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簡史-地動儀

地震 地動儀 張衡 竹書紀年 淺流 2017-05-25

中國在遠古時代,地震頻繁,先民很早就開始觀測和記錄地震了。在《竹書紀年》,《詩經》等先秦古籍中,有關地震的資料就常有記載。古人還大量記錄了各種地震的前兆,積累了十分豐富的預測,預報地震以及抗震的經驗,對減輕地震災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萬物簡史-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當時利用這架儀器成功地測報了西部地區發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國的重視。
萬物簡史-地動儀 這臺神奇的儀器被裝置在洛陽。永和三年(138年),在離西安600千米以外的隴西發生了一次六級以上的地震被地動儀測到。人類使用科學儀器正式觀測地震的歷史從此揭開。

大約在隋唐時代,地動儀裡擺的設計傳到了波斯和日本等國家。直到18世紀歐洲才出現利用水銀溢流來記錄地震的儀器。而張衡的地動儀首創的利用物體的慣性來感受地震波的原理,至今仍在沿用。萬物簡史-地動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