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電子商務 亞馬遜 百佬匯跨境電商 2019-08-30
"
"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電商非常重要的概念——轉化率

轉化率對於不少賣家來講並不陌生,不管是論壇還是文章,都一直在強調要提高轉化率。而具體到亞馬遜這個平臺,轉化率=(流量/銷售額)*100%,就是每位用戶瀏覽後購買產品的機率。

比如說根據統計,亞馬遜的轉化率大概在9.7%,也就是說,每100個客戶進入亞馬遜,大概有9—10個人會下單購買產品。當然,不同品類和具體到不同類別轉化率會有不同。

亞馬遜何處可以看到轉化率呢?

賣家所需要的關於自己賬號的所有數據,亞馬遜後臺都能看到,轉化率肯定也不例外。只是有些賣家賬號很多,多個賬號機上來回奔波,隨時調取不易。

廣告轉化率何處看相信賣家已經輕車熟路,下載個廣告報表,關鍵詞點擊量,轉化率,Acos一目瞭然。

但是平時賣家也是需要關注自己的轉化率的,在賣家後臺的業務報告裡:

"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電商非常重要的概念——轉化率

轉化率對於不少賣家來講並不陌生,不管是論壇還是文章,都一直在強調要提高轉化率。而具體到亞馬遜這個平臺,轉化率=(流量/銷售額)*100%,就是每位用戶瀏覽後購買產品的機率。

比如說根據統計,亞馬遜的轉化率大概在9.7%,也就是說,每100個客戶進入亞馬遜,大概有9—10個人會下單購買產品。當然,不同品類和具體到不同類別轉化率會有不同。

亞馬遜何處可以看到轉化率呢?

賣家所需要的關於自己賬號的所有數據,亞馬遜後臺都能看到,轉化率肯定也不例外。只是有些賣家賬號很多,多個賬號機上來回奔波,隨時調取不易。

廣告轉化率何處看相信賣家已經輕車熟路,下載個廣告報表,關鍵詞點擊量,轉化率,Acos一目瞭然。

但是平時賣家也是需要關注自己的轉化率的,在賣家後臺的業務報告裡: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賣家可以看到單個SKU的轉化:

"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電商非常重要的概念——轉化率

轉化率對於不少賣家來講並不陌生,不管是論壇還是文章,都一直在強調要提高轉化率。而具體到亞馬遜這個平臺,轉化率=(流量/銷售額)*100%,就是每位用戶瀏覽後購買產品的機率。

比如說根據統計,亞馬遜的轉化率大概在9.7%,也就是說,每100個客戶進入亞馬遜,大概有9—10個人會下單購買產品。當然,不同品類和具體到不同類別轉化率會有不同。

亞馬遜何處可以看到轉化率呢?

賣家所需要的關於自己賬號的所有數據,亞馬遜後臺都能看到,轉化率肯定也不例外。只是有些賣家賬號很多,多個賬號機上來回奔波,隨時調取不易。

廣告轉化率何處看相信賣家已經輕車熟路,下載個廣告報表,關鍵詞點擊量,轉化率,Acos一目瞭然。

但是平時賣家也是需要關注自己的轉化率的,在賣家後臺的業務報告裡: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賣家可以看到單個SKU的轉化: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當然時間賣家可以把握。建議記錄每天的買家訪問次數,頁面瀏覽量和轉化率,當你有不同的需要時可以隨時找出來查看。

然而現在網上已經有太多講如何去提高轉化率的內容,今天我們不講如何去提高,只講如何通過轉化率,再結合與它相關的數據去分析運營的情況。

學會如何去分析哪裡有問題,再去解決問題才是關鍵。盲目想著解決,東搞西搞往往事倍功半。

1.通過轉化率判斷如何刷單

曾經有些賣家因為刷單用力過猛被判定為HOT ASIN,結果一看這個產品競爭大,並沒有什麼流量,一天的訪客不到50,單量卻刷了20。而一般新品只有3%,肯定狠狠被抓到了。

