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財報超預期,雲集能否成為社交電商的第二個'拼多多'?

首份財報超預期,雲集能否成為社交電商的第二個'拼多多'?

文|美股研究社

6月4日,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雲集發佈了它在上市後的首份財報。根據財報來看,雲集在營收方面繼續保持同比增長,同時首次在單季度實現盈利。雲集也是繼拼多多上市之後的第二個微信生態裡的社交電商平臺,只是外界對這家靠會員模式發展起來的平臺還是存在不少的質疑。

今年5月3日,雲集順利在納斯達克上市,開盤價報13.42美元,較發行價上漲22%,盤中漲幅一度達到65%。雖說上市當天股價表現不錯,不過這段時期雲集的股價一直處於跌跌不休。為何雲集的發展不受資本市場認可?美股研究社通過解讀它的這份新財報,從它的發展模式當中也許能夠獲悉原因。

雲集首份財報營收保持同比增長,淨利潤達到4310萬元實現單季度盈利

一說到社交電商,拼多多絕對算是這個領域的最強黑馬,雖說它收割的流量紅利最高,但也有不少社交電商平臺藉助微信生態應運而生,其中雲集也是其中代表。雲集順利上市後,對外號稱它是"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這也從正面強調了付費會員是它發展起來的重要動力。

根據雲集的這份新財報來看,截至2019年3月31日,雲集一季度的GMV達到了68億元(約合10億美元),同比增長93.7%;實現總收入33.856億元(約合5.028億美元),同比增長53.2%。在這個季度,雲集實現了1690萬元(約合250萬美元)的淨利潤,若按照非通用會計準則的統計口徑,雲集實現的淨利潤則達到了4310萬元(約合640萬美元)。

根據雲集之前發佈的招股書來看,雲集在這個季度的營收跟淨利潤增速還是不錯。2016年雲集平臺總收入為12.84億元,2017年增長401%至64.44億元,2018年達到130.15億元,同比增長102%。在淨虧損方面,雲集2016年虧損2466.8萬元,2017年虧損1.06億元,2018年虧損下降至5632.6萬元。

在用戶規模方面,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雲集交易會員數量已經達到了710萬人,累計會員總數達到了900萬人。根據雲集之前披露的用戶數據,它的平臺買家數量從2016年的約250萬人次增加至2017年的約1690萬人次,並在2018年進一步增加至2320萬人次,同比增長37.28%。

雲集的會員制為平臺發展提供了主要動能之一,2018年的GMV約66.4%來自於會員購買,平臺的付費會員數量從2016年的90萬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290萬人次,截至2018年末,已增長至740萬人次。

在業務營收方面,雲集的營收主要來自於電商交易訂單,其中分為平臺買家和付費會員兩種,會員在其運營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2018年雲集66.4%的交易額由會員完成,在其130億的總營收中,會員也貢獻了12%。

根據財報來看,雲集的核心數據增長還是可圈可點,只是國內電商行業頭部平臺佔據絕對的市場份額,剩下的市場份額還被處於二三線的平臺激烈競爭瓜分。對於雲集來說,雖說現在的付費會員規模算是它的競爭優勢,但它還是難以徹底摘掉"傳銷"的質疑,上市之後雲集的股價表現並不穩定,這也說明它的未來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在美股研究社看來,雲集上市後還是難用新故事來贏得投資者的信任。

雲集靠付費會員模式助它順利上市,後續想擴大用戶規模存在不小挑戰

在電商領域,阿里跟京東平臺上的用戶規模加起來超9億,這兩個平臺幾乎瓜分了電商行業的流量,對於後入局的平臺來說它們無力去跟這兩個巨頭抗衡搶流量。然而在微信生態,坐擁超10億用戶流量的社交巨頭卻成為社交電商平臺崛起的重要土壤,藉助微信上的裂變用戶傳播方式,不少社交平臺在微信上獲取了用戶流量,其中雲集也算是集中的代表平臺。

它採用S2B2C模式,在平臺上實現會員制度,通過S(供應端平臺)賦能給小B(店主),由小B完成對客戶(C)的低成本實時互動,再利用S對設計、生產和運輸等協同能力實現了用戶在平臺上的消費轉化。雲集靠付費用戶模式發展起來,但這個模式也給雲集帶來了一些質疑,隨著社交電商行業競爭加劇,現在的雲集業務發展面臨不小的挑戰。

1.雲集靠付費會員模式積累了發展資本,但付費會員面臨跟電商巨頭的正面競爭

根據財報來看,雲集在這個季度的付費會員規模繼續保持同比增長,雲集交易會員數量已經達到了710萬人,累計會員總數達到了900萬人。但對比之前的數據來看增速是放緩的,這也說明雲集對於用戶的吸引力有點下降。目前雲集的付費會員給它創造了不少的商業價值,根據之前的招股書來看,2018年雲集66.4%的交易額由會員完成,在其130億的總營收中,會員也貢獻了12%。

