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蓬萊 架設“海上楓橋”

2019-04-27 08:1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林上軍 黃寧璐 通訊員 潘盈貝 羅海艇

東海蓬萊 架設“海上楓橋”

海上紅帆船

春汛捕撈旺季,岱山縣衢山島中心漁港,大大小小的漁船鳴笛進出,秩序井然。“早幾年這個時候,各地上千艘漁船在漁場作業,爭搶捕撈桁地、網具損毀、船舶碰撞等糾紛可沒少見,近幾年明顯少了。”碼頭上,忙著往船上補充給養的浙岱漁06801“船老大”姚水軍感嘆。

在岱山本島西側的魚山島上,數以萬計的工人正爭分奪秒地建設國家戰略項目——綠色石化基地,工程車、裝載車來回穿梭,忙碌卻有序。“目前島上有4.8萬多工人,只有一個警務站13名民警,但4年來未發生一起重大刑治案件。”岱山縣公安局魚山警務站政治指導員鄭凡潞自豪地說。

50多年前,浙江諸暨楓橋鎮幹部群眾創造出“依靠和發動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如今,素有“蓬萊仙島”之稱的舟山市岱山縣,作為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浙江自貿區的核心區塊,在建設平安岱山的進程中,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新時代“海上楓橋”之路。

連隊化+科技化:管出和諧大工地

3月22日清晨,從岱山本島坐車,沿著剛建成的魚山大橋,約15分鐘就到達了魚山島。

眼下,魚山島開發建設如火如荼。4.8萬餘名施工人員在島上作業、生活,高峰期達到6萬人。

鄭凡潞還記得,2015年赴島上任時如履薄冰,每天生怕“出什麼大事”。時過境遷。如今他和同事考慮最多的,是如何繼續像去年一樣保持重大刑治案件及安全生產事故“零發案”。

轉變,源於“連隊化+科技化”的治安管理機制。

“面對這麼大的‘工地’,傳統的警務模式防不勝防。”鄭凡潞說,現在在魚山島,基地內項目中標單位是“連”,下屬分包公司是“排”,施工隊是“班”,員工寢室是“室”。每個層級權責明確,形成完整的管理體系。

這樣一來,整個島變得安然有序:生活區,10000餘間寢室均標註門牌號,並張貼住宿人員姓名及身份二維碼;工地上,近5000輛工程車都按照單位分色安裝車頂。

兩年前,中交上航局員工陳德榮上島後第一件事,就是辦理“一卡通”IC卡。這張卡不僅記錄了人員基本信息,還有門禁、考勤、工資、就餐、消費等多種功能。他還發現,上島碼頭都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和指紋識別系統,島上時常能看到民警巡邏,讓人很有安全感。

這些舉措,讓不法者無處可逃。重慶人周某在老家偷車出逃,準備到偏遠海島避避風頭,沒想到,登島第二天就在警方信息化手段中現形。截至目前,島上共抓獲上網逃犯20名。

東海蓬萊 架設“海上楓橋”

工棚調解

“我們還有一支特殊的‘工棚調解隊’,依靠他們,矛盾糾紛可以有效化解。”鄭凡潞很自豪。2018年以來,岱山縣公安局魚山警務站在魚山島工地掛牌設立“工棚調解室”,聘請了406個工棚調解員。以中標項目部為小單元,項目部經理、分包單位負責人、施工班組組長,以及在工人中擁有一定威望的人,都是工棚調解員的人選。

鄭凡潞介紹,工地上的事,往往都不是大事,但若不在萌芽狀態消除矛盾,則有可能釀成群體性事件。“工棚調解室”前移到工人勞動、生活的一線,既在機器轟鳴的工地,也在收工後的寢室裡,一旦有糾紛就隨時隨地調解,解決不了的再找警務站。目前已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00餘起,化解率、滿意率達100%,實現小事大事不出島。

瀛洲紅帆+東海漁嫂:打造共治新格局

東海蓬萊 架設“海上楓橋”

紅帆船掛牌

天矇矇亮,岱山縣衢山鎮船老大顏永武就駕駛著浙岱漁03234出海了。駕駛室外正上方,一張紅彤彤的“瀛洲紅帆”標誌,老遠望去,格外醒目。

這,就是衢山的“瀛洲紅帆”船。將黨建延伸到海上,讓黨員船老大在海上治理中發揮引領作用。2017年以來,衢山鎮黨委探索推行“瀛洲紅帆”行動,引導116名黨員船老大掛牌亮相。要成為“瀛洲紅帆”,門檻可不低:漁船船長或船東是黨員,船舶證書齊全、不曾越界偷捕,還要積極配合安全檢查、面對面安全教育及漁船點驗工作等。審查通過後,則享有部分漁業管理信任授權、各類船用設備優先保障權等優惠政策。

