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沁:後“電商”時代,靠單一流量模式為何產品會滯銷?

導讀:

看透本質,才會讓神祕消失。

電子商務中的很多奇妙和坑位也是如此。

馬老師的話,一般會兌現,所以人家叫“阿里”,能夠“芝麻開門”。

這個您還真別不服。

自從馬老師說純電商時代結束,所有大佬都在稱“互聯網的下半場”。

我們就把目前的這個時代稱謂“後電商時代”。

這叫法是我個人稱謂,有異議可直接留言吐槽。

一、看清楚:流量模式最大的聚焦是眼球的不斷停留和流通;

  • 記住:所有的走心都是流量聚焦的方式,包括公益。

眼球”這東西,不一定非得“好”或者“壞”,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不惜犧牲自己的內斂,只要不違法犯罪,公開參與曝光自己的各種搞怪、扎眼球、甚至類似於負面的東西,目的很簡單,就是吸引眼球,謀取流量和聚焦。老百姓會說“為了錢,不要臉。”當然,這裡是為了“眼球”。

很多“走心”的義舉,也是具備“眼球”效應的。很多企業家大佬的公開義舉,排除當事人本身的信仰,在商業上都屬於流量聚焦。假如真的不要流量,那又何必存在媒體的挖掘?我們相信,某種程度上媒體還是尊崇當事人的價值觀和意見的;另外,我們還相信,媒體一般不是非常願意為無目的事件和人物服務的。當然,我們首先肯定的是義舉和善舉我們全社會都需要感恩,其中包括孫子電法的作者。

這些年,消費互聯網為主的電商和新經濟,其實還有一個別稱,叫“眼球經濟”。

這個名稱,不是簡單的一個名詞,它包含這種經濟的特點和模式,就是流量聚焦的模式。他的商業邏輯也非常直白,那就是流量變現,有流量再變現,無流量就拉倒;流量越大,聚焦越集中,變現越多元化,銷售就越好。

起初,各種紅利聚焦,單一開店就旺銷,開店的少,嘗試購買的人多。

這個階段,整體上升明顯。平臺集聚的個體價值凸顯。

所謂平臺,就是將這些流量最大化的集中和沉積。如果不能夠將流量集中和沉積,其實是不能叫做“平臺”的。

孫子電法認為:能不能將流量和數據最大化的集中和沉積下來,這是平臺化和非平臺的最本質化的區別。如果搭建了一個跨系統、跨終端、跨人群等的信息化或則資源化的工具,那叫做物理性質的平臺,而非真正社會屬性融合信息化意義上的嚴格的“平臺”。

這個本質區別,是理解為什麼人人都可以在外叫自己有平臺,而行業內只有很少數的真正成為“平臺”。沒有在線化、沒有流量集聚,就沒有真正的平臺,更沒有平臺化的大數據。

孫雲沁:後“電商”時代,靠單一流量模式為何產品會滯銷?

二、鬧明白:流量模式最大的挑戰就是轉移流量和瓜分流量;

  • 記住:包括任何一種合法的自願,都是同行或者用戶轉移分散流量的機會。

其實流量的概念並不複雜。

在過去,傳統行業最早的商貿,一定是找城市最集中的街道、或者距離街心、縣城人們廣場最直接的通道、車水馬龍最旺盛的地段,這本身就是一種現實生活中的“車馬流”,也是流量的最樸實的表達。

那麼,線上,首先是有了廣播,之後又有了電視、再之後有了傳呼機(BB機)、手機短信之後,最後互聯網來了,線上流量就出來了。

這些,都統稱為“流量”,甚至其商業均可以稱謂“流量模式”。

聚眾是人類群居生活的一種基本形態,也將是永恆的。農耕時代的民間雜耍也是小型的流量聚焦方式,搖鈴鐺、敲鼓、打社火等各種助興,全部都是聚焦眼球。

聚焦眼球最大的恐懼,就是失去聚焦爆發作用。上述的各種信息和傳播通道的迭代,每一個繁榮至極的模式被轉變和被替代都是如此。

阿里的平臺化電商,集聚效應高度凝結到一個時間點、一個生態類別,所以不成功也難。

而其他社交平臺等不斷地讓IP和眼球分散,到目前已經具備巨大的流量分減,但是尚沒有形成最終的電商的根本衝擊,其根源在於我國人口紅利之規模巨大,再加上社交騰訊的微信、qq、今日頭條等的電商屬性以及電商轉化尚未在消費者中形成迅猛的清晰認識,傳統行業的經營者對會員數據的認識、以及數據收集的利用價值都沒有達到一個水平。再加上很多所謂的教授、專家、以及商業的互聯網公司,利用概念宰殺用戶,讓企業的互聯網和電商化應用在實踐中被搞亂,魚龍混雜,無法識別。

孫子電法認為:小程序等電商工具非常厲害,但是其對外呈現的技術化,複雜化,程序化概念,導致對流量轉化形成一定的瓶頸,是目前流量分散的一個障礙

而更多的程序化的技術概念讓普通的經營用戶等無法高度擴大化,但是隱性的平臺和過去朋友圈、社群等微商的流量分裂,未能快速形成平臺集聚,為目前電商格局保持一個平衡點。

拼多多其本質就是新的社交流量平臺化集聚的成功。短期內,總體格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出現,必定會在分裂流量的工具平臺類成長出來。我們拭目以待。

孫子電法還認為:淘寶等平臺上貨品和經營店鋪的大幅度增加,其本身就是單店流量的分減和弱化;另外,社群、小程序、社交電商、社區團購、微商等等任何小範圍的電商分支,都構成“眼球”的轉移和流失。

單一平臺銷售自然會出現整體弱化。

兩級分化的經營現象開始出現。

孫雲沁:後“電商”時代,靠單一流量模式為何產品會滯銷?

三、觀模式:非快消品性質的商品同質化、小眾化、人群喜好侷限化限制了想象。

  • 記住:流量模式本身是相對年輕浮躁群體的集聚,頻次低受眾侷限的商品自然在不溫不火中滯銷。

一轉眼,後電商時代,電商法出臺,各種管理開始。

縣域電商首先出現了各種不愉快。縣域電商,總體下行沒得說,上行一般般。

究其原因,孫子電法認為:大多數農副產品,不是快消品,交易頻次相對少。很多都是侷限的當地人山南海北的買,包括送人。這樣既同質化,又沒有輕巧簡單的郵寄物流優勢,人群單一等特點侷限了市場的巨大拓展群體和想象。

孫雲沁:後“電商”時代,靠單一流量模式為何產品會滯銷?


作者:孫雲沁;

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研究諮詢中心發起專家,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原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工信部主管)高級專家。智慧雲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