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驚豔四座的佛造像圖鑑(16年秋季梵塵妙相·佛像專場)拿走不謝
夜貓子啊色
1/22 阿彌陀佛 15世紀 合金銅 西藏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其梵文原意是“無量光”和“無量壽”這兩種意思,具有空間和時間兩種性質。此尊造像螺發規整,寶珠頂嚴。寬額豐頤,修眉長目,雙眼垂俯,鼻樑高挺,相容靜謐溫和,脣角含笑。身著袒右式袈裟,袈裟正面與背面均滿刻蓮花、吉祥紋飾、種子字,雙手於臍前結禪定印託缽,跏趺端坐。雙層蓮花座製作精美,蓮瓣細長瑩潤,下沿鏨刻連珠紋,蓮臺後方滿刻經文。
2/22 不空絹索觀音 14世紀 銅鎏金 尼泊爾 觀音一面八臂,左四手分別持經書、三叉戟、蓮花、寶瓶,右四手分別持念珠、繩索、施無畏印和予願引,排布錯落有致,動作自然生動。頭戴花冠,肉髻高聳,耳垂花環,餘發披肩。面貌俊秀,神態內斂柔和。腰間繫掛的飄帶、瓔珞環環相扣,此起彼伏。束腰繒帶自然垂於身體兩側,流暢自然。身體呈三折式站立,造型優美。腳下單層覆式蓮花座,上下緣飾有連珠紋,蓮花瓣製作小巧精緻。
3/22 持世菩薩 1648年 銅鎏金 尼泊爾 此像整體結構精妙,造型獨特完美,既保留了持世菩薩與財富相關的原始特徵,也保留了持世菩薩最早作為菩薩身份的形象特點,凸顯了持世菩薩千年不變的予人以財富的宗教功用,是一尊十分稀有難得的持世菩薩造像。這尊造像在整體風格上體現了尼泊爾17世紀造像的鮮明特點。
4/22 大成就者帝諾巴 16世紀 銅鎏金 西藏 此尊帝洛巴大師全身瑜伽士裝束,頭戴花冠,頭頂束高發髻,雙目圓鼓,雙眉上翹,面帶智慧與圓滿的微笑,明顯具有印度人的面容特徵。上身袒露,雙肩披帔帛,胸前飾項鍊及交叉穿璧式瓔珞,下身圍短裙。遊戲坐姿,姿態優美自然,張弛有度,肌肉健壯飽滿,右手當胸結期克印,左手於左腿上方持一條魚,為其形象的重要標識。
5/22 蓮花生與明妃 15世紀 合金銅 西藏 蓮師頭戴蓮花帽,正面浮雕半月、太陽。雙眉上挑,雙目炯炯有神,極富個性。耳垂圓璫,束髮披肩,身著交領僧衣,厚重的衣褶自然流暢鋪於座面上,具有很強的寫實性。右手上舉持金剛杵,左手橫置腹前上託置寶瓶的缽盂,左腋挾持權杖,跏趺坐於雙層束腰蓮花座上,上下蓮瓣舒展對應。明妃益喜措嘉與曼達拉娃分侍尊者兩側。這種完整的組合多於唐卡上常見,雕像倒極少,十分難得。
6/22 獅吼觀音菩薩 明 此尊造像體量碩大,分體式鑄造。菩薩頭戴花冠,中間冠葉置無量光佛,束髮高髻,寶繒彎立於耳後,耳璫回彎,面龐豐滿,下頦渾圓,用陰線刻畫雙層下頦。右肩斜披禪思帶並打結,線條流暢。雙手各持蓮枝,蓮枝婀娜,蓮芯上供瑞鳥和淨壺。上身瓔珞及裙上的條稜衣褶和細密的裝飾圖案均是明代漢藏藝術風格中的典型特點,後背二側依靠小欄。獅吼觀音菩薩的特徵之一是獅子坐騎,觀音菩薩側身遊戲坐於獅背。
7/22 菩薩16世紀 銅鎏金嵌銀 西藏 菩薩雙腳並立於雙層仰覆蓮座之上,雙手結說法印分別握蓮花蔓開於左右兩肩。頭戴五葉冠,冠後束繒帶,額際高廣,彎眉與鼻脛相連,三目,相容和煦,現慈悲之態。耳戴碩大耳鐺,並以銀鑲嵌,脖頸細長,平肩細腰體態婀娜,結構比例精準。上身袒露,胸前配飾項鍊瓔珞,一條帛帶自雙肩繞於兩臂垂於身體兩側,自然飄逸,如行雲流水。腰飾連珠紋與珞掖,下身著長裙,雙足佩足鐲,跣足立於仰覆蓮座上。
