有趣的筆記”。故事片段,有趣比喻,什麼都好,這樣自己也會覺得讀書很有趣了。

【筆者後記】這篇文章陸陸續續準備了很久,原有日文資料可以說是相當艱澀難懂,待我真正讀懂時,才發現這些學習方法還真是相當厲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且用自己簡陋的語言對內容重新進行梳理並分享,希望對有緣讀到這篇文的人有所幫助。

————————————————

我是老楊,前媒體老司機,現大阪常駐外來人口。堅持分享有關日本社會生活的最新觀察與見聞。歡迎關注,歡迎留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