這也是很多時候賣家不妨先關注三五天流量,計算一下轉化率,看出多少單在系統看來是個正常數字,然後再進行這個刷單,以策安全。

這也是有些人一刷單就被封的原因,你想想你轉化率一直是1%,突然一天漲到三五十,不抓你抓誰。

2.通過穩定的轉化率判斷流量情況

轉化率這個東西,說玄乎也是玄乎,因為有些賣家的轉化率不錯,但是單量卻很一般。

見過一個戶外類的賣家,轉化率接近13%,但單量就是每天20單左右。

轉化率能表現的是看了你的產品的買家,有多少人買了,13%意味著100個人裡面有13個人買了。如果這個數據處於一個穩定水平,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如果有1000個人點擊了這個listing,就會有130單。這個時候,讓更多人點擊這個listing,也就是引流,是不是賣家的頭號大事呢?

當然,也有賣家會說,我的listing轉化率也很穩定啊,一直都是1%,100個人只有1個人買,我還要擴大我的流量嗎?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個概念——品類轉化率,也就是產品所在行業的轉化率如何。

3.對比行業轉化率判斷產品情況

就像上面說的,穩定的轉化率,有人是1%,有人是13%,這當中差異肯定很大。

然而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就是行業的轉化率。不同的品類有轉化率不同,比如說競爭激烈的3C品類,根據推測大概在17%,玩具類大概是8%,服裝類比較少,大概只有4—5%,戶外類大概在10%左右。

當賣家掌握了行業的轉化率大概是多少,對比自己的轉化率,就能知道自己的產品大概在競品中的位置如何,也不會盲目追求提高轉化率了,畢竟轉化率也是有天花板的呀。

4.結合訪問數據判斷優化listing

轉化率只是一個單獨的數據,如果賣家單單關心這個轉化率,一味盯著它,那麼就會陷入一個怪圈。很多賣家覺得這個轉化率不行,但是卻找不到突破口。

單獨看一個數據肯定是看不出什麼來,需要結合更多的數據來分析。假設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況,轉化率是0%,但是這個時候其實訪客量有100,那麼肯定就不會流量的問題。而是listing裡面的內容需要深度優化了。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數據,就是頁面訪問數,賣家們會發現頁面訪問數和買家訪問量有時候差距還挺大。頁面訪問數是指這個listing被看了多少次,買家訪問量是指有多少個買家看了。

這兩個數據一般情況下差異還挺大,前者大於後者:

"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電商非常重要的概念——轉化率

轉化率對於不少賣家來講並不陌生,不管是論壇還是文章,都一直在強調要提高轉化率。而具體到亞馬遜這個平臺,轉化率=(流量/銷售額)*100%,就是每位用戶瀏覽後購買產品的機率。

比如說根據統計,亞馬遜的轉化率大概在9.7%,也就是說,每100個客戶進入亞馬遜,大概有9—10個人會下單購買產品。當然,不同品類和具體到不同類別轉化率會有不同。

亞馬遜何處可以看到轉化率呢?

賣家所需要的關於自己賬號的所有數據,亞馬遜後臺都能看到,轉化率肯定也不例外。只是有些賣家賬號很多,多個賬號機上來回奔波,隨時調取不易。

廣告轉化率何處看相信賣家已經輕車熟路,下載個廣告報表,關鍵詞點擊量,轉化率,Acos一目瞭然。

但是平時賣家也是需要關注自己的轉化率的,在賣家後臺的業務報告裡: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賣家可以看到單個SKU的轉化: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當然時間賣家可以把握。建議記錄每天的買家訪問次數,頁面瀏覽量和轉化率,當你有不同的需要時可以隨時找出來查看。