8/22 宗喀巴 18世紀 銅鎏金 西藏 該造像全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之上,雙手結說法印,且分別各牽一株蓮花開於雙肩,左肩花中置經卷,右肩花中立寶劍,這與文殊菩薩的標識一樣。因藏密尊奉宗喀巴為文殊菩薩的化身,故經書與寶劍亦成為其身份的標誌。頭戴通人冠,面相慈悲含情,神態沉靜。軀體端正挺直,身著袈裟,內穿交領式僧衣。衣紋刻劃厚重寫實,衣領及袖口邊緣處均鏨刻有清晰的花紋帶,做工精細。
9/22 自在觀音 17世紀 合金銅 西藏 造像頭光環繞,髮髻高挽,髮絲細密,兩縷髮辮倚肩而下;面容俊美,上施泥金,雙目垂俯,嘴角含笑;頸戴項圈,耳璫釧環具足。左腿盤曲、右膝下放踏蓮花;左手撐地持蓮莖,代表眾生自性本來清淨的特性,以修行成就來彰顯佛智;右臂輕搭右膝持藥丸,表示普化眾生,姿態自在而超逸,軀體充滿了動人的柔和感。
10/22 藥師佛 明 此尊藥師佛全跏跌坐,左手於臍前施禪定印,右手持藥丸。其螺髮規整,肉髻高隆,面相方圓豐潤,雙目尤其做得甚有神韻,彎眉細目,雙目垂俯,宛若未開敷的蓮花苞,俯視著芸芸眾生,神態慈祥柔和,額間見白毫,雙耳垂肩。身著雙領式通肩式大衣,腰前繫結帶,胸前刻飾卍符,衣紋刻畫流暢,生動曲折,是漢地造像注重衣褶刻畫的傳統。整體造型端莊優美,頭身比例勻稱有度,銅胎厚重,是明代中原地區漢傳佛教造像的典範。
11/22 文殊菩薩 11世紀 紅銅鎏金 尼泊爾 菩薩遊戲坐於蓮花座之上,左腿橫盤,左手自然搭於左腿膝蓋處,右腿支撐座面,右手置於右膝上,腰身挺直,姿態優雅。頭戴三葉花冠,三角形冠葉製作精緻,束冠繒帶於耳際處打結呈扇形,髮髻高束,餘發分披於雙肩,耳環裝飾,這些都是尼泊爾造像常用的裝飾手法。面相端莊,眉目細長,神態沉靜。上身袒露,胸前配飾瓔珞,簡潔優美,左肩斜披絡腋,以陰刻線裝飾。
12/22 文殊菩薩 17-18世紀 合金銅嵌銀嵌紅銅 西藏雪堆白風格 菩薩頭戴五葉寶冠,頂束高發髻,餘發披肩,眉眼細長,嘴脣微抿含笑,法相莊嚴。身體略向右邊倚斜,姿勢優美,上身袒露,胸前飾瓔珞,左手當胸,持蓮莖結說法印左肩飾經書,右手高持一把寶劍舉於頭頂,寶劍與經書是文殊菩薩的重要標識;一條帛帶從雙肩繞向兩臂,垂於座面再向上飄揚,極具動感。
13/22 不動明王 13世紀 合金銅嵌銀嵌紅銅 西藏西部 這尊精美的造像所表現的形象即為阿閦佛的忿怒化身像。主尊一面兩臂,頭頂赤發由兩條蛇盤系,結成高聳的髮髻。尤其特殊的是發冠不似同期常見的三葉形制,而是由中央大日如來,北方不空成就如來和南方寶生如來組成,與端坐髮髻上方的東方不動如來及頭頂後方的阿彌陀佛如來構成五個方位,與經典所著對應。
14/22 佛頭 17世紀 合金銅 西藏 此尊佛頭頂有肉髻,寶珠頂嚴。寬額,白毫如螺旋狀凸起。細長的彎眉,雙眼俯視,隆鼻挺秀,雙脣微啟,大耳垂穿孔,脖頸間有三道紋飾,具備造像度量經的“相好”標準,並著意刻畫了幾種相好特徵。整尊佛首給人以安詳,靜穆,崇高之感。原像雖僅倖存頭部,但從其俊美的開臉工藝看,足以讓人感嘆古人鑄造技藝之高超,敬佛崇聖之心誠,至今仍可想象全像當年之原貌,不失其殊缺美。
15/22 蓮花手觀音 14世紀 銅鎏金 尼泊爾 這尊造像是一尊蓮花手菩薩像的標準樣式。菩薩頭戴五花冠,頭頂結高發髻,餘發編成兩條大發辮垂於兩肩,髮髻頂端安化佛——阿彌陀佛,標顯出蓮花手菩薩的身份特點。寬大的髮箍現於額前,上面鑲嵌寶石,做工極其講究。耳際有扇形冠結橫出,耳側繒帶呈U字形翻卷。大耳垂肩,耳下垂圓環。面形秀美,表面塗有冷金,尤顯嫵媚動人;眉弓隆起,雙目向兩側上挑,眉間飾方形白毫;鼻樑高挺。
