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垣印記」記經典紀實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電影節 張藝謀 文章 農村 方誌張垣 2017-08-03
「張垣印記」記經典紀實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張 垣 印 記

編者按

1998年7月16日,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一個都不能少》在赤城縣鎮寧堡鄉水泉村封鏡。同時舉行由全體攝製組成員捐資7萬元興建的水泉希望小學落成典禮。《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當時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今天張垣方誌和大家一起回顧這部電影的人和事。歡迎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張垣印記」記經典紀實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這是張藝謀洗盡鉛華、重歸鄉土的作品,在這部作品裡滲透著深切的人文關懷。與他以往影片所不同的是,這部影片以獨特的視角,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表現了貧困地區農村教育中存在的令人關注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選用的都是非職業演員,他們從未經過表演訓練,但是他們卻以其質樸真摯的表演演繹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這部影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張垣印記」記經典紀實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這部電影在赤城縣寧堡鎮水泉村拍攝,該村是赤城縣西北約30公里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山村,全村大約50戶人家。張藝謀在拍攝過程中更多的是讓這些非職業演員自由發揮。他說:“那種真實的生活是多年養成的,演員是演不出來的。他們有時真的很精彩,那是很難用語言描述的。不過用非職業演員是很費功夫的。”的確,整整一個上午,只拍了兩個鏡頭。

每天,張藝謀都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說戲,一點點啟發。對於田正這位當過6年村長的老人家,自己演自己還算慢慢有了悟性,而那些活蹦亂跳、不時走神的孩子們,更要費功夫。於是他便和副導演一起給他們講故事,還編了一段“最高指示”,讓孩子們每次都牢牢記住,在副導演酈虹的帶領下,20個孩子一起拍起小手,整齊地喊著“不亂說話!不看鏡頭!豎起耳朵!聽從指揮!”

「張垣印記」記經典紀實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拍攝過程中,一大群孩子坐在臺階上的草棚裡吃飯,他們的小手裡捧著比臉蛋還大的瓷碗,狼吞虎嚥地吃著裡面的白米飯和獅子頭。只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安靜地嚼著飯菜,她就是這部電影的女主角--魏敏芝。

“她在鎮寧堡中學上學,家就住在離這兒不遠的村子裡。”劇組裡的人說,敏芝的父母都是種田的,她還有幾個兄弟姐妹,生活很困難,家裡常年吃的是莜麵土豆,很少能吃到大米青菜。胡主任心酸地對我說:“劇組的飯比她家裡的強多了,她挺滿足的。吃開機飯那天,我差點兒掉了眼淚,敏芝看見桌上的魚和蝦,嚇得驚叫一聲,一口都不敢吃。她連蝦都沒吃過。“我在班上成績排第二,是學習委員,平常我們還和老師一塊上山刨藥材,掙點學費錢。”這是當年魏敏芝的情況,她家裡還有一個妹妹。

「張垣印記」記經典紀實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說起劇組遇到的困難和坎坷,製片主任張震燕說:“今年過了春天我們就開始四處選景找演員,的確不容易。”3月的北京已經有了春意,可塞外的山區還是大雪連天。3月18日那天,張藝謀和副導演各乘一輛越野車去找外景,結果由於雪大路滑,幾乎在同一時間栽入溝底。尤其是幾個副導演坐的車,滾到17米深的山溝裡,翻了三圈半,四個人全受了傷,至今還有1名躺在北京的醫院裡。當時趕來處理事故的交警說:“以往摔下去的沒一個活著上來的,你們真算是福大命大。”

副導演酈虹摔傷了頭部,劃傷了臉,留下了一個疤,張藝謀寬慰她說:“今年是你的本命年,我那年拍《老井》的時候不也差點給悶在井裡嗎?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酈虹摸著自己的臉說:“這沒什麼,就當添了個大酒窩。”又說:“當時我摔下去以後,渾身疼得要命,心裡想的就是千萬別有骨傷,破點相無所謂,只要別耽誤拍戲,吃點苦也值得!”

酈虹的話也感動著每一個人,整個劇組都懷著一顆顆敬業的心。為了這部戲,為了那些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們,他們都在默默地奉獻著。

張藝謀說:“我們現在考慮節省一些開支,留點錢為水泉村的孩子們做點實事。”在電影封鏡同時,由全體攝製組成員捐資7萬元興建的水泉希望小學落成。

「張垣印記」記經典紀實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電影已經播放多年,片中的女主角魏敏芝通過這部電影而出名,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最終留在了美國。當年張藝謀拍攝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農村教育、貧窮及文盲的問題現在看來仍有很強的社會現實意義。

(文章編選自《中國廣播影視》1998年8月號《<一個都不能少>拍攝紀實》《張家口市志》)

相關推薦

推薦中...