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網約車遺失物品怎麼辦?平臺協助找回,乘客應給予司機合理費用

滴滴打車 法律 知識產權 拾得 上游新聞 2019-06-15

打車時因疏忽大意落下行李,一直讓乘客們既懊悔又鬱悶。11日,記者從滴滴出行獲悉,針對網約車用戶普遍面臨的物品遺失問題,滴滴出行於6月11日公示《網約車物品遺失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協助乘客尋找遺失物品的流程與機制,向公眾徵求意見與建議,並邀請公眾參與規則制定。

值得一提的是,該徵求意見稿顯示,如無法自行領取,可與撿到物品的司機協商送還方式、時間,送還物品的合理費用。司機歸還物品時,乘客應給予合理費用。

乘坐網約車遺失物品,平臺有沒有責任?給司機“意思意思”是否合理?記者就該徵求意見稿,聯繫律師點評。

平臺將協助乘客找回

據統計2019年1月到3月,滴滴出行專職人員共協助乘客尋找遺失物品419663件,但其中有31.2%的物品仍無法找回。客流量大、車輛移動快速、拼車車內環境複雜是物品難以被找回的主要原因。同時,司乘雙方在尋物過程中“相互責怪”、送還成本難以談攏、相關人員不接電話、車內環境取證難等也為物歸原主增加了難度。

針對這些問題,該徵求意見稿從平臺客服協助流程、遺失物品價值分類,以及乘客和司機的權利與義務,對遺失的物品處理都做出了相應規定。

記者瞭解到,在平臺客服協助流程方面,滴滴客服在確認失主身份後可以提供協助尋找服務,包括但不限於:客服發起司、乘三方通話、提供聯繫司機的虛擬號碼、幫助失主聯繫乘坐過服務車輛的1-2名乘客等。在物品價值分類方面,遺失物品價值大於等於2000元的為貴重物品。如遺失的為貴重物品,乘客應及時報警,警方立案後平臺會配合警方調查。

乘客應“意思意思”

乘客下車前需注意攜帶自己隨身的物品與行李。因自身疏忽導致物品遺失的,應儘量自行領取物品。如無法自行領取,可與撿到物品的司機協商送還方式、時間,送還物品的合理費用,如,保管費、乘客承諾的獎勵,運輸費等。司機歸還物品時,乘客應給予合理費用。

如乘客撿到其他乘客遺失的物品應將物品交給司機保管,並聯系滴滴客服報備。如遇滴滴客服來電問詢是否看見其他乘客的遺失物品,乘客應配合尋找。

司機方面,司機發現乘客遺失物品後,應第一時間用虛擬號聯繫乘客,積極協助乘客領取遺失物品。無法聯繫上乘客的,司機因第一時間聯繫滴滴平臺報備,並妥善保管乘客遺失物品。如因司機原因造成物品破損、再次遺失的,司機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在物品領取事宜上,無法和乘客協商一致的,司機應在與乘客溝通後48小時內將物品送至公安部門。如乘客遺失的是生鮮易腐物品,司機聯繫乘客後超24小時乘客未領取的,司機有權自行處理物品。

據悉,該徵求意見稿將公示7天,期間乘客、司機和公眾可通過滴滴乘客端、司機端、官方微博、微信對徵求意見稿給予意見與建議。公示結束後的兩週內,滴滴會結合各方給予的意見與建議進行反饋。

■律師點評

乘客丟東西 平臺無義務“必須找回”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 律師/仲裁員解建泳告訴記者,乘客丟失東西的責任主要由於自己的原因,滴滴做到了提醒義務“攜帶好隨身物品,避免攜帶物品遺失”值得讚揚。

他說,首先,對於乘客物品的丟失,均不摻雜主觀方面的故意行為,因此,沒有過錯可言。如果要求“滴滴必須把東西找回來”,超出滴滴的義務,對平臺的要求過高。“當發生乘客遺失物品後,該物品實際上從法律意義上來講,不屬於拋棄物,仍然屬於乘客的物品,是有主物。而此時滴滴司機便產生了一個後合同義務,代為保管的義務,應該盡到相應的義務,盡力去保管好乘客的遺失物並報告平臺。如果證明撿到遺失物後,惡意保管或者隨意拋棄,此時會產生一個返還和賠償義務。”

解建泳稱,如果網約車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而造成遺失物丟失無法找回,失主無權要求網約車平臺賠償遺失物的損失。“因為網約車與失主之間屬於客運合同關係,如果沒有特殊約定,司機也沒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對於乘客的遺失物品是不存在賠付義務的。”

失主應給予歸還物品的司機合理費用

“司機在撿到乘客遺失的物品並返還後,對於司機拾金不昧的做法,乘客支付一定的感謝費既合情合理,也有助鼓勵更多的司機及時返還乘客遺失物品。”北京市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表示,如果司機在保管或者返還遺失物品的過程中產生了保管費,或者過路費、油費等合理支出,無論從情理還是法律角度而言,乘客都應向司機支付這部分的合理費用。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閆創指出,失主支付一定的感謝費給到歸還東西的人合情合理。“依據《物權法》112條的規定,失主向拾得物品的人支付必要的感謝費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也存在合理性和正當性。《物權法》這樣規定,也正是基於拾得人或者管理人因保管或者尋找會產生一定的費用支出。”

他指出,東西丟失了,乘客需要證明是在哪丟失的。比如網約車司機拿走或者乘客順走,需要區分是誰的責任。如果司機或者乘客在撿拾後據為己有,則根據財產的價值,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滴滴作為平臺可以先行墊付或者提供獎勵鼓勵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行為,弘揚社會正能量。”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韋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