東海洋麵,時常能看到這樣一道風景:一支船隊在大海中乘風破浪,領頭的那艘漁船,高高揚起鮮紅黨旗。目前,在衢山鎮23個漁業村社中,共有各類漁船976艘,被命名“瀛洲紅帆”的共有40艘。“多了紅帆標誌,不僅意味著亮出黨員身份,還多了一份責任。”首批掛牌的“紅帆”船老大顏永武說,“我們要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矛盾調解、文明守法、搶險救災等方面樹標杆、做表率。”

東海蓬萊 架設“海上楓橋”

應急救援

一艘艘掛有象徵黨建“紅帆”標誌的漁船,正鑄就著堅強的海上堡壘。超強颱風“蘇力”逼近前,“紅帆”船老大範波海冒著生命財產安全,奔波30餘個小時,成功將遭遇險情的漁船拖帶至避風港,挽救了8名船員的生命;看到幾艘漁船因為網具糾纏產生了糾紛,“紅帆”船老大顧兆平停下手頭作業,拿起對講機當起了“老孃舅”,幾句話下來,及時將事態降了溫;為救13名遇險漁民,自己的一船鮮魚延誤出貨時機,顏永武卻說:“救人是義不容辭的,更何況我還是‘紅帆’船老大。”

截至目前,“紅帆船”共開展搶險救災8次,帶領同一編組船隊開展搶險救災67次,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02起,組織安全生產自查累計65次。

東海蓬萊 架設“海上楓橋”

漁嫂分發宣傳資料

在岱山,海上有“瀛洲紅帆”,陸上有“東海漁嫂”。高亭鎮山外社區進行港口花園城建設時,30餘名漁嫂志願者輪流駐紮在城中村改造指揮部,哪家有矛盾糾紛就介入。每到伏休期,所有船隻靠港,島上人員複雜,漁嫂們組成治安巡邏隊,隨公安民警進漁村、上碼頭巡邏。長塗漁嫂結合實際生活編排文藝節目,展現平安開漁、互助互愛的漁人故事,並在全縣重點漁業社區村表演。

如今,衢山漁嫂助禁毒、江南漁嫂助和諧、長塗漁嫂助文化、岱東漁嫂重素養等特色服務,在岱山全面開花。漁嫂們擰成一股繩,在基層社會治理各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海陸聯動+跨域協作:構建維穩新機制

海上捕魚,往往因作業時網具糾纏、爭搶捕撈海域發生矛盾。若沒有妥善處理,很有可能引發更大紛爭。

“去年有一次,因兩船碰撞,雙方船員發生口角,事態逐漸擴大。我們得知此事後,海上調解船成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勸阻雙方漁民保持理智,經過反覆溝通,雙方同意回港後到調委會協商解決。”“浙岱漁10004”號船老大金鬆海回憶。在東海海域,類似漁事糾紛經常會有,但通過“海陸聯動”海上糾紛調解機制,及時成功化解。

東海蓬萊 架設“海上楓橋”

調解船

2015年8月,長途鎮東海灣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2016年,調委會依託黨建平臺建立了4個調解小組,1個設在陸上;3個設在船隊黨支部所在的漁船上,並命名為“東海灣調解船”,把陸地調解漁事糾紛延伸到海上。金鬆海就是“東海灣調解船”船老大之一。2018年,在衢山鎮進行“海陸聯動”推廣複製,設立海上調解船13艘,2019年在岱東抲魚漁業專業合作社設立海上調解船12艘,“海陸聯動”推廣複製工作深入展開。

如今,一張“海陸聯動”的調解網絡已然編織起來。涉及海上漁業生產、漁民生活的簡易糾紛,由海上調解船直接調處;陸上後勤保障、生產補給等引發的簡單糾紛,由陸上調解小組調處;無法直接調處的糾紛則上交給東海灣調委會。截至目前,全縣共建立“海陸聯動”調解組織3個,“海上調解船”28艘,共調處矛盾糾紛382件,成功率達到99%。

為改善跨區域海上糾紛調處的困難局面,岱山縣還強化與周邊市縣的協同聯繫,與奉化、溫嶺等地開展聯動協作、部門聯誼,建立健全安全互助互救、海事漁事糾紛聯動處置等工作機制。一次,岱山縣8艘蟹籠船與奉化多艘漁船發生漁場網具糾紛,雙方政府、編組船老大第一時間互通信息、開展聯合處置,在雙方共同協調管控下,成功化解此次海上糾紛。

海上流動人口占比大,是岱山縣的一大特點。針對這一人群信息採集難、勞資糾紛多等特點,岱山縣創新實施“一船一檔、四員聯動”海上流動人口管理提升工程,實現在出租房內由流動人口專職協管員落實“以房管人”;在村裡由船舶管理員落實“以業管人”;在港口碼頭由船舶安全管理員落實“以船管人”;在海上由海洋與漁業局的執法監督員落實“以證管人”,形成一個全方位、立體式的海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目前,岱山縣海上流動人口登記率已從原來的30%,提高到95%左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