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成渠道下沉開拓者 貝店豐富創業生態讓店主服務個性化

“貝店,我的店”,在第二屆貝店店主大會上,這句口號成為現場最醒目的標語,而背後支撐貝店快速發展的是幾百萬個店主以及五千多家品牌商。成立僅22個月的貝店融資8.6億元,吸引了高瓴資本、襄禾資本、紅杉資本、創新工場、高榕資本、IDG資本、今日資本等機構投資,一時間社交電商的前景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伴隨著傳統電商行業流量紅利的消退和獲客成本的攀升,電商正在從搜索向推薦轉化,社交電商正成為電商新流量的探索者和下沉市場的開拓者。近日,貝貝集團董事長張良倫表示,2019年主流電商開始入局社交電商,零售的未來將趨於社交化和KOL化(意見領袖)。

據其透露,未來,貝店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店主可以運營自己的社群,在自己的社群體系內,能夠提供商品銷售和供貨等服務,然後加上店主個性的服務化,讓店主以自己的方式去賣貨。同時,貝店的目標是發現更多的意見領袖,併為其提供更豐富的創業生態和基礎設施,讓意見領袖服務更專業化,使平臺變得更開放。

社交電商成渠道下沉開拓者 貝店豐富創業生態讓店主服務個性化

破解個體與品牌商合作難題 社交電商成趨勢

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9春季大報告》顯示,在移動購物領域,貝店憑藉“社交+供應鏈創新+大數據”的創新模式,以KOL為節點進行多社群精細化運營,MAU同比增漲549.6%至1329萬。從2017年成立以來,短短一年多時間裡貝店迅速成長為社交電商領域明星企業,發展速度引起廣泛關注。

隨著購物場景的不斷碎片化,社交電商的產品針對性更強,體驗感更好,由社交刺激帶動的衝動型消費將更為普遍。同時,依託於社群關係所形成的口碑傳播,傳播效率將更高。在社交平臺傳統盈利模式逐漸收窄,內容變現能力走低的情況下,社交電商的發展邏輯有望得到施展,實現商業變現,未來3~5年內社交電商的市場將會持續放量,開啟千億元的市場規模。

張良倫表示,當初創立貝店是偶然的因素,但是,一年多來,從貝店的快速發展以及從主流電商平臺開始佈局社交電商來看,未來的零售將趨於社交化和KOL化(意見領袖)。在社交零售中,KOL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環,每一個KOL的影響力將不斷放大。而貝店的模式是平臺—KOL—用戶,KOL不斷去服務平臺的用戶,基於零售行業的變化,未來將屬於所有個體創業者。

他認為,電商平臺在人群的組織方式中,倡導從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到去中心化的方式,去中心化的方式並不是說中心不存在了,而是說中心已經裂變成以個體為單位。未來的中心將是個體,零售將回歸到以人為中心的方式。

而在個體創業開店或參與零售時,貝店發現,個體創業者很難和品牌商進行合作,也很難以一己之力拿到真正足夠好的貨源。而貝店的模式是建立一個平臺,用平臺的力量去跟品牌商和工廠合作,然後服務於所有的店主和意見領袖,再以眾包的方式,激活的個體創造性。這樣的模式,可以讓零售的效率更高,也會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未來,貝店的目標是發現更多的意見領袖,利用平臺的力量讓他們變得更專業,可以相互創造價值。貝店將為所有的意見領袖提供更豐富的創業生態和開放的基礎設施,把平臺變得更為開放。

據悉,貝店將用已有的經驗去引導和訓練每一位意見領袖,為社群提供完整的開店解決方案。同時,基於平臺的開放性,讓每一個店主可以運營自己的社群,在自己的社群體系內,進行商品銷售和供貨等服務。同時加上店主個性化的服務,讓店主以自己的方式去賣貨。貝店也將嘗試更多的新方向和項目,供店主們靈活去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過較長的探索期後,社交電商模式百花齊放,社交電商中的拼多多、雲集等都已走向了IPO上市道路,模式相對清晰成熟,行業整合機率增大。而貝店也在5月8日獲得了來自高瓴資本、襄禾資本、紅杉資本、創新工場、高榕資本、IDG資本、今日資本等投資機構的8.6億元融資。

貝店方面表示,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貝店的供應鏈體驗升級,深耕源頭供應鏈,打造社交驅動的柔性供應鏈基礎設施,全面提升KOL社交零售體驗。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電商行業經過數十年的迅速發展,電商產品的社交化是一個必然趨勢。一方面,物流、供應鏈、快遞、服務等電商痛點已經解決,用戶的線上購物習慣已經被充分教育。另一方面,線上平臺商品的供給已經由匱乏走向海量,用戶想以更快的速度發現自己想要的商品,而社交電商的出現讓消費者可以先滿足交流欲、再滿足購物慾,最後滿足購物效率的產品邏輯。

整合供應鏈 打造商業閉環模式提高復購率

《2019中國社交電商生態解讀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未來決定社交電商平臺成敗的原因不在於引流的運營模式,而是供應鏈、服務能力、用戶規模等硬實力因素。在經過粗放式收割流量後,社交電商開始關注供應鏈效率和用戶滿意度,企業管理開始走向精細化以促使消費者復購,加強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