16/22 瑪吉拉尊 17-18世紀 合金銅 西藏雪堆白風格 造像一面二臂三目,頭戴骷髏冠,飾耳璫,頭微左側,耳後繒帶呈U型翻飛,與飄垂於身體兩側的帛帶上下呼應,極具動感。秀美的臉上滿含微笑。右手上舉達瑪汝法鼓,左手下放持搖鈴,上軀袒露,纖腰嫋娜,雙乳豐圓,曲線曼妙玲瓏。頸掛瓔珞,腰繫瓔珞裙,手臂,手腕等釧鐲具足,蜷右足支撐於從座面延伸的蓮莖舞立於蓮臺之上。
17/22 窣堵波 11-12世紀 黑石雕刻 東北印度 本座窣堵波為十一至十二世紀印度帕拉時期,黑石雕刻,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正面與背面刻有佛祖腳印,兩邊力獅與大象承託,塔身有一門廊,飾有立柱,門廊兩邊有脅侍菩薩侍立,塔身左右兩面皆精雕細刻大日如來,釋迦牟尼及阿彌陀佛。塔剎底部有塔門,剎身滿刻佛尊,佛塔及菩薩。每個構成部分都有著具體而生動的象徵意義,帶給人祥和寧靜之感。
18/22 寶賬大黑天 17世紀 紫檀雕刻 西藏 造像一面兩臂,頭戴五骷髏冠,怒發上豎,三目圓瞪,直視前方。上身袒露,下身圍虎皮裙,雙肩披大披帛,披帛在頭後形成橢圓形,宛如頭光,周身飾瓔珞,釧鐲及大花蛇。兩手置於胸前,左手託骷髏碗,右手持鉞刀,兩臂中間橫置一根短棒。兩腿皆作外側蹲姿,足下踏一象徵外道的仰臥人,威猛中帶點憨厚可愛。身後火焰背光中有金翅鳥,黑豺,黑狗,黑馬,蓮座下方有黑人等跟隨。
19/22 格魯派上師 18世紀 銅鎏金 西藏 上師頭戴尖形通人冠,內著交領式僧衣,外披袈裟,這是西藏格魯派僧人的典型裝束。上師面相方圓,雙眼前視,鼻翼微張,雙脣微翹,脣邊法令紋明顯,滿面笑意,將上師祥和睿智之相表露無遺。身穿西藏上師特有的僧坎袈裟,衣紋表現厚重,富有層次感。雙腿跏趺端坐,軀體端正挺直,左手橫置腹前,右手上舉拇指與食指輕捻一隻枝葉繁茂盛放於右肩的蓮莖,顯得雍容華貴,座下為雙層卡墊。
20/22 釋迦牟尼17世紀 銅鎏金 西藏 佛祖頭飾螺發,肉髻高聳,彎眉與鼻脛相連,目光下斂,沉思冥想,神態祥和。身著通肩式袈裟,袈裟衣紋呈“U”字形自然垂疊,衣紋精美,衣褶流暢,有曹衣出水之風,這種後犍陀羅風格樣式的袈裟,在這尊造像上得到了繼承。兩腿間的裙褶呈放射狀自然鋪於座面上。右手前探自然垂落結觸地印,左手上舉握衣袂。裸露雙足,全跏趺坐。座下束腰仰覆蓮座,蓮瓣飽滿舒展。造像整體澆鑄,通體鎏金。
21/22 四臂觀音14世紀 合金銅嵌紅銅 西藏 造像黃銅合金,銅色細膩光亮,全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之上。主臂兩手合掌於胸前,表智慧與方便合一雙運;後二臂右手持念珠,表救度眾生出脫輪迴;左手持蓮花,表清淨無煩惱。肉髻高聳,寶珠頂嚴,頭戴花冠,製作精緻。面相方圓,細眉高挑,雙目低垂,表情慈悲柔和,以菩薩慧眼凝視眾生,凡被其觀者盡得解脫。上身袒露,胸前飾嵌有紅銅的項圈,瓔珞,下身著長裙。
22/22 上樂金剛16世紀 銅鎏金 西藏 上樂金剛共有七十二種身相,常見的有四面十二臂、一面二臂和一面六臂。此為四面十二臂造型,頭戴五顱冠,髻頂由摩尼寶莊嚴,髮髻前飾羯磨杵;髻上半月,表喜樂無盡,並不斷增長。四面,各具三目,刻劃出略微不同的半忿怒表情,即寂忿相,表示依照瑜伽行者不同的需求而示現不同的證悟方式。身著天衣,以虎皮為裙,項掛五十骷髏蔓。主臂二手以吽迦羅印,左持鈴,右持杵,擁抱明妃金剛亥母。
2017-04-11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