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到底是強東的勵志故事,還是馬雲的悲劇預言?本文或有答案

電子商務 馬雲 京東 金融 電商喇叭社 2017-05-17

京東到底是強東的勵志故事,還是馬雲的悲劇預言?本文或有答案

轉自品途公司志(ID:e-qika) 作者:王露

5月8日,京東(NASDAQ:JD)發佈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交易總額達到1841億元人民幣(約267億美元),同比增長42%。經營利潤為8.431億元人民幣(約1.225億美元),去年同期經營虧損為8.649億元人民幣。淨收入為762億元人民幣(約111億美元),同比增長41.2%。

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2.365億,同比增長40%。訂單量達到4.771億,同比增長39%。另外,2017年第一季度通過移動端渠道完成訂單量約佔總完成訂單量的81%,同比增長56%。

讓我們看看媒體人是怎麼來看京東財報的。

點贊派

超過百度市值,只差一個漲停板?

  • 文章節選自:全景網

  • 專欄作家:李成東

  • 文章原標題:京東2017年Q1淨利潤3.56億,馬雲再也不用擔心京東倒閉賴上阿里了

B2C成為中國電商主流,並非意外。京東的商業模式本身並沒有什麼好爭議的,因為在美國有一家已經非常成功的範例,亞馬遜。亞馬遜作為B2C鼻祖,市值高達4400億美金,差不多是阿里巴巴的1.5倍市值。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歐洲、日本,亞馬遜都是當地最大的電商,C2C模式反而是邊緣化的模式。受一季報業績刺激,京東股價盤後大張7.74%,市值546.7億美元,超過百度市值,只差一個漲停板。

隨著收入越來越高,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B2C已經在加速替代C2C模式,在中國成為不可替代的趨勢。而阿里巴巴先發力做天貓,後來戰略入股蘇寧雲商(旗下B2C蘇寧易購),又做了更重的天貓超市,也代表著阿里本身也在戰略轉型,比以往做的更重,更接近京東模式。

隨著京東智慧化物流逐步完善,京東已形成集自動化運作、數據化運營和智慧化供應鏈為一體的自營運營體系,物流運營效率逐步提升。隨著物流在技術領域的加速開發,京東物流的效率將進一步提升。

京東的強勁增長,除了已經披露的品類維度給出的解釋理由。東哥在這裡補充一下,為什麼接下來京東還會保持相對強勁的增長。京東企業客戶業務(600萬企業客戶),京東新通路業務(B2B),包括了100萬家便利店、1萬家家電專賣店,5000家母嬰店等。

錯過亞馬遜,不要再錯過京東。巴菲特表示,“沒有預料到亞馬遜發展得這麼好,沒覺得它會像現在這樣取得大規模的成功。但是亞馬遜做的像雲方面的業務,都是具有很大的潛力的。”

錯過了亞馬遜,東哥建議,巴菲特可以關注一下京東!

戰勝阿里的商業模式

  • 文章節選自:莊帥電商頻道公眾號

  • 文章作者:莊帥

  • 文章原標題:供應鏈如何助盈京東?!

阿里需要大量的用戶和商家,來持續支撐規模化盈利的能力。戰略投資策略效果顯著,百度的盈利模式也需要,可是戰略投資較弱,現在市值即將被擁有強大供應鏈的京東超過是情理之中,那麼阿里被京東超越也真的只是時間問題!

京東的經營思路是通過自營、自建物流的商業模式擁有零售業裡最強大的供應鏈能力,然後再通過開放這個能力的方式獲得鉅額的收益,在獲得這個收益的過程中能夠繼續再強化這個供應鏈能力,形成良性的循環。

根據財報顯示阿里在2016年第四季度淨增長的新用戶才400萬,同比增速只有9%,而15年的每個季度淨增長都在1500萬以上。京東的淨增長的新用戶,2016年Q4淨增長2700萬,此前Q3淨增長了1100萬,Q2淨增長2000萬,Q1淨增長2800萬。

京東2016年Q4花了36.7億元的營銷費用,全年花了106億元,阿里則分別花了45億元和185億元。如果說拉新水平阿里和京東比較接近的話,那麼淨增長活躍用戶差異的合理解釋是阿里的老用戶流失非常嚴重。

在2017年第一季度沒有了電商平臺節日促銷,最為平淡的銷售季度,使用京東倉儲和配送一體化服務的商家佔比依然非常大,保持在5%-10%之間。

這樣的趨勢使京東的開放平臺商家能夠以一種正向循環發展的方式與自營的商家提供同樣的用戶體驗,隨著規模化的發展和物流子集團成立後物流的對平臺外開放,京東的物流成本進一步下降,反過來吸引更多平臺內的開放經營商家使用京東倉儲和配送一體化的物流服務。

打破亞馬遜主業不盈利的魔咒

  • 文章節選自:百度百家

  • 專欄作家:葛甲

  • 文章原標題:京東財報利好助股價高飛

京東在2017年一季度的業績開門紅是個好兆頭,這首先說明,京東在財務上絕不會步亞馬遜的後塵,在緩慢提升效率的情況下主業盈利遙遙無期,而是要靠雲計算等其他業務彌補虧損。