對於雲集來說付費會員模式保證了平臺的成交量,但這個模式並非它的專屬,電商巨頭也早早推出會員服務來提高用戶在平臺上的黏性。2015年10月,京東就推出PLUS會員服務,成為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16年,唯品會推出超級VIP,2018年8月,阿里推出88VIP會員。

相對而言,電商巨頭它們的會員服務對於用戶的吸引力更大,線上提供的場景資源更豐富,像阿里的88會員就能在優酷、飛豬、餐飲娛樂等方面可以去兌換之類。對於雲集來說,它的付費會員享受的福利還是有點單一,產品種類跟電商巨頭相比競爭優勢並不顯眼。

2.雲集的商業模式仍受到傳銷質疑,整改動作也只是換湯不換藥的操作

回顧雲集的發展歷程來看,它的GMV突破百億用過3年時,在這野蠻生長的背後,是雲集基於社交網絡下的三級分銷模式,所帶來的流量裂變。雲集最早的模式是,每年繳納365元"平臺服務費",成為雲集微店店主,然後可以通過邀請發展新店主,當店主邀請到160名新店主,就可以升級為"導師",團隊人數達到1000人,可以再次升級為"合夥人"。對於用戶而言成為雲集的會員不僅購買的產品有優惠,更為重要的是還能賺錢,這個需求點確實還是挺能抓住微信上的用戶。

雖說這種模式讓雲集獲得野蠻式增長,但它也難逃被外界質疑"傳銷",在2017年,雲集收到了監管部門的"大禮包"——一張958萬罰單。在受到懲罰之後,雲集也進行了整改將"平臺服務費"變成"註冊大禮包",團隊層級也變成店主——主管——經理。雖說模式上有稍許變動,但形式並未發生很大的改變,只是將赤裸裸的收費模式變成送禮物形式。後續如果政策上有變動,這對於雲集的商業模式還是存在一定隱患。

3.雲集從社交電商轉向會員電商,模式上的轉播讓它後續難以獲得新用戶增長

隨著社交電商的發展告別瘋狂生長的風口,各平臺之間的競爭也逐漸走向拼品質拼效率的新階段,對於雲集來說新的征程也讓它的發展面臨新的風險。目前它也逐漸由社交電商向會員電商方向發展,模式上的轉變也為它帶來新的挑戰。砍掉"禮包" 、三級分銷這兩大臂膀的的賣貨模式,功力無疑大大降低。僅靠幾塊錢分享獎勵的模式,對於新用戶來說顯然是動力不足,這將提高拉新的門檻。

根據雲集的財報來看,付費會員跟平臺買家都是為它創造營收的關鍵人群,其中會員貢獻的營收很高,會員電商比拼的還是性價比。以雲集目前的規模來看,它難以在議價這方面有更多的話語權,在供應鏈跟物流環節還是處於被動的,整體競爭優勢不突出的前提下要想提高用戶增長太難。

會員電商在國內具備一定發展潛力,雲集需借好故事吸引到更多投資者

根據雲集上市後的股價表現來看,較上市之初市值蒸發超過18%,一個月的時間股價下跌這麼多這也說明雲集的商業模式並不受資本市場的肯定。對於雲集來說,上市是它的新徵程,後續如何在會員電商這方面有更多的發展呢?

對於雲集來說,未來要想吸引到更多用戶,還是要在購物體驗上提升平臺的優勢,加強在供應鏈跟物流環節的佈局,在產品種類跟物流上縮短與競爭都市的差距。雲集上市之後將直面天貓、京東等傳統電商的競爭,尚需強化供應鏈與團隊運營支撐。截至2018年底,雲集佈局有40個自營倉。據其官宣,未來三年將有300個前置倉落地。只有提高用戶在平臺上的購物體驗,增強用戶在平臺上的黏性才有可能創造更多的營收價值。

對於雲集來說,平臺上存在的負面問題對於它未來的發展還是存在一定影響,未來的發展還是要規避政策上的風險。會員電商模式雖說有一定的發展潛力,但如何能夠做出屬於本土特色的會員模式,還是需要雲集有更多的想法跟嘗試。社交電商雖說還有不小的發展潛力,但平臺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對於雲集來說如何實現更多流量增長仍然很重要。

在會員電商領域,最有代表性的企業非Costco和亞馬遜莫屬。Costco 2018年全球會員達9430萬,全年營收1384億美元;亞馬遜Prime會員數量已達到1.01億,Prime會員的年費為119美元,這個會員規模跟營收能力確實讓它們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對於雲集來說,雖說無法成為這兩國巨頭,但如何從巨頭的身上學到更多好的經驗也許也能幫助它提高它的營收增速。(本文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作者介紹: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http://www.meigushe.com/——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