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挖掉地球6億年曆史”引熱議

地球 寒武紀 動物 科學 北青網 2017-04-14
“礦山挖掉地球6億年曆史”引熱議

專家在當地進行考察

“礦山挖掉地球6億年曆史”引熱議

甕安發現的6億年前的原始海綿動物化石

貴州甕安縣境內的北斗山磷礦,形成於距今6億年前,為破解人類始祖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科學證據。但隨著近年來甕安磷礦開採的不斷髮展,大量經典的地質剖面已經消失。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甕安縣的磷礦挖掉了地球6億年曆史。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對於全球唯一的這個古生物化石群的保護,科學家和當地政府認識並不一致,溝通也存在“斷點”。

甕安縣宣傳部工作人員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坦承,此前對古生物化石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目前,甕安縣已經叫停化石保護點的開採工作,併成立了針對生物群化石保護與開發的領導小組。目前,科研人員和當地政府已經確定了需要保護的化石產地核心區。11日晚將由地礦公司技術人員連夜加班,根據現場商定的結果拿出一個初步保護方案。

研討會之後的緊急叫停

近日,“礦山挖掉地球6億年曆史”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根據媒體的報道,位於貴州甕安縣北斗山磷礦的古生物化石被送往磷肥廠,製成化肥,保存著地球6.1億年的動物化石被大量破壞。

據《科技日報》報道,由於當地開始大規模露天開採,每天都有數百輛重型卡車往外運送礦石。“甕安生物群產地處在甕安磷礦和甕福磷礦的採礦區,之前產出化石質量最好的幾個採坑都已經坍塌了,剖面被埋,目前無法觀察到產化石的地層,更無法採樣做相關研究。”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殷宗軍博士說。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4月1日至3日,貴州省甕安縣召開了甕安生物群化石保護與科學研究國際研討會。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主辦,貴州省甕安縣人民政府、貴州大學等協辦。正是在這次會議上,與會的科學家們曝光了了甕安古生物化石群被破壞的現狀,也引起了各界對古生物化石的重視。

4月11日,甕安縣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會議結束後,甕安縣已經叫停了涉及古生物群化石保護點的礦區開採,成立了專門針對生物群化石保護與開發的領導小組,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甕安縣桂國全副縣長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4月2日舉辦“甕安生物群化石保護和科學研究國際研討會”後,當地政府就要求會議期間實地考察的幾個點停止開採,其他礦區待化石保護區範圍劃定後再責令相關企業停止開採。

絕無僅有的“唯一窗口”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境內的北斗山磷礦形成於距今6億年前,是全球發現可靠動物化石記錄的最早產地,為破解人類始祖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最可靠的科學證據。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說,甕安化石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裡保存了迄今全球最古老的動物化石(大約距今6.1億年前),形成時間比寒武紀(4.85―5.41億年前)還要早,是全世界公認的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群之一。“寒武紀之前很少有大型化石,但甕安這裡已經發現了完整的動物和動物胚胎化石,是全世界最早。”二是甕安獨特的磷酸鹽礦,使化石三維立體結構得以保存,其精細程度遠超常規化石,“細胞核都保存了,全世界絕無僅有。”

據介紹,近20年來,古生物學家幾乎每年都在國際最頂尖的科學雜誌上(Nature、Science、PNAS等)報道甕安化石的新發現,相關研究成果還曾於2005、2006、2007連續三年獲評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在接受採訪時不無痛心地表示:“這是目前研究地球生命演化早期歷史的唯一窗口,全世界就這一個,挖了,就沒有了。”

“無力”的重點保護區

據瞭解,作為貴州三大磷礦基地之一,甕安縣已探明的磷礦儲量達6.5億噸,佔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僅2014年,就新增勘查到298509萬噸磷礦資源儲量,儲量排名亞洲第一,潛在經濟價值近人民幣6000億元。據媒體報道,目前甕安縣60%的財政收入來自磷礦及其附屬產業。

4月11日,甕安縣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此次被叫停的磷礦開採涉及多少企業,具體規模仍需要進一步核實。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說,此次被叫停的古生物化石保護區所涉及的磷礦面積並不大,“可能佔甕安所有磷礦面積的1%都不到。”

研究所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去年11月,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了甕安當地磷礦開採越來越逼近古生物化石群的問題,並專門劃出了3個重點保護區,作為甕安古生物化石保護的“警戒線”。但工作人員也表示,這一警戒線只是科學家自己設立的,當時並沒有通知甕安縣有關部門。“如果只是一個科學家說,沒有什麼說服力。”

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說,為了更好地與當地政府溝通,使化石群的保護更有說服力,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特意組織了這次甕安生物群化石保護與科學研究國際研討會,幾方協調後時間定在了今年4月。沒有想到,等到會議召開時,3個保護區已經被挖空了一個,“另外兩個邊上挖掘機正開著呢。”

化石群保護存溝通問題?

甕安縣政府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會議召開後,縣政府非常重視這件事。之所以造成破壞,主要是縣政府此前並不知道有所謂的3個化石保護點。“科學家們踩完點就走了,他們知道,但我們並不知道。”但他也表示,目前造成破壞已是客觀事實,現在已經在著手實施各種保護措施。

而甕安縣宣傳部工作人員則表示,此次研討會之前已經有專家來看過,但直到會議後縣政府才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說,從發現古生物化石開始,科學家們斷斷續續都有和當地政府溝通,當地政府也都很配合。但由於當地官員人事調整頻繁,可能新來的領導就又不知道了。

他介紹說,甕安當地的磷礦中很多都包含古生物化石,但其中大部分保存價值不是很高。因此雖然此前甕安也一直在進行磷礦開採,但科學家們也並沒有覺得保護如此緊迫。不過現在隨著甕安磷礦開採規模不斷髮展,每天都有數百輛重型卡車往外運送礦石,幾天就可能挖空一個山頭,開採範圍也一點一點不斷逼近了已經探明的重要保護區,科學家們這才決定發聲。

但工作人員表示,現在保護還來得及。他說:“其他地方也有化石,這幾個地方只是我們多年研究發現保存最好的地方,也許還能找到更好的,而且當務之急是把已經發現的先保護下來。”

4月11日晚,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殷宗軍博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已和甕安縣領導進行了充分溝通,踏勘並劃定了需要保護的化石產地核心區。當晚將由地礦公司技術人員連夜加班,根據現場商定的結果拿出一個初步保護方案,預計12日下午兩點半之前就會提交給縣政府再由工作組進行審核。

文/本報記者 孔令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