貝店總裁顧榮指出,供應鏈和服務能力是電商發展的核心。為此,貝店在6月2日成立了“貝店全國智慧供應鏈聯盟”,首批聯盟成員包括中國郵政、順豐速運、中通快遞、韻達速遞、圓通速遞、申通快遞、百世快遞、心怡科技、天圖物流、網倉科技、韻達供應鏈、中通雲倉等12家配送、倉儲服務商。

在配送方面,通過聯盟的倉配協同,貝店將與12家物流服務商深度合作,在智能倉配、產地直供、物流客服、退款售後、逆向物流、物流時效,六大方面實現全面升級。

在智能倉儲方面,貝店將實現100%電子面單,95%包裹智能分撥,日處理訂單峰值將接近1000萬單,預計2019年底,貝店智能倉運行面積將突破10萬平方。

而在貨源方面,貝店在2018年10月份後建立了540個工廠品牌,由買手團隊在全國的26個產業基地採購。貝店還將與農產品產地深度合作,建立“產地直髮專線”,實現“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急速送達。與此同時,貝店將上線紅黑榜,店主可以通過對貝店裡的商品、品牌、工廠和產地進行比價和推薦,推薦指數高的為紅榜,品牌方將獲得更多的流量。而對於黑榜上的品牌,貝店將進行追查、下架和賠償。

同時,在物流客服和售後方面,貝店進行了系統的升級。通過開通物流客服專屬通道,解決購物過程中的物流問題;通過退款專屬通道,平均售後問題處理時長縮短至30個小時內;通過逆向物流服務,退貨只需一鍵呼叫快遞上門取件、運費理賠等服務;貝店還承諾“慢就賠”服務,將逐步實現攬件到簽收的全鏈路監控,達不到承諾的物流時效,會向消費者進行補償。

顧榮進一步稱,商品的價格、品質、物流和售後都是貝店在思考的事情。對於貝店的店主,貝店將成立“百城計劃”,選擇100個城市,投入約1億元的資金進行線下的品牌廣告投放,並舉辦更多的活動和沙龍增加店主們的交流、互動渠道,進而實現社群的裂變和擴散。

業內人士指出,社交電商要形成商業閉環,核心在於整合供應鏈,平臺提供標準化中後臺服務並賦能給店主,店主負責前端引流和C端用戶維護,形成信任關係背書的社交銷售場景。創造的價值是省略經銷商等中間環節,將供應商和消費者直接連接。

農產品直採讓扶貧成為可行 “鄉村兒童成長計劃”全面啟動

在深入產地進行農產品直採時發現,電子商務的成熟和農村網絡系統的逐漸完善,讓電商扶貧變得可行。據張良倫介紹,貝店通過“一品一縣”精準扶貧計劃,與全國多個縣簽署了扶貧協議,讓電商助力農產品的銷售模式逐漸得到推廣,不斷為貧困地區農戶解決銷路問題。此外,貝店利用“社交電商+技術培訓+消費扶貧”的扶貧助農新模式,扶持當地好的頭部企業起來,帶動當地產業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部分農產區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地理條件複雜,而農產品的成熟期又相對短暫,如何精準匹配生產與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歸集效應,從而幫助貧困地區形成長效穩定的產銷機制對電商行業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資深產業觀察家樑振鵬分析認為,銷售渠道不暢通、買家和賣家缺乏溝通橋樑是導致農產品賣不出去的原因,電商平臺通過對農產區和市場的雙向滲透,從而進一步解決了農貨產銷結合的問題,打通了一條可持續的上行通路。

事實上,依託貝店的社群推薦模式,貝店解決了傳統搜索電商場景下,農貨被動等待搜索、銷量難以持續的普遍性難題。

顧榮認為,貝店的“一縣一品”計劃不僅可以帶動農特產品的銷售,還可以幫助知曉度低的地方特色農產品擴大品牌影響力、提高品牌知名度。此外,這種源頭直採的模式,可以確保用戶便捷地買到優質低價、新鮮健康的農特產品。

除了農產品外,貝店還關注貧困山區兒童的教育。

“在深入走訪農產品產地的小學後發現,電商扶貧,貧困地區仍需社會幫助。”據張良倫介紹,貝店成立了“鄉村兒童成長計劃”,對貧困地區的扶貧將從物質幫扶到精神幫扶、文化幫扶,貝店將公益深度開展。2018年,貝店共計為貧困山區留守兒童捐助助學基金21萬元,捐贈圖書15000冊,捐贈棉衣棉鞋500套。貝店希望通過圖書、學習、知識這樣的渠道來改變孩子們的命運。

今年5月,貝店已先後走進貴州、四川等10所貧困山區小學,捐贈10個愛心圖書館,至6月底,“鄉村寶貝計劃”將為30所貧困山區小學,捐贈30個圖書館;7月至9月底,將為5所小學,添置廚房設備;10月至12月底,將為15所小學的孩子送上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張良倫表示,貝店將在公益助學、愛心助殘、精準扶貧等方面持續投入。

業內人士認為,電商平臺雙向對接農民和市場的屬性,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社交電商的介入有效拓寬了消費扶貧的渠道,不僅助力縣域經濟發展,還將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事實上,隨著傳統電商行業用戶增速的大幅放緩,線上流量紅利將消失殆盡,獲客成本也將逐步攀升,未來圍繞“以人為核心”的社交電商平臺,將以低成本的獲客方式和用戶粘性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