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最終都會死亡?'

地球 宇宙 埃爾溫·薛定諤 生物 科學書屋 2019-07-31
"

地球是一個藍色的生命星球,生存於其上的生物多達130萬種,眾物種之間雖然在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和意識思維等方面均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無論是人類還是其它千千萬萬種生物,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誰也無法避免。只不過作為智慧生物的人類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並堅持不懈地跟死亡相對抗而已。

"

地球是一個藍色的生命星球,生存於其上的生物多達130萬種,眾物種之間雖然在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和意識思維等方面均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無論是人類還是其它千千萬萬種生物,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誰也無法避免。只不過作為智慧生物的人類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並堅持不懈地跟死亡相對抗而已。

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最終都會死亡?

很早以前的人類,對生命的死亡根本就沒有什麼概念。直到經歷過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科學才開始慢慢發展起來。後來,人類在很多領域都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學體系,對生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如果要從生物學和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導致生命衰老和死亡的原因就是DNA層面上的端粒損失。但這種解釋顯然有些複雜,而用熱力學第二定律來理解生命及死亡,則直觀多了。

"

地球是一個藍色的生命星球,生存於其上的生物多達130萬種,眾物種之間雖然在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和意識思維等方面均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無論是人類還是其它千千萬萬種生物,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誰也無法避免。只不過作為智慧生物的人類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並堅持不懈地跟死亡相對抗而已。

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最終都會死亡?

很早以前的人類,對生命的死亡根本就沒有什麼概念。直到經歷過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科學才開始慢慢發展起來。後來,人類在很多領域都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學體系,對生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如果要從生物學和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導致生命衰老和死亡的原因就是DNA層面上的端粒損失。但這種解釋顯然有些複雜,而用熱力學第二定律來理解生命及死亡,則直觀多了。

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最終都會死亡?

熱力學第二定律表現為孤立系統的熵不會減少,即只會增大或者不變,這種原理叫做“熵增原理”,熵增過程是一個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而我們的宇宙,就可以看成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宇宙中的熵是在不斷增大的。令人不解的是,不斷熵增的宇宙卻誕生了生命,因為生命體是有序的,而構成生命體的原子是無序的,這是無序向有序發展了,完全違背了熵增定律。

"

地球是一個藍色的生命星球,生存於其上的生物多達130萬種,眾物種之間雖然在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和意識思維等方面均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無論是人類還是其它千千萬萬種生物,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誰也無法避免。只不過作為智慧生物的人類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並堅持不懈地跟死亡相對抗而已。

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最終都會死亡?

很早以前的人類,對生命的死亡根本就沒有什麼概念。直到經歷過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科學才開始慢慢發展起來。後來,人類在很多領域都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學體系,對生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如果要從生物學和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導致生命衰老和死亡的原因就是DNA層面上的端粒損失。但這種解釋顯然有些複雜,而用熱力學第二定律來理解生命及死亡,則直觀多了。

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最終都會死亡?

熱力學第二定律表現為孤立系統的熵不會減少,即只會增大或者不變,這種原理叫做“熵增原理”,熵增過程是一個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而我們的宇宙,就可以看成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宇宙中的熵是在不斷增大的。令人不解的是,不斷熵增的宇宙卻誕生了生命,因為生命體是有序的,而構成生命體的原子是無序的,這是無序向有序發展了,完全違背了熵增定律。

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最終都會死亡?

其實早在1947年,世界知名的科學家薛定諤就已高瞻遠矚地指出,熵增過程也必然體現在生命體系當中。也就是說,生命體系中的熵也應該是不斷增大的,也只能是從有序向無序發展。但是從某種角度上而言,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減的能力,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進食行為,通過攝取食物來減小自身的熵值。

"

地球是一個藍色的生命星球,生存於其上的生物多達130萬種,眾物種之間雖然在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和意識思維等方面均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無論是人類還是其它千千萬萬種生物,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誰也無法避免。只不過作為智慧生物的人類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並堅持不懈地跟死亡相對抗而已。

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最終都會死亡?

很早以前的人類,對生命的死亡根本就沒有什麼概念。直到經歷過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科學才開始慢慢發展起來。後來,人類在很多領域都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學體系,對生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如果要從生物學和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導致生命衰老和死亡的原因就是DNA層面上的端粒損失。但這種解釋顯然有些複雜,而用熱力學第二定律來理解生命及死亡,則直觀多了。

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最終都會死亡?

熱力學第二定律表現為孤立系統的熵不會減少,即只會增大或者不變,這種原理叫做“熵增原理”,熵增過程是一個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而我們的宇宙,就可以看成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宇宙中的熵是在不斷增大的。令人不解的是,不斷熵增的宇宙卻誕生了生命,因為生命體是有序的,而構成生命體的原子是無序的,這是無序向有序發展了,完全違背了熵增定律。

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最終都會死亡?

其實早在1947年,世界知名的科學家薛定諤就已高瞻遠矚地指出,熵增過程也必然體現在生命體系當中。也就是說,生命體系中的熵也應該是不斷增大的,也只能是從有序向無序發展。但是從某種角度上而言,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減的能力,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進食行為,通過攝取食物來減小自身的熵值。

為什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最終都會死亡?

雖然如此,生命的減熵行為卻起不到任何效果,畢竟在浩瀚無垠的宇宙當中,人類等生命簡直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說,相比於整個宇宙中的熵增,生命體所進行的減熵行為完全只是一個轉瞬即逝的泡沫,只能在不斷熵增的宇宙中存在有限的時間,熵增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註定了生命只能從有序發展為無序,並最終走向老化、死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