京東的盈利策略只有一個,那就是開源節流,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方式獲取財務收益。2017年京東要剝離金融和物流等業務,給與其獨立發展地位,與此同時這更有助於京東專注發展主業,保持高速的效率提升步伐。

京東在渠道方面的能力正在快速加強。京東一直以來都在走品質電商的道路,發展高質量用戶和高質量交易,試圖在交易中為商家提供更多的價值,如更注重品牌的強化與提升,對知識產權和商家權益的高度保護機制也頗得人心,這些做法符合品牌商的基本利益,降低了他們的營商成本。作為品牌商來說,更願意給京東這樣的優質渠道以更多支持,例如優先供貨和返點等。

在品類方面,京東是以家電起家,但目前的全品類擴張努力已見到成效。京東電子產品和家電產品在一季度的GMV為926億元,增速37%,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的GMV為915億元,增速48%,兩大類處於平分秋色的狀況。

今年年初京東成立了大服飾事業部和居家生活事業部,加緊了向傳統非優勢業務領域的擴張,如今已見成效。可以預見的是,按目前的增速來看,二季度京東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的銷售額佔比將超過電子產品及家電產品,而其中服飾業務將佔有一個顯著份額。

為國家創造價值

  • 文章節選自:百度百家號

  • 文章作者:今晚說事

  • 文章原標題:剛剛,京東公佈了2017年財報:有些人開始是笑話,後來成了神話!

一邊向世界宣戰,一邊為國家創造價值!劉強東將傳統零售的綜合成本降低了70%,商品流通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物流覆蓋了中國98%的人口,幫扶了全國832個貧困縣。

當所有人都反對劉強東自建物流,如今京東大件、中小件和冷鏈三張物流世界第一。

批判派

Q1財報,真的漂亮嗎?

  • 文章節選自:搜狐公眾平臺

  • 文章作者:maomaobear

  • 文章原標題:京東財報出籠,數字漂亮但並非高枕無憂

速度上,營收、GMV、活躍用戶數都是40%的數據雖然很好看,但是我們要看到以京東對比以前增速是放緩的。京東早期GMV增速是107%,84%。如今40%多一點的速度還是在合併了一號店以後取得的。這說明京東的增長已經開始慢下來。

目前京東的活躍用戶是2.365億,當年阿里活躍用戶在這個級別的時候還保持了很高的增速,而京東已經開始減速,未來京東的天花板已經不太遠了。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京東第三方的GMV都是高速增長的,速度遠遠快於自營,而這個季度,京東自營和第三方GMV增速差不多。自營是42%、平臺業務是43%,這說明京東第三方業務基本也觸到天花板。增長與自營同步了。

第三方業務很難管理,出了問題影響京東總體的剩餘,京東也開始收緊第三方,轉而引進官方旗艦店,所以京東未來的增長速度會下來。

而京東降低促銷費用,降低履約成本雖然可以提升利潤,但是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體驗,進而影響消費者的數量和未來增長。在盈利和規模之間平衡也會是未來一段京東的難題。

馬雲高調打山寨了,你呢?

  • 文章節選自:人民網

  • 文章責編:朱一梵、李海霞

  • 文章原標題:京東2017年第一季度淨收入762億元人民幣

季報中不容忽視的是,京東第三方平臺交易額的增速接連下降,已與自營基本持平。有多家媒體報道稱,京東全球購商家及京東旗下一號店多間店鋪涉嫌銷售假冒名牌,作為第三方平臺的京東全球購COACHtop10所屬店鋪均被查處,並質疑京東在第三方平臺運營的方面疏於監管,致其屢屢出現問題。這很可能是讓京東第三方平臺發展速度不斷下滑的重要原因。

僅僅是一場華麗的財技秀

  • 文章節選自:秋源俊二公眾號

  • 文章作者:秋源俊二

  • 文章原標題:被矇蔽的人:京東盈利神話,不過是一場財技秀

對於京東而言,通過京東金融的供應鏈金融,獲取廉價資金,提前付給供應商,然後獲得進貨低價,進而成功提高毛利率。京東盈利的原因,無他,就是通過供應商政策(類似反向的銷售政策),提前回款給供應商,代價是給予商業折扣,進而實現盈利。而具體操作手段,就是靠京東金融。

通俗來說,就是京東,通過把欠供應商的錢,提前還掉,換取價格折扣。這相對於供應商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資金早早回籠,不需要一直壓在京東那裡,代價就是商業折扣,進貨價格給予一定的優惠。

對於京東而言,通過京東金融的供應鏈金融,獲取廉價資金,提前付給供應商,然後獲得進貨低價,進而成功提高毛利率。

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還是馬雲戰略性判斷失誤

  • 文章節選自:百度百家號

  • 專欄作者:每天見到你

  • 文章原標題:京東虧了12年終於盈利翻盤這莫非是馬雲最大的戰略性判斷失誤

2014年9月阿里巴巴上市後,在方興東與劉偉合著出版《阿里巴巴正傳》一書中,作者提到自己與馬雲聊天時,馬雲談及自己對於競爭對手京東的看法。

馬雲斷定京東的模式存在巨大的問題,前景悲觀:“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這個悲劇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強,而是方向性的問題,這是沒辦法的……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去碰京東。別到時候自己死了賴上我們。”


『電商喇叭社』

聚焦電商江湖 縱論天下大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