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人民醫院謝小菲:把思念化為動力,兒子和我一起學外語

東莞市人民醫院謝小菲:把思念化為動力,兒子和我一起學外語

謝小菲,34歲,東莞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生,研究生碩士學歷,2011年入職,在東莞市人民醫院工作8年。

“很榮幸醫院相信我的能力,從2018年10月18日起,我參加援非醫療隊出國前培訓7個月,經過200多個日夜的努力學習,克服各種挫折,通過了各項培訓考核,順利結業。同時堅持參加了體育鍛煉,調整心態,為出國做好身體、心理、能力等重要準備。”34歲的謝小菲是東莞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生,已經在醫院工作8年。她說,此前的培訓,通過一起生活、學習,隊員間相識相知,互助互勉,團結合作,建立感情與默契,增加了集體凝聚力。

東莞市人民醫院謝小菲:把思念化為動力,兒子和我一起學外語

對於謝小菲來說,即將踏上的援非之旅,讓她充滿期待又滿含不捨。期待的是能夠到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去揮灑熱汗,努力完成國家交給的醫療援助任務;不捨的是,告別家鄉長達18個月的援非工作,她要和家人分別這麼漫長一段時間,這是結婚以來從未有過的。她有兩個小孩,小女兒才2歲,而大兒子剛剛上幼兒園。

謝小菲的愛人也在東莞市人民醫院工作,同樣是醫生,愛人很理解並支持她的這個選擇。“他也曾經下鄉、進修學習一年多時間,這是大多數醫生的必經之路,只不過現在我去的地方更遙遠。”謝小菲說,同是醫生為他們帶來了更多職業上的默契。

家裡人是她堅實的後盾。援非之後,同樣忙碌的愛人必須承擔更多照顧小孩的責任。不過,謝小菲與愛人兩人的父母都在東莞,幾位老人將成為照顧小孩的堅實後盾。

2歲的女兒,對於母親的即將遠離似乎還沒有特別清晰的認知。去年10月份,謝小菲開始到廣州接受培訓,小女兒開始被訓練習慣“很多天見不到媽媽”,每週通常只有週末才會見到這張曾經熟悉而親切的面孔。

5歲的兒子已經大概明白了媽媽這次要離開“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週末也不能再突然出現。怎麼做他的思想工作,謝小菲經過半年的醞釀與“思想滲透”,終於在兒子最喜歡的動畫片《汪汪隊立大功》上找到了方法:

“我就告訴他,媽媽和其他醫生就像汪汪隊立大功裡面勇敢的救援隊員們一樣,這次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那裡的人們現在很需要醫生們的幫忙。”謝小菲說,這個角色代入,讓兒子慢慢接受了暫時的分別,併為之感到驕傲。

“我還想把這種不捨轉化為更正面的情緒。”謝小菲說,為此,她和兒子有了一個約定。為了準備援非,謝小菲必須很努力的學習外語。與此同時,剛上幼兒園的兒子也開始接觸英語學習。按照與媽媽的約定,兒子要開始很努力的學習英語,這樣的援助行動,兒子也有了參與感。

“到時我會爭取在工作之餘,通過視頻通話等方式,讓兒子能夠看到媽媽援助的地方,看看當地的人,看看媽媽能夠融入到當地,用當地語言和外國人溝通,同時也看看兒子英語學習的進程。”謝小菲說,現在,兒子已經報了每週一次的培訓班,同時還通過線上學習等方式,保持每天有十幾分鍾到半個鐘的學習,現在已經掌握了百來個單詞,開啟了英語學習的啟蒙之路。

【記者】歐雅琴

【通訊員】 丁靜怡

【作者】 歐雅琴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東莞市~東莞自營號~健康東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