然而現在網上已經有太多講如何去提高轉化率的內容,今天我們不講如何去提高,只講如何通過轉化率,再結合與它相關的數據去分析運營的情況。

學會如何去分析哪裡有問題,再去解決問題才是關鍵。盲目想著解決,東搞西搞往往事倍功半。

1.通過轉化率判斷如何刷單

曾經有些賣家因為刷單用力過猛被判定為HOT ASIN,結果一看這個產品競爭大,並沒有什麼流量,一天的訪客不到50,單量卻刷了20。而一般新品只有3%,肯定狠狠被抓到了。

這也是很多時候賣家不妨先關注三五天流量,計算一下轉化率,看出多少單在系統看來是個正常數字,然後再進行這個刷單,以策安全。

這也是有些人一刷單就被封的原因,你想想你轉化率一直是1%,突然一天漲到三五十,不抓你抓誰。

2.通過穩定的轉化率判斷流量情況

轉化率這個東西,說玄乎也是玄乎,因為有些賣家的轉化率不錯,但是單量卻很一般。

見過一個戶外類的賣家,轉化率接近13%,但單量就是每天20單左右。

轉化率能表現的是看了你的產品的買家,有多少人買了,13%意味著100個人裡面有13個人買了。如果這個數據處於一個穩定水平,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如果有1000個人點擊了這個listing,就會有130單。這個時候,讓更多人點擊這個listing,也就是引流,是不是賣家的頭號大事呢?

當然,也有賣家會說,我的listing轉化率也很穩定啊,一直都是1%,100個人只有1個人買,我還要擴大我的流量嗎?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個概念——品類轉化率,也就是產品所在行業的轉化率如何。

3.對比行業轉化率判斷產品情況

就像上面說的,穩定的轉化率,有人是1%,有人是13%,這當中差異肯定很大。

然而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就是行業的轉化率。不同的品類有轉化率不同,比如說競爭激烈的3C品類,根據推測大概在17%,玩具類大概是8%,服裝類比較少,大概只有4—5%,戶外類大概在10%左右。

當賣家掌握了行業的轉化率大概是多少,對比自己的轉化率,就能知道自己的產品大概在競品中的位置如何,也不會盲目追求提高轉化率了,畢竟轉化率也是有天花板的呀。

4.結合訪問數據判斷優化listing

轉化率只是一個單獨的數據,如果賣家單單關心這個轉化率,一味盯著它,那麼就會陷入一個怪圈。很多賣家覺得這個轉化率不行,但是卻找不到突破口。

單獨看一個數據肯定是看不出什麼來,需要結合更多的數據來分析。假設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況,轉化率是0%,但是這個時候其實訪客量有100,那麼肯定就不會流量的問題。而是listing裡面的內容需要深度優化了。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數據,就是頁面訪問數,賣家們會發現頁面訪問數和買家訪問量有時候差距還挺大。頁面訪問數是指這個listing被看了多少次,買家訪問量是指有多少個買家看了。

這兩個數據一般情況下差異還挺大,前者大於後者: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也就是說,有些買家看了這個頁面好幾遍。也就是說其中有讓買家猶豫的地方,可能是差評有點多讓買家猶豫,也許是他有問題沒有搞清楚不敢買,這個時候差評和Q&A是不是賣家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呢?

5.結合廣告轉化率判斷廣告效果

對很多新賣家而言,只覺得廣告燒錢,邊燒錢邊出單,有時候Acos高得嚇人。

但現在很多賣家也轉變了對Acos的想法,Acos的計算公式被替換為:Acos=廣告花費/(自然單銷售額+廣告訂單銷售額)。

至於廣告能不能帶動自然流量,能帶多少自然流量,賣家也是很懵的。但是通過轉化率數據和廣告轉化率數據,賣家可以判斷廣告的效果:

✦廣告是否有效呢?對比廣告投放前後的轉化率,能看得出是否有效果,因為計算公式是一樣的,單量上漲,流量也在上漲啊,通過佔比才能體現效果;

✦廣告帶來多少自然流量?賣家通過總的減掉廣告的流量得出來的數據來對比沒有進行廣告投放時候的訪客量,就能知道自然的流量是否有增長;

✦廣告帶動了多少自然轉化?通過計算除去廣告流量和廣告單量,剩下的數據來計算轉化率就是自然的轉化率,通過這個數字與之前的對比,比較廣告是否真帶動自然單量與轉化。

6.對比前後轉化率來判斷渠道效果

做活動做站外怎麼去判斷效果好不好呢?關注轉化率的變化才是賣家衡量一個渠道是否有效果最有效的方法。不管你是站內還是站外,是秒殺還是紅人還是Deal站。

一旦活動開始,最應該關注的就是轉化率的變化。

●轉化率變高,但流量很少,說明這個方法適合賣家,但是選擇的這個具體的渠道帶量太少,賣家可能需要選擇類似但流量更高的渠道;

●轉化率變高,流量很高,那麼肯定就是皆大歡喜的渠道啦~

●轉化率變低,流量又少,說明這個渠道並不適合賣家的產品;

●轉化率變低,如果流量很高,那賣家就要思考是流量不精準,還是自身的listing優化還是差了點,沒能承接住流量。同樣賣家也需要分析帶來了多少自然的流量和轉化率,值不值得投入。

"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電商非常重要的概念——轉化率

轉化率對於不少賣家來講並不陌生,不管是論壇還是文章,都一直在強調要提高轉化率。而具體到亞馬遜這個平臺,轉化率=(流量/銷售額)*100%,就是每位用戶瀏覽後購買產品的機率。

比如說根據統計,亞馬遜的轉化率大概在9.7%,也就是說,每100個客戶進入亞馬遜,大概有9—10個人會下單購買產品。當然,不同品類和具體到不同類別轉化率會有不同。

亞馬遜何處可以看到轉化率呢?

賣家所需要的關於自己賬號的所有數據,亞馬遜後臺都能看到,轉化率肯定也不例外。只是有些賣家賬號很多,多個賬號機上來回奔波,隨時調取不易。

廣告轉化率何處看相信賣家已經輕車熟路,下載個廣告報表,關鍵詞點擊量,轉化率,Acos一目瞭然。

但是平時賣家也是需要關注自己的轉化率的,在賣家後臺的業務報告裡: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賣家可以看到單個SKU的轉化: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當然時間賣家可以把握。建議記錄每天的買家訪問次數,頁面瀏覽量和轉化率,當你有不同的需要時可以隨時找出來查看。

然而現在網上已經有太多講如何去提高轉化率的內容,今天我們不講如何去提高,只講如何通過轉化率,再結合與它相關的數據去分析運營的情況。

學會如何去分析哪裡有問題,再去解決問題才是關鍵。盲目想著解決,東搞西搞往往事倍功半。

1.通過轉化率判斷如何刷單

曾經有些賣家因為刷單用力過猛被判定為HOT ASIN,結果一看這個產品競爭大,並沒有什麼流量,一天的訪客不到50,單量卻刷了20。而一般新品只有3%,肯定狠狠被抓到了。

這也是很多時候賣家不妨先關注三五天流量,計算一下轉化率,看出多少單在系統看來是個正常數字,然後再進行這個刷單,以策安全。

這也是有些人一刷單就被封的原因,你想想你轉化率一直是1%,突然一天漲到三五十,不抓你抓誰。

2.通過穩定的轉化率判斷流量情況

轉化率這個東西,說玄乎也是玄乎,因為有些賣家的轉化率不錯,但是單量卻很一般。

見過一個戶外類的賣家,轉化率接近13%,但單量就是每天20單左右。

轉化率能表現的是看了你的產品的買家,有多少人買了,13%意味著100個人裡面有13個人買了。如果這個數據處於一個穩定水平,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如果有1000個人點擊了這個listing,就會有130單。這個時候,讓更多人點擊這個listing,也就是引流,是不是賣家的頭號大事呢?

當然,也有賣家會說,我的listing轉化率也很穩定啊,一直都是1%,100個人只有1個人買,我還要擴大我的流量嗎?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個概念——品類轉化率,也就是產品所在行業的轉化率如何。

3.對比行業轉化率判斷產品情況

就像上面說的,穩定的轉化率,有人是1%,有人是13%,這當中差異肯定很大。

然而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就是行業的轉化率。不同的品類有轉化率不同,比如說競爭激烈的3C品類,根據推測大概在17%,玩具類大概是8%,服裝類比較少,大概只有4—5%,戶外類大概在10%左右。

當賣家掌握了行業的轉化率大概是多少,對比自己的轉化率,就能知道自己的產品大概在競品中的位置如何,也不會盲目追求提高轉化率了,畢竟轉化率也是有天花板的呀。

4.結合訪問數據判斷優化listing

轉化率只是一個單獨的數據,如果賣家單單關心這個轉化率,一味盯著它,那麼就會陷入一個怪圈。很多賣家覺得這個轉化率不行,但是卻找不到突破口。

單獨看一個數據肯定是看不出什麼來,需要結合更多的數據來分析。假設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況,轉化率是0%,但是這個時候其實訪客量有100,那麼肯定就不會流量的問題。而是listing裡面的內容需要深度優化了。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數據,就是頁面訪問數,賣家們會發現頁面訪問數和買家訪問量有時候差距還挺大。頁面訪問數是指這個listing被看了多少次,買家訪問量是指有多少個買家看了。

這兩個數據一般情況下差異還挺大,前者大於後者: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也就是說,有些買家看了這個頁面好幾遍。也就是說其中有讓買家猶豫的地方,可能是差評有點多讓買家猶豫,也許是他有問題沒有搞清楚不敢買,這個時候差評和Q&A是不是賣家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呢?

5.結合廣告轉化率判斷廣告效果

對很多新賣家而言,只覺得廣告燒錢,邊燒錢邊出單,有時候Acos高得嚇人。

但現在很多賣家也轉變了對Acos的想法,Acos的計算公式被替換為:Acos=廣告花費/(自然單銷售額+廣告訂單銷售額)。

至於廣告能不能帶動自然流量,能帶多少自然流量,賣家也是很懵的。但是通過轉化率數據和廣告轉化率數據,賣家可以判斷廣告的效果:

✦廣告是否有效呢?對比廣告投放前後的轉化率,能看得出是否有效果,因為計算公式是一樣的,單量上漲,流量也在上漲啊,通過佔比才能體現效果;

✦廣告帶來多少自然流量?賣家通過總的減掉廣告的流量得出來的數據來對比沒有進行廣告投放時候的訪客量,就能知道自然的流量是否有增長;

✦廣告帶動了多少自然轉化?通過計算除去廣告流量和廣告單量,剩下的數據來計算轉化率就是自然的轉化率,通過這個數字與之前的對比,比較廣告是否真帶動自然單量與轉化。

6.對比前後轉化率來判斷渠道效果

做活動做站外怎麼去判斷效果好不好呢?關注轉化率的變化才是賣家衡量一個渠道是否有效果最有效的方法。不管你是站內還是站外,是秒殺還是紅人還是Deal站。

一旦活動開始,最應該關注的就是轉化率的變化。

●轉化率變高,但流量很少,說明這個方法適合賣家,但是選擇的這個具體的渠道帶量太少,賣家可能需要選擇類似但流量更高的渠道;

●轉化率變高,流量很高,那麼肯定就是皆大歡喜的渠道啦~

●轉化率變低,流量又少,說明這個渠道並不適合賣家的產品;

●轉化率變低,如果流量很高,那賣家就要思考是流量不精準,還是自身的listing優化還是差了點,沒能承接住流量。同樣賣家也需要分析帶來了多少自然的流量和轉化率,值不值得投入。

轉化率帶出的各種“貓膩”,賣家是不是都一一分析得清?

當然轉化率能夠看到的東西還有許許多多,記錄和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這裡也只是跟賣家們提供幾個時常用的思路,希望能夠對賣家有所幫助,與賣家共同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